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9245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docx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例题完整版

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这点经常考!

【例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读图回答3题

3,上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BBCCDD

【keys】ACD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温度差异。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受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环流

5、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6.解释方法:

空气运动图、等压线解释图

【例题】

4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①②③④⑤五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②A、B两地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③比较A、B两地的温度

④若此时为夏季,A和B为陆地的是

⑤若A为陆地,此时为昼还是夜

⑥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5下列途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10—11题

6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

A6时---18时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

7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季节变化不同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甲B.乙—甲—丙—丁—乙

C.丁—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

9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D.甲乙丁丙

10若乙地气温为10℃,3000米高空的c处气温为-6℃,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②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

③污染物容易扩散,加快空气的净化④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加重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keys】4(③>②=④=⑤>①)(A上升B下沉)(A>B)(A)(昼)5--10BCBCCB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

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

高压→低压(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

5、风力(风速):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例题】

11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12图乙是图甲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13-14题。

 

13上面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B.1006C.1009D.1010

14若据此预报海浪,6个小时后,浪高明显增强的是()

A.黄海海域B.杭州湾

C.渤海海域D.台湾海峡

读图回答15-16题

15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A1020、1021.5B1017.5、1020

C1017.5/1015D1015、1012.5

16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的是()

A南风B西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keys】11-16CCBDCD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4)

高压带:

干燥少雨

信风带:

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

湿润多雨西风带:

湿润多雨

2、成因

①.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叫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型)。

②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型)。

③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东北风,向北的气流偏转成西南风。

④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型)。

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东北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

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

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

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例题】

1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正确的是(C)

18.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赤道和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C.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D.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19.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有(C)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地形差异

 

【keys】19--20CBDC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3、季风:

夏季:

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

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冬季风)强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强弱

(较夏季风)强

(较夏季风)弱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据此回答19~21

19.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出现在()

A.1月B.7月C.4月D.10月

14.图中四点的海平面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

20.气压中心④的形成原因是()

A.海洋比大陆气温高,形成的热低压

B.海洋比大陆气温低,形成的冷高压

C.近地面南北气流辐合上升

D.高空南北气流辐合下沉

21.此季节①处的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D.寒冷干燥

21.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keys】BCCA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2、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区

气候类型

所处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特征

南北纬10º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

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

南北纬40º-60º的

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

中纬西风带

终年温和湿润,气温降水

季节变化小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南北纬10º-20º的

大陆中西部

冬季:

低纬信风带

夏季:

赤道低气压带

冬季:

暖热干燥;

夏季:

高温多雨。

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30º-40º的

大陆西部

冬季:

中纬西风带

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

温和多雨;

夏季:

炎热少雨。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地中海气候

4、气候类型总结: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º之间

主要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º-20º

主要赤道低压、

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º-25º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º-30º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

控制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º-40º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与

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º-50º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夏热冬寒、

干旱少雨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5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

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如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6-8

6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7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B.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甲在内陆乙在沿海D.甲、乙同处于湿带大陆东岸

8甲气候类型区盛产的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葡萄D.甘蔗

【keys】AACBC

2.3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例题】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4月10日至20的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B.北风和煦,温暖宜人

C.前期气温高,多云雾

D.后期出现倒春寒现象

2.16日至20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高温、干旱”是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①B.②C.③D.④

4.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据某城市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5-7题:

5.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6.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7.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中a、b、c为海平面等压线。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9.当前,出现偏北风的地点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未来一、二天,②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是()

A.两者都升高B.两者都降低

C.前者升高,后者降低D.前者降低,后者升高

【答案】DABCCDBDCD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

1、高压脊: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气旋: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流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

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

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例题】

11.下列属于北半球反气旋及其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甲B.乙C.丙D.丁

14.下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

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回答15-16题

152007年10月超强台风“罗莎”袭击了我国台湾、福建和浙江等地。

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罗莎”台风的是

 

16当“罗莎”台风影响时,福建沿海某地测得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判断台风在此地移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17右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图该天气现象是()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keys】AADABCB

 

2.4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

气候变化—长时间大气状态变化一种反应

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分类: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变化

2、显著特点:

气温升高1860年—升高0.6℃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

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作物减产、高纬地区作物增产

3.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强、径流减少、灾害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影响人体健康——热带疾病向高纬度蔓延等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3、适应气候变化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