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150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docx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精品教育doc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茂名市第十二中学陈江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

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

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

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

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

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

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能否借助古老的中华文化为民族的腾飞找到一次机遇呢?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1.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七陋”,即鼻露孔,嘴露齿,眼露睛,头圩顶,耳垂肩,手过膝。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孔子整理和编订古籍

孔子68岁时,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

据说,《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

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易》、《春秋》被奉为儒家“五经”,成为我国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

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

到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

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

即使1905年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

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

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

《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如: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

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2.思想主张:

(1)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礼”,其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仁”是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

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

忠:

中人之心,故为忠。

尽力为人谋。

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

如人之心,故为恕。

推己及人。

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现:

对统治者:

“爱人”“为政以德”民本。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对普通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后人概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

特点:

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

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

(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3)“礼”: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师:

“这里礼”什么含义?

生: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

“正名”就是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

(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

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如何评价“礼”

参考答案:

积极方面:

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传统美德)

消极方面: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保守,被后世统治者用于阶级压迫的工具。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4)政治主张:

子日: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5)哲学思想(鬼神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

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生:

敬鬼神而远之。

师:

孔子迷信鬼神吗?

生:

不。

师:

孔子是无神论者吗?

生:

不是。

师:

那孔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呢?

生:

人事。

师:

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

生:

务实态度。

(6)教育思想:

①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

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育思想

②主张“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

③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④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

生:

1、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

2、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

3.地位:

不被重视  成为正统  影响深远。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影响:

师:

孔子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周游列国十余年,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

为什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生:

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国变革、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需要。

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有哪些思路?

生:

对中国、对世界;对当时,对后世。

1、在当时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2、对后世:

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

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

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3、对世界:

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同等齐名,与莎士比亚等一样相信和谐、等级和社会秩序。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

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同等地尊奉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

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系当今社会和自身的情况,讨论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分析应如何汲取孔子的智慧。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学生探究:

你怎么看当代世界所掀起的“儒学热”现象?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师:

孔子在向谁请教问题?

生:

老子。

师:

老子在问道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龙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

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

(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

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

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师:

老子有哪些深奥的思想让孔子如此感叹呢?

生:

“道”

(1)哲学思想:

学说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师:

道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效法)道,道法自然。

生:

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师:

根据材料你能评价老子的“道”吗?

生:

积极意义:

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中国古代第一个探求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消极影响:

客观唯心主义。

(2)哲学思想: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材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师:

阅读材料,概括出老子的主张。

生:

辩证法。

师:

材料反映了辩证法的哪些内容?

生: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

师:

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主张?

生:

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师:

你能评价老子的辩证思想吗?

生:

积极方面:

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消极方面: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政治思想:

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小国寡民”

师:

无为的含义是什么?

生:

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师:

老子主线无为而治,结果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生: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师:

这说明老子向往什么样的社会?

生:

原始社会。

师:

老子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分析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政策?

生:

愚民政策。

老子名言:

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

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代表作:

《道德经》(《老子》)。

地位: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积极影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

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愚民。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

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总结】:

毋庸讳言,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

资本社会的金钱观,传统文化的断层,文革间混淆了的是非观,非常不幸的纠缠到一起,引发了精神思想领域的严重危机。

目前精神道德上的种种弊端,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社会,毒害着青少年们。

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发出的痛苦呐喊。

救救孩子,用传统文化去充实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在今天向全社会发出的强烈呼声。

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高瞻远瞩认识到这一点,最近国家有关部门接二连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通知,更加证明我们提出这个倡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老师们,想让您的学生拥有良好品德吗?

“温、良、恭、俭、让”,经书里面有。

家长们,想让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慧吗?

“仁、义、理、智、信”,经书里面有。

朋友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吗?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经书里面全都有。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它只注重阐发圣人之言所包含的治国之道,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验治国论。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

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

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