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587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docx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茵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

昨天上午亿达世纪城幼儿园王淑华园长在讲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时,提到做一名新入职幼儿教师应快速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的一些基本工作流程、业务工作要求等,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教育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等。

那么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又分别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和家长工作的相关要求。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关思考。

大家都知道: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同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又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要做的最基本的文案工作就是写周教育工作计划、日教育工作计划和教育随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本一表。

同时,我们每天都要组织幼儿进行一——两节集中教育活动。

那么,到底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们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之一。

今天,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二、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茵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含义

⒈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师幼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儿童双主体的活动。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出教师的“教”,又体现出幼儿的“学”,它是一个师幼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

⒉什么是“设计”?

“设计”一词的原意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规划、方法、图样等。

它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也就是说,设计的过程是独立于实施的过程之前的,它着重在对计划对象进行安排和规划,找出相关因素和可能影响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控制。

⒊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是教育活动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其实就是幼儿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进行了一定的活动背景分析之下,创造性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

教育活动设计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前提是—进行了一定的背景分析;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地;工作任务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

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促进每个幼儿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事先的策划和组织,可以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体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不断地设计和调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享受活动的乐趣,确保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

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不仅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做支撑,更要充分考虑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策略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有的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比较注重教材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更多采用讲解式的传授方式组织活动,而有的教师比较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忽视“教材”本身,往往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景,提供可供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这往往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而事实上,我们更倡导的是注重激发幼儿的自发性、自主性学习,那么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主要取决于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策略。

再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明确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确定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者在设计时就会从可能影响幼儿活动过程的诸多因素出发,努力使教育活动设计最优化,为最大程度的实现活动目标而努力,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

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⒈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必须准确的分析幼儿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

发展性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的活动内容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原有基础,不能任意降低或拔高活动目标,进行目标设计时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使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和C:

T从第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阶段、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

二是指活动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无论是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上都要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依据和准则,这种发展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

如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不仅要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良好发展。

同时,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因此教师在进行健康活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的制定目标,在活动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上等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⒉主体性原则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身的呈现特点来说,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可以说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是针对教师的角色和工作而言的,它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得到发展。

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故事《龟兔赛跑》进行表演游戏时,当孩子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来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局进行表演,在创编故事不同结局和进行表演时,无论是在故事中对话、动作、表情、神态还是故事中角色的分配、服装道具的选择都是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的,这就体现出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体现幼儿真正的游戏。

而教师这时应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主体性原则体现的第二个方面。

二是指在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还应该适时的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幼儿的活动,为幼儿顺利完成活动提供隐形的支持和帮助。

仍然拿《龟兔赛跑》的故事表演为案例,当幼儿在小组讨论如何创编故事的结局、分角色、选择道具进行装扮时,不能因为体现了幼儿为主体,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这时候的作用是什么?

是要进行认真的倾听、细致的观察和指导。

要分别到每一组去倾听幼儿的讨论,适当的加以指导,比如:

当孩子编出兔子睡着之后,小乌龟爬到它身边把它推醒,并提醒它快跑时,最后乌龟和小兔子共同跑到比赛终点,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幼儿想一想小乌龟会做哪些动作?

会说什么?

怎样说?

小兔子又会做什么动作?

说什么?

怎样说?

等等

当孩子在分角色发生矛盾,大家都想要迷路的小鸟,不想演小兔子时,教师适当的参与角色,来扮演小兔子,这时即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适当的做了小兔子的示范表演,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⒊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的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

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渗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幼儿园中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往往是相互融合在一个主题或一节活动中完成的。

如《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B版)大班上册教材中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刷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有的教师在目标的制定时既能体现出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即认识各种各样的刷子,说出他们的名称,又体现出社会领域的目标,即了解刷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这样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两个领域活动目标的融合。

同时,渗透性原则还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相互渗透和整合。

可以是集体进行的、正式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个别选择的、非正式的区域活动等,一节活动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来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

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加以渗透和整合,让幼儿在操作、游戏、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下达成活动目标。

⒋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既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范围,在预测、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以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预设,同时要给教育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这种空间是随时随地地为幼儿偶发的、自然生成的、即时体验的活动而准备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活动目标的开放。

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本节活动的内容特点、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空间、时间、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如区角活动与学科活动目标的区别,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目标的区别等,再如中班教师在进行一节名称为《雪的秘密》的活动目标制定时,就要充分考虑没下雪和真的下雪了,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等不同的因素有区别的进行活动目标的预设。

其次体现在内容的开放。

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既要充分考虑预设对儿童发展和获得知识经验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又要考虑哪些内容是儿童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允许幼儿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对于在活动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

同时,开放性还体现在形式的开放。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儿童特点等因素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领域、不同教育对象等多要求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

二、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基本要素和流程

(一)教育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讲,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

1.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一般要分析两部分内容:

(1)分析和研究教材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教材,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研究和吃透教材。

这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是至关重要的。

而我们发现我们老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往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教材中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内容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教育目标的分析不够。

比如:

中班有一节美术活动《彩色的树》,是用点彩绘画的方法,运用深浅不同的黄颜色表现出秋天大树颜色的层次感、色彩重叠变化的美感。

而教师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和分析教材,进而理解教材的真正任务是什么,只是简单的理解为用点彩的方法绘画五彩的树,最后指导幼儿的作品基本上是按顺序排列的五彩的点子,不能很好的达成活动目标。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活动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然后应该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来搞清楚整个学习任务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根据这个学习层级来决定教学活动的顺序。

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教材中教育任务的重点目标开始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的过渡目标,然后通过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层的完成和落实每个层级的目标,最后达到整个活动目标的最终落实。

这种分析教材的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转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素养。

(2)分析教育对象

分析教育对象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幼儿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分析是不可或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对幼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幼儿园主要以3-6岁为主,现在的孩子提前到6周岁上学,幼儿园扩招到2岁,也就是说以2-5周岁的幼儿为主。

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来说,对这2-5周岁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应该有很足够的了解。

在选择和确定教材中提供的教育内容时,一定要“以幼儿为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比如:

小班健康活动——勇敢的鸡宝宝,中设计的活动目标为:

1.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动作。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绳,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3。

体验玩绳的乐趣。

对于9月份新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既要完成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综合发展,又要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大家思考是不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不太符合他们生理发展的需要,内容多,目标难度大,不太容易达成。

二是思考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每个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家庭、社区环境、教育内容、教师特质、课程安排等等的差异,造成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异,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全市统一的(B版)教材,教材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自己当前所带班级幼儿在先前学习经验、个性发展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这里所说的背景分析在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中没有体现,是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做的准备功课,如果进行说课时可以体现这部分内容。

2.目标设计:

什么是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某种预期的效果,是我们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活动选择内容、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范围。

可以这样说,教育目标越明确,教育活动过程就越科学,效果就越理想,也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我们就要着手思考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策略的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通过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幼儿提供哪些适当的材料,借助哪些适当有效的教学具,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儿童主动构建经验结构,逐级完成教育目标,同时要考虑设计哪些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这里提到了设计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

教学方法、材料、教学具、教学情境、补充活动。

这些关键词都是我们在教学策略设计是不可忽略的内容。

4.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活动的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的检测,它不仅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达到活动目标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教师设计下一步的教育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目标的检测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进行,而是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层级的目标都应该有适当的检测内容相伴随,这样便于帮助教师在过程中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目标达成情况,为下一环节中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

设计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

我们要到哪里去——也就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教育活动,幼儿要学习什么,将能得做什么;其次要考虑:

我们怎样才能到那里去——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最后要考虑:

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也就是如何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鉴定。

教育活动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2.分析教育活动任务;

3.选用教育方法手段:

教育活动形式、媒体、活动等;

4.设计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好,刚才我们更多的从理论层面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基本要素和流程,下面休息10-15分钟,休息之后我们讲最后一个大问题,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具体的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这样七部分内容:

1.基本信息

2.活动名称

3.活动目标

4.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

6.活动延伸

7.附录

(二)具体要求

1.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信息要清楚

要写清楚本活动如执教单位、教师、适合年龄班等相关信息。

2.活动名称要规范

3.活动目标要具体

确定活动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二是依据教材内容的要求;

三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

我们老师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另外,教育活动目标要全面。

根据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活动目标应包括这样三个层面: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

〖知识目标〗:

一般重点考虑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幼儿所习得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动作技能、基本方法等。

〖能力目标〗:

一般重点考虑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

〖情感态度目标〗:

一般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当前,幼儿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都能考虑到目标的三维性,但在实际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1)活动目标抽象、不具体。

目标过于宽泛,无法在一节活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其中:

活动目标2: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抽象的目标,目标确定不够具体,不仅在一节活动中无法完成,也无法进行具体检测,另外这种目标的描述方式在任何一节体育活动中可能都可以这样写。

(2)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在目标中同时出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和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提法不统一。

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弹弹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物体的弹性,掌握弹性物体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主语)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幼儿主语)

3.培养幼儿对探索科学现象感兴趣及互相谦让的精神。

(教师主语)

其中:

目标1和目标2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而目标3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因此,建议我们在活动目标的确立上统一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从幼儿角度提出明确、具体的幼儿发展的目标。

目标3:

就其目标提出的角度而言可否调整为“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有互相谦让的精神”。

(3)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

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

比如: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目标2:

能力目标可否调整为“能动作协调、准确地将球赶进洞”。

(4)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

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

比如:

大班语言活动——十二生肖歌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十二生肖

2.能用声音、动作形象的表达儿歌的内容。

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目标3:

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一方面比较笼统,另一方面要思考在这节语言儿歌教学活动中,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目标应更贴近语言活动的目标。

可否调整为“体验儿歌的活泼有趣,喜欢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说儿歌”。

(5)目标缺乏针对性。

当前在全市统一使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们对教材的内容、目标分析不够,只是拿来主义,照搬照用,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没有考虑本班幼儿实际。

(6)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

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

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小动物睡觉的不同方式。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

3.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中目标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

”中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属于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达,可不在目标中具体体现,建议调整为:

“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各种不同的睡觉方式”。

另外,根据我刚才对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就本节活动目标,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存在哪些问题:

(1)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目标3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

(2)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

目标3“培养情感”,可更具体些。

(3)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

如何调整呢?

可否调整为:

大班科学活动:

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2.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3.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刚才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基本上是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前预设的目标,是预期将要完成的目标,还有的活动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如:

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十二生肖歌》,教师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没有提前了解孩子的现状,在孩子都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儿歌的基础上,可以随机调整目标,增加仿编儿歌的内容。

4.活动准备要全面

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两部分的内容:

一部分是精神准备也是教师、幼儿在活动前的前期准备,如:

教师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教育环境及学习情境的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

孩子准备—前期经验、前期资料收集、前期观察等等。

另一部分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准备,如:

教师的教具—挂图、图片、音像资料等和幼儿的学具—操作单、操作材料等。

要分层次清晰地说明,一般教具在前、学具在后。

在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