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929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docx

自学教育学000442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教学计划:

指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由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刚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素质教育:

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德育:

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课堂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发现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重点设想或规定;

学科课程:

也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原则:

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教育学:

研究教育实施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活动课程:

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道德行为:

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隐形课程:

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个体社会化:

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校风:

一个学习社会气氛,即校风,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

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应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学习诊断式:

这是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评估和评价。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素质教育:

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教育影响: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课程: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刚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它是教学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工作计划,它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隐形课程:

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

道德情感:

到底情感是伴随到底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教师的人际知觉:

是指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敏感性:

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交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

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刚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有了教学大纲就能选择具体教材和编写教科书;

物质环境:

就是对人产生影响的物质条件;

道德认识:

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否善恶的道德判断。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

 

 

 

 

教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目的:

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个体社会化:

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

教师的“教员”角色:

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

在集中中教育原则:

指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问题:

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背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教育情境:

情况、坏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某种具体的教育情境;

师生关系:

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关系;

教学设计: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素质教育:

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简述题

============================================================================

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3

6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和交流;

 

 

简述家庭教育的功能?

2

5

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2

5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

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2

4

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

1

6

1、家长职业类别;

2、家长文化程度;

3、家庭经济状况;

4、家庭结构完整性;

5、家庭的气氛;

6、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

4

1、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理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环境,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的外部世界;

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3

3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1

3

1、教师预见能力;

2、教师的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2

4

1、了解学生的需求;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室常规;

 

 

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3

3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

3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

 

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

/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

4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4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2

3

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简述德育原则?

2

7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疏导原则;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容?

2

3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

2、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

3、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2

3

1、教育者: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受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总和;

 

 

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

3

教育要素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影响教育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教育影响的依据;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2

5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应如何进行教育?

/简述气质差异和教育?

2

4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使学生适应环境,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本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1

6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疑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指测试及评分;

============================================================================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1

1、整体性,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2、基础性,素质教育既要为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也是为每个公民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内化性,注重并切实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

4、综合性,素质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影响因素,因此整个社会也必须重视并切实优化社会环境。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

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简述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1

道德评价是指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随着的知识的丰富和加深、身心得成熟、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

(3)从他人到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

 

 

简述品德形成的过程?

1

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为:

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的训练,一般是从认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发展顺序进行的;

 

简述隐形课程的功能?

1

1、陶怡功能,隐形课程能够陶怡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育美功能,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

3、益智功能,隐性课程通过情感影响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求真务实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健体功能,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有助于学生健全体魄;

 

 

影响课程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1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定型期望;定型期望是指人们对某一种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向的期望。

3、班集体的特点

4、教师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1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场模式;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1

1、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2、其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3、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4、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

教师的劳动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特殊的复杂性;

2、强烈的示范性;

3、独特的创造性;

4、显效的长期性;

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6、劳动量的隐含性;

7、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8、劳动的协作性;

 

 

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

1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

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

3、引起课程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的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成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简述人格教育的方法?

1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

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般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有哪些?

1

1、引起动机,吸引学生、调动兴趣、引起好奇;

2、呈现材料,教师分层次,有次序的呈现教材;

3、举例说明;

4、归纳概括,教师对讲过的内容提纲要领加以归纳总结;

5、布置作业,通过练习、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理解;

 

青少年的合法权利有哪些?

1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容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1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论述题

============================================================================

试述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即相互矛盾又相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学活动要顺利展开,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的积极配合,协调一致;

 

试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学系统功能整体性原则来看,学习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学习方法指导问题,决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

任何学生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方法。

都与他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因此学习指导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

 

 

============================================================================

结合实际,试述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a)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b)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c)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结合我国目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主要有对立型、依赖性、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型,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应遵循以下几点:

1、师生之间的相互态度,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热情,和谐,公证,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

学生应尊敬老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之间感情关系;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指导。

只有遵循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联系实际,试述教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

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包括有:

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与一定阶段的利益相关,政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所以,真正对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