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991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x

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XXXXX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

 

二0一七年四月

专业建设是提升办学质量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十三五”建设和发展计划,制订本专业建设计划。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本专业于设置,当年招生155人,现在校生414人。

本专业建设取得关键成绩以下:

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行业企业教授一起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教学模式。

如以“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试验班,培养含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复合型人才;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订符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课程改革体系,对于专业课已经形成“认识实习——理论——环境模拟——顶岗实习——交流总结——职业技能培训和判定”六元一体工作过程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是教学模式职业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职业技能判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以专业改革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团体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前后建立“大学生IT创业孵化基地”、“多迪网络工作室”,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并和传统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主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深入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百分比,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此同时,加强试验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专业老师队伍建设成效很好。

一是初步建成了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教学团体;老师年纪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较合理,能胜任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本专业专任老师7人、具讲师职称老师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老师3人、具双师素质老师5人。

二是主动开展院内外教学、科研工作交流、学习、培训派出台湾南台科技大学访学老师1人。

三、课程建设有成效。

立项建设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专业立项为广东省高职教育二类品牌专业。

四、试验室和图书资料建设。

建有1间校内试验实训室,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8万元;和校外广州多迪网络企业、中国电信从化分企业、广州一呼百应网络技术建有校外实践教学试验基地。

同时努力建设新校外试验基地,为基础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研教改和科研成绩很好。

已结项教研教改课题6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项、院级2项;申报立项教研教改课题2项,院级2项;已结项科研项目1项,省级1项,申报立项科研项目2项,市级2项;老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业教材1部。

学生有25人次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取得7项奖励,促进了学风建设和老师业务水平提升。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一、存在关键不足

1.高水平、现代化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即使已具一定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陈旧,严重滞后于新技术发展,有待更新,需要提升实训室模拟和仿真程度。

从实用出发,挖掘需要开发项目,在进行校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网站组建、网页制作、系统升级等工程项目标建设时,充足吸纳老师和学生参与项目标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经过开发具体项目,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开发能力,提升设计、研发和公布技术水平。

这种能力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达成,也是用人单位急需。

2.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现在,我们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专业教学团体,但仍缺乏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型”老师。

老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时间进行“充电”,制约了老师水平提升。

另外,老师队伍学历结构、年纪结构、职称结构有待深入优化。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有待深化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念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有待深化,配套专业教材建设需要深入完善和提升。

精品视频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不足。

4.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有待加强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高层次老师人才缺乏,提议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试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研和科研等方面查找不足。

二、发展机遇

(一)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中国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产生关键影响。

现在,中国计算机市场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加,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加各异。

国家信息化进程包含到各行各业。

企机关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是现在和以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每十二个月大约需求100万多种类型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基础工作,尤其优异能够从事部分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快要三分之一企业对本身信息化效果不满意。

这里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尤其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

伴随中国信息化向广大地域和各行各业全方面发展,尤其是伴随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小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据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每十二个月将增加百万人左右。

实施信息化关键在人才,在中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种业全部需要大批各个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在中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结构失衡,“两头”愈加短缺:

既缺高级IT人才,包含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据调查发觉,中国IT行业最缺乏其实是大量从事基础性工作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从广东现实状况看,信息化在广东发展最大制约原因关键是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懂计算机知识工人和技术人员,尤其是既懂业务步骤又懂计算机复合型骨干人才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建设质量和速度。

(二)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政策和学院发展定位带来机遇

教育部《相关充足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相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若干意见》、《相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方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若干意见》和《广州制造2025战略计划》,和集团“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战略定位、“以人才为本、以制度为纲、以机制为魂”管理理念和学院2021年升格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对本专业条件建设、内涵建设起着十分关键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关键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计划为中心,以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为依靠,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方面发展”,含有良好公民道德、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强化网站开发、广告设计等方向人才培养,深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和凝练专业办学特色,不停提升学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本专业建设水平。

二、关键目标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

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教学模式。

如以“厂中校”、“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试验班,培养含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复合型人才,主动推进“毕业证书+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达标。

加强师德建设,对老师提出“三高”要求:

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

一支强有力、高水平老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开展科研工作有力保障。

改变老师从学校到学校局面,经过主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老师和提升现有老师水平、外聘行业教授及企业导师等方法,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关键、以教学骨干为中坚、以青年教学能手为两翼、以企业导师为后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团体。

⑴三年内高级职称老师占本专业老师数20%,学校“双师型”老师占专业课老师90%,专职试验老师既要有深厚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实践能力。

含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分比达50%左右。

⑵历方面:

含有硕士或相当于硕士学历中青年老师3人。

⑶间断地派遣老师参与多种新技术进修培训,为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提供有利环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停提升。

培育和引进3至4位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专业带头人。

⑷聘用各高校、企业老师、高级工程师来我系担任兼职老师,实施专兼结合,兼职老师占本专业老师数20%左右。

⑸成立一个兼职外聘老师人才库,形成稳定、高效、高水平外聘兼职老师队伍。

⑹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纪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爱岗敬业、能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求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成效好。

加紧课程建设步伐,尤其是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步伐。

将要建设2-4门校级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和弟兄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1-2门含有一定现代高职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根据以“就业导向、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同时进行,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课程体系。

加紧更新改造传统课程。

以主干课程为建设关键,逐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并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特色,试点“教学工厂”教学理念。

⑴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项课程教改方案制订。

推进我系课程改革进程。

课程教改关键是:

实施学分制,加强理论基础教学,扩充高新技术知识点,更新课程内容,增开选修课,开展各类讲座丰富学生知识领域,侧重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⑵定出计算机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编写含有高职特色、借鉴国外相关教材特色列教材和电子教材,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推广精品课程建设。

(四)院内试验实训室和院外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新建一批计算机教学、应用实训和培训判定所需试验、实训室;对学院原有试验实训环境进行升级技术改造;加强试验、实训师资力量培养;建立健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试验、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经过资源共享、校际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广泛吸收周围及弟兄院校参与,建设一个以本院基地为主、合作院校为辅、企业基地为补充辐射全省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教学培训实训基地。

把学院专业建设达成“五化”:

培养目标企业化,课程设置行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老师技能专门化,学生学习学分化;专业教学达成“五化”:

课堂教学场景化,学习信息多样化,理论传授体验化,技能实训协作化,作业设计项目化。

经过本项目建设达成200个实训工位、培训考证达400人/年目标:

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把专业学习融入到企业环境中,使学生学习贴近企业要求。

引入新专业设备,提升学生实训有效性。

根据计算机专业中专门培养方向设置实训环境,使学生学习技能更有针对性。

改善学生实训品质,有充裕实训时间,确保更多学生进行实训。

(五)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已毕业学生就业率高。

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成95%以上;最终就业率在98%以上。

(六)教研科研成绩好,服务社会有成效。

争取取得省级项目立项2项,市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4项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十二个月最少5篇,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