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137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docx

教育资料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专用

第二课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一〉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

年份

经历

1892年

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

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

1899年

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

鲁迅深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

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

年份

经历

1909年

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

1926年8月

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四)病逝上海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其作品曾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

其主要作品有:

类别

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

外秀内慧的女作家——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萧红的代表作品大都取材于东北故乡,怀着对失去的土地的眷恋,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描绘出一幅“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图画(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

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1939年10月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在鲁迅先生去世后写文章纪念鲁迅先生呢?

1934年10月初,萧军、萧红给远在上海的鲁迅写信,请教写作的事情。

鲁迅先生10月9日就回了信,并且表示愿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萧红审阅小说《生死场》。

1936年4月到7月,是萧红和鲁迅先生频繁交往的一段时间。

1936年7月,萧红去日本生活,10月,得知鲁迅逝世的消息,万分悲痛。

1936年10月19日以后,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多,仅日本友人纪念鲁迅先生的文字就达60万字。

而萧红却一个字也写不下去——她不能接受鲁迅先生去世的现实。

直到1939年10月,在重庆,萧红才以其真实亲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两万余字的《回忆鲁迅先生》。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调羹(ɡēnɡ)  舀水(yǎo)  解剖(pōu)

遭殃(yānɡ)阖眼(hé)烟缕(lǚ)

祈祷(dǎo)虔诚(qián)水门汀(tīnɡ)

砚台(yàn)荸荠(bí)门闩(shuān)

唧唧喳喳(jī)(zhā)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混

(2)语境辨析法

①办事草率(shuài)就不会出效率(lǜ)。

②在辽阔的塞(sài)外永远也不会出现像城里那样塞(sāi)车的现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检查·检察

“检查”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如检查工作、检查身体等。

也常用于翻检查考(书籍、文件等)。

“检察”多用于检举核查,特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院)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最近某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对省教育厅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检察)。

2.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是指不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两个词语都有改变的意思,但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则用“变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月1日,金市行情再次生变。

截至北京时间5月2日零时,金价下跌2.18%,至1440.00。

而在此之前,金价却单周上涨5%。

由此可见金市的风云变幻(变换/变幻)。

3.作客·做客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从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小华的爷爷作客(作客/做客)海外四十多年,直到前几天才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

(2)李开复博士做客(作客/做客)大连市大学生励志讲坛、大连理工大学团委“百川讲堂”,在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馆为大连市大学生讲述了“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台独”政客,最担心最害怕的,莫过于中国历史文化,所以,他们呕心沥血地要把这些内容,用“台独”基本教义的内容取代。

(×)

请说明理由:

“呕心沥血”多含褒义,此处犯了褒贬误用错误,可改为“处心积虑”。

(2)很多读者如今对小说敬而远之的原因在于当代小说创作的整体滑坡,但其实更在于我们的阅读经验乃至阅读理论的匮乏。

(√)

请说明理由: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也用做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

(3)不少党员干部对不良酒风的祸害缺乏必要的警惕,甚至极个别人颇不以为然。

殊不知,酒风连着作风,作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民风。

(×)

请说明理由: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都含有轻视的意味,易混淆。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据语境该用“不以为意”。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的就是鲁迅先生回国任教、病逝上海这段时期的事情。

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内容涉及鲁迅先生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阅读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表现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到“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回答问题。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对应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答案】 

(1)鲁迅先生笑的神态,鲁迅先生走路的特征;鲁迅先生对“我”穿着的议论,鲁迅先生对“我”头饰的否定及“我”对鲁迅先生关于“女人穿衣裳”问题的提问。

(2)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有生活情趣。

2.对“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鲁迅为什么没有回答?

[对应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答案】 鲁迅先生阅读兴趣广泛,什么书都看,没有任何功利性,所以不宜作答。

3.“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全智者的催逼”一段运用了怎样的叙事方法?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答案】 

(1)插叙;

(2)这段插叙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认真、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从“鲁迅先生的休息”到“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回答问题。

4.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出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

[对应考点:

分析传主性格特征]

【答案】 热情、和蔼、有耐心。

5.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对应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答案】 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

6.这一部分结尾两段文字的描写有什么含意?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 以白描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三、阅读从“在楼下的客厅里许先生哭了”至文章结束,回答问题。

 

7.描写阳光跳跃、麻雀飞去、小孩子唧喳,其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答案】 

(1)是鲁迅先生病中求好的良好愿望的象征;

(2)反衬鲁迅先生病后的寂寞;(3)用夏天的到来衬托时光的流逝。

8.“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意义和感情色彩?

[对应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病魔的无情及鲁迅先生生命的顽强,表达了惋惜之情。

9.文章最后为什么突出了具体的时间?

[对应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 

(1)写出了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刻的状态;

(2)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去世的悲痛心情。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0.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对应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

【答案】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描写与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

因为许先生与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鲁迅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段,令人信服。

教学质量综合测评11.作者在本文里展示了生活中的。

和她眼中的鲁迅先生的不同形象。

请加以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应考点:

分析传主形象]

生活中的鲁迅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萧红眼中的鲁迅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一个听母亲话的儿子

人之夫的鲁迅

教师教材学生③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人之友的鲁迅

智慧树《管理学》答案④

智学网教师端下载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

生活之主的鲁迅

【答案】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一家之主的鲁迅 ③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④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⑤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

[写法·借鉴]

智学网教师端下载细节描写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记叙了鲁迅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基本上概括了鲁迅生活的方方面面,场所如饭桌、卧室、客厅、门口、路上、公园、茶馆、影院等,相关的人物如妻子、儿子、亲人、仆人、朋友、青年学生、医生等,相关生活如衣着、烟酒、交友待客、闲居谈笑、深夜工作、夫妻情深、父子天伦等。

作者非常善于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充分地展现了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智学网教师端下载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写法指点:

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

这样才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

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

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5.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

3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孩提时,迷恋西瓜,现在长大啦,有时还真怀念那种透心凉的感觉。

见到街头小摊上摆放的滚圆滚圆的西瓜,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

夏日里,余日的光辉隐入天边,燥热也渐渐消逝。

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的感觉格外舒畅。

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便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

我那时大概五六岁,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

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于“前川”。

尽管蚊子在耳边“周游”,心里也丝毫不在意。

一张灿烂的笑脸下,有一颗期待的心在等待着那瓜瓤入口时的丝丝甜蜜。

待到西瓜被切成一块块的时候,只见西瓜子如黑珍珠般的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瓜肉透着些许凉意。

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一滴一滴地流下来,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最最幸福的时刻是:

冰镇的西瓜捧在手里,全身似乎有一股凉爽来回飘荡。

[佳作·领悟]

清水之心

纳兰泽芸

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

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很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

“人不可貌相”,是一句老话,放在一些精神广博的大家身上,真是恰当。

如果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景仰的人,给我们的感受大多是——朴素。

甚至有一些,给人的感觉有些土气。

但就是这样一个个衣着极其简单朴素的人,却有着无比广阔而丰饶的精神世界。

很早时候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及至后来阅历渐增,才明白,一个沉迷于精神世界的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

因为精神高峰的拔地而起,而忽略了物质世界的例子太多了:

将怀表当成鸡蛋煮,将馒头蘸墨汁吃,出门忘了穿鞋,走路撞电线杆……

你见过爱因斯坦头发顺顺的照片吗?

似乎没有,那是因为他头发总是乱蓬蓬的,他舍不得花时间梳下头发。

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极其朴素。

应邀访问比利时,国王派专车以最高礼节迎接,然而接到的却是一个头发乱蓬蓬、步行、拎着一个旧皮箱的老头。

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要求逝后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鲜花和音乐。

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

如他所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就像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他是那样的微薄——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

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

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

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

他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工作的忙碌和来访者的众多,常常直到凌晨二三点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

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

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

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

有时买回了旧的古书,书页的两头已染黑打皱了,他会认认真真地擦拭干净,然后耐心地一点点将书页摩平。

大部分书他都会方方正正、一丝不苟地包上书皮。

他唯一的“不正当”爱好是吸烟,但吸的多是用烟叶卷起的廉价烟,偶尔得到一些好烟,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

即便如此,他也嫌烟头留得过长,有点可惜。

后来用上了烟嘴,烟头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丢弃。

鲁迅幼年即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所以物质上清苦点,于他已不算什么折磨,而要让这样一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贫乏与困苦,那是万万不可,他说,人生最苦痛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

这种无路可走,指的是精神上的无路可走,那是一种更为深重的心灵磨折,比物质匮乏的折磨深重很多。

所以,他沿着他的梦想一路执着地走了下去——他哪里是天才,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总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起。

生活,本身其实是简单的,但绝大多数的人们制造出了太多的复杂。

其实,你简单了,生活也就随之简单。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永远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囚首垢面谈诗书”,这是鲁迅的写照。

可是,有诗可作,有书可读,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

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他们的心,仍是清水一滴。

像爱因斯坦,像鲁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

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净,始终纯美,始终涤荡着后来者的心。

【范文赏析】 人们对鲁迅做过许多种解读,“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是其中的一种。

准确,但是不全面,因为只是解读了鲁迅的外在的形。

在这个朴素的外形之下,是他的心,一颗“清水之心”,“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

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精神、信念,才显得愈加珍贵。

清净,纯美,始终涤荡着我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