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720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docx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地下室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6.1施工测量

6.1.1测量工具准备

本工程主要测量工具有:

直读式电子经纬仪2台,水准仪4台,全站仪1台,5m铝合金塔尺8根,50m钢卷尺四把,所有工具仪器必须经市级以上计量检测站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

6.1.2测量控制

1、测设方法:

距离用四测回求平均值,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进行各点定位。

2、测设过程:

平面测量控制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⑴点位初定:

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坐标点,确定二标段轴线,建立“井”字形方格控制网,控制点标桩采用混凝土浇筑成300×300×1000的墩体,墩顶预埋200×200×4的钢板,定点时,先初略定下各点位置,并埋下标桩,四周填实。

⑵精确定位:

根据前面确定的方法在各标桩上精确定点,用刚锯在钢板上刻出“+”字标记,“+”字标记中心为控制点位置,该点与相临点形成180°角时,偏差在±10″之内,形成90°角时,偏差在±5″之内,边长精度为1/20000。

并根据各轴线间尺寸关系,确定其余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

⑶检测:

检测是为了控制检查点测设是否有误,以及计算控制网的测量精度,DJ2经纬仪两测回测角距离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

6.2土方施工

本工程为单建掘开式地下人防工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基础座落于粉土层上,主体结构全部处于地下,覆土厚度1600mm,基坑最低处于-7.5m。

质量控制重点:

建筑物的准确定位,基底原状土不受水浸泡,不被扰动既禁止超挖,基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基坑边坡土方安全稳定,回填土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水位埋深为-9.0m,现场土质条件良好。

土方开挖不考虑降水因素,因工程土方量大,根据工程±0.000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采用机械开挖为主的施工方法。

土方开挖运场外存土场堆放,待主体工程施工完毕,由场外存土场取土回填使用,现场不考虑存土。

1、挖土前需与业主查明现场地下管线、管道。

2、由于基坑太深且距离建筑物很近,土方开挖拟分两层开挖,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

每区拟配备两台反铲式挖掘机,20余辆30吨以上自卸车运土。

在用挖掘机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0时普遍进行钎探,并会同甲方、监理、设计、勘察单位进行验槽,并达到设计标高和地基承载力后,用人工清理至基底标高。

施工时在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水平木桩,同时把主要轴线控制桩引至基坑底,以便两端轴线控制桩拉控制线,检查距槽边尺寸,根据图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回填土施工

回填采用分段阶梯形分层夯实,夯实后的干容重不少于1.6g/cm3,填土内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地下部分结构验收后及时进行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1)主体施工完毕,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和结构验收,通过后及时回填。

回填施工采用机动翻斗车运土,人工用铁锨铺土,尽量用原状土回填。

(2)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用无噪音振动打夯机夯实,夯实遍数应不小于实验确定的遍数,每层夯实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每层土夯实方向应垂直。

(3)填土应尽量采用粘土填筑,并应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每层土均要按规范要求取样送检,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回填上层。

(4)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

(5)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6)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6.3基坑边坡支护

6.3.1方案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根据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基坑采取垂直开挖,设计应遵循下属原则和指导思想。

1、安全第一,确保基础施工前的边坡稳定。

2、在确保安全完成基础施工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3、有效地缩短边坡支护和土方开挖工期。

尽可能缩短±0.000以下主体施工时间。

6.3.2基坑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

根据工程附近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现场环境条件,该基坑开挖深度大,土质多为杂填土、粉土层,根据设计要求,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边坡加固,以确保基坑边坡和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据我们所作的数十项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和经验,并经理论计算比较,基坑边坡采用喷锚支护,具有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经济性好等优点,既安全可靠,又合情合理。

在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配合监测手段及局部加强措施,以动态化信息指导施工,确保了基坑边坡与邻建物安全可靠。

6.3.3边坡支护方案设计

6.3.3.1设计依据

1、现场实际情况及地质岩土报告;

2、平面布置图;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J50021--9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J10--89)。

6.3.3.2设计参数

1、地质参数(加权平均值):

土重度:

r=19.3KN/m3

粘聚力:

c=51.6Kpa

内摩擦角:

φ=26.9°

2、地面附加载:

根据现场情况、一般建筑规定和实际堆载要求,取地面附加载为:

Q=20KN/m2。

3、锚杆孔:

用人工或机械成孔,直径不小于100mm,水平倾角为5°~15°,为避免群锚效应,各排锚杆倾角在此范围内调整。

4、锚杆参数:

材料:

桩间锚杆采用ф25螺纹钢筋,水平间距1.2米,垂直间距2.5米,连接腰梁用18#槽钢。

喷锚网支护锚杆为ф20螺纹钢筋,水平间距1.5米,垂直间距1.2米。

5、水泥浆:

锚杆孔内压力注浆,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水灰比.0.4--0.45。

6、钢筋网、加强筋:

网筋φ6@200×200;加强筋为φ12圆钢,固定网筋和连接锚杆。

7、喷射混凝土:

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混凝土厚度100,强度C20。

6.3.4支护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采用混合支护方法需要挖土配合工作,土方开挖必须分层进行,才能达到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的效果。

该场区土质根据理论和经验公式,为配合支护方便,土方施工分层开挖,每层开挖高度与锚杆施工相适应。

支护过程中,作好挖土和支护施工的相互配合,不仅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而且可加快进度,节省工期,提高综合效益。

7.3.5基坑环境变形监测方案

7.3.5.1监测内容

为了确保相邻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的安全,以监测数据指导基坑施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将对相邻地面、基坑壁进行沉降观测。

6.3.5.2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分为控制观测和监测点监测两大部分。

控制观测分为水准基点埋设、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监测点观测分为监测点设置、观测环境整理、日常观测、数据分析与上报以及最终结果整理等工作。

6.3.5.3观测精度及方法

沉降观测精度为: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1.0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0.3mm.相应于此精度等级,沉降监测采用DS1级水准仪及相配套的铟钢(不胀钢)水准尺,按闭合水准和附合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根据《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沉降监测点间高差闭合差不超过±0.30mm。

由于沉降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监测,施测过程中要求每一测点上使用同一根水准尺,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在相同的位置上设站,用同一台仪器完成监测。

6.3.5.4水准基点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环境变形监测的精度需要,沉降监测设置水准基点2个,水准基点按国家水准Ⅳ等点方法埋设,位置在基坑外边线40米以外的稳定场地上(3倍基坑深度以外)。

6.3.5.5沉降监测点

根据环境变形监测的需要,设置沉降监测点,基坑开挖之前,按闭合水准和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各监测点进行了三次原状观测,取三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各监测点的原状高程。

6.3.5.6监测周期

按照《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沉降监测每天一次;在变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监测一天二次,并可视实际情况加密观测;基础底板浇筑完成10天后每3天一次;地下室顶板完工后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成后停止。

6.3.5.7监测数据上报

每次变形监测完成后,由专人负责向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上报书面成果。

该成果由测量员、记录员和技术负责人三人同时签名。

在重大变形发生时,可以通过电话(或口头)向项目经理及总监报告,并在12h内将观测的书面结果送达相关部门。

6.4底板模板施工

本工程底板模板采用砖砌胎模。

6.4.1施工顺序:

垫层弹线→胎模砌筑→内面粉刷→复核→清理。

6.4.2施工操作:

1、垫层弹线要预留内面粉刷层和防水层厚度,从而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的设计尺寸。

2、砖胎模厚370mm,用MU7.5机砖、M5水泥砂浆砌筑,砌筑方法和质量按普通墙体要求。

3、砖胎模内粉采用1:

2.5水泥砂浆,面层要求平整、收光,阴阳角要求顺直,不得有空鼓。

并应加强养护,保证粉刷层强度。

6.5墙板模板施工

6.5.1本工程墙体模板施工,主要分为两部分施工

1、主体人防墙体模板施工。

2、出入口墙体模板施工。

在这两个阶段模板施工中,主体人防墙体模板施工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人防外墙和密闭隔墙的模板穿墙螺栓严禁使用金属套管或塑料套管,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大,墙体较厚,必须精心组织,确保施工质量万无一失。

6.5.2墙体模板的选择

1、本工程墙体模板体系采用木框大木模板方式施工,面板采用双面覆模厚1.8cm木夹板,根据墙体结构布置平面图,对模板进行科学分割、排版、组合,对排好板的面板背面用刨光的100*100mm的方木作为木背楞,先四周后竖向,竖向方木间距为100mm,加工成定型大模板,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2、模板拉接用Φ16的对拉螺栓,配合蝶形卡使用,间距400mm,外墙对拉螺栓加止水片,模板拆除后,用手提式切割机切掉,螺栓的外漏部分再用手提式磨光机磨至墙体平,最后在钢筋头上,刷上防锈漆。

施工中根据剪力墙结构特点,本工程墙板采用定型大模板体系。

这种模板系统刚度大,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无跑模现象,而且支模方便,脱模安全。

大模板采用5mm厚钢板加工制作,可以减少支撑,加快施工进度,而且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整洁、美观,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

墙模之间采用对拉螺栓进行拉接,穿墙螺栓布置间距900mm;门洞口四周加密,双螺帽加固。

对拉螺杆详见插图6.5-1“对拉螺杆加工大样图”。

3、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配合Φ48*3.5mm钢管,关键部位采用6#槽钢作为补强,支撑采用标准杆,倾斜角度以45度为宜,底部用钢制专用顶托挤压牢固,确保模板竖向刚度和稳定性。

6.5.3墙体模板的安装

1、墙体模板安装之前,墙体钢筋必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2、外墙500mm高的水平施工缝表面混凝土须凿毛,清理干净,沿外墙四周用胶粘贴高压缩海绵条,使外墙混凝土水平施工缝过渡为平滑,然后用刨光的方木找平紧顶海绵,大模板放在方木之上。

3、为便于墙体检查和校核,所有墙体均弹出20cm控制线,关键部位用醒目的油漆标识。

4、内墙模板在模板安装之前,首先清凿施工缝,其次沿模板定位线做出砂浆找平层,防止底部漏浆,待砂浆强度达到时再安装模板。

5、模板上要进行编号,配合塔吊吊装,安装完毕校核无误后,分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拧紧螺栓。

6、模板与人防门接缝处,为防止混凝土漏浆,采取必要措施加强。

7、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5.4墙体模板保护措施

模板验收完毕,浇筑混凝土之前,派专人看守模板,防止其它人蓄意破坏,浇筑混凝土过程应派人看管模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整改。

6.6主体人防顶板模板施工

6.6.1主体人防顶板模板体系的选择

顶板模板采用双面覆膜竹胶合板为面板,厚度为1.8cm,按照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需要进行排板、裁割、组合、补边,使顶板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对模板拼缝采取用胶带纸进行粘贴,防止板缝漏浆,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6.6.2支撑体系的选择

本工程顶板模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快拆支撑体系,架子搭拆非常方便、快捷,并且搭设的支撑架整齐、顺直、美观。

顶板模板快拆支撑体系见插图7.6-1

插图7.6-1顶板模板快拆支撑体系

6.6.3施工技术措施

在模板施工之前,首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切实做到方案落实到实处,保证各方向平面尺寸的准确性。

其次是放出各个单位的模板控制线和中心线,清理好现场,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必要时弹出模板边线。

同时要做好水平标高的测引工作,用水准仪将模板的水平标高测引到模板安装位置,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以便检验和复核。

6.6.4成品保护

模板支设完毕,经项目部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业主联合验收。

验收合格后,项目委派施工人员看守,防止破坏,非下道工序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加固。

6.6.5模板拆除

对竖向结构,当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不缺棱掉角时即可拆模。

梁板等水平结构模板部位的拆模时间,通过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拆模前应填写《模板拆除申请表》,经工长、试验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等认可签字后。

报监理审查,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拆除。

拆模板时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防护措施。

模板拆除时先上后下,先四周后中间,严禁大面积拆除。

模板拆除后即进行修整和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6.7钢筋工程施工

1、钢筋的检验

钢筋进场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核对出厂合格证是否与进场钢筋一致,并在监理或业主的见证下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不合格品在工程中使用。

2、钢筋制作

钢筋堆放及制作均在现场钢筋车间进行,原材料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分次进场。

根据施工图纸,认真做好钢筋翻样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下料单审核确认,与设计及现行施工规范要求的规格、尺寸、形状对比,完全符合后方可批量加工。

钢筋原材料及半成品堆场设在钢筋车间附近,原材及半成品按规格、种类及使用先后顺序,分类挂标识牌,并由专人按计划限额发放,以防错用。

3、底板钢筋施工

(1)钢筋网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绑扎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在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几”字形钢筋马凳支撑上层钢筋,以确保二层钢筋之间的有效间距,钢筋马凳呈梅花形分布,纵横间距不大于1000×1000mm。

(3)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钢筋直径,以便连接。

插筋位置一定要牢固,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4)待钢筋完全绑扎完毕后,要对工作面进行完整的清理,以保证其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效果。

(5)下层钢筋网要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垫起,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4、柱钢筋施工

(1)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的位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

(3)柱内主筋采用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接头质量必须按规范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5、混凝土墙钢筋施工

(1)墙体插筋要在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后混凝土浇筑前插入基础底板内。

墙板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2)墙的水平钢筋不宜过长,以利于钢筋绑扎。

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墙双层钢筋网间拉钩,拉勾弯勾满足设计要求,拉钩间距、布置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4)墙体钢筋绑扎时,扎丝头应弯向混凝土内部,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墙筋保护层厚度保证措施详见插图7.7-1“混凝土墙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

插图6.7-1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

6、梁、板钢筋施工

(1)梁钢筋绑扎顺序应根据具体部位,分别对待。

若梁截面过高,则采用先支设梁底模板,然后绑扎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对所绑扎钢筋进行校核,当钢筋数量、规格、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支设梁侧模;若梁截面不高,则采用先支设梁的底模、侧模,然后将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最后再把钢筋落下。

(2)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间应垫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钢筋排距。

梁钢筋绑扎及保护层卡安装示意图详见插图7.7-2。

7.7-2梁钢筋绑扎及保护层卡安装示意图

(3)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梁的两侧。

(4)板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保护板上部的负筋,防止被踩下。

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混凝土出现裂缝。

(5)底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上,上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下。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7)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应特别注意梁顶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8)梁板钢筋绑扎后应防止水电管线预埋时将钢筋抬高或压下。

7、梁、墙柱节点钢筋绑扎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梁、墙柱节点的钢筋绑扎质量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该部位又是钢筋加密区,因此应严格控制该部位的施工程序,即:

支设梁底模→穿梁底钢筋→套节点处柱箍筋→穿梁面筋。

墙柱、梁板钢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固定好垫块和撑铁,以防止出现露筋现象,同时要控制内外排钢筋之间的间距,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看护钢筋,以确保钢筋绑扎质量。

8、钢筋成品及半成品的管理

钢筋半成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钢筋绑扎的质量与进度,施工中应抓好半成品的管理,半成品的加工按现场的施工流向和进度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按绑扎顺序挂牌堆放,并实行发料、领料登记制度,以便查询及追溯。

钢筋成品亦要加强管理,柱钢筋严禁攀爬、蹬踩,板筋(尤其是直径较小的负筋)要加以保护,保证钢筋几何形状,不得使其变形,影响工程质量。

顶板钢筋施工

(1)板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保护板上部的负筋,防止被踩下。

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混凝土出现裂缝。

(2)底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上,上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下。

(3)板与墙交叉处,板钢筋和墙钢筋锚固要满足设计要求。

(4)板钢筋绑扎后应防止水电管线预埋时将钢筋抬高或压下。

7、墙柱节点钢筋绑扎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柱节点的钢筋绑扎质量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该部位又是钢筋加密区,因此应严格控制该部位的施工程序。

墙、柱、板钢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固定好垫块和撑铁,以防止出现露筋现象,同时要控制内外排钢筋之间的间距,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看护钢筋,以确保钢筋绑扎质量。

8、钢筋成品及半成品的管理

钢筋半成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钢筋绑扎的质量与进度,施工中应抓好半成品的管理,半成品的加工按现场的施工流向和进度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按绑扎顺序挂牌堆放,并实行发料、领料登记制度,以便查询及追溯。

钢筋成品亦要加强管理,柱钢筋严禁攀爬、蹬踩,板筋要加以保护,保证钢筋几何形状,不得使其变形,影响工程质量。

6.8混凝土工程施工

6.8.1混凝土质量控制

本工程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重点是在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

6.8.2对商品混凝土的监控

本工程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在选择混凝土供应方时,加强对混凝土搅拌质量保证能力的资质考核,选择信誉好、资质高搅拌站,至少确定两个搅拌站,一个供应,一个备用。

我公司经严格的招标程序招标确定混凝土供应站后,报业主和监理进行审核并获批准后作为我公司的合格供应商。

1、原材料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除由混凝土供应站提供保证外,我公司将对混凝土整个生产、运输和浇筑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以保证混凝土工程整体质量优良。

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求混凝土供应站提供即将浇筑的混凝土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外加剂及掺合料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并按规定的报审程序报监理(业主)审批,合格并签署混凝土浇筑申请表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且将混凝土的有关质量保证资料及时交项目部资料员归档保存。

混凝土生产必须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指定的材料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均应按重量计,水及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进行计量。

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偏差,不得超过如下规定值。

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

拌制混凝土期间,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

遇有雨天,应及时测定含水率调整搅拌所用砂、石和水的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

2、监控商品混凝土的科学搅拌

在每次应用搅拌机开拌之始,应注意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二、三罐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如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分析情况并处理,直至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持续生产。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确定:

a、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大于12cm,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b、掺有外加剂或掺合料时,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

3、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部派专人在搅拌站值班,一人在搅拌站监督配合比的执行情况,严格要求按照配合比进行生产。

另一人在泵站监泵,监督每车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检查每车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试验检验工作。

配备一名专职试验员,负责泵送混凝土的计量和及时检查混凝土的性能的变化情况,对现场使用的不合格的混凝土有“一票”否决权,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货。

6.8.3混凝土的试验管理

试验管理:

施工现场配备适当数量的混凝土抗压、抗渗试模,小型振动平台和坍落度试验设备、标准养护池等。

在施工中做好坍落度试验及混凝土试块制作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检验工作。

试块养护:

标养试块在拆模后要及时放入标养养护池,同条件试块拆模后,注明标识,放进钢筋笼子内存并加锁保护,放置在其代表结构部位的附近,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养护,同时要防止试块的碰撞损坏或丢失。

6.8.4混凝土施工方法

6.8.4.1防水混凝土施工

1、配合比设计

抗渗混凝土要由混凝土实验室设计专门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大于0.50)和坍落度(8~12cm)。

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扎丝头应弯向内侧,防止露出混凝土面,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钢筋不得抵触模板。

3、模板支设

抗渗混凝土模板的支设应牢固、严密,防止漏浆、跑模。

具体施工方法详模板工程有关章节。

4、混凝土浇注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留设施工缝,以提高抗渗效果。

(2)抗渗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终凝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6.8.4.2、各构件混凝土的施工

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墙及柱混凝土浇筑分层下料,先在柱、墙底部铺一层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用标尺控制分层高度。

楼板混凝土随铺随振随压,并在浇筑完毕后,进行二次压光,在混凝土终凝前板面要求原浆压光。

6.8.4.3、施工缝、变形缝、后浇施工缝混凝土浇筑

水平施工缝采用3厚钢板止水带与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保证止水钢板预埋位置,施工缝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前,施工缝表面要凿毛,剔除浮动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然后刷素水泥浆一道,下料时要避免靠近缝边,机械振捣点距缝边30cm,缝边人工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

后浇施工缝采用钢丝网做模板,浇注两侧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