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附属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158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附属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梁附属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梁附属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桥梁附属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附属结构.docx

《桥梁附属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附属结构.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附属结构.docx

桥梁附属结构

9桥梁附属结构

9.1桥面铺装

9.1.1桥面铺装总体构造多为复合式结构,上层为沥青混凝土,下层为钢筋混凝土。

上部结构为预制简支梁连续桥面时,下层应设0.08~0.10m厚的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上部结构为现场浇筑整体桥面板混凝土时,底层可设0.07m厚的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

要求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40,且其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

混凝土铺装内设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时,其抗拉强度应不小于550MPa,延伸率应不小于8%。

混凝土铺装可不分纵缝,横向在支点和跨中各设一条施工缝,钢筋不需断开。

9.1.2混凝土桥面铺装在梁端连续桥面处,应设0.5m宽的塑料布于铺装底,保证梁端铰接功能。

9.1.3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总厚度和材料应按道路性质和等级确定,原则上沥青混凝土面层宜与所属道路一致。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一般应分两层铺筑,其材料及厚度一般为:

面层:

(1)快速路、主干路一般采用厚0.04~0.06m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或SMA-16)(改性沥青、玄武岩碎石)。

(2)辅路一般采用厚0.03~0.04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

下层:

(1)快速路、主干路一般采用厚0.04~0.06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AC-20I或AC-25I)(石灰岩碎石)。

(2)辅路采用4c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石灰岩碎石)。

9.2桥头搭板

9.2.1桥头搭板标准图计算原则:

采用空间板单元,搭板宽按双车道及三车道,搭板长L分3m、5m、8m、10m。

搭板的一端置于桥台上,为刚性支承;另一端置于土中,为弹性支承。

搭板近桥台处考虑脱空长度:

L=3m,脱空长度为1m;

L=5m脱空长度为1~1.5m;

L=8m脱空长度为1.5~2.5m;

L=10m脱空长度为2~3m。

活载采用汽-20(挂-100)、汽-超20(挂-120)及城-A级、城-B级计算,取同一种配筋形式。

9.2.2桥头搭板宽度宜与车行道同宽,其长度应跨过桥台背后回填土的破坏棱体滑裂面。

9.2.3桥头搭板长度应根据搭板处回填土高度、地质条件等确定,桥头搭板长度L与回填土高度H(基础底至路面)的关系可按下述条件选取:

(1)H≦3m,取L=3m;

(2)3m≦H≦5m,取L=5m;

(3)5m≦H≦8m,取L=8m;

(4)8m≦H≦10m,取L=10m。

9.2.4桥头搭板与桥梁连接处顶面宜与桥面混凝土铺装同高(包括与伸缩缝槽同深),桥头搭板与道路连接处顶面宜下扎0.10~0.15m至路面结构底。

9.2.4桥头搭板顶面延至路面结构底在交界处设土工格栅2m左右,以协调路面沉降。

9.2.5桥头搭板顶面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拉应力因此需设防水层。

9.2.6桥头搭板下设0.5m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或级配砂石,密实度要求为98%,其下随桥台或路基回填材料,密实度要求不低于95%。

9.3桥面排水

9.3.1桥面排水应根据桥面纵、横坡及汇水面积设定排水口。

一跨设一个或多个排水口。

排水口应考虑排除沥青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间防水层上渗水的出路。

9.3.2桥梁纵坡i纵大于3%及桥梁全长小于50m时,可不设排水口。

9.3.3桥面横坡大于1%

(1)桥面纵坡i纵>2%,按每平米桥面设0.5平方厘米排水管面积;

(2)桥面纵坡1

(3)桥面纵坡i纵<1%,按每平米桥面设2平方厘米排水管面积。

(排水管直径D=0.15m时面积为0.0177m2;排水管直径D=0.20m时面积为0.0314m2)

9.3.4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应在伸缩缝混凝土上坡一侧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底设渗水漏管,以排除被伸缩缝混凝土挡住的防水层上面的桥面沥青混凝土渗水。

此渗水漏管设置应给排水出路。

9.4桥面防水层

9.4.1对防水层的基面即混凝土铺装层的顶面的处理,应满足所采用防水材料产品要求的潮湿度、平整粗糙度和施工技术要求。

9.4.2桥面防水层材料的控制技术指标和目前北京市常用防水层材料的要求见“第十章参考附录”中附表四。

外地工程应调查当地的防水层材料,合理选用。

9.5桥梁伸缩缝

9.5.1桥梁伸缩缝应采用三维位移止水型伸缩缝。

为避免伸缩缝止水带处向桥外流水,应将伸缩缝端部翘起。

9.5.2伸缩缝应根据计算选型,计算应考虑上部结构温度变形、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预加应力、梁端转角、伸缩缝安装宽度、安装时温度及施工误差等因素,并适当留有余地。

设计应提供安装时的缝隙值。

9.5.3对于单孔小跨径桥梁可采用止水型钢板缝或填充式弹塑体伸缩缝。

9.6桥梁支座

9.6.1支座应按规范要求水平放置。

支座设置应考虑可检查可更换的空间,一般不宜采用支座槽,但支座要粘结于下部结构。

9.6.2一般支座承载力不大时宜优先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其平面尺寸设计应按产品规格选择,满足最大承载力、抗滑最小承载力等指标,其厚度应满足温度力、制动力、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加应力、地震力等水平力作用时的要求。

9.6.3支座承载力较大时宜采用盆式橡胶支座,非固定盆式橡胶支座的位移由滑板滑动形成,因此选择非固定盆式支座除了满足承载力、上部结构转角外,对于小半径弯桥还要注意满足盆式支座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纵、横向位移量。

9.6.4矩形板式橡胶支座多用于正桥、现浇小跨径连续板桥、梁式桥。

园板式橡胶支座多用于弯、坡、斜桥,异形桥,温度变形及制动力方向不明确的桥梁。

9.6.5为保证矩形板式橡胶支座水平放置,梁下应设支座垫块:

(1)当纵、横坡均小于1%时,可不设垫块,支座斜放;

(2)当纵坡或横坡大于1%、小于2.5%时,可在主梁下设垫石;

垫块中心高度一般为0.03~0.05m。

(3)当横坡大于2.5%时为避免主梁较大倾斜,只设纵向垫块,而横坡由调整翼板坡度形成。

9.6.6对较长的多孔桥梁,为改善温度变形对下部结构的内力状况,在

温度变形较大处可设置滑板橡胶支座,以改善下部结构的受力状态。

滑板支座必须带有周边防尘装置。

9.6.7滑板支座与不锈钢之间的摩阻系数可在0.01~0.06之间选取,计算下部结构时取不利值0.06,计算地震力时取0.02。

计算上部结构平面移动时取0.01。

9.6.8采用多个多向滑动支座时要慎重,避免结构变成飘浮体系。

弯桥的独柱中墩不应采用多向滑动支座。

9.7桥侧防撞护栏

9.7.1桥梁结构应根据道路等级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撞护栏,同一个工程所包含的桥梁一般应采用同一种防撞护栏形式,桥梁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及构造型式选择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各级现浇防撞护拦及与其相配套的挂板,可根据桥面铺装的厚度采用配套的标准图。

9.7.3桥梁防撞护栏原则上应采用现浇,因特别原因需要预制时可采用配套的PL2级预制防撞护栏标准图。

9.7.4中央隔离带若采用波形防撞护拦,立柱间距宜为2m。

9.7.5立交桥桥下迎车面要设防撞角钢,尺寸宜采用160x160x10mm,并设置锚筋,为避免对主梁预应力张拉时的影响,防撞角钢应截断后预埋,每节长宜3~5m。

条件允许时,最好在桥梁以外设独立的限高门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