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1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 生物的进化.docx

广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讲义专题15生物的进化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考向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本专题包括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对生物进化的考查不是很多,近五年仅有的两次考查集中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上

复习时应注重对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加深对新物种形成基本观点的理解,并能运用此理论说明物种的进化过程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2

共同进化与

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真题探秘】

基础篇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金丝猴的进化,合理的叙述是(  )

A.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B.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必然改变

C.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隔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B

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有(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A.0项B.1项C.2项D.3项

答案 B

3.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基因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

B.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100

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

D.该种群未发生进化

答案 A

4.现有各自可随机交配、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的两个果蝇种群,其基因型及个体数量见表,其中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仍只有AA、Aa两种,但将种群1和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果蝇混合后,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

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1

种群2

基因型

Aa

aa

AA

Aa

个体数量

500

500

500

500

A.种群1和种群2中a基因频率相等

B.若种群1中A基因频率变化,则种群1肯定发生了突变与基因重组

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的原因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

答案 C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

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下午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

此外,使君子花是两性花,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B.使君子和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

D.花色变化导致三种传粉者间的竞争加强

答案 D

2.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答案 B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斗争等实现共同进化

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答案 B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 基因频率的计算

1.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 D

2.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A.85%B.30%C.20%D.15%

答案 C

3.在一个基因型为AA∶Aa=1∶1的种群中,a使雄配子致死,让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1/4B.1/8C.7/8D.3/4

答案 C

应用篇

【应用集训】

应用 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

1.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如图是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抗药性的逐渐增强是抗生素对其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人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内环境紊乱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答案 D

2.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

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答案 B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 B

2.(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3.(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4.(2016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B.50%C.42%D.21%

答案 C

6.(2015课标全国Ⅰ,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 

(1)1∶1 1∶2∶1 0.5(每空2分,共6分)

(2)A基因纯合致死(1分) 1∶1(2分)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7.(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B

8.(2018江苏单科,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9.(2018课标全国Ⅰ,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教师专用题组

1.(2014海南单科,23,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B.4∶4∶1C.1∶2∶0D.1∶2∶1

答案 B

2.(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3.(2014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4.(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5.(2010全国Ⅰ,4,6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三年模拟】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2020届广东六校联盟联考一,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前提是自然选择

B.随机交配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变异的频率越高,进化的速率越快

D.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D

2.(2019广东肇庆二模,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与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

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答案 C

3.(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盟,6)科研人员在某地发现一株轮叶黑藻发生了基因突变,使其对某种曾经非常有效的除草剂产生了抗性,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几乎所有的轮叶黑藻都产生了抗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轮叶黑藻中一定有抗性基因的等位基因

B.抗性基因的产生与除草剂选择无直接关系

C.若抗性基因产生于体细胞,也可遗传

D.该地轮叶黑藻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发生了进化

答案 A

4.(2019广东六校一模,2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答案 A

5.(2019广东佛山南海七校联合体冲刺模拟,2)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 C

6.(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联考,4)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2019广东揭阳一模,29)(10分)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积累。

回答下列问题:

(1)耐药性基因通过        储存遗传信息。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    (绝对/相对)的,原因是                            。

 

(2)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发现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新的多种表现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实质是            。

 

答案 

(1)碱基对(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相对 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不定向性、随机性 (3)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8.(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联考,10)(10分)2013年3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

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AXA、XAXa、X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AY、XaY、两种基因型各占50%。

①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约为    (用分数表示)。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       

 ,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

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

答案 

(1)不一定 不能确定产生的后代是否可育

(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2/3 A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基因频率逐渐变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