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8393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在新农村建设中

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行政管理

层次:

本科

年级:

行政管理本科

学校:

电大

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开题报告

一、研究内容

近几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尤为重视;同时,农业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就新农村建设我做以下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阅参考文献、书籍等资料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3.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完善论文。

 

三、实施的步骤  

第一周,师生面谈,探索选题方向及思路;

第二周,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在不断修正中形成较为具体的研

究方法,形成开题报告初稿;

第三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收集和整理,修改开题报告初稿,最终形成开题报告;

第四周,收集资料形成写作思路,撰写初稿;

第五周,初稿修改并撰写第二稿;

第六周,最后定稿,完成论文。

 

目录

一、绪论...................................................4

二、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治理的发展现状...................4

1.政府在农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状况.......................4

2.政府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状况...........................4

三、新农村市场化建设中政府治理对策研究....................6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

2.增进科技研究和信息推广..............................7

3.完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8

4.完善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测定体制......................9

4、总结................................................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及对策研究

姓名:

赵建国

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很快,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在总体上来说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的。

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我国目前正处在极为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加强市场秩序、道德体系建设,产品的质量问题隐患仍然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全国总共有2亿多农户,生产经营小而且过为分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加销环节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利于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监管难度巨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正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都有较大地差距。

关键字:

新农村建设政府对策

   

 

一、绪论。

农业发展通常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如公路、桥梁、水路灌溉系统、信息服务、等级、标准以及检查服务等。

由政府来收集、公布和传播的农业市场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品,它既有助于生产者又有益于消费者。

在一些情况下,政府靠征税来提供基本服务,靠收费来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二、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治理的发展现状。

1.政府在农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状况。

如果承认纯粹的效率假说,即在农民现有技术的现在范围内,追求最大利润的农民在完全市场上是有效率的。

那么,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唯一办法,就是较好的改变农民的投入与技术。

若把农民不了解最适当农业技术知识看做是市场失灵的一种现象,政府应当转而改善市场条件,尽可能的促进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播,承认农民是注意配置效率的。

因此设计的价格将促使农民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并有所创新。

如果承认农民的配置效率,但不承认农民达到技术效率,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农民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上;如果承认农民部分地或者有条件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农业政策的重点就应当转到识别和消除阻碍农民实现更高效率的障碍上。

2.政府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状况。

2.1政府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政府鼓励农民优化品种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府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制度,依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及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资金,大力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渐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的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效益。

地方各级政府需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培育推广高产有两品种,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2政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政府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施更为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着重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2.3政府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整。

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协调内外贸易,密切政府、商业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磋商。

继续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包范围,探索出口信用与农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优惠信贷政策。

政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健全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资准入制度,明确外资并购境内涉及农业企业安全审查范围和程序。

三、新农村市场化建设中政府治理对策研究。

我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要养活世界上20%多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同时要解决6亿~7亿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温饱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

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世界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污染导致环境问题凹现;农业水资源总量匮乏、分布不均恒,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利设施落后;农业产品质量的测定体制以及监控不完善。

面对以上挑战,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研究与信息推广等方面。

在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政府的这些基础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坚持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倾向,改进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

1.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农村的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在新农村建设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的投资是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资金的唯一来源,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建设速度决定者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制约着新农村市场化进程。

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可能的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2调整投资倾向。

在我国农村公路投资上,要由提高公路普及率转向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与公路运输能力,加强村内公路由沙路改为水泥路或柏油路的建设;增加农村环保与健康以及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投资,鼓励农村饮用水净化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一定的投资扶持政策;加速建设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站,鼓励并资助有条件的农村建设沼气池或利用其他洁净能源;在大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较富裕的农村逐渐实现厕改。

优化农村环境。

2.增进科技研究和信息推广。

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的日益减少,生产力的提高将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和农产品需求的主要手段。

而对全球化和新的供应链,农民和国家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竞争力;同时还要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因此,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还要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和能源、降低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并适应性别差异。

2.1完善管理和系统技术作为配套措施。

单靠良种本身并不能在劣势地区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单靠基因改良很难克服土壤肥力低,水资源控制缺位等制约因素,还必须相应提高农作物环境管理,才能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更有效地发挥农业科技效率。

许多研发侧重于改进对作物、家畜和自然资源系统的管理。

此项工作大多强调水土资源管理,以及利用生物和生态进程以减少不可再生投入使用量(尤其是农业化学产品)的农业生态方法。

这类生态方法的典范有:

零耕作、改良休耕地和土壤、种植绿肥覆盖作物、土壤保护以及使用生物多样化和生物控制而非杀虫剂来控制虫害等。

2.2增加研发投资增加对研发的公共资助。

必须对农业提供更有力的政治支持,尤其是对公共产品提供资助。

为私人投资研发扫清障碍。

2.3提高研发体系的效率和效果。

在我国,无论是农业技术研发还是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门全权负责的。

这种科学导向的“研究——推广——农民”线性模式效果一度不错。

公共研发和推广机构确实很重要,但仅靠公共部门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在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入的今天,这种方式既不能很好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也难以适应环境的异质性。

就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效果而言,鼓励创新的制度框架中应当允许来自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外国企业等多种主体的广泛参与和相互合作。

这样就可以共享知识产权,基因资源以及研究工具等互补性资产;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通过与私人投入经销商合作,推进技术转移;可以推动价值链的整合;并可促使相关价值的形成,以表达消费者和农民对技术和产品特性的需求。

3.完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提高农业领域市场发育程度。

从内容、功能、空间和时间上完善农业市场结构、在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已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建设农村各种要素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区域性和全国性市场等,解决“卖难”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交通、通信事业,改变农村交通不便、通信落后、信息不畅、交易成本高的现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市场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尽快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市场管理人才。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结合到社会化生产体系中,引导农户稳健地走向市场。

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部门的产前、产中硬件服务。

加速软件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加速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保证信息的质和量。

在各乡(镇)村建立咨询点,开展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从而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

4.完善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测定体制。

我国正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加强市场秩序、道德体系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还比较多。

2008年9月发生的三路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食品安全事件,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致使上千名婴幼儿患有肾结石,该事件的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政府决定大力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推动标准化生产,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在政府监管环节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4.1加强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4.2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行,它的出台实施,是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里程碑。

它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相关的基本制度,提出原则性、规范性的要求。

各级相关部门应按照“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的总体部署,统筹全局,创新机制,强化职能,合力推进,依法拓展农产品管理职能和服务领域,尽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3健全农产品全程监管体系。

2004年,农业部启动了8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狠抓农产品产地安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志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安全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以新农村市场化建设为背景,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经验来讨论农村市场化中政府的治理理论及作用。

首先绪论中概括了全文的整体构思和主要思想。

在第一章,从公共政策与农业,农业发展银与政府作用、农业保护与政府作用。

从理论上全面论述了建设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政府治理理论。

紧接着又论述政府的作用,这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从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对新农村市场化建设推动作用两个方面来讲述。

在政府对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又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进科技研究等方面来论述;在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市场化的推动作用从完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监控体系、提高小农户、在全球化背景下位农业提供支持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谢辞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最普通的学生,也要具备最优秀素质,不断探索,不断发掘,不断的进步。

最终得以完成这次毕业设计。

对学生的教导方式,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领域新的目标,将学生的思维困惑,或心理畏惧扫除。

并在关键时刻给于关怀和指导。

使得我能在毕业设计中,大胆的探索了很多理念和潮流前沿。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若干矛盾与问题.中国“三农”问题——理论、实证与对策。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4-30。

[2]李静。

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研究。

出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6。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宁建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的理论认定。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

(1)。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年鉴.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008.

[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8]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第二次全国农普资料汇编(农村卷).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