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6735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内江市第八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2.【最新】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

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

如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B.水C.硫酸D.氯化钾

4.我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下列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富官庄小米B.王庄大樱桃

C.沙沟水库鲤鱼D.崔家峪豆腐

5.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6.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生活中采取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生产

7.【最新】1月1日,哈尔滨市首批88台纯电动公交车正式运营,对于制造和使用电动公交车的认识,说法错误的是()

A.节约化石燃料B.有利于环保

C.车内装修使用合成材料D.制造外车体用生铁

8.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a+、CO32﹣B.Fe3+、SO42﹣、Cl﹣

C.Mg2+、Cl﹣、OH﹣D.Na+、Ba2+、SO42﹣

9.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内容

化学用语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B

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H2O2

H2↑+O2↑

D

氯离子的符号

Cl1-

A.AB.BC.CD.D

11.如图是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铍和镁化学性质相似

B.铝原子的核内有13质子

C.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12.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制作汽水B.氧化钙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燃料D.石墨制作电极

二、填空题

1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

(3)一个铝离子的符号是_____,若某种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它的中子数为_____.

(4)上述元素原子的共同点是_____.

14.某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野炊.

(1)有些同学带了如下的食品,其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鸡蛋②水③花生油④面包

(2)在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来自一个大型水库,你认为水库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明同学认为该水库的水是硬水,你认为可以用_____来鉴别.若要测定该水库的水的酸碱度,可以选择_____(填序号).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无色酚酞试液③pH试纸④石灰水

(3)在野炊活动过程中,小花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酸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食醋②食盐水③肥皂水④柠檬水.

15.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_____g。

三、科学探究题

16.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Ba(NO3)2、H2SO4、BaCl2、NaOH,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方案:

(1)步骤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试管中出现_____现象,则该试管盛放的是NaOH溶液。

(2)若要区分Ba(NO3)2和BaCl2,则②中需要添加的试剂是_____。

(3)③处两试管的液体倒入烧杯,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

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

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

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

四、实验题

18.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如图1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

先把玻璃管口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中小试管的作用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

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甲烷,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_____。

(5)若选F装置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通入。

(6)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能或否)_____用稀硫酸与大理石粉末反应制取CO2,如图2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实际上实验室用B与H组合产生并收集的CO2体积往往偏大原因:

_____。

五、计算题

19.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H2SO4),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H2SO4)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H2)____________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H2SO4)没有氢气(H2)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六、推断题

20.A~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含有相同的元素,B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E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E中的阳离子符号是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B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铱的元素符号是Ir,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7,表示原子序数为7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B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4.B

【分析】

富含维生素的物质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

【详解】

A、富官庄小米,富含糖类;

B、王庄大樱桃,富含维生素;

C、沙沟水库鲤鱼,富含蛋白质;

D、崔家峪豆腐,富含蛋白质。

故选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

空气的成分

6.C

【解析】

【详解】

A、水资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选项正确;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选项正确;

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验室中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选项错误;

D、乙醇可以由粮食生产,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生产,选项正确,故选C。

7.D

【解析】

使用电动公交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力不保护环境,车内装修用到很多合成材料,如: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塑料等。

为了公交车的美观和耐用,外车体不鞥用生铁,因为生铁易被腐蚀,易生锈。

选D

8.B

【详解】

在pH=1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

A.CO32-和氢离子不共存,错误;B.Fe3+、SO42-、Cl-和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C.Mg2+和OH-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错误;D.Ba2+和SO42-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

故选B。

【点睛】

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

9.C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则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沉淀。

【详解】

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反应为:

,故正确;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氯化氢变成了氯化钠,溶质质量增大,故正确;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镁两种,不是三种,故错误;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盐酸反应完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呈中性,故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错误;B、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宏观上可表示葡萄糖等,微观上可表示1个葡萄糖分子等,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错误;D、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氯离子可表示为Cl﹣,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铍、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B、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质子数是13,故正确;

C、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Na核外电子数是11,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故错误;

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故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

A.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水中可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制作汽水,此选项正确;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此选项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用作助燃剂,此选项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3.15氩(Ar)Al3+14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详解】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氩(Ar)元素;

(3)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铝离子的符号是Al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7-13=14;

(4)由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4.①④混合物肥皂水③③

【详解】

(1)①鸡蛋富含蛋白质;②水中不含蛋白质和糖类;③花生油富含油脂;④面包富含糖类;故填:

①;④;

(2)水库中的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要测定水样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使用pH试纸或pH计,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酸碱性,不能测定酸碱性的强弱;故填:

混合物;肥皂水;③;

(3)黄蜂毒液呈酸性,所以应该选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肥皂水pH>7,显碱性。

可用来涂抹以减轻疼痛;故填:

③。

15.40不饱和10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图知:

在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5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这样40g该物质加入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30g,将该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0g-30g=10g。

16.蓝色硝酸银溶液

【详解】

(1)步骤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试管中出现蓝色现象,该试管盛放的是NaOH溶液,故填:

蓝色。

(2)若要区分Ba(NO3)2和BaCl2,就是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则②中需要添加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不与硝酸银反应,故填:

硝酸银溶液。

(3)③处两试管的液体倒入烧杯,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而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点睛】

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无肥皂泡Mg(OH)2Fe和NaCl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铁粉B、E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详解】

(1)铁不能与水反应,铁和水混合时,无肥皂泡产生;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镁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4、2,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2,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其余的原子可构成Mg(OH)2;故填:

Mg(OH)2;

(3)通过分析表中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升高的温度可知,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

向镁粉中加入Fe和NaCl;

(4)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固体较少、配比不合适等原因都会造成温度上升不明显,所以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

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5)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补充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固体混合物,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Fe;

(6)B、E两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温度没有明显升高,说明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

18.铁架台用水润湿2KMnO4

K2MnO4+MnO2+O2↑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ACbCaCO3+2HCl=CaCl2+H2O+CO2↑能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无从长颈漏斗流下的稀盐酸占有一定的体积

【详解】

(1)编号①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2)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以减小彼此的摩擦力,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填:

用水润湿;

(3)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甲烷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故填:

A;C;

(5)若选F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应从b通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从短管进入,故填:

b;

(6)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只能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从长颈漏斗流下的稀盐酸占有一定的体积;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能;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无;从长颈漏斗流下的稀盐酸占有一定的体积。

19.

(1)0.2g;

(2)10%

【分析】

根据铝箔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中的右图所示,看出开始加稀硫酸没产生氢气,当加入9.8g稀硫酸时才产生氢气,说明久置的铝箔表面被氧化,当加稀硫酸的量至107.8g时,铝箔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再根据所产生氢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那么题干中的求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详解】

(1)根据铝箔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中的右图所示知道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久置的铝箔表面被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

此氧化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不产生氢气。

故填:

0.2g;

(2)设生成0.2g氢气需要硫酸的质量为x。

x=9.8g

此时与生成氢气有关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7.8g−9.8g=98g。

则稀硫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所滴加的稀硫酸(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故填:

10%。

20.H+Fe3O4+4CO

3Fe+4CO2

【分析】

根据“B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推测B为四氧化三铁;根据“E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推测E为碳酸,根据“A~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含有相同的元素”,则推测A、C可能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则D为铁,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E中的阳离子符号是H+。

(2)根据分析,反应①为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

3Fe+4CO2。

故答案为:

(1)H+;

(2)Fe3O4+4CO

3Fe+4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