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541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docx

201x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检查

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专项检查

第一季度分析报告

一、2016年第二季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医务科联合药剂科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每月进行检查,现将1-3月份的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详见下面的曲线图。

(一)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

一月

二月

三月

总处方数

5498

5599

5835

抗菌药物处方数

992

1014

1174

抗菌药物使用率

18.04%

18.11%

20.11%

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以下,我院1-3月份的使用情况:

1、2月份低于20%,3月份略高于20%,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图表2):

分析: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以下,我院1-3月份的使用情况除1月份略高于控制线外,2、3月份低于控制线,并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三)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图表3):

分析: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我院1-3月使用率均高于30%,但使用率呈逐月下降趋势。

使用率偏高,原因是:

1、部分医师误将Ⅱ类切口填写为Ⅰ类切口;

2、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应用抗菌药物;

3、我院感染性手术较多,清洁手术较少,清洁手术多集中于腹股沟疝、闭合性骨折,以上均需应用体内植入材料,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图表4):

分析: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1、2月份的使用强度低于40DDDs,符合标准,3月份为46.3高于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情况

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抗菌药物应用前能留取微生物学标本的未送检;

(2)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及时;更换及停止抗菌药物,病程记录未说明理由;

(3)未送微生物标本未在病程中说明理由;

(4)抗菌药物应用前送检标本欠合理;

(5)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

(6)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7)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较高,预防性使用选择限制级药物,如头孢唑肟等。

(8)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间过长,并且病程中无相应记录及说明;

(9)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高,时间过长,有的超过48小时,并且病程记录不及时,即使记录也未说明原因;

(10)抗菌药物用药指征不严格,如一旦发现呼吸道感染患者就开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同时也不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

(二)主要问题:

全院抗菌药物检查所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菌药物使用、停用或更换时,病程记录不及时或无相应的病程记录;

2、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间过长,并且病程中无相应记录及说明;

3、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单次剂量过大、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剂量或溶剂不合适;

4、联合用药无指征;

5、用于预防应用的抗生素选用不合理(如选药起点过高,时间不当);

6、抗菌药物应用无指征;

7、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8、微生物学检查太少,经验用药为主,特别是限制级使用的抗菌药物。

(三)总结

1、手术科室对于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及治疗性抗菌药物应用,大多能严格控制使用指征,但有的科室存在Ⅰ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过高。

2、部分科室对于微生物标本送检,尤其是限制级和特殊级抗生素应用时微生物送检不能达到要求,今后需加大督导和培训。

3、大多数科室的抗菌药物应用率均有下降趋势,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都能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少有超标使用现象发生。

(四)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问题可看出本季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中,以下问题是最普遍存在的,这也将成为下一步整改的重点,仔细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这一问题本身没有较高技术上的要求,仅仅是需要临床医师及时记录,但却广泛存在,这说明全院临床医师对与抗菌药物相关的记录重视不够。

访谈临床医师,认为医嘱正确,用药合理,耗费很大的精力,这也使记录常常忘记。

二、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前,无法留取标本送检,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这同样是一个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却广泛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

(1)个别临床医师认为,不能取到标本的,不需要记录病程。

(2)医师临床工作忙,及时完成治疗,常忘记记录;写病程记录敷衍,流于形式。

(3)相关知识不足,无法写出相关理由。

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尤其是术前预防性应用的,术后不停用,而病程中未记录。

原因主要有:

(1)术后感染确实存在,或术前既存在感染而未确认,有理由继续应用,但未在病程中记录原因。

(2)受传统思维影响,临床医师往往错误的认为多用几天抗菌药物更保险。

(3)患者常常也认为多用几天药,病才好得快,且不易复发;特别是术后患者强烈理由要求医师多用几天药,便于伤口愈合。

(4)目前的医患关系较紧张,手术患者术后一旦发生感染或治疗反复,往往会产生医疗纠纷,让医师身心疲惫;因此对这一条,医师常常敬而远之,多用药,患者满意,医师也更有安全感。

四、抗菌药物治疗时用法不规范,如单次剂量过大、疗程过长、频次不规范;剂量或溶剂不合适。

主要原因是:

(1)医师对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所致。

(2)有的医师使用抗菌药物不严谨,随意性较大。

五、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前,能留取标本送检的,却未送检。

这也是一个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却在多个科室都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临床医师仍存在惯性思维,喜欢经验用药。

(2)符合实际,患者一来就用上药物,处理及时,患者满意。

(3)患方无相关的认识,有的甚至反感、不配合留取标本,认为留取标本送检查多此一举,是医院变相收费的伎俩。

(4)病原菌学培养时间较长,尤其是痰、血等各种培养,阳性率较低,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不大;而病原菌学培养阳性率低又与临床医师留取标本不合适有关。

(5)病原菌学检查有一定的费用,在目前医疗费报销比例有限的情况下,这常是患者和医师都关注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

1、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选择原则等知识,加强对病程记录中抗菌药物使用、更换、停用等相关内容书写必要性的认识,及时记录;

2、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文件,根据药物半衰期、药代动力学等内容个体化用药,尤其是要注意特殊患者的用药剂量及用药频次;

3、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应用疗程相关内容,并认真结合病历文书书写规范学习规范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内容;

4、加强临床和微生物检验科的交流,必要时组织培训,提高病原菌学标本的质量,优化送检环节,尽量提高阳性率;

6、组织有关抗菌药物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滥用抗菌药物后果的认识,自觉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并起到监督作用。

医务科

2016年4月2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