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707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离子电池论文.docx

锂离子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论文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的热点研究课题。

研究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是对正极材料的研究,因为锂离子电池由于受到技术制约而使其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循环使用寿命较长、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21世纪绿色电源的首选。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LiCoO2,由于LiCoO2合成简单,充放电电压平稳,已经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但是LiCoO2中钴材料价格较贵,毒性较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实际容量只有理论容量的二分之一,导致它的使用受到严重限制。

这就迫使研究者寻找新型的正极材料来代替LiCoO2。

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价格低,热稳定性高,循环稳定性能良好,是目前高容量电极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文将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然后利用XRD、SEM、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测试对其进行结构、形貌研究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共沉淀法制备材料能有效节省材料的制备时间,选择合适的沉淀体系,加入一定量表面活性剂,严格控制反应体系PH在11,配锂量要大于一般的固相反应。

当配锂量在1.1时,前驱体经过500℃预处理,然后在850℃下焙烧20h可得到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细小颗粒;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时,通过控制合适的络合剂、易分解的金属离子盐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时间、PH等条件,找到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表明,采用适当的反应过程和适宜的PH(6-6.3)值可以得到颗粒细小、均匀且分散性良好的粉状材料,使用这种粉体材料经过500℃预处理,然后在850℃下焙烧20h可以得到粒径在100~300nm,均匀分布的粉末颗粒。

首次充放电实验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较高的容量。

关键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共沉淀;溶胶-凝胶法;LiNi1/3Co1/3Mn1/3O2

 

Abstract

With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thepowerindustry,theresearchoflithiumionbatteryhasbecomeahotresearchtopicinthecontemporary.Researchonlithiumionbatteries,themostimportantisthestudyoftheanodematerials,becauseofthelithiumionbatteriesduetotechnicalconstraintsandmakenotgivefullplaytoitsperformance.Inactualapplicationoflithiumionbatteryhasafirstchargeanddischargecyclealongservicelife,theadvantagesofhighspecificcapacity,ontheenvironmentpollution-free,hasbecomea21stcenturygreenpowerofchoice.ThepositivematerialsofthecommonlyusedatpresentismainlyLiCoO2,asaresultofLiCoO2synthesisissimple,stablechargeanddischargevoltage,hasbeenwidelyusedineveryfield,butintheLiCoO2cobaltmaterialpriceismoreexpensive,biggertoxicitytoenvironmentpollutionisserious,theactualcapacityisonlyhalfofthetheoryofcapacity,ledtoitsuseislimitedbyserious.ThisforcestheresearcherslookingfornewtoreplacetheLiCoO2cathodematerial.LiNi1/3Co1/3Mn1/3O2cathodematerialpriceislow,highthermalstability,stablecycleperformanceisgood,iscurrentlythemaindevelopmentdirectionofhighcapacityelectrodematerials.

Thisthesiswillusethecoprecipitationmethodandsol-gelmethodoflithiumionbatterycathodematerialLiNi1/3Co1/3Mn1/3O2,thenusingXRD,SEM,charge-dischargeandcycleperformancetestresearchonthestructure,morphologyandtesttheir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

Coprecipitationpreparationmaterialcaneffectivelysavethepreparationtime,selecttheappropriatesystemofprecipitation,surfaceactiveagentwasaddedinto,strictcontrolofreactionsystemPHin11,withlithiumcontentthanordinarysolidphasereaction.Precursorwhentheamountoflithiumin1.1after500℃preprocessing,andthenroasting20hunder850℃cangetuniformparticlesize,gooddispersiontinyparticles;Sol-gelmethodmaterials,bycontrollingtheappropriatecomplexingagentandmetalionsaltandeasydecompositionreactionconditions,suchastemperature,timeandPHonthefindmaterialoptimumprocessconditionsofsol-gelmethod.ExperimentsshowthattheproperreactionprocessandthesuitablePHvalue(6-6.3)canbeparticlessmall,uniformandgooddispersancypowdermaterials,theuseofthispowdermaterialsafter500℃preprocessing,andthenroasting20hunder850℃cangetgrainsizein100~300nm,uniformdistributionofpowderparticles.Thefirstchargeanddischargeexperimentsshowthatthematerialhasgoodcyclestabilityperformanceandhighercapacity.

KeyWords:

Lithium-ionbattery,Cathodematerial,Coprecipitation,Sol-Gelmethod,LiNi1/3Co1/3Mn1/3O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乃至全球对节能环保的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当代的热题,但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即将耗之殆尽。

为了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能源和发展新型的能源工具已迫在眉睫,所以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势必成为目前的首选课题。

目前,人们发现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

但是这些能源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以及地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满足能源的便携式要求,人们将目光投向锂离子电池。

因为锂离子电池有着许多优点[1]:

工作电压高、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较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不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等。

从被发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照明行业、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

但是锂离子电池仍存在一些缺点:

快充放电性能差,大电流放电特性不理想、价格偏高、过充放电保护问题。

这也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遇到的一个难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材料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正负极材料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目前,人们还在继续努力寻找高性能的电池材料,以此来研发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高性能电池。

随着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其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终将被人们接受并大量使用。

1.2锂离子电池概述

1.2.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石油危机。

锂是金属元素中最轻的,它的标准电极电势为3.045V,同样在金属元素中属于电势最低的,一直以来就作为制作电池最重要的金属材料来研究。

1970年首次作为正极材料层状TiS2等嵌入式化合物逐渐被人们发现了。

1971年,日本松下公司首次发明了氟化碳电池,锂电池逐步走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

80年代“摇椅式”[2]锂离子二次电池被提出。

正负极材料也可以采用可以储存和交换锂离子的材料,充放电时,锂离子的来回移动进行能量交换。

90年代,索尼公司发明并推出商品化的锂离子蓄电电池,它能量比高,寿命长。

1999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被誉为下一代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从电池的发展来看,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影响了电池的主要性能。

价格低廉和性能优良是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研究重点。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提供在正负

极嵌锂化合物间循环嵌入、脱出锂。

正极材料所提供的锂还包括负极材料表面形成SEI

膜,正极材料成为目前制约电池容量的关键。

1.2.2锂离子的应用及前景

作为高性能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在市场上也占很大比例。

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无线信息通信办公产品,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娱乐产品,如相机,多媒体播放设备;电子图书设备等。

上述领域发展飞速,对二次电池提出更高要求。

锂离子电池主要指标有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性、温度特性、价格等,目前人们研究朝五个方向发展。

高能量密度电池:

主要应用在无线通信办公产品和数字娱乐产品。

高功率动力电池:

主要用在电动工具,交通和其他大功率器件。

长寿命储能电池:

主要用于后备电源,太阳能电站,风电站等分散独立电源体系中的储能电池。

微小型锂离子电池:

用于无线感应器、微型无人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