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707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现浇悬臂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浇悬臂箱梁专项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明确现浇悬臂箱梁的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现浇箱梁施工作业。

二、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4、《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适用范围

悬臂浇筑法适用于大跨径的连续梁,孔下不受通行的限制,其特点是无须建立落地支架,无须大型起重及运输机具,主要施工设备是挂篮。

四、工艺简介

挂篮是悬浇施工的主要设备,可在已经张拉锚固并与墩身连成整体的梁体上移动,每段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纵向预应力张拉都在挂篮内进行,完成本段施工后,挂篮对称向前各移动一节段。

挂篮吊架在浇筑梁段中所产生变形的调整,能通过调整前吊杆高度办法,或预压配重调整的办法来调整。

挂篮承重系统采用三角形构架。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一)、工艺流程框图

1、0#块施工工艺流程图

 

2、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方法

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复测墩中心平面位置及高程,建立独立的控制网并进行控制网复测,对挂篮进行组拼验收。

挂篮的力学检算,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对已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的验收,确定张拉方案。

3、技术要求

大跨度悬灌梁施工,应对其梁内应力和梁体线型进行监控。

悬臂梁施工线型控制的关键是要分析每一施工阶段、每一施工步骤的结构挠度变化状态,控制立模标高。

先计算出各梁段的立模预拱度,结合前一梁段的挠度实测值,修正预拱度值后调整立模标高。

1)、立模预拱度计算

立模预拱度=各种因素引起梁体变形的挠度计算值+挂蓝变形+挠度观测调整值。

(1)、影响梁体变形的挠度因素根据施工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T形成阶段由以下因素产生的悬臂挠度:

、梁段混凝土自重;

、挂篮及梁上其它施工荷载作用;

、张拉悬臂预应力筋的作用。

2)、梁体变形的挠度计算

(1)、基本假设

、混凝土为均质材料。

、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梁体截面的应力бh<0.5Ra,并可认为在这种应力范围内,徐变、应变与应力成线性关系。

、叠加原理适用于徐变计算,即应力增量引起的徐变变形可以累加求和。

(2)、挠度计算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考虑到各节段混凝土龄期不同所导致的收缩徐变差异将连续刚构梁施工所经历的收缩徐变过程划分为与施工过程相同的时段即:

浇筑新梁段、张拉预应力筋、移动挂篮、体系合拢等。

每一时段结构单元数与实际结构梁段数一致,在每一时段都对结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求出该时段内产生的全部节点位移增量,对所有时段进行分析,即可叠加得出最终挠度值。

3)、挂篮变形计算

挂篮变形包括:

桁架弹性变形、前吊带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

(1)、桁架变形计算:

将桁架简化为铰接形式,按各个梁段的不同重量,分别计算其弹性变形。

(2)、前吊带变形计算:

将底模架前横梁简化为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根据各个梁段的实际荷载计算各个支承的受力,然后根据受力情况计算出吊带的变形量。

(3)、非弹性变形测试:

挂篮的非弹性变形由挂篮试压试验来实测,对于未经试压的挂篮,参考已试压挂篮(各套挂篮为同一型号、同一工厂,同一工艺加工)的变形值在第一次挂篮施工时设置,对于已试压的挂篮认为非弹性变形已消除在施工时不再考虑。

4、箱梁挠度观测

挠度观测是箱梁施工观测的主要内容。

箱梁分段悬浇时,影响挠度变化的因素有:

1)、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产生的挠度;

2)、预拱度;

3)、各梁段自重的挠度;

4)、各梁段预应力产生的挠度;

5)、挂篮自重及施工荷载变化引起挠度;

6)、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挠度;

7)、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变化;

这些因素均是挠度观测计算的依据,观测方法如下:

(1)、挠度观测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在每一节段施工完成后与下一节段底模标高定位前的桥面标高观测,均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以前进行。

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挂篮行走前后都要进行挠度观测。

(2)、温度观测是影响主梁挠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温度包括日温和季节温度。

由于温度变化的复杂性,挠度在理想状态下计算时不可能考虑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只能通过实时的观测加以修正。

5、挂篮设计

1)、挂篮组成

挂篮由承重系统、底模系统、侧模系统、走行系统和锚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见表5-1)。

表5-1挂篮组成

项目

内容

承重系统

三角形结合梁、前上横梁、后上横梁

底模系统

纵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模板系统

侧模系统

内外侧模支架、模板、吊梁、滑梁

走行系统

三角结合梁走行系统、侧模走行系统、内模走行系统

锚固系统

压紧器、锚固筋等

2)、挂篮设计主要参数

(1)梁段最大重量;

(2)梁段最大长度;

(3)梁高变化范围;

(4)最大梁宽包括顶板、底板宽;

(5)曲线段翼缘板坡度变化;

(6)梁段顶板单侧加宽量;

(7)梁段底板单侧加宽量;

(8)走行:

无平衡重走行;行走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小于2。

(9)挂篮重量。

挂篮总重量的变化不得超过设计重量的10%。

(10)浇筑悬臂梁段时,可将后端临时锚固在已浇筑的梁段上,支撑平台后端横梁,可锚固于已浇筑梁段底板上。

3)、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挂篮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6、施工方法

1)、墩顶梁段(0号块)施工方法

(1)支架施工

支架是固定在墩身上部以承担0#块支架、模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重要受力结构,其设计荷载考虑:

混凝土自重、模板支架重量、人群机具重量、风载、冲击荷载等,托架采取自支撑体系构件设计。

具体0#托架的设计方案为:

在墩身顶部分上下两层预埋8根32工字钢(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托架支撑,共预埋4片,间距1.6m,每片托架由32工字钢(墩纵向)组成,上下层工字钢间由32工字钢斜支撑焊接成整体。

在上层预埋件单侧铺设2片40#工字钢垫枕,40#工字钢垫枕上设置砂筒、活塞、楔形块,前底横梁、挂篮底篮纵梁,在挂篮底篮纵梁上铺设底模,底模卸落利用楔形块进行。

悬臂部分是在40#工字钢垫枕上安装砂筒、活塞、楔形块,利用活塞调整模板高度。

刚度需要经过严格的受力计算,采用型钢加工,加工精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施工方案图见图5-2。

支架施工满足以下要求:

、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有简便可行的脱模措施;

、预压重量为浇筑混凝土的重量120%;

、支架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要求,基础直接按方到承台上面。

、根据混凝土及支架产生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设置预留量。

、支架底有完好的排水系统。

(2)模板:

墩顶梁段外侧模采用5mm钢板,箱内腹板、横隔板、腹板端模及人洞采用18mm竹胶板。

(3)钢筋制安、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材料要求、钢筋加工绑扎、模板支立、预应力管道安装及混凝土施工、养护。

图5-2施工方案图

2)、悬臂段浇筑施工方法

(1)挂篮的拼装

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安装挂篮。

拼装步骤如下:

、在1#段上铺滑道、滑块。

、安装后上横梁、三角结合梁(包括∶主梁、立柱、斜拉带及三角架平联和斜拉上横梁平联),锚固后锚系统。

、安装前上横梁和斜撑杆及平联,然后在地面上拼装底模系统,在后上横梁、

、前上横梁上挂滑车组,利用卷扬机将底模系统提升到位后,安装后吊杆及前吊杆。

、内、外模滑梁系统安装。

、挂篮施工方案图见图5.2.2.1-1。

(2)挂篮试验

试验目的:

实测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验证实际参数和承载能力,确保挂篮的使用安全;通过模拟压重检验结构,消除拼装非弹性变形;根据测得的数据推算挂篮在各悬灌段的竖向位移,为悬灌段施工高程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加载方法:

预加载试压,为了是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小和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从而确保混凝土梁的浇筑质量。

加载材料使用砂袋,试压的最大加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

加载时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0min。

加载顺序为从支座向跨中依次进行。

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24h,分别量测各级荷载下挂篮的变形值。

然后再逐级卸载,并测量变形。

加载顺序:

底板—腹板—顶板—翼缘板。

变形测量:

基准标高设在墩顶梁段。

分别在底板、翼缘板上布设测点。

三角挂篮每根竖杆上设变形计,测其伸长量。

试验结果:

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

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加载、变形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推出挂篮载各个块段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3)悬臂施工

挂篮经过试验,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进行悬臂梁的施工。

悬臂梁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外侧模及底模就位后,绑扎底板钢筋及钢筋定位架。

、绑扎腹板钢筋及安装预应力束管道。

、立内模,并用拉条与外侧模连接。

设内模支撑及顶板支架。

、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束管道和立端模。

、与上述步骤同步,安装各种预留孔的预埋件(其上下口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3mm,竖向筋设定位板预埋)。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梁段混凝土,悬臂段浇筑混凝土时对称、平衡施工,设计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顺序及振捣,必须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梁段浇筑自悬臂端向后分层浇筑振捣。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得碰损制孔管道及钢筋骨架。

(4)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张拉按设计要求采用两端整体张拉。

预应力张拉时,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相同编号的钢束应左右对称进行,张拉采用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的原则进行双控。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弹性模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计算钢束理论伸长值,清除箱梁端部锚垫板上及喇叭管内的水泥浆,调整箱梁两端钢绞线束的外露长度大致相等。

在第一跨箱梁张拉时要对锚头、孔道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张拉控制力,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进行修正。

锚具在使用前,试验室应按《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中的有关规定,对其外形外观、硬度、锚固性能及工艺性能进行抽样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千斤顶使用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

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0级,表面最大读数为张拉力的1.5~2.0倍,校正期限为7天;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千斤顶、压力表、油泵配套校正使用,并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使用、维护与保养,并由试验室建立台帐。

箱梁预应力施工采用双控法,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校核,其张拉程序为:

0→0.2σk(测伸长值初值)→张拉到控制应力σk(静停5分钟,测伸长值终值)→补拉σk(测伸长量)→回油锚固(测回缩量)。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达到相应值方可进行张拉。

箱梁如出现有严重蜂窝、空洞或其它严重缺陷,经修补后其混凝土尚未达到张拉规定强度时,均不允许进行张拉。

箱梁张拉,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用千斤顶在梁的两端同步、对称地进行,并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

回油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值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6%。

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并不得位于梁体同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5)、管道压浆

张拉完成后确定预应力筋无断丝、滑丝现象,然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封堵锚头,封锚水泥浆强度达到10MPa时即可压浆。

压浆时间以张拉完毕不超过48h控制,同一管道压浆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断,且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其工作原理为:

在孔道的一端用压浆泵进行灌浆,直至充满整条孔道。

浆体注满管道后,应在0.50~0.60MPa下持压2min,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

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压浆注意事项:

一是管道压浆时一定要注意相邻管道是否串浆,每次压浆后用通孔器对相邻管道进行孔道检查,如有串浆及时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二是压浆时要密切注意压浆泵压力表,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压浆,以防压浆管爆裂伤人。

(6)挂篮的移动

梁段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毕,即可移动挂篮,准备灌注下一段梁,挂篮的移动遵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先将主梁后锚杆稍松开,用倒链将主梁拉住固定,用倒链或慢速卷扬机牵引滑道移到位,主梁的前移带动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及内滑梁整体移位,随着主梁的前移,压紧器交替前移(不得少于2根),以保持主梁的稳定,滑到位以后将主梁后锚杆锚紧(不得少于3根),并用测力扳手上紧。

②侧模系统在主梁前移时与主梁同步前移,到位后,用钢丝绳从预留孔道穿下与滑梁上的吊环用卡环连接,将侧模系统托起。

然后将滑梁挂轮滑移到位,用IV级钢吊杆将钢丝绳换掉。

将底模系统后端挂轮滑移到位后端锚固于已成梁段上,前端用IV级钢与前上横梁连接。

③初调中线、标高。

④用千斤顶将底模系统与底板,侧模系统与翼缘板及腹板外侧密合,并将后吊杆带上保险螺母。

⑤精调中线、标高。

⑥用倒链将内模系统拖移到位,并调好中线及标高。

⑦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管道、立内模、预埋。

绑扎顶板钢筋、预埋、安装端模。

⑧复核中线、标高,并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注:

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预留孔于挂篮位置不适时,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扭杆穿入孔洞,IV级钢吊杆严禁弯曲、打火)。

等强张拉以后,重复以上步骤灌注下一段。

3)、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

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施工同0#块。

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向合拢口靠拢,并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拢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六、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1、主控项目

1)、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2)、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3)、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4)、梁段混凝土的浇筑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5)、合拢段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采用挂孔时,现浇挂梁应待悬臂梁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施工。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进行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

7)、预应力施工用原材料、制作、安装、张拉、压浆和封锚端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梁体封锚所用材料和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预应力筋终拉后必须在24h内完孔道压浆。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座安装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1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体系转换必须在合龙梁段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完成张拉、压浆和墩顶梁段与桥墩的临时固结解除之后按设计要求顺序施工;支座安装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支座上下板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应在每次合龙前进行调整,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测量记录

11)、防水层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

2、一般项目

1)、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梁段的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表中的规定

连续梁梁段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梁段长

±10

尺量

2

梁高

+10,0

3

顶板厚

+10,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底板厚

+10,0

5

腹板厚

+10,0

6

横隔板厚

+10,0

7

腹板间距

±10

8

腹板中心偏离设计位置

10

9

梁体宽

+10,0

10

模板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测量不少于5处

11

模板表面垂直度

每米不大于3

吊线尺量不小于5处

12

 

孔道位置

1

尺量

13

梁段纵向旁弯

10

拉线测量不少于5处

14

梁段纵向中线最大偏差

10

测量检查

15

梁段高度变化段位置

±10

16

底模拱度偏差

3

测量检查

17

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

2

18

桥面预留钢筋位置

10

尺量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检验方法:

见表

3)、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4)、钢筋及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5)、混凝土施工的检验应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的规定。

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外观质量的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7)、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梁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中规定。

连续梁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表

序号

控制要点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悬臂梁段高程

+15,-5

测量检查

2

合拢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

合拢段长的1/100,且不大于15

3

梁段轴线偏差

15

4

梁段顶面高程差

±10

5

竖向高强精轧螺纹筋垂直度

每米高不大于10

吊线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6

竖向高强精轧螺纹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8)、悬臂浇筑连续梁(刚构)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中规定。

连续梁梁体外形允许偏差表

序号

控制要点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梁全长

±30

尺量检查中心及两侧

2

边孔梁长

±20

3

各变高梁段长度及位置

±10

4

边孔跨度

±20

尺量检查支座中心对中心

5

梁底宽度

+10,-5

尺量检查每孔1/4截面、跨中和3/4截面

6

桥面中心位置

10

由梁体中心拉线检查1/4截面、跨中和3/4截面及最大偏差处

7

梁高

+15,-5

尺量检查梁端、跨中及梁体变截面处

8

挡碴墙厚度

+10,-5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9

表面垂直度

每米不大于3

吊线尺量检查梁两端

10

梁上拱度与设计值偏差

±10

测量检查跨中

11

 

底板厚度

+10,0

测量检查跨中及梁端

12

腹板厚度

+10,0

13

顶板厚度

+10,-5

14

桥面高程

±20

15

桥面宽度

±10

16

平整度

每米不大于5

测量检查每10m一处

17

腹板间距

±10

测量检查跨中及梁端

18

支座

四角高度差

1

水平尺靠量检查四角

螺栓中心位置

2

尺量检查(包括对角线)

平整度

2

尺量

9)、预应力筋施工用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应符合设计要求。

10)、预留管道应符合设计要求,梁段预留管道位置的允许偏差应小于4mm。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每根管道检查不少于3处。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座安装的检验应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12)、防水层的确检验应符合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F80/1-2004)的规定。

七、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序号

班组名称

人数

主要工作内容

备注

1

管理层

8

指挥、技术等

2

挂篮班

14

挂篮安装行走拆除

 

3

钢筋班

16

钢筋加工及安装

 

4

模板班

10

模板制作安装拆除

 

5

混凝土班

12

混凝土浇注养护

 

6

张拉班

8

预应力张拉

 

7

压浆班

8

压浆

 

8

综合班

2

场地清理等

 

9

拌和站

12

混凝土生产运输

 

10

机电班

2

机电加工修理维护

 

11

运输班

6

材料及砼运输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及专兼职安全人员由本单位正式员工担任。

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八.主要机具设备配置

按单位工程组织形成流水作业,所需的机械配置以桥的设计情况及施工组织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连续悬臂梁施工机具配置表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配置数量

拌合站

90m3/h

2套

挂篮

6.5米长

2套

混凝土输送泵

HBT60

2台

混凝土输送车

8m3

6台

压浆泵

1台

捣固器

10台

钢筋切割机

2台

砂轮切割机

2台

千斤顶

4台

油泵车

4台

发电机

2台

九、安全要求

1、建立安全保障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工程安全贯穿施工全过程。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以及市政府有关法令,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持证上岗,确保与工程有关的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3、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4、建立以岗位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