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890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学习侧重点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

顺序的特点。

3精读一两个段落,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一语言特点。

(解说:

据“单元提示”和课文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其特点是:

1.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又《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

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3.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自读程序

1.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画出应该掌握的词语,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查字典词典解决;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同时,老师可相应地介绍作者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理知识。

2速读课文。

质疑答疑,理清文章的思路。

3细读课文。

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找出各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进行整体比较,教师可适当点拨。

4.品读课文。

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解说:

本课是自读课文,设计的阅读四步骤,可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己去探索、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这两篇课文语言平实,只要多读,就能理解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读点拨1.关于地壳运动。

地壳是由

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层圈,和紧挨它下面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

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质,被称作软流圈,它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

软流圈中的各种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于是,温度高、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反过来,温度低、密度大的物质受冷收缩向下沉积,这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

向上流动的物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由此影响到岩石同,引起地壳运动。

人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现象,便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2关于板块运动。

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现:

现在南美洲东部巴西的凸出部分,恰恰是原来大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北美洲与欧洲和格陵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

1921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他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洋彼岸对应的位置上,发现了相对应的山脉、矿产和相同的陆生动物化石。

1961年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再进一步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由于大陆漂移学说研究的是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的是洋底。

如何从包括大陆和海底两个方面去统一认识全球构造呢?

于是,板块构造学说应运而生。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在研究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以后,首创了板块学说。

它是ZO世纪6O年代轰动全球的地质构造学的变革。

它认为,地球岩石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海底构造如海岭、岛弧、海沟和海底水平断裂等,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它们浮在炽热的地幔表面不断运动,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

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形成的,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6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

3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

一是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吃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二是中生代的白玉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白至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四是在白至纪后期,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4.关于课文。

(l)思路剖析。

《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

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明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童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解说: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2)关于说明方法。

要理解这

两篇短文,还要注意作者运用的引人入胜的说明方法。

首先是举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

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第三是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分述。

’(3)关于一些句子。

①“青蛙和蜘蛛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是对“现代两栖动物”的解释与举例,强调“人人皆知”,以人们常见的“青蛙和错殊”

为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②“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是说明科学家之所以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由,旨在提醒人们注意。

自读思考

1.以《恐龙无处不有》为例,分析作者说明事理的思路。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O

(1)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

()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3以你身边的生活为例,写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

(好说:

思考题的设计有两个目的:

一是帮助学生学会理清作者的思路,为今后学写说明文打下基础,为学习课文和学习写作之间架起桥梁;二是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l.略2.

(1)列数字

(2)举例子(3)作比较3略

配套练习二套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眼翳(yì)文绉绉(zhōu)期期艾艾(ài)刚正不阿(ā)

B、搓捻(niǎn)愚(yū)钝深恶痛疾(wù)挑拨离间(jiān)

C、广袤(mào)诬蔑(miè)觅食(mì)廓(guō)然无累

D、侏儒(rú)不逊(xùn)正襟(jīn)危坐颔(hàn)首低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谀词奥秘诚惶诚恐不可名壮

B、征引扶掖重蹈覆撤涕泗横流

C、旁骛宽恕强聒不舍断章取义

D、托辞亵渎自知之明冥思暇想

3、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

“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排队买车票有人插队时,你说:

“喂,别插队,自觉点。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

“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小强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说:

“阿姨,不好啦,小强出车祸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B、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

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而埋下糖尿病。

C、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

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

D、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由于国内的认知度较低的原因,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

5、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互为反衬,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十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

6、诗文默写(6分)

(1)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3),游子不顾返。

(4),儿童尽东征。

(5)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6)满载一船星辉,。

7、名著阅读理解。

(6分)

(1)《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叙述了德国的音乐家、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和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的苦难和坎坷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

不起来的人。

(节选自《傅雷家书》)

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8、综合性学习

(3分)

(1)某校阅览室写有一幅标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它的意思提醒读者(2分)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假如你开个书店,请你自己取一个有创意的书店名(不超过5个字)。

(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9——12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

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

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

①。

伙颐:

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

独一,专擅。

9、解释下列句中加波浪线的词语。

(4分)

(1)比至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辩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说陈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共15分)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

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

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

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

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

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

正襟危坐着。

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

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

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书,曾经是我的最爱。

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

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

那会儿,好书,如友。

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

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

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

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

好书,胜药。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

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

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

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

黄庭坚有言: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

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

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

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

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

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

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留几本书在窗台,也是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13、通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对书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

(3分)

14、第3段中“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这个念头”指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吃了一惊”?

(2分)

15、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1)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2)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16、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

(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

“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

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17、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

,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

(3分)

留几本书在窗台。

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二)(共17分)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

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

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

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

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

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

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

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

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

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

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

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

中。

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

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

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

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8、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9、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

(4分)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6分)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三段中“。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21、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

(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五、写作(共50分)

题目:

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D2、C3、A

4、A【解析】B、成分残缺,可在“糖尿病”后加“的隐患”。

C、两面对一面,可在第一句话中的“内心”后加“是否”,在第二句最后一个“精神颜值”后加“高”。

D、搭配不当,可将“数量规模都较小”改为“数

量较少”“规模较小”;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5、D(并非议论,而是巧用

典故叙述战士的斗志和决心。

6、(错字不得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浮云蔽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