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336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docx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旅游规划资料

红原乡观光旅游规划

红原安曲乡哈拉玛村概况

红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是长江、黄河上游主要干流的源头,系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红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

红原与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是阿坝州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之一。

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地处省道209线上,距县城30公里,距即将建设的红原大草原机场12公里,南距成都约400公里,北部紧连若尔盖约60公里,西距黄龙约200公里。

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古老深远的游牧文化,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全村共有牧户274户1564人,天然草场总面积39.95万亩。

2008年,全村各类牲畜存栏31308混合头,牧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

传统畜牧业现状

阿坝州红原县是川西北高原绿色生态畜产品生产区,四川省十大纯牧业县之一,建县时畜牧业是红原县唯一产业,也是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50年来,实施了一大批事关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使畜牧业得到不断发展,始终占据红原经济主导产业地位。

  70年代畜牧业经济很不发达,产值低下,畜病流行,当时的疫病防治手段、生产技术、生产基础设施极其落后。

始建于70年代的畜种改良工程运用牦牛配套杂交改良技术,不断进行畜种改良。

乡村牧道建设工程的建设实施逐步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80年代,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红原县推行“牧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归户、实行户有户养、自主权归户,畜牧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畜牧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

以安曲乡为试点的牲畜折价归户工程改变以往牲畜综合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牲畜折价归户和私有私养的家庭经营责任制。

草地资源调查和高寒地带草畜结合综合技术开发试验摸清了全县的草地资源主要特点与天然草地、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生态作用,植被组成及其分布规律,便于运用现成科技成果组装配套。

  90年代红原畜牧业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的养殖方式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式的大转变,规模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草场承包工作全面完成草场承包工作使草场承包到户或联户;牧区社会经济综合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改良草地和打贮草基地进行围栏封育和补播,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相应配套设施建设。

动物防疫体系工程建设工程在强化产地防控和市场及运输检疫同时抓好重大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完成动监站冷链建设实验室,防疫巷道圈建设和乡兽防站新建,改善了防疫基础设施现状。

实行全县防疫费减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牧民群众负担。

并充实基层兽防人员,县、乡、村、联户四级防疫体系已初具规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红原顺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

家庭牧场与科技示范户建设按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通过建设形成以饲养牦牛为主,从事畜牧业生产奶肉结合专业化商品生产家庭牧场,逐步提高了各类设施建设标准。

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七批退牧还草建设,累计完成退牧还草540万亩,其中禁牧183万亩,休牧357万亩;草场补播102万亩。

联户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遵循国家投入与牧民自愿投入相结合及大分散,小集中的建设原则,共建36个联户,244个单户,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有住房、畜有圈舍、暖棚,草有围栏。

根本解决了长期困扰牧民群众的人畜饮水、用电、广播电视等问题。

2007年种草、贮草工作在全县三乡一镇224个牧户实施了优良牧草推广工作,推广面积3万亩,2009种植优良牧草6万亩,2009年全县共贮备青干草140832吨,其中人工草地贮备18322吨、天然割草地贮备自然青干草122060吨。

通过加大种、贮草力度,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和抗灾保畜的能力。

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结构调整在色地,麦洼一村、安曲一村启动实施。

安曲一村现代畜牧业草畜平衡试点工作“以人定畜和以草定畜相结合,实行牧民全定居”,以联户为单位,半定居联户自愿协商联户草场在联户内合理置换,牧民在置换的草场内定居,摆脱了传统游牧方式,提高了畜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

转变牧区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高寒牧区“在全定居条件下、以人定畜和以草定畜相结合,实行分区轮牧,实现科学养畜、草畜平衡”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奠定基础。

阿坝牧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模式示范点建设位于邛溪镇玛萨村,通过实施“两个流转,一个集中”,示范点畜群结构日趋合理,实现了牧民定居和草畜平衡,提高了草地的生产能力。

  红原县立足县情,充分发挥畜牧资源优势,深刻分析研究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将按照打造全国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县和全省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据“三大区域”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明确功能定位,转变生产方式,坚持产业化经营,走“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

 

以前,该县的畜牧业沿袭着原始粗放的生产方式,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几乎成了红原县畜牧业一个跳不出的怪圈

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红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

一区位优势良好。

是红原地处川、青、甘结合部,是川西北草原距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纯牧业县,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的区位优势。

二是天然草场、畜牧资源极为丰富。

有天然草场1200万亩,其中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1120万亩,养育着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藏系绵羊40余万头(只),每年提供鲜奶2万多吨,牛、羊肉6000余吨,皮革8万多张。

2003年县乳品公司完成新厂建设和旧厂改扩建设后,将达到年产各类奶制品2万多吨的能力,肉食品加工企业达到年产各类牛羊制品1000多吨的生产能力。

全县已有七个产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

三是大草原旅游独具特色。

红原与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是阿坝州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之一。

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四是具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红原盛产松贝、虫草、鹿茸、麝香、甘松、红景天、秦艽等各类中药材500余种,蕴藏量达200余万公斤。

境内还栖息着黑颈鹤、雪豹、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近百种。

五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

全县泥炭储量达17亿立方米,面积达492平方公里,在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是黄金储量大。

经多年化探,红原康猫地区蕴藏有不低于100吨的黄金储量,开采前景广阔。

  “九五”期间红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73287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6%;工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0506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733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52.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8289万元,平均增长速度为0.4%。

完成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共3854户,牧户定居点建设3854户,围栏草场122.6万亩,建棚圈27.986万平方米,建打贮草基地5.15万亩、贮草库7.331万立方米。

鲜奶产量累计达到83182吨,年均增长1.1%;牛、羊肉产量累计达到20543吨,年均增长1.2%。

畜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红原县全县公路里程770公里,构成了“两纵三横”的红原公路网络,目前已投资上亿元资金进行了通县油路改造,红原交通更为方便、快捷。

投资1.2亿余元的理红110KV输变电工程的完成,为红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近年通讯发展迅速,架设了光纤传输线路,对程控电话进行了再次改造,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开通了国内、国外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小灵通业务。

  县城基本上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树立了良好的高原新兴旅游城市形象。

全县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新建城市绿化带21000多平方米,移植云杉1900多株,铺设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设置绿化带围栏11000多米,改造城市下水道4000多米,安装路灯190余套,射灯200套,在街道两旁设不锈钢果皮箱51个,安装IC电话21门,新建了中心广场和旅游广场各一处。

县政府还明文规定在城市及镇(场)禁止销售、使用、扩散不易降解的生活塑料袋,不得在城镇两旁张贴标语、广告、摆摊设点和搭建有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

目前红原县正着力开发滨河路和商业街,红原县将以她清新、亮丽的新兴旅游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2001年实现了整县普及初等教育和高标准扫盲的目标,计划2008年实现整县“普九”;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8%、88%;建有全省高原第一座能容纳2000余人的室内体育馆及其它体育设施,多次举办了省、州民族运动会;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全县有各种卫生机构39个,卫生技术人员191个。

  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矿藏、森林极丰。

农业:

县境刷经寺是油菜主产区,年产油菜籽230余吨,产值近百万元。

  牧业:

有牧草品种463种,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

有各类牲畜415425头,年产牛羊肉3664吨,牛奶17265吨,牛羊皮14160余张,牛羊毛152吨。

林业:

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

工业:

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有奶粉厂、肉联厂、民族工艺美术品厂、印刷厂、电力公司、香料厂等。

红原奶粉名扬海内外,骨角美术品加工奇特独居。

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地处省道209线上,距县城30公里,距即将建设的红原大草原机场12公里,南距成都约400公里,北部紧连若尔盖约60公里,西距黄龙约200公里。

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古老深远的游牧文化,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全村共有牧户274户1564人,天然草场总面积39.95万亩。

2008年,全村各类牲畜存栏31308混合头,牧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

哈拉玛村坚持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以草定畜新机制,优化资源配备,走生态良好、草畜平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基础条件分析

区位交通条件

红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是长江、黄河上游主要干流的源头,系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下哈拉玛地处阿坝州红原县七个自然村的中央,草地的最腹心,紧邻国家级风景区月亮湾。

北与红原县城相接,区位条件在七个自然村中堪称第一,项目规划游刃有余,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

以下哈拉玛为坐标,南距成都约400千米,北部紧连若尔盖约60千米,西距黄龙约200千米,处于中国最大、最著名天然大草原“红原”与大雪山的接壤处,覆盖面积逾20平方千米,是罕见的最优美草原湿地,旅游资源既有天然的草地,有奇异多彩的藏族风情,有古老深远的游牧文化,有声名远扬的月亮湾景区。

红原大草原已成为川西北大草原的巨大游客流量的集散地,它与另外六个精品旅游村一字溜排列在中国最有名的“红色旅游线”上,与红原县区内最著名的月亮湾景观呈天然“北斗七星”状分布,形成了“众星拱月”的自然态势。

短期内,下哈拉玛村分享游客的能力位居前矛;长远来看,下哈拉玛将是带动全线旅游发展的发动机和驱动器。

地缘上讲,下哈拉玛因为地利之便,优势远大于另外六个村寨,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均独占鳌头

(一)红原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

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

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

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1107·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

以查针梁子为县境两大水系分水岭,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全县流域的21%,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全县流域面的79%。

县境内沼泽分布广泛,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多为软水。

哈拉玛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1564人,其中大骨节病患者117人,天然草场总面积39.95万亩。

2009年,全村各类牲畜存栏31308混合头,牧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增长、超载过牧、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鼠虫灾害、工业污染等原因,致使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等草原常见情况,阿坝州红原县自2003年正式启动退牧还草工程近7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10128.5万元,完成了七批共541.23万亩退牧还草建设任务。

(二)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牧业经济县。

长期以来,该县畜牧业生产沿袭传统的“信天游”式游牧生产,草原超载过牧,草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加上鼠虫害猖獗,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趋势明显。

据统计,截止2003年,红原县“三化”草原面积已达到985.14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4.63%。

 2003年,红原县正式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红原县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7年来,红原县共投入项目资金10128.5万元,完成了七批共541.23万亩退牧还草建设任务。

目前,项目建设区围栏禁牧草原植被覆盖度平均由建设前的40%左右提高到了60%以上,围栏休牧草原植被覆盖度由建设前的50%以下提高到80%以上,平均亩产鲜草量提高了60kg左右。

与此同时,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的意识不断增强,合理利用草地,科学养畜的观念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1.民族特色十分突出:

这里主要是藏族聚居地,民族特色十分彰显,在广阔的草原上的藏式帐篷、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明亮的民族歌曲,进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都体现着丰富的安多藏区文化特色。

2.自然风光很出色:

是典型的大草原风光,而且该地的自然风光还是比较原生的,受到的破坏比较少,有清新的空气、烂漫的野花、野草、野果,弯曲的河流,四野的红柳,高原坡地与丘陵在平坦的草地的延伸,四季风光各具特色,突显出稀缺性资源中的优势地位;它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具备适合各个季节的旅游资源,符合当下及未来休闲度假潮流,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3.哈拉玛村拥有红原地区罕有、全国少见的最优美的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现有的“月亮湾”已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摄影景区,景色非常漂亮,有许多的湿地和洼地,十分有利于建立绿色的生态旅游区。

4.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A级标准,由于是植被覆盖率是很高的,而且这里也少有工业涉足,所以空气质量是很好的,全年的日照天数可以达到300多天,常常是蓝天白云,相得益彰。

5.嘎曲河穿境而过,与草原风光互为映衬,都说一个地方有水才会有灵气,在无限辽阔的草原上,嘎曲河蜿蜒流淌,赋予了哈拉玛村灵气。

6.交通便捷,处于省道209线两侧,可进入性强,交通通达性好。

8.植物飞禽种类多样,这里是高原刺玛鸭的栖息地,还有很多的各种飞禽,十分多样化。

9.紧依红原县城,周围的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就比较完善,吃住都可以解决,就能留住游客过夜。

二基础条件分析

(一)区位交通条件

红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是长江、黄河上游主要干流的源头,系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下哈拉玛地处阿坝州红原县七个自然村的中央,草地的最腹心,紧邻国家级风景区月亮湾。

北与红原县城相接,区位条件在七个自然村中堪称第一,项目规划游刃有余,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

以下哈拉玛为坐标,南距成都约400千米,北部紧连若尔盖约60千米,西距黄龙约200千米,处于中国最大、最著名天然大草原“红原”与大雪山的接壤处,覆盖面积逾20平方千米,是罕见的最优美草原湿地,旅游资源既有天然的草地,有奇异多彩的藏族风情,有古老深远的游牧文化,有声名远扬的月亮湾景区。

红原大草原已成为川西北大草原的巨大游客流量的集散地,它与另外六个精品旅游村一字溜排列在中国最有名的“红色旅游线”上,与红原县区内最著名的月亮湾景观呈天然“北斗七星”状分布,形成了“众星拱月”的自然态势。

短期内,下哈拉玛村分享游客的能力位居前矛;长远来看,下哈拉玛将是带动全线旅游发展的发动机和驱动器。

地缘上讲,下哈拉玛因为地利之便,优势远大于另外六个村寨,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均独占鳌头

(二)自然生态基础

红原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

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形成自然分界线,海拔4300多米,南部为山原,北部为丘状高原。

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俗称坝子。

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13平方公里,高山地貌面积1107·68平方公里,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11平方公里,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02平方公里,县境周边皆有高山(鹧鸪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

以查针梁子为县境两大水系分水岭,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全县流域的21%,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全县流域面的79%。

县境内沼泽分布广泛,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多为软水。

哈拉玛村全村共有牧户274户1564人,其中大骨节病患者117人,天然草场总面积39.95万亩。

2009年,全村各类牲畜存栏31308混合头,牧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增长、超载过牧、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鼠虫灾害、工业污染等原因,致使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等草原常见情况,阿坝州红原县自2003年正式启动退牧还草工程近7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10128.5万元,完成了七批共541.23万亩退牧还草建设任务。

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牧业经济县。

长期以来,该县畜牧业生产沿袭传统的“信天游”式游牧生产,草原超载过牧,草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加上鼠虫害猖獗,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趋势明显。

据统计,截止2003年,红原县“三化”草原面积已达到985.14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4.63%。

 2003年,红原县正式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红原县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7年来,红原县共投入项目资金10128.5万元,完成了七批共541.23万亩退牧还草建设任务。

目前,项目建设区围栏禁牧草原植被覆盖度平均由建设前的40%左右提高到了60%以上,围栏休牧草原植被覆盖度由建设前的50%以下提高到80%以上,平均亩产鲜草量提高了60kg左右。

与此同时,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的意识不断增强,合理利用草地,科学养畜的观念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三)资源条件

1.民族特色十分突出:

这里主要是藏族聚居地,民族特色十分彰显,在广阔的草原上的藏式帐篷、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明亮的民族歌曲,进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都体现着丰富的安多藏区文化特色。

2.自然风光很出色:

是典型的大草原风光,而且该地的自然风光还是比较原生的,受到的破坏比较少,有清新的空气、烂漫的野花、野草、野果,弯曲的河流,四野的红柳,高原坡地与丘陵在平坦的草地的延伸,四季风光各具特色,突显出稀缺性资源中的优势地位;它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具备适合各个季节的旅游资源,符合当下及未来休闲度假潮流,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3.哈拉玛村拥有红原地区罕有、全国少见的最优美的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现有的“月亮湾”已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摄影景区,景色非常漂亮,有许多的湿地和洼地,十分有利于建立绿色的生态旅游区。

4.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A级标准,由于是植被覆盖率是很高的,而且这里也少有工业涉足,所以空气质量是很好的,全年的日照天数可以达到300多天,常常是蓝天白云,相得益彰。

5.嘎曲河穿境而过,与草原风光互为映衬,都说一个地方有水才会有灵气,在无限辽阔的草原上,嘎曲河蜿蜒流淌,赋予了哈拉玛村灵气。

6.交通便捷,处于省道209线两侧,可进入性强,交通通达性好。

8.植物飞禽种类多样,这里是高原刺玛鸭的栖息地,还有很多的各种飞禽,十分多样化。

9.紧依红原县城,周围的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就比较完善,吃住都可以解决,就能留住游客过夜。

三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作为重建的民居集群,下哈拉玛村地处红原若尔盖和黄龙-九寨沟大环线西线的必经之地,是成都方向自驾车进入红原县的第三个精品旅游村,红原的腹心地带。

下哈拉玛村与县城邛溪镇一步之遥,既受益于县城配套日臻完备的商业文化和城市建设环境,又缘于县城“红原大草原”品牌广为人知的社会效益,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不断成长的“牧家乐”中已经感受第一波旅游经济热潮,受益匪浅。

近年来,包括自驾车旅游的过境市场和非旅游目的地的过境车辆,络绎不绝地流动于下哈拉玛村的前后左右,使占尽地理之便的下哈拉玛村在借助月亮湾景区得“近水楼台”之利。

目前,风能、太阳能等高科技产品已在下哈拉玛村实际应用(如路灯),随着未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和普及,昔日牧民们的安居生活将迈入崭新的现代化篇章。

因此,如若推出与红原县城截然不同的资源差异性产品,作为县城整体旅游圈的扩容和延伸,将增加下哈拉玛的特色性和竞争力,就此打造成为展示现代牧民新生活的科技示范村和自驾游客倾之若骛的露营胜地、以及摄影爱好者们的汇聚天堂。

随着重建公路的缩短和便捷,通道经济的利好已经成为下哈拉玛村借势发展旅游的不可阻挡之势。

可以预期,今后游人接待数量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迅速激增,发展迅速。

1、品牌优势

经最近几年大力打造,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已成功成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自驾旅游第一县、中国草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自助(驾)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最适合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适合度假旅游目的地及中国经典红色旅游风景区。

下哈拉玛村虽然为自驾旅游线上的第三个自然村,但因为与县城邛溪镇一步之遥,且临近月亮湾景区,品牌地位极其突出。

2、区位优势

红原大草原已成为川西北大草原的巨大游客流量的集散地,有很强的集聚效应,使下哈拉玛这个原来仅仅是若尔盖必经之地、九寨-黄龙西环线似有可无的过境自然村,在稍加改造完善和主题提炼后,就能分享红原县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短期内,下哈拉玛村分享游客的能力位居前矛;长远来看,下哈拉玛将是带动全线旅游发展迅速提速的发动机和驱动器。

3、政策优势

阿坝州委、州政府“三百”示范工程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下哈拉玛村打造旅游精品村寨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及基本设施建设的保障。

尤其是科技成果在高原地区的推广,村民将迅速融入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生活,一系列高新技术如热能、风能、光能不仅改变下哈拉玛的现状条件,给村民和游客创造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更会因此而更新下哈拉玛旅游发展的观念,在不断精益求精的项目产品开发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不仅精致,而且更有品位。

仅以目前而论,灾后重建过程中,交通建设为重中之重,境内S209线和S301线公路的全面改造提升、红原机场的动工兴建,将使周边省市及全国各地到红原更加便捷,行程时间都将大为缩短,这对于地处红原大草原腹心地位的下哈拉玛精品旅游村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另外红原县安曲乡哈拉马村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也是他发展的有利因素:

太阳能、光能等高科技产品已在下哈拉玛村实际应用或准备应用,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也将接入和普及;

风景特色、民居特色与文化特色表现多样;处于山地与河流之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