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978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docx

发展战略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朝阳区十二五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序言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加快体育发展、建设体育强区,是我区建设现代体育文化中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我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顺应现代体育发展趋势、应对国内外体育发展机遇和挑战、缩小与先进地区体育发展差距、增强我区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十二五”时期处于向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过渡的重要时期,处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同时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战略调整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区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面临新起点、新环境、新挑战,科学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各项体育工作与发展任务,与全区再创核心竞争力、承载环境、文化文明“三个新优势”的总体发展要求相结合,继承奥运财富,巩固奥运成果,科学定位后奥运体育发展目标、路径和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其独特功能,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体育成果惠及民生、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新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区体育事业紧紧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2006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实现朝阳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基准,大力弘扬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不断提升朝阳体育的拓展力和影响力,展现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营造与奥运会相适应的体育文化环境。

经过五年的努力,朝阳体育已经逐渐走上硬件设施上水平、群众体育保民生、本体产业保增长、体育监管保稳定、竞技体育出成绩、人才队伍在壮大的现代体育发展之路。

国际大赛造就奋发有为的生力军。

2006年,朝阳区积极争取,承办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全区干部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这次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田径盛会的保障任务,工作得到国际田联、国家体育总局和市体育局的高度评价。

北京奥运会,为朝阳区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参与奥运、服务奥运,使全区体育工作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期间,承担了各项奥运保障任务,体育管理、赛事保障、体育市场运营等人才队伍得到充分锻炼,零失误、高水平的工作受到了市领导、团队领导的高度赞扬。

朝阳区体育局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下属共6个单位获得朝阳区2008年奥运集体功勋奖,6人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5人获得朝阳区2008年奥运个人功勋金质奖章,32人获得朝阳区2008年奥运个人功勋银质奖章,获奖人数居全区各单位前列。

群众体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崇尚运动、追求健康已成为广大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

体育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营造朝阳区奥运氛围,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加强培养社会体育工作者,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人才的储备工作;夯实基础,抓好根本,进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居家工程达855个,更新居家工程670处,标准工程17处,市级万米工程1个,市级国民体质检测中心1个,检测站45个,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8个,社区文体协会数量达387个,晨晚练辅导站达1083个,单项体育协会15个。

全民健身工程面积超过131.5万平方米,全区人均体育用地达到2.1平方米,健身工程总数、投资总额均列全市首位。

体育“六进社区”、朝阳区第二故乡运动会、国际友人运动会、健身大讲堂成为群体活动亮点。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新增体育项目9项,共计23项,进一步突出朝阳区优势。

射击、射箭、足球等精品项目优势扩大,举重、柔道、体操、摔跤等项目强化挖潜,田径、皮划艇、游泳等项目集团优势扩大,散打等弱势项目改造升级,实现金牌多点增长,整体实力稳中有升;全区有1所国家级体育传统校,14所市级体育传统校,23所区级体育传统校,运动员1350人,教练员38人,加强传统校建设,实现中小学体育传统校的对口衔接;加大输送后背人才力度,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93人(未含2010年),成材率、输送率位居全市前列;参加各项比赛,在赛事中锻炼队伍,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共获得了129枚金牌、97枚银牌、84枚铜牌,取得了代表团总成绩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奖牌榜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同时朝阳区代表团还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优秀承办单位”、“输送奖第三名”、“奥、亚、全、城奖第五名”等荣誉。

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朝阳运动员获得男子散打60KG冠军、男子步枪冠军;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朝阳区输送的两名队员分别获得了4×100米自由泳接力第一名、花样游泳团体第一名。

立足长远,引进北京击剑队一、二线队伍,从加强队伍管理入手,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击剑队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银牌,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冠军系列赛中频频创造好成绩,北京击剑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体育产业彰显出在经济发展中的新优势。

借助奥运契机,区域体育产业飞速发展,西线高端型体育板块、中线大众型体育板块、东线时尚型体育板块初步形成。

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奥运会后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体育会展等方面实现新的产出效益。

在奥运经济的拉动下,我区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数字体育、体育传媒、体育彩票市场活跃,以体育为特色,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市场初步形成。

本体产业借助奥运会,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本体场馆以统领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投入经营,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产业经营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体育设施资源丰富。

朝阳区内体育设施总数量为2100余处,体育场地服务从业人员8829人,体育场地服务业年经营收入约5.37亿元。

朝阳区内的体育设施包含综合性体育场(馆)、足球场、田径场、游泳馆等共48个门类,是北京市区县体育设施种类最为齐全的城区。

北京奥运会的31个比赛场馆中有13个坐落在在朝阳区,如此之多高规格、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对于奥运会后在朝阳区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表演和各项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平台。

朝阳体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全区体育事业总体水平同我区在北京市所处的经济地位、发展速度、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及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仍不相适应;随着群众健身热情的日益高涨,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增加,而体育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朝阳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群众体育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全民健身需求与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存在差距;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还不高;竞技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医疗一体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统筹力度还不够,还未能充分发挥出体育产业的独特功能,上述的差距需要逐步解决。

二、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实践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是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进入“落实提升”的五年,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五年,是朝阳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试验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模范区”的开局的五年,是体育事业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后,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优势的五年,朝阳区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定位和“新四区”定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为朝阳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推动了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激发人们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产业。

朝阳区作为北京奥运会主赛场所在地,更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不仅拥有了鸟巢、水立方等一批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更为国内外知名赛事落户和全民健身提供了重要平台。

奥运会成为一个让世人了解朝阳、感受朝阳宜居、和谐氛围的难得契机。

同时,借助奥运会,炼就了一支作风优良、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提升了朝阳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和国际影响力,使朝阳具备了传承奥运理念、形成奥运特质、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的先发优势。

作为朝阳事业的体育事业,更通过奥运会的平台彰显出无穷的魅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体育工作将进入一个高速、全面、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具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拥有众多的场馆设施,四是体育的多元功能得到充分认可。

因此,这既是朝阳区再创新优势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更是朝阳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2、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和升级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始实质性性起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北京市、朝阳区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在未来五年内会更加得到重视。

作为体育事业,或者说体育产业这一朝阳产业,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新生力量,它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之一。

在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前提下,体育事业发展必将有更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环境、新时代下的政策支持

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对于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对全民健身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特别在与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健身指导、安全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关注民生、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条例的颁布为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更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功能区带动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

朝阳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它们是朝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并且以CBD功能区、电子城功能区、奥运功能区作为产业载体,带动全区发展,特别是奥运功能区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总面积为67.4平方公里。

将集中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会展三大主导产业,强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娱乐、会展中心和奥运标志旅游地的功能,成为朝阳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5、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提出给朝阳区未来发展明确新方向

“新四区”发展战略是首都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之后朝阳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是朝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对朝阳发展的重新定位,是指导朝阳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新四区”建设与体育工作密不可分,为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目标。

体育无国界,体育的外延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包括了健身、竞技、产业发展、民生稳定、促进就业等,甚至可以提升到反映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层面,因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提出,要求体育这个无国界的范畴要国际化、世界化,建设“新四区”的目标,要求体育发挥更为多元化的功能,为促进和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6、人民群众参加健身的热情和体育消费日益增长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民生。

在当今时代,各类民生问题备受关注,惠及民生的体育事业在逐步被百姓认同和青睐。

同时,近年来,特别是奥运会的带动,群众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改善民生,传承奥运遗产,弘扬奥运精神,不断提升朝阳区体育事业的拓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促进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承载环境的新优势,开拓文化文明的新局面,全力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试验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模范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努力推动体育大区向体育强区的转变,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则

体现“四项基本原则”,即体现稳健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的原则、创新驱动的原则和共建共享的原则。

围绕“促进和谐、关注民生、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学创新、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贯穿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围绕品牌发展战略、资源整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人才战略,全面提升体育事业整体规模,构建“民生”体育和“财富”体育。

(三)发展目标

以建设惠及全民的“民生”体育和拉动经济增长的“财富”体育为努力方向,深化和丰富体育工作的内涵,真正使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科学定位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加强研究,“提升一个平台,丰富两条主线,拓宽三个层面”。

提升一个平台即提升已初具规模的体育发展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吸引各方力量进行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丰富两条主线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打造朝阳体育“名片”;二是以建设现代体育文化中心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区域体育资源,丰富体育产业内涵,使体育产业成为区域新兴优势产业。

拓宽三个层面,一是加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拓宽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二是深入研究体育市场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动态监控;三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主线,拓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最终实现四个走在全市前列,即全民健身活动走在全市前列、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走在全市前列、体育产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区域体育经营场所安全监管走在全市前列。

四、主要任务

(一)群众体育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加强研究,把依托政府组织的运行模式逐步转变向依托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发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参与,运作流畅,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推进机制,加速全民健身现代化的步伐,坚持全民健身为改善民生服务、为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创新品牌,推进体育生活化、现代化,实现在社区、村内体育活动全覆盖、体育指导全覆盖、体质监测全覆盖、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全覆盖、体育设施全覆盖。

1.构建多元化服务、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有效需求

以“全民健身日”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努力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组织开展一系列大型全民健身精品活动;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建设体育精品项目;形成以精品推普及,以精品促提高,以精品促发展的格局,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发挥全民健身在统筹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积极扶持健身队伍发展。

加大对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和基层文体协会的管理与指导力度。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力度,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标准,建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强化服务和管理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到2015年,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名,各项目裁判员1200名。

初步完善全区社体员指导网络,社体员与全区常驻体育人口比例不低于1:

100。

每个“晨晚练辅导站”的健身项目达到5个以上,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区内全覆盖。

(2)加强群众表演培训指导工作。

以“展现朝阳形象,推动全民健身”为出发点,做好社会调研,制定培训计划,探索组织管理方法,力求有效地传承优秀的传统体育表演,推动代表朝阳特色、具有时代特点的时尚新颖的健身表演,将传统、时尚体育表演普及化、精品化、市场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开展多元化体育传授的一个新起点。

到2015年力争组建5到6支能够展现朝阳区风采的1000人以上大型体育表演队伍。

20—30支50人以下的具有一定特色小型体育表演队伍。

(3)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就业岗位为落脚点,大力发展体育技能培训。

针对体育市场需求,筹备和建立活动、赛事保障队伍,服务区域大型及区域内各单位开展的小型赛事活动。

同时倡导以政府主导,行业部门相合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发动机关单位、体育组织、体育经营场馆、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为赛事服务人员提供非经常性上岗就业机会,力争每年为社区提供不少1000个非经常性就业岗位,到2015年初步建立全区体育培训就业管理网络。

(4)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街乡、社区、村积极兴建社区健身俱乐部及各种专项球类运动场地,到2015年确保每个街、乡有2处以上的群众健身场地。

(5)整合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做好社会、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

充分发挥社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制定引导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向群众提供服务。

体育系统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健身服务和发展体育产业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

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实现100%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为全民健身提供必要的场地条件。

(6)完善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制定和实施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制度。

在全区范围内每年进行体质监测追踪调查,构建区域性体质测试网络平台,方便群众实时查询体质状况,动态观察市民体质发展状况,促使全民健身科研成果惠及全民,逐步提高国民体质。

保证23个街道、20个乡均建立体质测试站,在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体质测试站,保证驻区居民参加体质测试,每年测试人数达到我区常驻人口的4%。

2.完善健身组织管理体制

(1)加大实施“体育六进社区”力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

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居委会群体管理网络,100%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体育组织;积极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每个街道、社区每年举办至少1次地区性群众体育活动

(2)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现代化、生活化进程。

加大健康理念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体育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有序、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走社会化道路,使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全民健身骨干队伍建设,确保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的稳定性,加大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工作的连续性。

(4)建立体育健身保障体制,着重探索针对危险性强、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的健身项目的风险防御制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3.开展各种形式健身活动

组织、指导和开展富有朝阳特色、主题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朝阳“体育”名片。

以健身快乐行、健身大讲堂、健身总动员、第二故乡运动会、国际友人运动会五大品牌活动为主线,每年举办区级特色性活动2-3个,区大型活动5次以上,常规性小型活动15次以上,进一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科学健身引导,每年向社区推荐2-3项健康、有益、新兴的群众健身项目。

以全民健身启动仪式、“8.8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体育节等为时间节点,组织举办全区性的大型群体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区域性综合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区性群众体育大会。

街乡、各单位、各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以上本地区、本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依托街乡、单项体育协会等各自特点,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新。

到2015年,每年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参与人数达到300万人次以上。

鼓励各街道、乡自主创新,打造本地区体育品牌活动,做到社区(村)有特色、街乡有品牌。

紧紧抓住朝阳区不同区域的人群特点,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将“第二故乡运动会”、“国际友人运动会”等特色活动从局部发展到全区,打造朝阳“体育名片”,积极推动健康朝阳、魅力朝阳、和谐朝阳建设。

4.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开展简便易行、小型多样、便于开展,能够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以社区为重点,以“体育六进社区”活动为主线,实现100%的社区全覆盖,并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开展群众性、系列化、多元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率达到60%,所属区域社会单位参与率达到70%,做到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化、科学化、普及化。

5.加强体育社团建设

建立单项体育社团层级管理体系,根据各协会自身特点,梳理会员基本情况。

根据年龄、住所、所涉及街乡分层统计,以街乡地域为服务辖区、以社区、居、家委会为基本单位,以社区或站点为基础开展活动;建立单项协会秘书长联席会月例会制度及年终考核评定体系。

加强单项体育协会作用,以“市场机制、高效运作、自我发展、做大做强”为社团实体化发展原则,着力解决体育协会发展思路、发展信心、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发展后劲等问题,逐步实现单项协会实体化,到2015年朝阳区单项体育社团数量达到30家。

努力构建“和谐社团”,建立健全会员诉求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加强沟通,充分完善单项体育社团服务体系。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分级负责、基层为主,各单项体育协会主席为第一负责人”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继续完善体育社团专职人员招聘制,重点着眼体育系统聘用具有社会活动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协会专职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同时选择性地面向社会招聘专职副秘书长和工作人员。

6.扶持引导农村体育

围绕农村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网络,突出农村特色,打响“健身快乐行”这一品牌活动,在100%的行政村开展“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村民参与率达到60%以上,所属区域社会单位参与率达到70%以上。

同时,健身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体育设施在农村地区全覆盖。

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使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热情持续高涨。

7.重视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青少年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业余训练,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制定多层次、系统化、规范化的青少年体育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开设各类初、中、高级培训班,坚持多种形式、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注重能力的原则,在做好广泛宣传的同时,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工作,指派合格指导员授课教学,重抓培训质量。

力争到2015年建立青少年培训基地8—10个,涉及体育项目不少于20项。

8.重视职工体育

街乡、社区村、单位要针对各单位职工特点,灵活机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认真开展工间操,切实重视职工体育工作。

9.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

引导老年人和残疾人进行科学健身,将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健身创造条件。

各街道、地区办事处每年举办1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

(二)竞技体育方面

以竞训工作多元化、体教结合人本化、梯队建设精细化为核心战略,以完善场馆设施、强化科学训练为两翼助推,以传统校集群化、运动员学生化、教练员教师化为重要抓手,完善基础训练——业余训练——半专业化训练——专业训练“一条龙”系统化的训练体系,促进业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北京市第十四届市运会上力争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数量位居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