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935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docx

卫生常识家园联系栏

秋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需要家长注意。

1、衣:

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

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

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食:

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

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

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

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幼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

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

3、住: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在每个星期五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4、行:

秋天最适合户外运动,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

 

预防传染病 从洗净双手开始

 

 

 

懂得洗手,也要懂得什么情况下该洗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饭前便后”之外,还有很多情况是必须要洗手的。

(1)从医院出来(医院可以算是一个细菌和病毒的“集散地”,医院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超乎你想象的强大致病菌,而你在医院时肯定会不可避免地会与它们有正面接触,所以去过医院之后一定要洗手;

(2)回家后。

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否则外面的细菌一定会被你带回家,在楼梯的扶手、门把手、钥匙、电梯按钮上也都有数以万计的细菌,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家也变成是公共场所吧;

(3)打喷嚏或咳嗽后。

打喷嚏和咳嗽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无数细小的飞沫,从你的鼻子和嘴里“喷涌而出”,你也许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捂,而打喷嚏或咳嗽则代表有呼吸道感染存在,所以你的手在这时就成了“接力”传染源;

(4)接触钱币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钱很脏,没办法,那是要流通的,所以经过数不清多少手才到了你的手里。

但很多人在家里接触完钱之后,就会有侥幸的心理,就算是一个钢 也不行,哪怕你只是用指甲夹了它那么一下也不行;

(5)在郊游等户外的环境中。

如恰好没带消毒纸巾或是免洗的洗手液,那么也可以就也可以达到清洁双手的目的。

还有,最重要的,随身携带护手霜,保证随时随地对洗完后手的呵护。

 

正确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学问很大。

而大多数人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洗手。

一般人在洗手时,多半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

要“有效”的洗手,就必须留意下面几个步骤:

 掌心——掌背——指隙——指头——指尖——手腕。

一般按照以下七步骤洗手即可有效清洁: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10秒钟。

(5)完全擦干净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6)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以干手机吹干双手。

(7)双手清洗妥当后,别再直接触摸水龙头,防止再度脏手。

应以抹手巾包裹水龙头,或在水龙头上泼水冲洗干净,才把水龙头关上。

如何预防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

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

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

常见的病因是:

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

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

  腮腺炎的预防

 小儿患病后可终生免疫。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腮腺炎的护理

1.不要让孩子上学,以免使其他同学受感染,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五天再去学校。

2.减轻疼痛。

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3.降低体温。

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

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4.合理的饮食。

患腮腺炎时,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5.口腔卫生。

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6.卧床休息。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

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

7.病情观察。

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

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幼儿咳嗽饮食禁忌

当前,不少家长对孩子长期咳嗽感到非常头疼,其实如果在咳嗽期间注意饮食禁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六忌:

一忌:

寒凉食物。

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喝冷冻饮料。

过多进食寒凉食物,还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

二忌:

肥甘厚味。

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会产生内热,加重咳嗽。

此外,油炸食物也不宜多吃,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产生痰液,使咳嗽难以痊愈。

三忌:

食用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实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会生热生痰。

四忌:

吃得太咸。

吃得太咸易诱发咳嗽或使咳嗽加重。

五忌:

花生、瓜子、巧克力等。

上述食品含油脂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六忌:

食用补品。

不少家长会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补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时应停服补品,以免使咳嗽难愈。

春季预防传染病之一——如何预防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其传染性极强,没有出过水痘的儿童与患儿一旦接触,90%以上会在1—3周内发病。

  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特征:

水泡、发热  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成群红点→斑(丘)疹→水泡(透明状)→由躯干至四肢离心状散布,伴随轻、中度发烧及全身痒,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据戴传文介绍,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17天。

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小红点,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1天左右逐渐变成水泡,1-2天后结痂。

危害:

可波及多脏器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

讲卫生多通风 教育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子或抓食物吃,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患病幼儿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加强锻炼,生活有规律,增强免疫力。

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注意:

防传染多休息 在家庭护理方面,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要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

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

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谨防病儿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面部的痘疹,以免化脓感染,留下疤痕。

要避免病儿用手揉眼,从而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故要剪短孩子的指甲,保持手的清洁,必要时戴上手套。

 病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

个别水痘病儿可并发肺炎、脑炎。

如发现病儿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春季预防传染病之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

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春季预防传染病之三——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幼儿春季如何穿衣

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加之冬季闭合的汗腺早春逐渐放开,春寒就易侵入人体使人致病。

春季感冒是一年中最高发的时节,幼儿抵抗力较差,带幼儿出门爸爸妈妈们要注意,不要让感冒光顾我们的幼儿。

以下的小计策,和爸爸妈妈们分享

小计策1:

天气预报

每天晚上注意看天气预报,如果气温没有明显增高,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