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9180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docx

最新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

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

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

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

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侯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

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15.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做具体赏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

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15.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黄山道中①

【金】赵  沨

小榖城②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③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

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①黄山:

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

②小毅城:

即东阿县铜城镇。

③章:

大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

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

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肓也要经常来往。

“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三联结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15.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日偶题

杜牧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

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秋日两种典型景物荷花、柳叶落笔,紧扣标题;“不胜”二字意味深长。

B.颔联运用人格化手法,“泣”“愁”具体展现出荷花、柳叶“不胜秋”的情态。

C.颈联分别以“绿眉”“红脸”喻指柳叶、荷花,色彩鲜明,形象优美,惹人爱怜。

D.柳叶“甘弃坠”而荷花“恨飘流”,“甘”与“恨”对比鲜明,足见前者高风亮节。

15.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七)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南宋)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

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

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清冷,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

B.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风尘仆仆之状。

C.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感相同。

D.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到达山居所抒之情,全词情景交融。

15.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

 

(八)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别韦参军(节选)

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对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怅。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废,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6分)

(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重题

杜甫

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

儿童相识尽,宇宙此生浮。

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

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

【注】铭旌:

竖在死者灵前的旗幡。

应刘:

指应玚和刘桢,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曾深受魏太子曹丕器重,后两人相继死于瘟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A.首联两句直抒胸臆,写好友的去世让诗人万分悲痛,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B.第三句写诗人从前认识的儿童都已长大,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深沉忧思。

C.第四句感叹自身漂泊无定的处境,朋友的离去让诗人在这世间更加孤独。

D.全诗着力写一“哭”字,诗人既哭不幸去世的友人,也哭穷愁潦倒的自己。

15.比较赏析本诗后两联不同的抒情手法。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温汤客舍

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闹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注】刘长卿:

唐代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

冬狩:

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秦镜:

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春官:

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美。

B.颔联运用对比,“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绘,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形构成鲜明对照。

C.“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D.“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涩的窘况和仍能自安的心态,其中或有无奈与自嘲。

15.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

该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回答。

(6分)

 

14.B(“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没有依据,酒和菊都是作者难以割舍之爱,它们在诗中起到衬托作者内心悲苦的作用。

15.(6分)对漂泊异地,年老多病,艰难生活的感伤。

诗人重阳登高,因病不能饮酒,也无心赏菊;一家人寓居夔州,生活无着,不由得黯然神伤。

思念故乡,忆想亲人的情怀。

听着黑猿的哀啼,看白雁南来,适逢重阳佳节,一家人流落至此,诗人心中油然而生对故乡的思念,对因战争而音信茫然的弟妹的惦念。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诗人身遭战乱,衰老多病,战争像逼命似地接连发生,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衰亡,伤时忧国之情强烈萌生。

(每条2分)

14.C“白日不到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

15.《咏牡丹》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

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

《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

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

14.A、D(A项,“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错误。

全诗的基调是喜悦的。

D项,“即使病人膏肓”错误。

诗人是说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已经深入膏肓。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多答不给分。

15.(6分)

①运用设问,回答时不说景在诗巾,却说人在景巾,构思新奇。

②用画图比喻黄山美景,生动赔切;而诗人骑着蹇驴缓缓前行,更显面卷之长之美。

③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黄山道中所见景色由衷喜爱之情。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诗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4.(5分)B、E  (B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5.(6分)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每答出一点给l分,答出四点给满分)

14.B(“烟霞”,泛指山水、山林。

“去”,离开。

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15.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清晨图景。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

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

对比、衬托。

“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反衬出自己在世俗中奔走,表达内心的无奈、凄苦。

巧妙扣题。

“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

与尾句呼应。

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D(“‘甘’与‘恨’对比鲜明,足见前者高风亮节”不正确。

句中的“甘”意为不甘、岂甘。

15.①触景生情,抒发了游子长期漂泊他乡的愁苦之情;②由物及人,点明题旨,升华了全诗的意境;③在白头游子的叹息声中收束全诗,为全诗笼上一层凄婉色彩,余韵悠长,引人遐思。

(每点2分)

14.C【解析】两首词中“黄花”所抒情感不同。

15.

(1)旅途奔波的艰辛与孤寂。

“满袖尘埃”句写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状态和长时间奔波的疲乏。

“寂历荒村路”写出了词人独行在荒凉的小路上的孤寂。

(2)官场失意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愤慨。

“身名多被儒冠误”句写出了作者多年仕途坎坷官职卑微,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愤慨。

(3)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写六朝往事,无论盛衰都已随滚滚流水逝去,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心忧虑或对得势者的警告讽刺”也可酌情给分)

14.B(“交往之久的欣喜”“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

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6分)

(1)虚写,通过回忆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

(2)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

(3)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

(若从叙事抒情和语言等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

14.A

15.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

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    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

劳于仕宦的疲惫。

作者在镇江    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

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韩无咎即将    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6分,一点3分,答出二点即可。

.B(“对时光流逝的深沉忧思”不当)

15.颈联借景抒情,借绵绵江雨、瑟瑟秋风抒发内心的孤寂悲凉之情;尾联借典抒情,借用曹丕失去所欣赏之人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好友逝去的伤感悲痛之情。

(6分。

每点3点,意思对即可)

14.(3分)A(“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误。

古代帝王冬天狩猎,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与杨玉环在华清宫温泉沐浴。

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君王的讽刺。

15.(6分)

意思:

让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是公平的,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评判优劣。

(2分)

情感相同点:

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

(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

情感不同点:

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坚信,而李诗没有这种情感;刘诗相信自己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

(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