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696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docx

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及中考答案docx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物理

-、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解析:

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减弱传入入耳的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答案:

C

2.(3分)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紺,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

“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答案:

D

3.(3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B.射击瞄准时耍做到“三点一线”

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解析: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人在月光下,地而上会出现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注水的游泳池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在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答案:

D

4.(3分)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B.

c.

解析:

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A符合题意;BCD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

答案:

A

5.(3分)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解析:

A、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故A错误;

B、托里拆利最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B正确;

C、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如髙压锅,故C错误;

D、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D错误。

答案:

B

6.(3分)如图中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C.

解析:

A、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岀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止确;

B、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

C、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

D、磁感线从磁体的S和N极出來,故D错误。

答案:

A

7.(3分)某学校的前、后两个门各装一个开关,传达室内有红、绿两盏灯和电池组,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图屮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B.

hrlMU

a

Ain

 

解析:

由题意知,两个灯泡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前门开关控制红灯,后门开关控制绿灯,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8.(3分)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解析: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AC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正确。

答案:

B

9.(3分)在家庭电路屮,从进户开始要顺次安装下列元器件再接用电器,-其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A.电能表、保险装置、总开关

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

C.保险装置、电能表、总开关

D.总开关、电能表、保险装置

解析:

电能表的测量整个家庭消耗电能的多少,一定安装在最前面。

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为了检修电路比较方便,要安装的电能表的后面。

电路中电流过大会熔断保险丝,为了更换保险丝比较方便,保险盒安装在总开关的后面。

故B正确。

答案:

B

10.(3分)如图所示电路屮,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A.

D.

解析:

A、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R。

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在另一条支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对另一条支路无影响,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屮的电流,滑动变阻誥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减小,通过另一条支路电流不变,故干路中的电流变小,故B错误;

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

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U二1R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错误;

D、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U二IR可知,R。

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D正确。

答案:

D

11.(3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別为f】、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坐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

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屮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i

D.fj>f2

解析:

AB、由U>v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D、rtl“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减小,像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但物距没变,是焦距变小了,故f!

>f2,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12.(3分)当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Ui(Ui^O)增大到U2时,逍过它的电流由L增大到D电压增加量AU二U2・Ui,电流增加量△1二【2・L,电功率增加量为△〕,,贝9()

A.R卓

AI

【1+12

C.AP=AUAI

D.AP=AU(Ti+I2)

因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

由I二E可得,前后两次电压分别为:

Ui二LR,U2=T2R,R

电压增加量△U=U2-U1=I2R-I1R=(I2-I1)R=AIR,

故A正确、B错误;

解析:

所以,变形可得

所以,

由P二UI可得,前后两次电阻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PfU.Ii,P2=U2I2,

所以,电功率增加量AP二P2・Pi=U2I2-UiIi,

因厶UA1=(U2-Uj(I2・II)二U2I2-U2I1-UiL+UiL,

所以,△PHAUAI,故C错误;

△U(I】+I2)=(U2・UJ(I1+I2)=(I2R-I1R)(I1+I2)=(I2-II)(I1+I2)R=(T22-I12)R=I22R-Ii2R=P2-PfAP,故D正确。

答案:

AD

13.(3分)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im,m,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0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己知li>l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

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0点移近相同的距离△I,则()

A.扁担左端向下倾斜

B.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盹-

I2_△I

D.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虽为血2・m.)AI

11-【2

解析:

⑴原来平衡时,migli=m2gl2,由图知,li>l2,所以mi

mig(li-Al)=migli-migAl,右边:

m2g(12-Al)=m2gl2-m2gAl,因为nhVnh,所以miAlgm2(12-Al)g,则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

故A正确,B错误;

(2)因为imdi-Al)g>m2(12-Al)g,故往右边加入货物后杠杆平衡即切(1】-△l)g=(m2+mg)(I2-Al),且migli=m2gl2,

得m=(m2-mi)—匕4—,故C正确,D错误。

12_△I

答案:

AC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4.(4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人迎着反射

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解析:

一束光与镜而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二60°。

则其反射角也是60°,

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

答案:

60°;镜面反射。

15.(4分)在校运会上,小明和小亮的百米跑成绩分别为14s和15s,比较两人百米全程的平

均速度,小明的(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亮的;当到达终点时,他

们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们具有o

解析:

(1)小明和小亮运动的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由丫二巴可知,小明的速度大;

t

(2)跑到终点时,人由于惯性仍然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马上停下来。

答案:

大于;惯性。

16.(4分)图为某蹦床运动员从床面上A点起跳后腾空瞬间的照片,根据照片信息估测此时运动员脚尖到床面的距离为(选填“0.8m”“1.8m”或“3.丽j;运动员在空

中下落的过程中,他的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

由图可知,脚尖与床面的距离大约为运动员的高度,运动的高度约为1.8m,故运动员脚尖到床面的距离为1.8m;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

1.8m;重力势。

17.(4分)一只电烙铁的铭牌上标着“220V100W”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压是

V,电阻是Q。

解析:

“220V100W”表示电烙铁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功率为100W;tj2

由p二丄可得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R

R=ui=.(220V)2=484。

P100W

答案:

220;484o

1&(4分)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36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2m,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50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F的功率是

Wo

解析:

由图可知,n二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二nh二3X2m二6m,

拉力做的功:

W总二Fs二150NX6iii=900J,有用功:

W^Gh-360NX2m=72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n二」■><100%二空丄xioo%=80%;

w总900J

拉力F的功率:

p_W总二900Jt5s

^180Wo

答案:

80%;180o

19.(4分)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电阻&两端的电压为V,电阻R“&的阻值之比为o

V

®

/?

!

R2

T}•(}4)

解析:

因为电压表的大量程的分度值是小量程的5倍,两个电压表示数之比是1:

5.又因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电阻K两端的电压为电压表仏的示数减去电压表也的示数,即电阻E和&两端的电压之比为(5-1)1:

=4:

1,根据公式U二IR可知,电流相同,则电阻之比为4:

1。

答案:

1.6;4:

lo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7分)

20.(7分)某电热水器的铭牌如下表所示,现将水箱装满水,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把水从20°C加热到60。

C.已知C水二4.2X"j/(kg・°C),不计热量损失,求:

水吸收的热量;加热所需要的时间。

型号

XXX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2000W

频率

50Hz

水箱容量

50kg

解析:

使水温rh20C升高到60°C,水需要吸收热量为:

Ql%=cmAt=4.2X103J/(kg*°C)X50kgX(60°C-20°C)=&4X106Jo

不计热量损失,电热丝所产生热量的全部被水吸收,由Q放二Q吸二W二Pt得:

t^A8-4X106K42QoSo

PP2000W

答案:

使水温由20°C升高到60°C,水需要吸收&4X106J的热甜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热丝的加热需4200s。

21.(6分)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

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

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磁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

向(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1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o

(4)将量筒小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

ml

-'•>

•10

图1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实验原理: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原理是P二号;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吋,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侧调节使横梁平衡;

Ft!

实验步骤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有:

油的体积V=40cm\空烧杯的质量niF30g.烧杯

和油的总质量ni250g+10g+2g=62g;根据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可以求出油的质量

-mi=62g-30g=32g;根据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油的密度P~==0.8g/cm\故实

*40cm

验的表格为:

油的体积

V/cm3

空烧杯的质量nii/g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m2/g

量筒中油的质量m/g

油的密度

P/g/cm3

40

30

62

32

0.8

在测量的过程中,把量筒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时,量筒中会有油的残留,到时测得的总质量减小,即油的质量偏小,体积不变,故所测的密度会偏小。

答案:

P晋;左;如上表擀;偏小。

22.(6分)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和祛码。

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

匀速拉动长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在木块上加祛码,如图2所示。

匀速拉动长木板,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3中画出长木板被匀速拉动时(木块相对桌面静止),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

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共同作用:

水平向右的拉力F、水平向左的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2,力的示意图如下:

f:

AF

答案:

如图。

(2)通过实验步骤①②可验证猜想o

解析:

通过实验步骤①②可知,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故探究的是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探究的是猜想一。

答案:

一。

(3)要完成对“猜想三”的验证,需在实验步骤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请你写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解析: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故可以将①中的木块侧放,拉动长木板,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与实验①中的示数进行比较。

答案:

将①中的木块侧放,拉动长木板,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与实验①中的示数进行比较。

23.(6分)如图1所示的电路屮,定值电阻Ri为10Q,R?

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T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

求:

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图1图2

解析:

rti图1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2可知IfO.6A,由1』可得,电源的电压:

R

U=IiR)=O.6AX10Q二6V;

由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二20Qo

120.2A

答案:

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的最人阻值为20Qo

24.(6分)现有一个阻值为20Q的定值电阻R。

,一个电压约为15V的电源,一个量程为0〜1A的电流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及导线若干。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

,测出约为10Q的未知电阻乩的阻值。

要求:

 

巧朴-77-悴向-I-A.-2"ttA.匕iPUi的作同.

(1)画出实验电路图;

解析:

将电流表和已知电阻串联在干路上,将待测电路接在一个支路上,如下所示:

答案:

如上图所示。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解析:

①按上图连接电路;

2将开关的刀掷向1,记下电流表的示数5

3将开关的刀掷向2,记下电流表的示数12.答案:

①按上图连接电路;

2将开关的刀掷向1,记下电流表的示数5

3将开关的刀掷向2,记下电流表的示数【2.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解析:

在②屮,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源电压U=IiRo;

在③中,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h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路的总电阻:

R_U_I1RO

I2

根据电阻的串联,待测电阻的电阻:

IiT?

答案:

R*二Roo

【2

25.(6分)某同学制作了一个”浮子他用质量为2m、髙为h、横截而积为2S的质地均匀实心圆柱体,将其中间挖掉横截面积为S、高为h的圆柱体,做成”空心管“;然后用另一个不同材质、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将管的空心部分恰好填满,做成”浮子“,如图1所示。

将”浮子“放入盛有足量水、底面枳为S。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中。

”浮子“刚好悬浮在水中,如图2所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浮子”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解析:

因为浮子悬浮在水中,所以P浮子二P水二Po-答案:

该”浮子“的平均密度是Po.

(2)实验中,组成“浮子”的“空心管”和“填充柱体”在水中完全脱离,致使容器中水面高度发生了变化,待水面恢复稳定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F浮二G

Pog(Sh-△hSo)二mg

PgSh^n

解析:

①若空心管漂浮,水面高度的变化为Ah;

△h二

P0^0

所以PogAh-

(P0Sh-m)g

So

②若“填充柱体”漂浮,因为p浮子二p水二所以填充柱体的质量H=2PoSh-m;

POg(Sh-AhSo)=m'g二2PoSh-m,

in-PnSh

同理可得:

二5_

P0^0

(m-PnSh)g

由P二Pgh可得,APZ=PogAh=o

^0

(PnSh-in)g(m-PnSh)g

答案:

待水面恢复稳定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壯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