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8104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力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力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力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力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学.docx

《力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学.docx

力学

中考专题复习

(二)----力学

测量的初步知识:

例1:

(03年广州)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解答这道题既要熟悉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也需要和长度的估测联系起来,要注意符合实际。

一般先估测物体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再结合具体数值选择合适的单位,最后再进行单位换算。

 

例2:

(04年江西)某课外光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48.7

61.2

(1)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

本题是一道情景、信息型探究题,是近年来中考热点之一,这类题目用图片或文字描述一个物理情景,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盘中所给出的信息点,挖掘其中的内涵,综合运用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分析处理信息、探究科学的结论。

例3(01年咸宁):

在学校运动会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分度值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分度值是1毫米的1.5米钢卷尺

C分度值是1毫米的米尺

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厘米的硬干米尺

选择测量工具,要根据需要和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还要尽可能选用一次即可直接测量的工具。

 

简单的运动:

T31

车次

T32

北京

杭州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

北京

特快

特快

15:

50

0

北京

13:

20

20:

21

29

497

济南

41

8:

33

1:

16

24

979

蚌埠

54

3:

46

5:

45

53

1458

上海西

24

23:

16

7:

30

1664

杭州

21:

40

例1:

(03年杭州)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的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部运行的时间

是时分。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是千米/小时。

(3)列车T31和T32估计在什么时刻,在离开北京公里处相遇。

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是中考热点,它既是一道表格数据型探究题,也是情景信息型探究题,这类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辨别、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处理概括物理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方法探求未知的知识和规律。

此题目中给出列车时刻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筛选和处理信息,得出科学结论。

例2:

(01年安徽)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写,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例3:

(02年)如图:

表示某地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外环围成矩形,A、B、C、D是四个车站,各车站之间均有运营线路连通,可以认为线路是平直的,矩形的长和宽之比为4:

3;甲、乙两车分别从A站和D站始发,沿途中的线路开向B站,乙发车的时间为14时20分,甲发车的时间为14时30分;甲、乙的运动都是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结果两车于15时20分同时到达B站。

那麽:

可以判定()A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D都有可能

 

例4:

(04年)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7(a)、(b)所示。

(1)观察图17(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这三个题是一道跨学科的试题,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打破学科界限,把各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使思维在多学科知识交织在一起的广阔天地中驰骋,然后在做不同分析,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先分离出学科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最终达到整体问题的解决。

 

质量和密度:

例1:

(04年江西)一学生测某液体的质量时,测得空瓶的质量是15g,测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时用的砝码有三个:

5g、10g、50g,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液体的质量是,这种天平的感量是_________.

 

例2:

(04年泰州)亮亮利用一只量杯(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一根细线和一只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块的密度(该物块不吸收任何液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读出物块重为______N,物块的体积为_____cm3,计算出物块的密度ρ物=____kg/m3,该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kg/m3。

 

例3:

(04年黑龙江)我省生产的大豆颗粒饱满、质地坚实、出油量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小明猜想这种大豆的密度一定很大,为此,他请教了张大伯。

张大伯说,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同时又告诉他,这种大豆的密度比水的大,但是具体的数值还需你自己去测定。

于是,小明找来了天平(砝码)、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其要求是:

(1)写出测量步骤及大豆密度的表达式。

(2)写出一处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而需注意的事项。

(①除去瘪粒;

②选用的大豆要干净;

③大豆数量以倒入量筒后能全部浸没水中且便于读数为宜;

④大豆倒入水中后要适当摇晃,排出气泡;

⑤大豆不要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再次测量要换用新大事

⑥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例4:

(04年烟台)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比较牛奶和豆浆密度的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

例5:

(03年哈尔滨)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x104mg的物体可能是()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D.你的质量

此题为一道难度不大的估算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理解”,贴近了生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6:

(03年吉林)在已知空气密度(ρ空气)的前提下要测量一墨水瓶中空气的质量,现有器材为:

天平(带砝码);水;空墨水瓶,请回答:

(1)此题关键是通过测量,求出盛满水的墨水瓶中水的,算出,从而知道瓶的容积V容。

(2)空气质量的表达式:

m空气=。

这个题注重了对物理“方法”的考核,对能力的要求较高,用的是替代法。

例7:

(01年安徽)测量血液的密度有一种方法:

先在几个玻璃管内分别装入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个试管中滴进一滴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哪一个管中血滴悬浮在其中,就能判断血液的密度。

根据上文的启发,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水、玻璃棒和食盐设计实验,测量一粒花生米(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请将具体的实验步骤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注意只有一粒花生米,且其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小)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3)(4)

(5)计算花生米的密度,其密度的表达式是。

此题为设计型实验题,给的器材很多,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要做到理论上的合理性,实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解答时需认真阅读题目,从中受到启发,进行知识的迁移。

例8:

(04年)煤气公司的价格牌上写着:

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为了探究夏季价格低的原因,某同学查找了煤气资料:

煤气的密度冬季是0.88×103kg/m3,夏季是0.8×103kg/m3,若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3,夏季价格低的原因是?

通过计算,实际上,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偏高还是偏低?

此题难度并不大,但此类题紧贴教学大纲,从生活――物理――社会,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物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后的必考试题。

力、力和运动:

例1:

(04年江西)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请你说出这样做的道理。

考查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以及例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

(04年江西)如图所示,旱冰鞋的小轮子的作用是通过的方法,使大大减小。

 

例3:

(04年江西)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如图所示,甲同学用60N的力推乙同学,

(1)用图中的标度画出甲对乙推力的图示。

(2)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并说明其中

的道理。

 

例4;(03年)在某科学宫内有一个风调实验室,一架飞机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为15N,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速达到20m/s时托盘测力计为7N,请画出飞机受到的举力的图示。

 

例5:

(04年江西)如图所示,重为3N的赣南脐橙,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关于脐橙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于3N,方向向上B.小于3N,方向向上

C.大于3N,方向向下D.小于3N,方向向下

例6:

(04年烟台)如图描述的是小红同学用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情景。

用手分别压在玻璃板和桌面滑动(图甲、乙),然后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在桌面滑动(图丙)。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乙和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比较甲和乙,感觉甲的阻力大

D比较乙和丙,感觉丙的阻力大

 

例7:

(04年烟台)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羬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8:

(04年烟台)小君同学用相同的力,在A、B两处推门,在A处容易推开,

这表明。

 

例9:

(04年北京海淀)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再用一个测计计拉弹簧A端,仍将A端拉伸到O点,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1)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用字母表示)。

(2)实验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为什么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

 

施力情况

大小

方向

用两个测力计

F1=2.5N

向右

F2=1N

向左

用一个测力计

F=1.5N

向右

例10:

(04年泰州)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

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中:

第二次:

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2),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

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3),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4.0

2

4.0

3

8.0

(1)若已知每个木块的质量为2kg,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比较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例11:

(03年南京)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始终与F1的方向相同。

下图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图像题是近年来试题的热点,是用数学图像表示物理概念或物理过程,有机的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例12:

(03年广州)用吊车匀速提起重物,若重物所受重力为G,吊车对钢索的拉力为F,钢索对重物的拉力为T,重物对钢索的拉力为T0,则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F与GB.F与TC.T与T0D.T与G

例13:

(03年广州)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600N,合力的大小是10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

A.一定等于400NB.一定小于400N.

C.可能等于1600ND.一定大于1600N

考查对平衡力及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会分析受力情况,能辨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14:

(03年黄冈)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记录的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小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例15:

(03年南通)小李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N。

小李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她马上用10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N。

例16(03年南京):

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

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根据现象:

得到结论:

本题是探究性试题。

例17:

(03年南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40

7

8

50

9

13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的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摩擦,刹车后,由于,汽车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例18:

有一木块,用弹簧秤竖直吊起后,示数为6N;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牛,合力是牛;若拉木块在原桌面上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变为4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牛,合力是牛。

 

压力和压强:

例1:

(04年烟台)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

图(甲)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

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的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了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

那样不是有两个了望台了吗?

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中流动方向。

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

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上标出洞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

(图乙)

此题为一道阅读探究性试题,题目取材于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试题把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题涉及到流体力学,因为空气的各部分可以有相对运动,所以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这就是流体的特点。

通过分析草原犬鼠洞穴给出了流体的流速大压强小这一客观规律。

例2:

(02年福州)由于车辆超载,每年给我国公路造成的损失高达300亿元。

汽车载质量超过标准载质量的一倍时,如果在沥青公路上行驶一次,对路面的损坏程度相当于标准载质量时行驶256次;如果在混凝土公路上行驶一次,相当于标准载质量时行驶65536次。

由此可见,治理超载营运,已经刻不容缓。

国务院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此条例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为治理超载营运提供了法律依据。

《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坏的原因。

该题是一道阅读分析试题,由于答案不唯一属于开放性试题。

 

例3:

(02年青岛)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

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图2)。

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

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Pa)

……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

(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的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

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

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的“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

这是怎么回事?

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3)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请列举一例。

(4)小丽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是一道涉及压强的探究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由具体到抽象,运用简洁的物理语言,概括得出结论。

例4:

(02年黄冈)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托出水面,它的体积约为50×20×10cm3,质量为20Kg表面桔红色的长方体,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必须经受1000℃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经受2.5×104N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密度约为水)中浸泡36h而不渗水,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己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

该题是一道较新颖,有意义的开放性试题,应根据题中给出的物理情景和一些已知条件,仔细进行分析和充分挖掘,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方法,提出符合物理意义并能正确回答的力学问题。

 

例5:

下列表格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试验的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水的深度(厘米)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厘米)

1

4

朝上

3.2

2

4

朝侧面

3.2

3

4

朝下

3.2

4

10

朝下

9.2

(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

(2)如果他把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10厘米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将比9.2厘米要。

例6:

(02年)城市煤气供应行业常用mmHg作为燃气压强的单位。

JMB-3型煤气表的铭牌如下表所示(铭牌中“压力”指压强),则当煤气的压强在Pa至Pa内,煤气表能正常工作使用?

JMB-3型煤气表

额定流量

2.5m3/h

使用压力

50~300mmHg

回转数

4.17r/min

使用介质

城市煤气

出厂日期

2002年4月28日

北京市煤气表厂

例7:

(04年)某高压锅直径为24厘米,空心柱小孔的截面积为10毫米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克。

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5帕,求:

(1)此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检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8×105帕,要使此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

若不能,应该配置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g=10N/㎏

 

例8:

(04年)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为10cm。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例9:

(04年)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

将一个面积为1×10-3m2的吸盘按在泡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的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

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吸盘受到大气压力为N。

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原因是。

 

例10:

(04年)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休,当液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小明同学将图1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子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从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