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522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山西模拟)罗斯福指出:

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解析:

由材料信息“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项正确;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也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B项从属于C项,故B项错误;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柯立芝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这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对民主制度的破坏,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

“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

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人们突然间购买力的减少,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更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  )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解析:

从材料中胡佛面对危机,召集美国的产业领袖开会,并以总统的名义宣布工人“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少、更不应该解雇工人”可知,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干预,C项正确。

答案:

C

4.(2018·全国卷Ⅲ)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类比╲时间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工资大幅下降,这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C项正确;美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美国工人工资的支付方式以私人资本家支付为主,与政府的财政支出关系不大,D项错误。

答案:

C

5.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

“你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

失败了,就另换一个。

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

”这表明(  )

A.“新政”开展很顺利

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

C.“新政”有章可循

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

解析:

从材料中的“你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

失败了,就另换一个”表明罗斯福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D项正确。

答案:

D

6.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解析:

注意时间:

1930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通过增加进口货物的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危机。

故选B项。

答案:

B

7.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经济危机,但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是“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加强对经济干预,整顿金融业,D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

D

8.(2018·辽宁铁路实验中学期中)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

“这简直是法西斯!

”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为放任自由,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则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因此必然遭到胡佛的反对,所以选C项。

答案:

C

9.(2019·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

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

“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C、D三项。

所以选B项。

答案:

B

10.有人认为,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

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战时的军需充分吸收了美国剩余的劳动力,大量美军的出征又使美国从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向劳动力短缺,乃至待在家里的妇女都被鼓励出来工作。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②二战的爆发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二战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④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③

解析:

从材料中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等信息可知,“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二战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①③正确;二战虽然使美国走出了危机,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危机,②错误;二战刺激了生产,造成劳动力不足,但美国人口并未锐减,④错误。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1.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

A.“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B.“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C.“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普遍福利”指建立“福利国家”

解析:

“私营企业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指的是保持资本主义,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种经济的运营”指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但要对其“加以改进和补充”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之前福利制度并不完备,“福利国家”是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2.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凯恩斯主义认为应当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这种理论绝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目的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不会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危机爆发三周后,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

因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胡佛拒绝利用大萧条让华盛顿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群,因为那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

……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

——摘编自李海青《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材料二:

这一法案(指《农业调整法》)在国会讨论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F·布里顿在众议院叫嚷:

“国会审议的立法草案比苏俄现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

1936年,罗斯福在对前期“新政”作总结时指出: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分)

(2)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指出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的原因。

综上所述指出胡佛和罗斯福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14分)

解析:

(1)特点: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

由材料一中的“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和“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特点是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国家干预。

原因:

由材料一中的“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原因有:

1929年经济大危机需要国家干预经济;胡佛相信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可以自救;同时他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会破坏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

(2)原因:

题目要求“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分析,根据所学《农业调整法》中的内容,即提出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农民减耕减产并给予补贴,可以知道政府是在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这明显的带有典型的计划特色,而计划经济在当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所以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

出发点:

由材料一中的“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会破坏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和材料二中的“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可以得出,其共同的出发点是维护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

答案:

(1)特点:

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国家干预。

原因:

1929年经济大危机需要国家干预经济;胡佛相信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可以自救,同时他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会破坏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

(2)原因:

《农业调整法》提出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农民减耕减产并给予补贴。

这反映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带有典型的计划特色,而计划经济在当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

根本出发点:

维护美国的立国原则和民主制度。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5.2%

40.6%

28.4%

16.5%

8.4%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1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6分)

答案:

(1)现象:

经济危机破坏性强;美国和德国受害最严重等。

(2)变化:

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逐渐上升,1933~1937年失业率逐渐降低)。

原因:

胡佛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采用调整恢复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保护劳工经济利益等政策,大力干预国家经济。

(3)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

手段: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