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理论要点.docx
《社工实务理论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实务理论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工实务理论要点
社工实务理论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
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
2、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在情境中,个人与其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社区等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改变,)
(2)系统理论(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归因,而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态系统理论(源于生物学概念,微观[个人]、中观[家庭、群体]、宏观[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资源,创伤、疾病是伤害也可能是机遇,分析时从主观优、客观优、主观劣、客观劣)
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一)内外影响力范式(将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从服务对象内部和外部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介入策略)
(二)社会功能发挥(重在恢复和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和资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4、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建立关系,自身改变,愿意改变)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接纳、服务对象参与等)
5、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通常应考虑如下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不断发现新问题)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6、通常将通用过程模式分成了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4个基本系统。
(一)改变媒介系统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他们与不同专业的助人者形成改变媒介系统。
(二)服务对象系统:
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直接受益人。
类型包括主动求助;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关要求的。
(三)目标系统: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四)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针对具体的案例开展的服务工作操作流程。
第一节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2)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
(2)面谈(面谈的目的、主要任务、*技巧[主支介绍自己、沟通、倾听]、*回应方法[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和反应有透彻的了解、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地感觉服务对象的情绪态度、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3)收集资料(*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特点和能力、所处社会环境]、方法)
(4)初步预估
(5)建立专业关系
(6)决定工作进程
(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1)预估的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主观因素、成因、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的任务(4个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个人生活经历、与环境的互动状况、所处环境系统状况)
3)预估的特点(持续性,共同参与,行动取向,可识别步骤,渗透专业判断,有局限)
4)预估的原则(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2、预估的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3)认定问题
4)撰写预估摘要
3、预估的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其运用
3)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
*4)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第三节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由6个部分构成:
目的与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
*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第四节介入
1、介入的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2、介入的分类
即直接介入(也称为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和间接介入(也称为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
3、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4、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直接介入行动和策略是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行动。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2)进行危机介入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4)调解行动
5)运用影响力
5、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4)改变环境
第五节评估
1、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的作用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3)巩固改变成果。
4)社会问责。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能够向服务对象作出交代、进行社会交代、专业问责。
*3、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对社会工作介入进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
2)结果评估
结果是指介入行动最终完成的形态,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第六节结案
1、结案的类型
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根据双方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
结案的类型包括:
目标实现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2、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
其中,巩固已有改变可以采取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的策略来进行。
3、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3)尽量减少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提供支持,评估可能对改变产生的不利因素。
稳定改变成果。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6个方面。
2、特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论、方法及技巧。
4)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2)心理及认知辅导
(3)生涯发展辅导
(4)就学就业辅导
(5)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
(6)行为偏差及矫正服务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
需要主要包括: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
老年人的问题:
1)疾病与医疗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2、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老年人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老年人精神问题的解决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酗酒问题、自杀等。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缅怀往事疗法(寻找往事中的意义)、人生回顾疗法(正面也有负面)、验证疗法(适用于痴呆症老人)。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
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
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模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环境、服务与消费者的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最大限度地给予照顾,希望老人延年益寿,把院舍照顾当作一种文化工作)。
5)老年社会工作督导
*老人社区工作:
1)居家服务。
2)社区中心服务。
3)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工作内容:
需求评估;提供涉及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出行以及涉老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等。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主要服务对象包括下岗和失业女工、单亲妈妈、受虐妇女和外来女工。
1、妇女的需要
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2、妇女的问题
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妇女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妇女参政率低及妇女教育资源普遍不足等。
3、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要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同样需要妇女的参与。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4)“个人的即政治的”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4、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建立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5)社区层面:
宣传与教育的方法、参与式学习的方法、倡导。
6)资源联络。
很多妇女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自身资源不足或者如何挖掘运用资源能力匮乏而导致。
考生在这里需要注意要解决妇女的问题,就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挖掘利用和链接问题。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1、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需求
城镇包括:
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等。
农村包括:
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等。
基本需求:
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政策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等。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其一是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
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居住、出行、工作和平等参与社会的基本保障。
(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3)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康复模式
有利条件:
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可因地制宜灵活提供康复服务。
原则:
工作社会化;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家庭积极参与
内容:
残疾的预防三级预防;康复评定;全面康复服务
特点:
社区康复,关键是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整合社会正式和非正式资源,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二)社会康复模式
概念:
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内容:
协助康复医师诊断、医治;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与机构协调,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专业服务(权益维护、职业培训、特殊教育及社会适应问题)
措施:
协助制定相关法律;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培训);消除环境障碍;消除歧视和偏见,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组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促进参与政治生活。
(三)职业康复模式
(四)教育康复模式(配合特殊教育)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2、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矫正社会工作既有社会工作的共性,如注重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等;又有其个性特征,即:
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
(一)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分为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和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4种。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提供住宿场所
(二)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三)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四)提供物质援助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1.优抚医院:
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
2.光荣院:
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3.复原退伍军人安置:
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4.军休:
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
(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
(3)生活保障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
(5)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1)老化问题。
(2)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
(3)心理失衡。
(4)社会地位下降。
(5)社会隔离。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1)就业难。
(2)隐性失业。
(3)延迟上岗。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点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特点
1.政治性。
2.政策性。
3.协调性。
4.特殊性。
5.矛盾性。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1.引导讲解员,引导参观群众,加强阵地宣传,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
2.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
3.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
4.协调烈属与陵园的纠纷。
5.协助做好前来扫墓的烈属及亲朋的精神抚慰工作。
6.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显宣传教育重点
7.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8.推动相关政策完善,协助做好宣传解释。
(四)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
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心理、生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
预防、解决和转介。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
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
4.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五)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实现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
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
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
基本生活救助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为主的救助形式。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一是提供物质帮助;二是提供就业机会。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一是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二是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三是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对于教育救助加大投资力度;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需求,分层分类给予救助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二)医疗救助
1.寻找医务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群体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紧急救援:
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灾民衣、食、水、住、医等基本生活问题;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重建:
协调社区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救助政策的修订。
(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4)流浪儿童。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一是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二是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三是安置与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灾害预防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
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
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三)灾后重建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作为受助单位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考点1: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个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分为八个阶段:
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家庭阶段。
而每个阶段家庭成员面临的任务和要求是不同的。
(三)家庭抗逆力
家庭成员在逆境中并一定必然成为“问题”,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这是家庭抗逆力的基本假设。
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对问题。
(四)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也是家庭社会工作经常运用的理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