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0104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9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docx

雨水收集详细计算案例教学案规范集

某大型企业生活区屋面雨水收集与处理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

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

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城镇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来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对城市雨水的利用与资源化非常普遍。

目前国内对城市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对城市的单个大型建筑物和居民小区进行了一些工程性试验和工程设计。

而对于企业内住宅区的雨水收集利用,因其具体情况的不同,应分别加以研究。

下面以山西某大型焦化一热电厂生活区为例.就屋面雨水的收集与处理的设计方案做一介绍。

1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

屋面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

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

许多国家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处理单场降雨量产生很小径流的雨水。

屋面雨水与道路雨水径流相比,屋面雨水更便于收集,水质也相对较好,易于处理,同时具有投资较省和便于管理等优点。

但屋面雨水同样存在初期雨水污染较重,应将其弃流的问题。

1.1屋面初期雨水水质

由于降水淋洗了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和屋面积累的大气沉积物以及屋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致使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其中,平顶沥青油毡屋面污染较重)。

屋面初期雨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有COD、SS,还有极少量的铅、磷和氮。

同时屋面雨水可生化性差,BOD:

COD通常只有0.1~0.15经初期雨水弃流后的雨水水质则较稳定,如COD为80~120mg/L,SS为20~40mg/L,色度为10-40。

对于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可根据试验测定或按2~3mm降水量进行计算。

本设计屋面初期雨水弃流量按3mm降水量计算,弃流后的中、后期雨水COD质量浓度可稳定在100mg/L左右,以确保获得较好的雨水水质。

1.2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初期屋面雨水的弃流装置目前常用的有弃流雨水池和旋流分离器两种同。

1.2.1弃流雨水池

在雨落管下部设弃流雨水池,在池内设浮球控制阀。

随着池内截流的初期雨水量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当达到设定水位的高度时,浮球阀进入池内的雨落管出口,使其完全关闭,后续雨水沿雨水收集管道,送人净化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池内已收集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打开放空阀将其排人污水管道。

放空阀也可采用电磁阀,以便于操作管理。

弃流雨水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

雨水弃流池的容积是根据住宅楼雨落管的屋面服务面积和3mm的降水量来确定。

1.2.2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

构造和工作过程见图2。

该分离器的主要结构是在圆筒内设置的1个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淹没式圆筒形筛网。

雨水沿切线方向以旋流方式进入筛网内,由于降雨初期筛网表面干燥,在水的表面张力和一定的筛网坡度下,初期雨水会沿筛网内表面旋转向下流向中心排水管,然后排人污水管道。

随着中、后期雨水的连续流人筛网表面会不断被浸润,其表面张力大大减小,雨水就会穿过筛网,旋流进入雨水收集管道。

初期雨水弃流量可根据弃流时间来控制.而弃流时间的长短则可通过调整筛网的面积和目数加以改变。

该装置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较上述两种弃流装置可以看出,弃流雨水池构造简单,造价低,运行稳定可靠。

但如果每个雨落管末端都设置弃流池则数量太多,维护的工作量也大,同时也影响景观。

旋流分离器初期雨水弃流量大小可调节,它设置的数量少,是一种先进的弃流装置。

但该装置构造复杂,且造价较高。

2生活区屋面雨水的收集与处理设计方案

2.1概况

山西南部某大型焦化一热电厂地处严重缺水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550mm,且多集中在5~9月。

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兰,暴雨重现期P取0.33a。

该厂为了节约水资源,要求将工艺废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对生活污水处理后作中水用;并提出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后用作生活杂用水。

考虑到厂区路面径流雨水水质较差,决定采用间接利用方式;而生活区屋面雨水污染较轻,采用直接利用方式。

该企业生活区住宅建筑面积为7.2hm,屋面为平顶,上铺石油沥青油毡,面积为1.2hm2。

2.2该厂初期屋面雨水弃流方式

采用何种生活区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工程造价和施工。

经比较后决定使用弃流雨水池。

同时。

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了改进,即:

将每栋楼房屋面的雨落管末端相互连接形成雨水收集管,然后将相邻的4栋楼房的雨水管合并成1条雨水干管,再与设置在4栋楼交汇处的圆形弃流雨水池相接。

其平面布置见图3。

该生活区共有16栋楼,须建4座弃流雨水池。

弃流的初期雨水进入污水管道,弃流后的雨水进入净化处理构筑物。

这种改进克服了弃流雨水池数量多、维护工作量大的缺点,如在弃流池顶部进行绿化,还可美化景观。

2.3雨水净化工艺的确定

雨水净化工艺应根据收集的雨水质与用水水质标准及水量要求来确定。

屋面水因可生化性差,一般宜采用物化处理,而不宜用人工生化处理。

同时,应考虑雨水中COD以溶解性为主的特性及弃流后的雨水悬浮固体含量较低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工艺有:

2.3.1弃流一微絮凝过滤工艺。

因为雨水中COD主要为溶解性的,如果采用直接过滤,对雨水中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很差,试验表明,当投加混凝剂后其去除效果可明显提高。

混凝剂一般采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但用聚合氯化铝混凝剂进行微絮凝过滤其效果最好,聚合氯化铝投加浓度为5mL。

所以,将弃流后的雨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工艺比直接过滤的效果要好,其工艺流程见图4。

弃流后的中、后期雨水进入雨水贮存池(贮存池容积根据暴雨强度公式绘出不同历时的雨量曲线来确定)。

池内雨水经泵提升至压力滤池,在泵的出:

水管道上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然后进入压力滤池:

进行微絮凝接触过滤,最后经液氯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作为生活杂用水

2.3.2弃流一生态渗透过滤工艺。

该工艺是以绿地~人工混合土净化技术为主体的生态渗透过滤净化系统,将雨水通过人工混合土壤一绿地系统进行物理、物化、生化和植物吸收等多种作用使污染物得到去除。

同时该设计根据企业生活区比厂区地形高的特点,并考虑将净化后雨水既可作为杂用水又可作为中水水源,所以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处理构筑物以及雨水净化构筑物一起集中布置在厂区内。

这样,经弃流后的生活区屋面雨水可重力流入渗滤池,并将渗滤池布置在雨水贮存池上,既减少了占地,又美化了环境。

该工艺能耗低、易管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雨水生态净化工艺。

其工艺流程见图5。

2.3.3砂滤一膜滤处理工艺

该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粒状滤料和膜滤相结合的物理法,可增强处理雨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还起到对膜滤的保护作用。

工艺流程见图6。

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缺点是造价和处理成本较高,在非雨季时,膜处于停用状态会干燥失效,需用小流量水通过滤膜循环或拆除滤膜以化学药剂浸泡养护,从而增加了维护工作量。

上述三种雨水净化工艺都各有其优缺点。

为了节省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减少维护工作量,根据雨水净化的有关资料和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的原理,决定采用第二种处理工艺。

2.4生态渗透过滤净化池的构造与设计

2.4.1净化池的构造

生态渗透过滤净化池是一种人工净化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构筑物。

池内表层为人工绿地;表层下为由40%天然砂土+40%炉渣(粒径为2.5~5mm)+20%天然沸石(粒径为2~3mm)组成的人工混合土,其渗透系数为2~10m/s,厚度为0.9m;人工土层往下依次为粗砂层、沸石层(粒径4~5mm)、砾石层(粒径8~12mm)、中等砾石层(粒径20~40mm)、圆形砾石层(粒径50~80mm)。

各层的厚度分别为10、15、20、20cm。

滤层总高度为1.55m。

滤层底部布置穿孔管作为集水系统,穿孔管外部包土工布。

结构见图7。

人工土层孔隙率高,渗透系数大,密度小,耐冲刷,并适宜植物生长。

在人工土壤表层,草本植物把氧带到根部,使周围的许多微生物生长繁殖,并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同时,炉渣和沸石对有机物都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所以在人工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以及植物吸收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较好的净化效果。

据试验表明,通过1m厚的人工混合土层渗透,对COD去除率可达70%~80%t。

生态渗透过滤净化池对人工混合土渗透进行了强化,增加了绿地生态净化和无机吸附剂的高效吸附功能,所以将会获得更高的COD去除率。

2.4.2净化池表面积的计算

净化池渗流量应该等于屋面雨水径流设计流量.这样才能保证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处理。

因此,池表面积的计算应考虑以下几个数据:

(1)屋面雨水径流设计流量。

Q=apqF=67.28。

式中:

Q为雨水设计流量,L/s;为径流系数,对于沥青油毡屋面=0.9;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当设计重现期P=0.33a,降雨历时t=5min时.口=62.3L/(s•hm);F为屋面汇水面积.hm。

(2)渗流量。

根据达西定律可知.通过滤床的渗流流量W=KAJ=8x10-s,sAm3/s。

式中:

为渗流流量.m3/s;为渗透系数,m/s,对于人工混合土K=2.22x10m/s.考虑到滤床运行一段时间后,值会减小.所以取8×10m/s;A为待求滤池表面积,m2;J为水力坡降.当地下水位较低.雨水径流从土壤表面近似于垂直向下渗透时。

(3)净化池表面积。

因雨水径流量应等于净化池渗流量.所以Q=W.即67.28x10=8x10xA.则A==84lm2,~850m2;设净化池宽为25m,长为34m。

2.4.3渗透池的布水系统和集水系统

渗透池的布水系统采用在主管道两边对称连接5根DNIO0的支管.支管管中心间距5.3m。

为了布水均匀,主管道管径从DN300过渡至DN150。

支管向下45。

方向交错布置015mm子L洞。

渗透池的集水系统布置在承托层底部.在集水总管两侧同样平行布置5根0100的穿子L管(管外包土工布。

将过滤后的雨水由穿子L管收集流入集水总管再流入下面的贮存池

2.5贮存池容积的确定

贮存池的容积与雨水调节池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以降雨历时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径流雨水量为纵坐标作图,得径流雨水量曲线,其最大值则为贮存池的容积。

3结语

在缺水地区,对企业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初期雨水弃流是整个雨水处理的预处理,它能有效地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水质较稳定的水源。

采用绿地与人工混合土渗透结构相结合的生态渗透净化池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并将贮存池设置在生态渗透净化池下部,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环境。

雨水净化工艺

更新时间:

09-8-614:

46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全世界的水资源已日益短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

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雨水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水源。

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水危机的新途径,受到普遍关注。

我国雨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达6190亿立方米[,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因而对雨水加以适当处理,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1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

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演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

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

地表沉积物包括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弃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车辆排放物等。

具有不同土地使用功能的地表其沉积物的来源不同。

因而,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雨水水质主要考虑BOD、COD、SS、TN等的浓度。

表1为国外部分城市雨水水质指标。

表2为南京市区雨水径流水质。

由表1和表2可知,无论是不同国家,还是同一城市不同地点的雨水水质都有很大差别。

因而,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雨水水质以及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恰当的净化工艺。

2工艺介绍

2.1物化处理工艺

2.1.1物理处理工艺

物理处理工艺主要去除雨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适用于雨水水质较好,且对于回用水质要求不太高的雨水。

图1和图2[3]是雨水物化处理过程图。

这两个物理处理工艺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用筛网进行过滤,而图2用旋流分离器进行过滤。

其主要目的都是用于水中颗粒物与水的分离。

从处理效果来看,旋流分离器高于筛网过滤器。

但是,由于漩流分离器的运行需借助电力,因而处理成本高于筛网过滤器的处理。

澳大利亚某公司将传统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改进,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雨水净化设备。

图3为其剖面图。

在离心和重力作用下,该设备不仅可截留大于滤网的颗粒,还可截留小于滤网的颗粒,大大提高了净化效率。

同时,由于雨水是由侧面掠过滤网的,因而滤网有一定的冲刷作用。

该设备的另一优点在于不需动力操作。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1.2物化处理工艺

含高浓度氮磷的初期雨水的物化处理采用的是两级药剂混凝沉淀法。

一级反映投加磷酸钠、硫酸镁,且加碱调pH值呈中性,产生磷酸铝沉淀,去除污水中的磷。

化学反应式为

其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

2.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建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填料和土壤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对雨水进行处理。

处理流程如下:

人工湿地对BOD、COD、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这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对雨水中的SS有截留作用。

在植物根系周围,较远处以及更远处则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去除雨水中的BOD和COD。

通过更换填料或收割植物可以把污染物从系统中去除。

具体人工湿地系统剖面图如图5所示:

伦敦泰晤士河水公司为了研究不同规模的水循环方案,设计了英国2000年的展示建筑—世纪圆顶示范工程,其处理工艺采用的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这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

收集的雨水在芦苇床中处理,这是污水三级处理中常用的一种自然处理方法,收集的雨水质量较好,在抽送至第一级芦苇床之前只需要预过滤。

其处理过程包括两个芦苇床(每个的表面积为250m2)和一个塘(其容积为300m3).选用了具有高度耐盐性能的芦苇,其种植密度为4株/m2.。

雨水在芦苇床中通过多种过程进行净化:

在芦苇床根区的天然细菌降解雨水中的有机物;芦苇本身吸收雨水中营养物质;床中的砾石、砂砾和芦苇的根系起过滤系统的作用。

2.3土壤过滤系统

土壤过滤系统是指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微生物以及植物等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土壤过滤对于营养盐和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以下是德国采用的土壤过滤系统。

在我国对于土壤过滤系统也有一定的应用。

北京市某小学以及某公园就利用土壤过滤处理雨水。

其流程图见图7和图8:

3工艺优缺点比较

就目前而言,雨水净化较少采用生物处理法。

这主要与雨水本身的水质有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雨水中BOD含量较低,导致菌种较难存活。

另一方面,在无雨期间要保持菌种的存活需耗费财力、物力和人力。

由于降雨的季节性和随机性,如果单纯的处理雨水,其处理系统的运行将是不连续的,导致处理系统的使用效率不高,因此需要考虑旱季时补充水来源。

利用建筑小区的优质杂排水作为雨水处理系统的补充水源应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所谓优质杂排水是指沐浴、洗衣排水,根据有关调查数据,优质杂排水的水质较好,其色度、浊度、BOD、COD及SS含量较低,容易处理。

雨水处理后主要用于中水系统。

即主要用于绿化、浇洒路面、冲厕以及洗车用水。

现将以上提及的三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旨在表明其各自的特点。

(1)从简便、实用的原则出发,应优先考虑物化处理工艺。

但是,其出水水质较差,因而适用于污染较少的雨水。

(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且对于BOD、COD、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处理雨水的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由于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SO2、NOX、CO2增加O2的作用。

故可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和吸收噪声等。

但是,该方法在南方或气候较湿润地区兴建且需占用大量土地。

另外,该方法最终是将污染物质转移至填料和植物。

如果这些物质处理不当,必会产生二次污染。

(3)土壤过滤系统与人工湿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主要区别在于土壤过滤系统用土壤代替填料进行处理,导致土壤污染。

众所周知,土壤一旦污染,再要使其恢复需要的时间是较长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处理工艺的选择是与雨水本身的水质、兴建地方以及回用目的相关的。

针对不同的雨水水质以及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雨水的收集

更新时间:

09-8-510:

14

用无动力雨水收集器收集雨水有很好的效果。

1产品介绍

由于污染,清洁的水源越来越少,世界上普遍存在缺水现象。

雨水作为一种清洁水源,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收集就显得很有意义。

在山区,建造自来水处理设施和将自来水输送到高地很不方便,但是山区的雨水较为丰富,可将雨水收集后,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解决山区人民的生活水源。

在城市,可把雨水收集后系统存储,应用于灌溉,冲厕,冲洗车辆以及补充景观用水。

本产品充分考虑到不同用途的雨水收集,分挂壁式和落地式。

2收集流程

雨水粗分,初雨抛弃,在线过滤,雨水收集,雨水存储,分质供水。

1雨水初分

雨水从屋顶汇集后进入落水管,与雨水同时进入落水管的树叶,树枝等粗大杂物被过滤网阻挡,雨水进入收集器。

2初雨抛弃

屋顶是露天的,容易受到污染,雨水冲洗了房顶等受雨的灰尘,以及可溶的与不可溶的杂物,因此这部分雨水被称为初雨,应被抛弃。

这类水一直直接排放。

3雨水分质收集

当降雨继续进行,雨水经过无动力在线过滤器,进入收集器的雨水在流经过程中完成了在线过滤,去除了雨水中2mm以上的杂质进入第一个收集器,这类雨水可以用于浇花,进入第二个收集器,这类水可以用于生活杂用,如冲厕所,洗澡,洗衣服等,但雨水进入存储器后,经过杀菌即可直接应用,也可以煮沸后应用。

3产品类型及用途

挂壁式EPT5300雨水收集器

总容0.09立方米。

设计根据现场条件设置。

使用场地:

城市小区建筑,厂房,部队营房,可独立设计存储系统,可与EPT5300配套收集

落地式EPT5301雨水收集器

总容积为2立方米。

使用场地:

山区,农村房屋,海岛,边防哨所,雨水收集器可单独使用,也可和雨水存储器配套使用。

4技术参数

雨水储水箱在雨水收集利用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

09-8-415:

33

1简介

促使水力设施和系统开发研究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的输入问题。

为了简化设计计算和限制模拟的时间,一般利用典型的暴雨降雨来进行研究。

在佛兰德斯,在降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关联性的基础上,设计出标准的暴雨,用在综合下水道设计上(IDF--关联性)(Vaes,1999)。

这些设计的暴雨被叫做“合成暴雨”(Fig.1),这是因为这种暴雨重现了各种暴雨降雨中的所有过程,暴雨降雨中的各种情况都包含在其中了[与著名的芝加哥暴雨相比(Keifer&Chu,1957)。

Fig.1.设计逆程周期为2年的佛兰德暴雨(即合成暴雨)

然而,降雨的可变性是很高的。

对照两种模拟结果(水力系统中流量,水深,等等),一个模拟结果是从连续的模拟中得到的,一个模拟结果从设计暴雨降水得到的,从这个对照中可以可以当降雨固有可变性可以忽略的时候,通过研究一些显著的差异,可以估算在一场暴雨出现的概率(Dah1,Harremoes,Jacobsen,1996;Vaes,1999)。

这些差异对系统的影响是微小,而且它的变化是线性的,因为直接的降雨决定了流量的峰值和流量的最大值。

当系统的变化越来越接近于“容量性”系统时(及储水箱在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差异将变大。

一个容量性的系统有受到以前降雨影响的存储功能。

一般来说综合下水道系统有一个空置时间段,时间接近12个小时。

由于有源头控制建筑,这个空置时间段将变的很大(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在暴雨过后不久,如果又连续下了好几场的暴雨,在以前的的情况,降雨将大量会占用综合下水道系统的容量或维持设施的容量。

存储器的影响力越大,降雨中的固有可变性对模拟的结果影响就越大。

例如:

在平坦地区的综合下水道系统中,下游末端有水泵排水,对存储容量来说流过量几乎是完全独立的,因此系统中的存储容量主要是决定于流入量。

在渗透设施也是一样的,在渗透系统中渗透能力的大小仅仅取决于设施的容量大小和设施的剩余容量大小,因此它也是主要取决于输入量的大小。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容量性”系统建成,而且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被建成。

而且大容量的存储对保留雨水和削减雨水的流量是必须的。

这些存储设施可以建在下水道系统中(即时存储),也可以建在综合下水道系统中(延时存储)。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将开始关注“源头控制”,这就意味着,存储能力是由雨水储水箱、渗透沟渠、逆流式排水系统等等方面决定的。

由于这些源头控制设施,降雨时间长短的影响甚至比综合的下水道系统中的存储还要大。

人们已经发现在源头控制在某些地方(利用地区)需要比下游地区更大容量的存储(Vaes&Berlamont,1998,1999),这个现象同样被Herrmann和Schmida发现(1999)。

由于逆流式存储有更长空置时间,可使用的存储器的保持力就更小。

在进行精确的计算时,这就需要更加加强对降雨中固有可变性的考虑。

2在下游排水系统中设备水力保持力的影响

对综合下水道系统中源头控制影响力大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雨水中固有的可变性的即时评估,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降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当存储设施放置在综合下水道系统的上游(在雨水进入下水道系统之前),降雨的输入通常是模仿进入下水道系统的雨水径流,这样可以考虑到上游存储设施的影响。

这些源头控制设施可以很简单的用简单的蓄水池形式的模型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处理连续的长时间段的雨水模拟仿真。

因此这样的预处理降雨可以用在下游排水系统设计中,这个处理方法可以在雨水储水箱和沟渠使用。

由于雨水储水箱的存在,以前一个月内的降雨的情况可以在同时得到处理。

同样利用这个简化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到雨水储水箱各个最理想的设计参数(例如:

Herrmann&Schmida,1999;Mikkelsen,Adeler,Albrechtsen&Henze,1999),从佛兰德斯地区雨水储水箱的设计参数可以得到如Fig.2图所示(Vaes&Berlamont,1998,1999)。

此外,这个简化可以同时用在上游水力保持设施和下水道系统中(Vaes,1999),综合下水道系统中上游水力保持设施在溢流上的效果已经得到验证(Herrmann&Schmida,1999;Mikkelsen,Adeler,Albrechtsen&Henze,1999)。

3方法

为了使雨水储水箱的作用在下水道系统中显示出来,所以就要建立一个模型去估算雨水储水箱在原下水道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用这个模型去估算在人工合成的暴雨中储水箱产生的作用。

为达到这样的目的,用一个简单蓄水池模型来收集雨水如下图Fig.3。

屋面部分的雨水(α)将流入雨水储水箱里,其他部分的雨水(1-α)直接流入下水道系统中。

一小部分的雨水回用逐渐地用完储水箱中的积存雨水,回用后的降雨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