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838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docx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和玢岩的区别

斑岩porphyry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

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

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

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

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

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

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

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

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斑岩与玢岩、XX斑岩与斑状XX岩怎么区分?

斑岩与玢岩、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XX斑岩与斑状XX岩等概念经常让一些地质工作者头晕眼花不知所措。

这里简单给出答案仅供参考。

斑状结构是斑岩和玢岩的共有特点,因此首先要弄清斑状结构的概念。

1、斑状结构:

是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群,一群结晶较为粗大肉眼可以识别矿物颗粒,而另一群则颗粒细小以至于肉眼无法辨认(如玻璃质和隐晶质),这粗大的一群矿物颗粒就是所谓“斑晶”,而细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一大群矿物集合体就叫做“基质”。

一般要求斑晶粒度大于基质颗粒的5倍,斑晶含量应达到5%以上。

斑状结构的形成: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部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岩浆裹挟着早期结晶的矿物(即斑晶)上升到浅部冷凝结晶,可能使斑晶受到熔蚀,如六方双锥状石英斑晶呈港湾状轮廓、斜长石形成很亮的钠化边等。

2、玢岩:

这个词是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也只在中国使用。

是指具斑状结构的基性、中基性(偶尔也有弱酸性者,如花岗闪长玢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以岩墙、岩脉或中基性侵入体的边缘相出现),有时候专指安山玢岩。

常见者如:

1)辉石玢岩:

几乎全由辉石单矿物组成,但具有斑状结构(即斑晶和基质都是辉石)。

如果辉石颗粒均匀(等粒结构)则叫辉石岩。

2)辉绿玢岩:

从结构上看是既有灰绿结构又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实就是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

3)安山玢岩:

超浅成或次火山相的斑状安山岩(喷出相即便有斑状结构也不叫安山玢岩,而是忽略斑状结构直接叫安山岩或叫辉斑安山岩之类)。

4)闪长玢岩:

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浅成侵入岩。

5)花岗闪长玢岩:

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为中酸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少量石英等的浅成侵入岩。

3、斑岩:

是指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酸性的浅成岩和超浅成岩(多为小岩体或岩脉)。

例如:

石英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和花斑岩等。

花斑岩是花岗斑岩的变种,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基质也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即“花斑结构”)。

注意: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

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4、斑岩及玢岩与矿的关系

就成矿专属性而言,斑岩型矿床最重要,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常见者如斑岩钼矿、斑岩铜钼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金矿、斑岩金矿(以上类型成矿温度依次降低)等,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型钨矿,玻利维亚。

玢岩型矿床在中国最发育,如安徽的玢岩铁矿。

作为后期容矿岩石,斑岩、玢岩或其它岩石可以与很多矿有关。

5、XX斑岩和斑状XX岩如何区分?

XX斑岩是指具有斑状结构的XX岩,而斑状XX岩则指具有似斑状结构的XX岩。

所谓“似斑状结构”是说岩石中的矿物也可以按粒度分为明显的两群,即“斑晶”和“基质”,只不过基质(即细小的那群矿物)也是结晶的可以肉眼辨认的矿物集合体。

6、斑岩和玢岩在国外什么概念?

在国外尤其在欧美国家斑岩和玢岩根本不分,统称为Porphyry。

也不区分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1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

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

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

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

常呈岩床、岩墙产状,或为闪长岩的边缘相。

2闪长斑岩是按基质成分来描述的斑岩

==斑岩--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

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3角岩:

一种变质岩。

又称角页岩。

由中高温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具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

原岩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火成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

变质后全部重结晶,一般不具有变余结构。

主要由长石、云母、角闪石、石英、辉石等组成,还含水量有矽线石、堇青石、红柱石、石榴子石等。

主要类型有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钙硅角岩、基性角岩、镁质角岩等。

角岩一词的应用范围沿不完全一致。

通常将全部重结晶并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的热接触变质岩石称为角岩,也有人把所有具块状构造的热接触变质岩(包括未全部重结晶的)均称作角岩。

玢岩是具斑状结构的中—基性(或弱酸性,如花岗闪长玢岩)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的总称。

以斜长石及暗色矿物为主要斑晶,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如闪长玢岩、安山玢岩和辉绿玢岩等。

 斑岩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结构。

玢岩和斑岩都是具有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岩岩,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为斑晶的岩石称为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岩石称为玢岩。

说穿了,中酸性程度不一样,一般称为斑岩的多为中酸性岩,而称为玢岩的是中-基性岩!

 

另外,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

 

实验指导书(文字部分)

字号:

大中小  

    地质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地质学实验是理解和消化课堂讲授基础论基本知识所必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能力、训练技能的重要途径。

    基础地质学是地质及相近专业学生的地质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为此我们根据基础地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院基础地质学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基础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本指导书共安排19次实验,矿物实验3次,岩石实验3次,地质罗盘使用1次,标准化石观察1次,各种地质作用图片观察分析1次,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1次,参观地质博物馆1次,阅读地质图6次,综合分析地质图2次。

每次实验2学时,共38学时。

    学生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图片和地质图的阅读等,建立初步的地质观察、认识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也起到验证、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作用。

    本指导书由胡云沪编写,最后由资源勘查教研室审核定稿。

希望使用本指导书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书中的错误不足之处予以指正。

目  录

    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实验二、常见矿物的识别

(一)

    实验三、常见矿物的识别

(二)

    实验四、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实验五、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实验六、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实验七、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

    实验八、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实验九、常见生物化石的观察

    实验十、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的观察分析

    实验十一、参观地质博物馆

    实习十二、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地区地质图

    实习十三、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实习十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区地质图并做剖面图

    实习十五、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实习十六、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

    实习十七、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断距

    实习十八—十九、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观察和认识常见矿物的形状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依据,为进一步认识矿物打基础。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内容:

    1、观察常见晶体模型;

    2、观察实际矿物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

    要求:

在教师边讲解边带领学生观察晶体模型、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以后,由学生自行观察和描述几种常见矿物的特征填入实验报告表中。

一、矿物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单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特定的晶体和形态特征,称为结晶习性(简称晶习)。

如石英晶体呈柱状;云母呈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石榴子石呈四角三八面体等。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程度,可将晶习大体分为三类:

    1、一向延伸型:

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a≌b≤c)晶体细长,如针状、柱状(辉锑矿、电气石),柱状(角闪石),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等,。

    2、二向伸长型:

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第三方向不发育或发育差(a≌b≥c),呈片状(如云母、石墨),板状(如重晶石)等。

    3、三向等长型(等轴状):

晶体沿三个方向大体相等发育(a≌b≌c),有等轴状、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磁铁矿等。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

    在自然界,呈完好的单晶产出的矿物较少,多数是多个单晶成群产出,即成为集合体状态产出。

这里所说的矿物集合是指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集合体可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大小分为两类:

    1、晶质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1)显晶质集合形态:

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出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

显晶质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

如柱状、针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的不规则聚合体;如纤维状集合体是针状单体大致平行密集排列而成,放射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而成;粒状集合体是三向等长的单体呈不规则聚合体;又如簇状集合体是由一组具有共同基底,且其中发育最好的晶体与基底近于垂直的单晶体群所组成。

    

(2)隐晶质集合体形态:

隐晶质集合体是用放大镜也看不清单体界线的集合体。

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集合体。

    2、非晶质矿物的形态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晶形,它的颗粒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而主要是根据外表形态或形成方式来分类,常见的有下列:

    分泌体:

在岩石中形状不规则或球状的空洞,被胶体等物质由洞壁向中心逐层沉淀填充而成,其平均直径大于1厘米者,叫晶腺,小于1厘米者叫杏仁体。

如玛瑙是SiO2胶体物质在晶腺中周期性扩散所造成的环带。

    结核体:

是围绕某一核心(砂粒、碎片等)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的球状体,内部常为同心状构造,多为胶状成因。

直径小于2毫米的球状结核体大小如鱼卵者称为鲕状体;直径大如豌豆(2~5毫米)者称为豆状体,如鲕状豆状赤铁矿,鲕状石灰岩等。

    钟乳状集合体:

是由同一基底逐层向外生长而成,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等形态的矿物集合体。

通常由胶体凝聚或溶液蒸发逐渐沉积而成,如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均为方解石)等。

    还有葡萄状集合体(外形犹如成串的葡萄),如硬锰矿。

肾状集合体(外形为半椭球体)。

    当非晶质矿物的集合体无一定外形且较致密时称为块状集合体,呈松散粉末状时称为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因此,我们运用肉眼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小刀、放大镜、瓷棒、磁铁等)和试剂(稀盐酸)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别,可达到认识、区别矿物的目的。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光学、力学等性质,我们着重讨论能够观察到的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自然光作用于矿物表面之后所发生折射和吸收等一系列光学效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及光泽等。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的自然光吸收后所呈现颜色。

按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自色:

是指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它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有关。

自色比较固定,对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如方铅矿的铅灰色。

    

(2)他色:

矿物因含外来带色杂质或气泡等引起的颜色叫他色,如石英,纯净石英为无色,杂质的混入可使石英染成紫色、玫瑰色、烟灰色等。

    (3)假色:

为矿物表面氧化等原因产生的颜色叫假色,如方解石、云母等矿物,在解理面上所见的虹彩的晕色,斑铜矿表面的锖色(蓝紫色斑状)。

    矿物颜色的描述,为了便于比较和统一,常以标准色谱:

红、橙、黄、绿、青、蓝、紫及白、灰、黑等色来说明矿物的颜色。

当矿物颜色与标准色谱有差异时,可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如淡绿、暗红、灰白色等。

另外,也可依最常见的实物来描述矿物的颜色,如砖红色、草绿色等。

具体描述矿物时,下列矿物可作比色矿物:

红色——辰砂

白色——方解石

黄色——雌黄

铁黑色——磁铁矿

褐色——褐铁矿

铅灰色——方铅矿

绿色——孔雀石

铜黄色——黄铜矿

蓝色——蓝铜矿

桔红色——雄黄

黑色——黑电气石

金黄色——自然金

钢灰色——镜铁矿

 

    此外,有些矿物的颜色是介于两种标准色谱之间,常用二名法来描述,如黄绿色,即矿物以绿色为主稍带黄色。

    2、条痕:

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棒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

    条痕色可以与矿物颜色一致,也可不一致。

由于条痕色消除了假色的干扰,减弱了他色的影响,突出了自色,因而它比矿物颜色更稳定,更具有鉴定意义。

例如块状赤铁矿,其颜色可以是铁黑色,也可以是红褐色,但条痕都是樱红色。

    观察条痕时要注意:

①要在干净、白色无上釉的瓷棒上进行,试条痕时不要用力过猛,只要留下条痕即可;②硬度大于瓷棒的矿物一般不留下条痕,需碾成细粉末观察;③浅色矿物的条痕多为浅色、白色,对鉴定矿物意义不大。

    3、光泽:

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称为矿物的光泽。

    矿物的光泽按反射光的强弱可分为四级:

    

(1)金属光泽:

矿物反射光能力强似金属光面(或犹如电镀的金属表面)那样光亮耀眼,如自然金、方铅矿、黄铁矿等。

    

(2)半金属光泽:

矿物反射光能力较弱,似未经磨光的铁器表面,如磁铁矿。

(3)金刚光泽:

矿物反射光能力弱,比金属和半金属光泽弱,但强于玻璃光泽,如金刚石、锡石等。

    (4)玻璃光泽:

矿物反射光能力很弱,如玻璃表面的光泽,如石英(晶体表面上的光泽)、长石等。

    金刚光泽和玻璃光泽称为非金属光泽。

由于反射光受到矿物颜色、表面平坦程度及矿物集合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一些特殊光泽,如下列光泽:

    油脂光泽:

反射光在透明、半透明矿物不平坦断面上散射成油脂状光亮,如石英断面。

    树脂光泽:

在不平坦断面上呈现如松香等树脂般的光泽,如浅色闪锌矿

    丝绢光泽:

纤维状集合体表面所呈现的丝绸状反光,如纤维石膏。

    珍珠光泽:

矿物平坦断面上呈现的似贝壳内壁一样柔和多彩的光泽,如白云母。

    土状光泽:

粉末状或土块状集合体的矿物表面暗淡无光象土块那样的光泽,如高岭石。

    观察光泽时,要转动标本,注意观察反光,最强的矿物的小平面(即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个标本同时反光都强。

    矿物的光泽、颜色、条痕、透明度的相互关系

光泽

颜色

条痕

透明度

金属光泽

金属色或黑色

深色或金属色

不透明

半透明

透明

半金属光泽

深色

浅色或彩色为主,有时为深色

非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

浅(彩色)

无色或白色为主,有的为浅色

玻璃光泽

无色或白色

无色或白色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刻划、敲打等)后所呈现的性质,如硬度、解理和断口等。

    1、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刻划、敲打等)的程度。

鉴别矿物的硬度,可以把欲试矿物的硬度与某些标准矿物的硬度进行比较,即互相刻划加以确定。

通常用的标准矿物,即摩氏硬度计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的:

用十种矿物互相刻划,按硬度相对大小顺序把矿物硬度分为十级,排列在后边的矿物均能刻动前面的矿物。

这十种标准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

代表矿物

硬度等级

代表矿物

1

2

3

4

5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6

7

8

9

10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钢石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简单的方法来试验矿物的相对硬度,即把硬度分为三级:

    低硬度——小于2.5,可用指甲刻动;

    ②中等硬度——2.5~5.5,可用小刀或钢针刻动,手指甲刻不动;③高硬度——大于5.5,小刀刻不动。

    矿物的硬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物理参数和特征之一,测试时应注意:

①矿物的硬度是指单个晶体的硬度,而纤维状、细分散土状集合体对矿物硬度有影响,难以测定矿物的真实硬度;②受风化影响的矿物,其硬度往往偏低。

因此,测试硬度时必须先矿物晶体的新鲜面,而且用力不宜过猛,以避免试验不准。

    2、解理和断口

    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外力作用(如敲打)后,沿一定方向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矿物的这种破裂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矿物受外力作用后,在任意方向上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称为断口。

    解理和断口互为消长关系,即解理发育者,断口不发育,相反,不显解理者,断口发育。

    矿物的解理按其解理面的完好程度和光滑程度不同,通常划分为四级:

    ①极完全解理:

解理面极完好,平坦且极光滑,矿物晶体可劈成薄片,如云母、辉钼矿。

    ②完全解理:

矿物晶体容易劈成小的规整的碎块或厚板状,解理面完好,平坦、光滑,如方解石、方铅矿等。

    ③中等解理:

破裂面不甚光滑,往往不连续,解理面被断口隔开成阶梯状,如辉石、白钨矿等。

    ④不完全解理:

一般难发现解理面,即使偶见到解理面,也是小而粗糙。

因此,在破裂面上常见有不平坦断口,如磷灰石、锡石等。

    有的把无解理者称为极不完全解理,晶体的破裂面完全为断口,如黄铁矿、石榴石等。

断口可描述为贝壳状断口(如石英断口)、参差状断口(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观察解理和断口时应注意:

①解理面是鉴定矿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观察解理时,通常先看晶体破裂后是否出现闪光的平面(转动标本时,有否闪光的小平面),就可知有无解理面。

然后,再根据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确定解理的等级;②观察解理时,注意区别晶面和解理面,解理为受力后产生的破裂平面,一般较新鲜,平坦有较强的反光;而矿物的晶面,有的表现出各种花纹或麻点,通常无明亮的反光,其表面显得黝暗。

    矿物还具有其他物理性质

    比重:

矿物的比重是指纯净、均匀的单矿物在空气中(一个大气压)的重量与同体积纯水在

4℃时重量之比,以G标记。

比重是鉴定和对比矿物的依据,其精确数值要通过专门测试才能确定。

    常是用手掂估矿物的轻重,将矿物的比重分为三级:

    重矿物——比重>4,如方铅矿、重晶石等。

    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如石英、方解石等。

    轻矿物——比重<2.5,如石墨、云母、自然硫等。

    弹性:

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在弹性极限内)能发生弯曲形变,当外力取消后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云母。

    挠性:

指矿物受外力作用能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取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绿泥石。

    脆性:

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易裂成碎块或粉末的性质,如方铅矿。

    磁性:

指矿物可被磁场所吸引,甚至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

通常用普通磁铁测试,能被磁铁吸引者称为磁性矿物,如磁铁矿。

    除了上述物理性质可作为鉴定矿物的特征外,还常用一些简单的化学方法来鉴定矿物的成分,如用冷稀盐酸来测试方解石,可化学反应并释放出CO2,产生许多小气泡。

实验二---常见矿物的识别

(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独立或半独立的观察和描述常见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掌握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2、将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矿物的物理性质填入表中(实验二)。

二、实验内容:

方解石、石英、萤石、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

常见矿物的特征

一、硫化物类

方铅矿(PbS):

完好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2-3。

比重7.4~7.6。

有三组立方体完全解理,性脆。

鉴定特征:

具三组正交的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可以与其他铅灰色矿物,如辉锑矿、辉钼矿等区别。

闪锌矿(ZnS):

晶体呈四面体(极少见),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

随着含铁(Fe2+)量的增高,颜色由无色——浅黄——褐黄——黄褐——棕黑色;条痕由白色到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半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2.9~4.2。

有六组完全解理(多面闪光)。

鉴定特征:

条痕比颜色浅,六组完全解理,较小的硬度,可与黑钨矿、锡石等区别。

辉锑矿(Sb2S3):

晶形常呈斜方柱形长柱状、针状。

柱面上具有纵纹。

集合体一般为束状、柱状、针状、放射状,少数为柱状晶簇。

铅灰色,条痕黑色。

金属光泽。

硬度2~2.5,比重4.51~4.66。

一组柱面解理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

鉴定特征:

根据柱状晶形、一组解理及解理面上常有横纹,与方铅矿区别。

黄铜矿(CuFeS2):

完全晶形极少见,常呈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黄色,表面有时见蓝、紫、褐色等斑杂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4.1~4.3。

性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鉴定特征:

黄铜矿与无晶形的黄铁矿,可根据黄铜矿新鲜面颜色深和较低的硬度来区别。

黄铁矿(FeS2):

晶形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常具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

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的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6~6.5,比重4.9~5.2。

性脆,无解理。

鉴定特征:

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

口决:

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

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

风化面上露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