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099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docx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上调的原因及成效

082104 第三小组

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中国的利率政策中,1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其他存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经过复利计算确定。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

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其变动都参照此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

利率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运用利率工具,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从而影响社会的资金供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图一的直观的数据来看一下近几年我国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

这里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为例。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基准利率基本为上调,而2008年10月我国基准利率首次下调,且下调幅度为历史中较大幅度。

直至2011年2月开始,基准利率又开始慢慢上调。

这里所有的基准利率调整、,都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现象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图一我国历年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调整表

一、调整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

(一)上调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

图二 我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及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比较

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

消费物价指数(CPI)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被看作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可看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近几年,CPI屡刷新高,早已高于5%这道警戒线。

而去年年底预计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但有社科院研究员预言今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5%。

由图二线段走向可以看出,利率的走向与通货膨胀率是息息相关的。

当出现通货膨胀率高速增长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上调基准利率;当通货紧缩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下调基准利率。

低廉的资金成本是导致货币流动性极其泛滥,资产泡沫和通胀高企的罪魁祸首。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以及利润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吸引了巨额的国外投机资本,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同时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被动地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源错配,刺激国内信贷,投资,引发通货膨胀。

此次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是有效及可靠的货币紧缩政策,有助于增强央行的可信性并控制住经济过热的压力。

2、避免经济过热

经济过热指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不成比例。

资本因为虚假需求导致的供给增加是市场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

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

在一定时期其会表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的双高现象。

近十年来,我国全国财政收入逐年迅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回升较快,可能会引起“经济过热”的情况。

因此,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降低投资和消费,给经济降降温。

3、淡化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这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序幕。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等经济活动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上调基准利率,使得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抑制了投资和消费,这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今天,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而这就淡化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此,基准利率上调的主要意义是抑制通货膨胀,缓解“经济过热”现象,以及应对人民币升值,从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二)下调基准利率的原因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深远而严重,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此时,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经济减速风险较大以及全球利率走低,加上中国利率具有下调空间,降息的条件已具备。

从数据中显示,我国2008年10月起开始大幅度下调基准利率。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CPI指数在2008年也急剧下降,通货膨胀率首次为近十年来的负增长。

大幅度减息是为了避免中国实际利率上升,影响到消费和投资意愿。

由于减息,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市场,从而充分的刺激经济复苏。

三、调整基准利率的成效性

(一)上调基准利率的成效

从整体上来讲,央行的加息是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的应有之举。

加息向市场发出了紧缩信号,表明政府改善负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的决心。

加息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成本、减少银行信贷增量、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以股市和房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虚高、减轻流动性过剩压力,还有利于发挥价格机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1、应对通货膨胀方面的成效

在2005年之前,通货膨胀率在一年期利率调整之后,都有相应的下降趋势,但是,2005年到2007年之间,通货膨胀率却有些不可控制。

而最近两年,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而以今年为例,自从今年提升基准利率以来,通胀率10月份已降至5.5%,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2%,创14个月来新,这也说明调整基准利率对于应对通货膨胀仍是有一定成效的。

持续加息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居民储户的负利率状况,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

在房屋成交量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势头看来也已得到控制,在一些城市的外围地区,房价甚至有所下降。

但是,无论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提升利率,都没有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即金融市场最关键的价格——利率仍然是行政控制而非市场决定。

并且,即使在数次提高利率之后,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真实利率仍然是负的。

这种情况,随着宏观调控放松迹象的出现,预计会继续维持下去。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降低存准率和提高利率,更直接的效果不是给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是维持国有银行部门的盈利能力。

实际上,国有银行的存贷息差收入,是其巨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这说明,对于那些非国有企业而言,随着利率上升,其借贷成本很可能会不降反升。

而财富从居民部门向国有部门的逆向流动,还在继续进行。

2、避免经济过热方面的成效

经济过热的效应最好地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体现。

由于过去几年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供需不平衡,一部分或大部分股票价格,房价严重“虚高”,远远脱离实际价值,房市和楼市出现大量泡沫。

基准利率的调整提高了购房者的贷款利息,增加贷款者还利息的负担,迫使部分资金实力不强的购房人取消或延迟购房计划,从而使购房需求减少;二是提高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抑制资本进入房地产,进一步强化房地产调控政策。

此举可以淘汰一批融资能力差的房地产开发商,促进房地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通过一年的观察,大部分地区房价被遏制住,但是客观的看待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制止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实际上却是以压制长期市场供应的代价取得的。

且本轮房地产调控,将造成中小房产商出局,市场进一步向有限的行业巨头集中的效果。

换言之,未来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反而会更加突出。

不过,看来消费者很欢迎眼前的房市价格上涨趋势放缓,而这正是政策制定者所欲乐见的结果。

同时对于股市而言,存款基准利率影响了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产生资产组合替代效应,使资金从股市转向储蓄等渠道,另一方面,贷款利率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成本和公司业绩,以影响股价,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短期来看,加息可能通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市场产生风险提示,从长期来看,加息有利于挤破股市泡沫,保持股市健康稳步成长,同时能促进更多上市公司对银行存款的依赖,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融资制度。

从图表里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利率调整和沪指数都呈现出与理论相符的波动趋势,但是2008年11月26日,2011年2月9日等几次次数并没有呈现跟利率一致的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基准利率并不对对股市起决定性影响,而是由各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如政策作用等在整个宏观经济中对股市共同作用。

表一基准利率调整后股市表现(来源: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2011年4月6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4月6日,沪指上涨1.14%,

4月7日,沪指数上涨0.22%

2011年2月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

上调0.25个百分点1.59%

2月9日,沪指下跌0.89%2月10日,沪指上涨

2010年12月26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

上调0.25个百分点

12月27日沪指下跌1.89%

2010年10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20日沪指上涨0.07%

2008年12月22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23日大盘跌4.55%

2008年11月26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

11月27日,沪指上涨1.05%

2008年10月30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10月31日,沪指上涨2.55%

2008年10月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10月10日,沪指跌3.57%

2008年9月16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9月17日跌2.90%

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12月21日涨1.15%

2007年9月15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9月17日涨2.06%

2007年8月22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上调0.18个百分点

8月23日涨1.49%

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7月23日涨3.81%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5月21日涨1.04%

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3月19日涨2.87%

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8月21日上涨0.20%

 

 

 

(数据来源:

理念中国统计年鉴)

3、人民币升值方面的成效

图三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来源:

亚太外汇网)

我国自从2005年开始实现放弃挂钩美元的政策后,人民币持续走低,从图二中可以看出,2007年到2009年间及2010年后半年到现在,人民币持续走低。

2011年欧债危机背景下我国九月开始连续两个月我国出口都为负增长,从而可以看出,调整基准利率并没有能够很好地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下调基准利率的成效性

降息是缓解经济下滑困境之策

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松动,将刺激企业投资的增长,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特别有利于对房地产和银行业的发展。

降息或有利于股市筑底。

 

央行降息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好,将提高货币的流动性,有利于刺激银行里的储蓄资金流入市场。

更重要的是将改变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降息意味着调控政策的转向,将提升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市场完成筑底。

从历史数据显示,在央行首次宣布降息的第二天,我国股市指数立即上涨。

由于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产业有很大的冲击作用,下调基准利率减少了人们对贷款买房的压力,也缓解了房地产开放商的融资问题,此举,减少国民还贷压力,刺激国民购房的消费,使得我国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自保。

结论:

作为一种温和的宏观调控工具,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对于应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当前负利率状态等问题有一定作用。

要真正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需要多管齐下。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也需同多数国家一样,灵活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如以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下调超额准备金率等多项手段配合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进行多角度的调控。

以此解决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各类经济发展问题,有效地控制过度增长的投资需求。

在出台紧缩政策时也应注意前瞻性和还是应当选择稳定性,节奏不宜太急。

对于央行的调控方式,“小步多动”的调控方式。

 

2、利用多种宏观调控政策。

央行可以在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辅之以汇率政策、国际收支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多种宏观调节政策,使效果最大化。

目前可选择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

第一,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加快资金回笼,并择机采用利率等价格型手段控制信贷增长速度。

第二,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带动汇率。

第三,在控制信率弹性增加,实现利率与汇率调整的相互配合。

贷规模的基础上,改善国际收支现状,使经济增长动力由借助外需推动转化为主要依靠内需,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第四,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压缩财政支出以增加其中央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增加发展过剩行业的投资成本以抑制其非理性的规模扩张。

第五,加快对现存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经济增长从依赖工业投资转为主要取决于消费服务业,并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

第六,为适度缓解当前投资过热现象,国家可合理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 以此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