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772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docx

词五首考点归纳111

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一、《望江南》

1、了解作者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

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2、内容介绍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到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

3、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4、考点归纳

(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脉脉”和“悠悠”表面写落日和江水,实则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二、《渔家傲》

1、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2、内容介绍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

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氛。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4、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端起酒杯,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遥无期。

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内容介绍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3、主题

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4、考点归纳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分)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9)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10)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

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人为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不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2、内容介绍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3、主题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考点归纳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分)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

(4)、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8)、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9)、了却君王天下事:

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10)、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12)、“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3)、简要分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

内容上:

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

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1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9)词中有一处显示作者感情出现波折的句子,请写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所产生的效果

五、《武陵春》 

1、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内容及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3、考点归纳

(1)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4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1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分)

(4)词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运用夸张的比喻,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多得连小船都载不动,突出了自己的愁苦之重,想象奇特,委婉含蓄,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