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807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docx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

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培训考点复习题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部分

1、什么叫“软实力”?

答:

“软实力”就是指相对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而言的。

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信仰、民族凝聚力、道德规范等。

2、什么叫“大部门体制”?

答:

所谓大部门体制,即性质类同的部门进行合并,把密切相关的职能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这样就可以减少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处理公务的手续和环节,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

3、十七大主题是什么?

答:

十七大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我国改革开放从什么时候算起?

答:

我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现在已经30年。

5、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是什么?

答: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前列。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开放有哪些突破?

答:

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开放的突破有:

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非公有制进一步发展。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两个没有变”是指哪两方面内容?

答: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两个没有变”所指的内容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9、科学发展观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

“全面协调可持续”指的是:

全面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种建设都得到发展,坚持一条道路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协调即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11、十七大从哪五个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

答:

十七大从五个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经济建设上实现又好又快;二是政治建设上扩大民主,努力实现公平正义;三是文化建设上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四是社会建设上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生态建设上改善好环境。

12、今后五年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我们将面临哪“五化”的新形势?

答:

将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

13、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说明了什么?

答“又快又好”曾经是我们追求多年的目标,而现在我们不再单纯求“快”,而是强调“又好又快”,“好”在“快”前,就是让“快”要服从于“好”,坚持“好”中求“快”。

14、2004年以来出台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

2004年以来出台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别是①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②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③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④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⑤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  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15、“主体功能区”是什么意思?

答:

“主体功能区”是指按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16、十七大报告对支农惠农有什么要求?

答:

十七大报告对支农惠农的么要求是:

要加大惠农支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7、十七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要以什么为核心?

答:

十七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18、什么是现代农业?

答:

现代农业是以高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19、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的“两型社会”是什么?

答: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的“两型社会”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哪一个“统一”?

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

是人民当家作主。

22、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要促进哪几个关系的和谐?

答: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

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25、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

目标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6、十七大报告适于收入分配的“三个观点”是什么?

答:

一是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是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提出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27、十七大报告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要求是什么?

答: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收入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8、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答:

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收藏品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9、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目标是: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0、党的建设“一条主线”、“五大重点”指的是什么?

答:

“一条主线”就是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五大重点“就是以坚定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二篇 省情、试验区区情、市情部分

1、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答: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欠发达,欠开发。

2、当前基础条件方面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因素是哪两个?

答:

当前基础条件方面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因素一是交通,二是水利。

3、贵州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答:

贵州省省长林树森指出: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址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目标。

第四,大力推进生态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4、关于生态建设,省委书记石宗源说了掷地有声的十个字,这十个字是什么?

答:

这十个字是“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5、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性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性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坚持立足经常,常抓不懈;坚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6、农村党的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目标提出了“五个好”是什么内容?

答:

农村党的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目标提出了“五个好”的内容是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7、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包括哪些内容?

答: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包括的内容是“三创”是抓好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城乡共创。

“三强”是全面推进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

8、党的建设“四有工程”是指哪“四有”?

答:

党的建设“四有工程”是指:

做到组织活动有阵地、工作运转有经费、干部工作有报酬、提升素质有远教。

9、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的“三优一满意”活动是什么内容?

答:

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容是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化环境,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三优一满意”活动。

10、为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我省提出了什么战略?

答:

我省提出了环境立省战略。

11、毕节试验区是何时经何级政府批准建立的?

答: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立的。

12、毕节试验区的全称是什么?

答:

根据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通知》“国办发[1988]38号”,毕节试验区全称应为:

“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13、什么叫石漠化?

答: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14、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是什么?

答:

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15、什么叫“开发扶贫”?

答:

开发扶贫。

就是融合各种经济要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本地优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消除贫困,走向富裕。

16、什么叫“生态建设”?

答:

生态建设,就是整合自然界各子系统,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坡改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等,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开发推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和谐相处,达到生态文明的目标。

17、什么叫“人口控制”?

答:

人口控制,就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18、毕节试验区的精神是什么?

答:

毕节试验区的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

19、毕节试验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毕节试验区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小试验、大方向”的作用,为岩溶贫困落后地区及贵州省的改革发展“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

20、毕节试验区二十年共进行了几轮农村改革试验?

答:

毕节试验区二十年进行了三轮农村改革试验。

“八五”以前为第一轮,“九五”为第二轮,“十五”为第三轮。

目前正在启动第四轮农村综合改革试验。

21、“五子登科”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

“五子登科”基本涵义是:

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坎树、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乡镇企业、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

“五子登科”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实践中创新方法之一,是毕节试验区试验的代表作。

22、“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涵义是什么?

答: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涵义是在国家规定的土地承包期内,新出生的人口不增加土地,人口死亡后也不减少土地。

是试验区课题试验的重要成果之一,被全省乃至全国许多地方广泛借鉴,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稳定农村生产生活循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23、什么叫毕节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

答:

毕节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是以毕节试验区命名,并由毕节试验区通过省政府向国家申报获得批准设立,以西部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的封闭式、契约型私募基金。

设立毕节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是试验区新阶段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省第四轮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24、什么叫毕节试验区村镇银行?

答:

毕节试验区村镇银行是试验区拟建的新型金融机构。

是试验区新阶段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省第四轮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拟由包头商业银行为投资主体,引进新加坡淡马西等参与,以现代金融为运作模式,主要针对农村,解决农村融资困难问题的新型融资平台。

25、毕节试验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答:

毕节试验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

通过做强“五大经济”: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

实现“五个转变”:

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本强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转变;从平安毕节向和谐毕节转变。

达到“五个目标”:

科学发展的试验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精品生态旅游区;口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论述题

1、试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阐述毕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答案: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现真理,必须深刻认识贵州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切实把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1)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倾向。

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任何资源的开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最明显的。

贵州能源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发展资源型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正如《贵州省“十一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所指出的:

“如果仍按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较低的污染控制力度进行开发,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的同时,所需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量将同步增长,这就可能带来更大的生态和环境灾害。

”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就必然会对资源开发形成一定的限制。

资源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构成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资源。

而要对资源进行保护,就需要对资源开发实行必要的限制,特别是对稀缺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要实行严格的控制。

目前,由于工艺技术装备总体上较落后,加之企业和社会节约意识淡薄,我省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因此,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节约机制,实行资源开发利用最低技术水平准入制度和实行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强制性淘汰制度,提高资源开发的门槛,适度控制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2)作为矛盾的统一体,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倾向,而且存在着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趋势。

一方面,生态保护是资源开发的前提。

贵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难以修复,而一旦生态环境破坏殆尽,贵州也就失去了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也就无丰富的资源“欠开发”可言了。

生态环境既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也是生产要素,更是一种生产力。

因此,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保护好贵州的生态环境,这是开发贵州资源的重要前提。

只有保护好贵州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贵州资源的永续作用,也才能不断提高贵州的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资源开发是生态保护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保护贵州生态归根到底是为了贵州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的构成要素,贵州的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并发挥其功能和效益,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资源开发所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过来用于生态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开发本身意味着生态保护。

那种因担心生态破坏而片面强调保护、反对资源开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既不能体现我省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不利于我省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时、适地、适量地对贵州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改变贵州欠发达的面貌,才能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3)深刻认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是要尽力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冲突,即不能因为资源的开发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干扰,也不能因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要努力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使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贯通。

必须看到,开发资源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保护生态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别。

一般而言,不科学的开发与不合理的保护是相通的,对资源开发存在着不科学性往往就意味着对生态保护的不合理性,如果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缺少了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就必然地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终会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反过来看,对生态保护存在着不合理性同样也意味着对资源开发的不科学性,如果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规律,出现了片面的过度保护行为,就必然地会带来生产生活条件的硬约束和总体生活水平低下,这也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

事实上,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只有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之间才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要避免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发生冲突并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贯通,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把握这种一致性的基础上,自觉地把科学开发资源与合理保护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发贵州资源和保护贵州生态的过程中,只有把科学开发资源与合理保护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才能在保住青山绿水的同时逐步改变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现状。

2、试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理,分析阐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

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以及矛盾双方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

因此,在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时,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善于抓住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确定工作的中心,把握事物的主要流和本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解决好非主要矛盾、注意非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围绕中心工作安排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逐一解决好非本质、非主流的问题。

(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还将贯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唯物辩证法重点论原理,既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就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须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物质积累,社会发展就难以得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靠经济发展,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要靠经济发展,要建立更广泛和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靠经济发展,如果忽视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所以,我们党提出社会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3)既然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与两点论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强化重点时,就不要忽视非主要矛盾和非主要方面,就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却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如果社会发展长期受到抑制,社会问题很大,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平共处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要通过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又要以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来保证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篇  综合类

一、填空题

1、所谓大部门体制,又称大部门制、大部制,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2、大部制改革的原则有:

回应性调适原则、总体性统筹原则、系统性集中原则、制约性协调原则、总揽性分别原则。

3、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4、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选择题

1、《劳动合同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  )通过,(  )起施行。

(A)

A、2007年6月29日   2008年1月1日

B、2007年6月29日  2007年6月29日

C、2007年6月28日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6月28日  2008年1月1日

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C)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企业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D、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3、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D)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4、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5、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B)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6、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四大建设是: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C)。

A、组织建设B、作风建设 C、社会建设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B)提出的

A、十六大B、十六届六中全会 C、十七大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A)提出的

A、十七大  B、十六大  C、两会

9、中共二大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