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8084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前言

一、任务由来

旬阳县石材进出口有限公司为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瓦板岩矿资源,同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拟对旬阳县蜀河镇沙沟一带的瓦板岩矿进行开采。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达到既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能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有关法律法则,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据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政策要求,委托承担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任务。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

8、《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04年)》;

(二)规范规程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DZ/T223~2009);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第61号);

4、《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8月;

5、《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号令),1988年11月;

6、《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7、《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1995年;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程》(SL204-98);

11、《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

(三)文献资料依据

1、2012年12月,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交的《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2、2010年1月,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提交的《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资源储量检测说明书》。

3、2002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的《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4、本次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方案编制委托书。

三、方案编制的任务、目的

充分了解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开发设计,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查明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分布及危害,采用定性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标、任务和方案。

达到防治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工作概况简述

(一)、工作程序

本方案编制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稿)》(DZ/T223—2009)进行。

工作程序是(见图0-1):

接收业主委托,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活动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矿山工程的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再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及其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分阶段部署必要的防治工程和监测措施,估算工程费用,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政府监督提供依据。

(二)、工作方法

⑴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工作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矿产勘查、矿山建设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基础资料,了解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工程建设规模等,开展综合研究,初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评估级别和调查区范围,明确本次工作的重点,以指导野外调查工作。

⑵野外工作方法

野外调查采用1:

10000地形图做底图,GPS定位,数码拍照,地质调绘采用线路调查法、环境地质点调查法,采访调查法等方法开展。

 

0-1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程序框图

①路线调查法:

根据调查路线应基本垂直地貌单元、岩层走向、地质构造线走向这一原则,布置调查线路,了解区内地形地貌,地质遗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界线、构造线、岩层产状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区内斜坡坡度、沟谷比降、水文等情况,编绘工作区地质环境底图,以便为方案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②地质环境点调查法:

对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点、隐患点、拟建工程点等逐点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规模、现状、危害对象及稳定性、损失程度、发灾原因等,了解拟建工程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③采访调查法:

以采访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为主,详细了解工作区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和地质灾害的活动现状等。

⑶室内资料整理

在综合分析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为依据,编制了“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和“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以图件形式反映各类地质灾害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标明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及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及监测的部署,编制工程概算和工作报告。

(三)完成的工作量

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人员开展工作;2012年10月3日~10月6日搜集资料、编写工作计划;2012年10月10日进行野外调查,2012年10月12日~11月28日进行资料整理和方案编制。

编制本方案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0-2。

表0-2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完成工程量

说明

1

调查面积

0.4712km2

2

评估区面积

0.3375km2

3

调查路线

6km

4

调查点

12个

5

搜集资料

4份

含地质、地形图

6

照片

20张

五、方案的适用年限

依据提交的《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

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治理方案与开采服务年限同步进行,同时考虑到矿山闭坑后的恢复治理需要一年时间,该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6年。

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当矿业活动和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变更开采矿种时,应对“方案”进行修改或重新编制。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交通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一)矿山位置及交通概况

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位于旬阳县城北东方向82方位,直距25.5公里的小山岔村,隶属旬阳县蜀河镇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

北纬:

32°51′16″,东经:

109°38′55″

矿区距旬阳县城约70km,汉中-白河公路从矿区北部通过。

矿区有简易公路及部分通村水泥路至蜀河镇,与旬阳县域公路及316国道相接。

西康铁路、襄渝铁路和汉白公路交会于旬阳县城。

矿区毗邻襄渝铁路蜀河火车站,襄渝铁路在沙沟以西1km处设有客(货)站,交通条件便利(见插图1)。

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其矿区拐点坐标为:

北京54坐标

1、X:

3637300.00Y:

19373100.00

2、X:

3637580.00Y:

19373420.00

3、X:

3637880.00Y:

19374500.00

4、X:

3637400.00Y:

19374700.00

西安80坐标

1、X3637243.711Y37373023.753

2、X3637523.715Y37373343.755

3、X3637823.722Y37374423.763

4、X3637343.719Y37374623.766

矿区面积:

0.4972平方公里

开采标高:

950—800米

插图1交通位置图

(二)社会经济概况

工作区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矿区地处汉江南侧,矿区地势南高北低,蛤蟆寨—歇马场梁环绕矿区西南部。

矿区内最高海拔1185m,最低海拔580m,比高600m左右。

地形坡度多在30°-40°之间,局部地段可达65°。

矿区内支水系主要为穿堂河和王家沟,常年流水,汇入沙沟,生产和生活用水方便。

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光照适中,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l4.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0.2℃,多年平均降雨量888.3mm,年最大降雨量1109.2mm,年最小降雨量540.3mm,年内变化差异明显,降水量以7、8、9月最多,占全年的70%。

连阴雨主要在春、夏、秋季出现,相对集中于秋季。

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又以7、8月最多,约占暴雨次数的64%,常与连阴雨相伴,无霜期240天。

自然条件具南北过渡色彩,而以南方特色为主。

区内人口稀少,可耕土地贫瘠而匮乏。

农作物主要为土豆、玉米、小麦和少量水稻,一般年景粮食可自给。

盛产蚕桑、黄姜等经济作物。

当地除小规模板石开采外,没有其他大的工商企业。

当地劳动力富余且价格较廉。

农民实现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外出打工。

区内高压电力线路已通至矿区附近,矿区已具照明供电条件。

联通、移动无线通信设施齐全,对外通讯畅通。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始建于2006年10月,由矿山自行设计,设计生产规模2.0万立方米/年,设计采矿方法为露天采矿法。

2008年2月20日,旬阳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为旬阳县恒发石材进出口有限公司首次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

6124290810003,有效期限:

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

2006年~2009年实际生产规模1~2千立方米,平均生产规模1.3千立方米。

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现正在小规模开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

依据《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关山瓦板岩矿矿经过估算本区共求得K1、K2矿体333资源量为矿石量115583.89立方米。

该矿山生产规模为2万m3/年瓦板岩矿,服务年限4.68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DZ/T223~2009)附录D,瓦板岩矿年开采量2万m3/年,建设规模分类为小型矿山。

采矿场总占地面积0.02505km2,K1、K2矿体为露采,其中矿体弃渣场占地面积0.0006km2,加工场占地面积0.0009km2;矿部、炸药库占地面积0.00018km2,矿山道路占地面积0.0045km2。

按功能划分可分为露天采场、矿部、炸药库、板材加工场及栏渣坝(见附图二)。

(二)开采方式

根据矿区地形特征、矿山已开采的现状及现有的地质资料,确定本矿开采范围为山坡露天侵蚀基础面以上的矿体。

(三)开拓运输方案

因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出露主要为灰色条带状绢云母泥质板岩为主,间夹粉砂质绢云板岩。

无大的富水层体及含水构造,地形条件较为有利,采用露天台阶平台开拓方案,各平台间有简易便道相接,每个平台高差4—6米,一般5米左右,便于机械的统一作业和安全,各平台产出的荒料利用汽车及时的运至矿石加工厂。

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碴运至经过科学选址且建设的废石场集中堆放。

本矿的开拓及运输方案总体为公路直进式开拓。

即公路直达露天采场,露天采场按台阶式开采,挖掘机和装载机采装。

运输为汽车运输,运距(矿山到矿石加工点的路程)0.30km,企业拟采用社会车辆运输。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一)气象

安康市旬阳县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适中,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域性特征。

南北山区气温低,中部河谷与丘陵区气温高,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达41.7℃,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区内降水分布不均,各地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逐渐递增。

在汉江河谷地区自东向西渐次增多,降水和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799.3mm,最大降水量1109.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540.3mm(1960年);年内变化差异明显,最低值出现在2月份,不足1.0mm,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为242.0mm,最高值的月份5-10月均有出现,降水量以7、8、9三个月为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区内多连阴雨和暴雨,暴雨和连阴雨又常常相伴,长期的连阴雨夹暴雨,是全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二)水文

旬阳县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与调查评估区有关地表水系主要有穿堂沟、王家沟,自南西向北东流入沙沟河,矿区最低高程约750m,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丰水期(7-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70%,洪水多发生在7-9月。

二、地形地貌

旬阳县关山石灰岩矿位于汉江南岸、沙沟左岸,主体山脊走向近东西向。

矿区地势南高北低,蛤蟆寨—歇马场梁环绕矿区西南部。

矿区内最高海拔1185m,最低海拔580m,比高600m左右。

地形坡度多在30°-40°之间,局部地段可达65°。

属中低山陡坡地形。

矿区内支水系主要为穿堂河和王家沟,常年流水,汇入沙沟,生产和生活用水方便。

坡面覆盖层厚0—2米,部分坡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地表植被发育,以杂灌为主,此类地形、地貌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一)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属下志留统梅子垭组C岩段(S1mC),总叠置厚度471.67m。

岩性以灰色条带状绢云母泥质板岩为主,间夹粉砂质绢云板岩。

该岩段中部的地层板理发,劈分效果良好,是关山瓦板岩矿床的赋矿层位。

其他部位的地层板理不发育或已具千枚理化。

坡面局部被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el)覆盖。

坡残积层主要分布于穿堂河和王家沟河谷两岸及斜坡缓坡地带。

其岩性为坡残积碎石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石组成,厚度一般0.5—2米。

土体结构松散,孔隙发育,抗压抗剪性差。

强降雨时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二)地质构造与地震

一、褶皱

矿区位于旬阳—冷水复式背斜南翼,地层呈SW—NE向展布,向SE倾伏,代表产状:

120°-160°∠6°-22°,总体为单斜构造。

二、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大的断裂破碎带。

三、节理、裂隙

区内褶皱不发育,仅见一组剪节理。

在绢云母泥质板岩中见有节理、裂隙,但不甚发育,其走向长一般数米至数十米,破裂面间隔较大,但延深较小。

四、地震

评估区处于秦巴差异性隆起区。

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上升为主。

该区域地震分布零散,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或成带性,活动频度、强度均不高,对工程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国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陕西省一般建设工程地震动参数表》划分,调查评估区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四、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特征及埋藏条件,矿区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赋存在第四系坡积物堆积层中。

由于地形地貌特点不能构成统一的潜水面,因此,松散含水层依据其水力特点,顺坡沿着与基岩接触面排泄,部分渗入岩体裂隙中。

含水层厚度0.5~2m,分布不连续,富水性较差。

基岩裂隙水:

一般通过地表松散层渗透进入岩体,主要赋存于片岩、板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之中,富水性与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一般较差,水量较小,但水质良好。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常沿斜坡陡壁渗出或以泉的形式向沟谷排泄,泉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迳流短、无统一潜水面、动态变化受降水和地表水的控制,季节性变化大,对矿区影响较小。

五、岩土体特征

根据岩石和土体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质,本区土体主要为坡残积而成的含碎石粉质粘土;岩体可分为较坚硬板岩。

其特征如下:

1、坡残积含碎石粉质粘土

该类土体在调查评估区分布广,在斜坡地带普遍发育,土体由粉质粘土和碎石混和而成。

土体松散,孔隙发育,凝聚力低。

其抗压强度小、抗剪性弱,工程地质性能较差,土体边坡不稳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2、较坚硬板岩

分布在地表的板岩一般容易风化,裂隙发育,力学强度较低,边坡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崩塌灾害。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本矿床共有K1、K2两个矿体,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两矿体属同一含矿带,呈尖灭侧现关系产出。

K1矿体规模相对较大。

K1矿体长度240m,控制长度170m,地表出露宽度4-22m。

矿体中线出露高程830-870m,真厚度6.8-20.5m,平均15.10m。

厚度变化系数68.34%。

见矿最高标高870m,最低标高843m,矿体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大。

K2矿体长度200m,控制长度100m,地表出露宽度4—10m。

矿体中线出露高程820—850m,真厚度12.0—15.0m,平均13.5m。

厚度变化系数21.60%。

见矿最高标高850m,最低标高818m,矿体沿走向厚度变化较小。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山及周边属于巴山北坡山区,工作区无重要的地质遗迹、人文景观,也非自然保护区、饮水水源地等,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修路、建房、耕种。

切坡修路、建房容易造成斜坡失稳,引发滑坡、崩塌灾害;坡地耕种易造成水土流,在强降水时还可能形成泥石流灾害。

由于该区人口稀少,所以工程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改变轻微。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一)评估级别的确定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是依据评估区的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建设规模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确定。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1、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评估区处于较偏远山区,无重要交通要道和建筑设施,无较重要供水源地,远离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评估区村民稀少。

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于一般区。

2、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矿山采矿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与地下水、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矿对区域含水层基本无影响。

矿体及围岩为板岩、片岩,岩体较坚硬,呈致密块状,抗压、抗剪强度较大,岩体稳定性较好。

拟采矿区未发现明显断裂、褶皱等构造存在。

矿区目前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矿区地貌单元简单,为山地沟谷地貌。

矿区出露地层岩性种类较多。

所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

3、矿山建设规模

依据《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该矿山生产规模为2万立方米/年瓦板岩矿,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DZ/T223~2009)附录D,属小型矿山企业。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划分标准,本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

(二)评估范围的确定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第6.1条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的规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是采矿区及其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

根据本次对该矿山地质环境的现场调查结果,结合《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确定本次评估范沿矿区范围向外围扩展100m,基本涵盖了矿山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区域。

矿区面积为0.224km2,评估面积为面积0.3375km2。

调查范围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再向外延伸100m,本次实际调查面积为约0.4712km2。

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二、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

通过对整个矿区及周边的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评估区内目前发现有滑坡1处、泥石流隐患一处。

HP1滑坡:

位于王家沟右岸、矿山自备公路西侧,长约60m,宽约40m,厚度1~4m,总方量6000m3。

滑向145°。

形成机制为松散坡积土以及破碎的强风化基岩稳定性差,透水性好,强降雨时岩土体迅速饱和,并在基岩弱风化上部形成滞水软弱带,粘聚力急剧下降,同时河水淘蚀坡脚形成临空面,在自重应力作用下沿弱风化基岩面失稳下滑。

目前滑坡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再次下滑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中等。

N01泥石流隐患:

开采和加工瓦板岩所形成的弃渣随意堆放于加工场北侧冲沟内,形成长约120m,宽约60~30m,厚约3~15m的堆渣,强降雨时又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大,而且一旦爆发泥石流,必然对下游沟道两侧住户构成威胁,危险性中等。

(二)采矿活动破坏含水层现状评估

区内矿体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拟采矿体为产于志留系(S1m)板岩地层中。

板灰岩呈浅灰、灰色,变晶结构,薄层状构造。

板岩、片岩裂隙及溶蚀作用均不发育,富水性较差,隔水层较好,矿层为不含水岩层,目前矿山尚未开采,矿区地下水、地表水未受到影响。

(三)采矿活动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现状评估

矿区断续开采,形成的弃渣随意堆放于坡面,开采区剥采作业形成约800m2的采矿区,与周边地貌形成巨大反差,对地形地貌景观的改变较严重。

另外,村民建房、修路、耕种对地形地貌景观也有轻微改变。

(四)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

采矿活动主要集中于山坡上部,土地类型以荒山为主,目前没有改变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五)小结

总之,由以上四个方面发育及影响程度,整个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危险性中等;地下水含水构造未受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部分受到的改变较严重;土地资源状况目前未受到改变。

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影响一般区(C)和较严重区(B)(见附图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较严重区(B)面积0.0299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3.26%;一般区(C)面积0.8887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74%。

三、预测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是在已批准的《陕西省旬阳县关山瓦板岩矿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区现状评估结果和采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预测矿山建设和生产过成中可能受到的地质灾害威胁,以及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1、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地质灾害威胁评估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地质灾害威胁,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K1、K2矿体为露天开采,采矿如果未按照开发保护方案进行生产,形成高陡临空面,加之岩体中层面、构造节理面、风化裂隙面切割,以及放炮震动影响,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很大。

对矿山施工人员及矿山设备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另外矿山地表覆盖有坡残积松散碎石土和大量弃渣,在强降雨时会形成坡面泥石流,对坡体下部的施工人员及设备会构成威胁。

2、矿山工程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矿山工程活动包括修建矿山公路、职工宿舍、炸药库、堆矿场、矿石加工场等,这些工程活动必然人工切坡,形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