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492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B级必测

1.(2016·南通一模)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解析 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因A变为I后,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

因只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后,有1/2的DNA分子仍含原基因。

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答案 B

2.(2016·南京、盐城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B.若基因发生突变,则控制的性状一定改变

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染色体易位一般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影响较小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当基因发生突变后,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错误;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常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错误;染色体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对个体影响较大,D错误。

答案 A

3.(2016·苏锡常镇一模)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又逐渐回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回升是甲虫通过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使用杀虫剂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新的物种

C.长期使用杀虫剂,将诱导甲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D.使用杀虫剂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解析 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又逐渐回升的原因是不具备抗杀虫剂的个体被淘汰,具备抗杀虫剂的个体保留下来,故数量回升是甲虫通过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A正确;产生新物种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只能说明甲虫发生进化,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使用杀虫剂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抗杀虫剂的个体大量繁殖的结果,D错误。

答案 A

4.(2016·盐城市期中调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三倍体西瓜自然条件下不可育,所以,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正确。

答案 D

5.(2016·南通、扬州、泰州二模)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髙基因突变的频率

B.过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过程②与过程③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

D.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

解析 分析题图:

过程①是诱发基因突变,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过程②通过基因工程导入油菜原本不存在的基因R,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正确;过程②和过程③操作顺序互换的话,无法得到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对育种结果有影响,C错误;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答案 C

6.(2016·连云港模拟)下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所釆用的方法分别是杂交和自交

B.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图中的①②③步骤

D.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 图中①表示AAbb与aaBB杂交,②表示AaBb的自交,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根据图形分析可知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正确;图中④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图中的育种原理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答案 C

7.(2016·扬州期中考)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解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A正确;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

答案 AB

8.(2016·常州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杂交水稻与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不同

B.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C.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无籽性状不能遗传

解析 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基因工程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B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过程是:

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然后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在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时,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正确;三倍体西瓜的产生,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三倍体西瓜虽然没有种子,但无籽性状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

答案 BD

9.(2016·无锡期末)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

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所示的研究。

请回答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    。

(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3)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    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产生了基因型为    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        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

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        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解析 

(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3)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才能产生wxc的配子。

(4)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9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

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因为如果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答案 

(1)易位 

(2)能 (3)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cwx (4)结节和片段 有片段无结节

10.(2016·盐城三模)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

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

有人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下图,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

(1)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    ,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还需种植普通水稻,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直至    ,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中所得新品种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中发现,水稻细胞内存在DNA相似性达99.8%的两个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丧失了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两基因末端尾尾连接。

GluB5在转录时与GluB4发生通读,从而形成RNA的发夹结构,个体出现低谷蛋白性状。

这是由于基因表达中的    过程受阻所致。

解析 

(1)题中所示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育种过程中所选A品种应为表中的LGC-1,因为所要选育的新品系必须具有高产低谷蛋白的特性,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武育粳3号具有高产特性,所以选来与之杂交的品种最好是谷蛋白含量最低的LGC-1。

(2)为检测新品种的优越性,需将其与普通水稻对照,才能确定新品种是否具有高产低谷蛋白的特性。

(3)如果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假设低谷蛋白受基因A控制),则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均具有低谷蛋白特性,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必须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筛选,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选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通常只需2~3年时间。

(4)综合比较表中三个新品种的产量和谷蛋白含量,新品种Ⅱ产量最高、谷蛋白含量最低,最符合生产要求。

(5)根据题意可知,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因GluB5基因末端缺失而尾尾连接,导致基因GluB5在转录时与基因G1uB4发生通读,从而形成RNA的发夹结构,具有发夹结构的RNA不能正常完成翻译,结果导致谷蛋白基因GluB4和G1uB5不能正常表达,水稻表现出低谷蛋白特性。

答案 

(1)基因重组 LGC-1 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 

(2)对照 

(3)不发生性状分离 单倍体育种 (4)新品种Ⅱ (5)翻译

A级自悟

11.(2016·南京三模)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

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

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EMS是一种化学诱变剂,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依据题意可知,经EMS处理后,DNA序列可以发生“G—C→7—乙基G—T→A—T”变化过程,B正确;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双链DNA中该比例为1),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EMS处理只会诱发基因突变,而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答案 C

12.(2016·苏锡常镇二模)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时,该植株(基因型为AAa)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则移向另一极。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体豌豆植株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B.三体豌豆植株细胞分裂过程中,有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

解析 三体豌豆体内细胞较正常豌豆细胞内多出一条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多出的2号染色体携带相关基因,所以该变异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三体豌豆(AAa)细胞分裂过程中,有2个A基因的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等,B错误;三体豌豆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A∶a∶Aa∶AA=2∶1∶2∶1,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6,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三体豌豆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2×1/6×1/3=1/9,D正确。

答案 D

13.(2016·苏锡常镇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

B.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产生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

解析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A正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定向的变异产生后,自然选择导致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被保留,即可以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B错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生物进化不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答案 A

14.(2016·南通三模)某种蛾翅膀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T和t决定,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翅膀颜色为褐色,基因型为tt的个体翅膀颜色为黄色。

生物学家对此蛾种群进行了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基因型为TT个体的数量逐年增加

B.第8年时,t的基因频率为0.5

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t导致其频率上升

D.黄色翅膀的蛾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数量增加

解析 褐色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可知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数逐年减少,基因型为tt的个体数逐年增加,A错误;第8年时,黄色和褐色个体数量相等,t的基因频率大于0.5,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C错误。

答案 ABC

15.(2016·扬州期中考)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种野生植物经过远缘杂交,历经9000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种植而形成的。

图1为小麦进化历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其中①~④表示育种过程。

一粒小麦的产量低,二粒小麦的产量比一粒小麦高,但其面粉不能发面;普通小麦产量高,且其面粉可以发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种F2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

普通小麦的面粉可以发面,其相关基因来源于        物种。

(2)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由一粒小麦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    ,外在因素是    。

(3)①~④的育种过程中,相同的过程是    。

图2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解可知,杂种F2是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的杂交种,由于细胞中三组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导致该个体高度不育。

一粒小麦的产量低,二粒小麦的产量比一粒小麦高,但其面粉不能发面,因此普通小麦的面粉可以发面,其相关基因来源于粗三羊草物种。

(2)据图1分析,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由一粒小麦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染色体变异,外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3)①~④的育种过程中,相同的过程是②④,均为秋水仙素处理。

图2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根据柱形图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答案 

(1)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粗三羊草 

(2)物种 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3)②④ 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 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