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056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x

xx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xxxxx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一、编制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做好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验、保修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针对本段工程特点采取先进技术、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质量、环保措施;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和秩序,文明施工,确保安全、质量、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取得经济效益;面向现场,加强现场检测和施工过程控制;通过计划、调度系统随时掌握工程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收方计量和验工计价,变更设计和调概索赔工作,充分扩大经济收入来源;开展“双革”,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认真进行科技攻关;加强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收集科技情报和信息,编制好工程技术总结,建立技术档案,进行工法的开发和推广;积极参与职工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的技术素质。

二、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1、施工技术调查制度

1.1施工技术调查的目的:

施工技术调查是工程施工前期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

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文件(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应及时取得更翔实的现场实际资料,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进一步开展部署施工队伍,安排资源投入的时间、地点及数量,选择施工方法、编制内部预算及责任成本分解,编制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审核设计文件及提出改善设计建议等一系列施工技术工作。

1.2施工技术调查的主要内容:

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交通;电、水、通信、燃料;物资供应;施工机具设备;劳务;用地和拆迁;临时工程;工程造价资料;风俗民情;生活、卫生;桥涵、立交、通道等。

1.3调查报告:

1.3.1现场调查及收集资料完成后,写出书面施工技术调查报告,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

1.3.2调查报告内容组成:

⑴工程概况:

工程位置;工程规模、工程量及投资;技术条件和标准;工程地点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交通等情况;工程主要特点;工期等.

⑵施工组织设计意见:

任务分工、施工队伍安排;施工方法;重点工程安排和施工方法分述;技术及质量措施(质量计划纲要);资源配置及投入时间(劳力、机械设备、风、水、电、通信、物资、资金);大小临工程;过渡方案;环保措施;进度计划等(附场地布置和进度简图。

⑶对设计方案和改善设计的初步意见。

⑷其它有关事项。

2、施工测量制度

2.1目的:

制定施工测量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2.2施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

工程开工前交接桩;施工复测;建立重要建筑物控制网;工序各部施工放样;竣工测量。

2.3分工:

工程的交接桩、复测、控制测量、竣工测量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成果报公司工程部核备;施工期间测量放样由项目队技术主管组织实施;现场质检工程师要对测量成果进行抽检和复核。

2.4施工测量具体制度

2.4.1基本要求:

⑴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要遵守有效版本国家或行业测量规范的规定。

⑵测量的内外业执行复核及检算制;控制网点平差及其它数据要由两组人员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校核。

⑶测量工作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要有误差监控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及纠错能力。

⑷测量轴线、基点要与相邻合同段重叠衔接(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

⑸要采用专业记录簿在现场逐项记录测量数据,禁止使用易洇水的圆珠笔或钢笔书写;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

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等事项要完备、清楚并签字;记录数据要及时检核,录入计算资料的数据要核对无误。

⑹工程复测、重要建筑物控制测量、竣工测量成果要形成书面文件(成果书)。

⑺测量成果书要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必须有计算者、复核者签字,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签字。

2.4.2具体要求:

⑴交接桩

1项目经理部要及早通过建设单位约请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

2交桩书面资料包括:

国家三角点、GPS点、导线点的位置、数据图表;中线(基线)桩表、线路资料图表;水准基点表等。

3资料表中所列桩位要在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状态,各类桩点应完好无损、稳固可靠;必要时要携带仪器找桩或补点。

4交接后由双方签认交接桩记录,写清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交接桩记录抄报上级单位和建设单位。

⑵施工复测

1对设计交接资料(导线、中线、基线、水准基点)的复测,恢复加密网点工程要结合进行。

2建立重要工点的控制网,以提高精度便于放样。

3复测工作要在开工前完成,控制测量要尽早进行,在正式灌注砼基础时能引用其成果,以控制放样。

4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的加密要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5复测数据要系统地文整为成果书,及时发放项目队技术部门据以引用,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

⑶施工放样测量

①施工放样采用复测和控制网成果。

各种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护,万一破坏后要采用原测量精度补设。

②从控制网引伸的投点要用附合导线法测设。

③放样点水准测量尽量设为转点,中间点测量要经两次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④大桥墩台首次桩或基础砼灌注、首次墩身立模、首次顶帽砼灌注等工序施工前要由项目经理部另派人复核测量或采用其它方法复核。

⑤桥墩台灌注顶帽前时,要派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复核标高和相关部位尺寸,避免错误或误差。

⑷竣工测量

①单位工程竣工后要及早进行单位工程的竣工测量。

②管段范围内全部工程的竣工测量要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中线)为基准进行系统联测。

与相邻合同段的轴线(中线)应重叠衔接。

3、设计文件审核制度

3.1施工前要对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核,使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文件,进一步熟练地掌握设计、施工规范。

及时发现设计文件中存在的“差、错、漏、碰”项目,使存在问题消除在施工之前,同时可比照施工方案,为优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创造条件。

3.2项目队建立设计文件审核台帐,分类别处理。

项目队对所管辖的工程进行认真详细的审核,填写《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工程数量的审核要求参照施工图数量表格式,增加数量算式和审核计算结果。

审核结果报局工程部,由工程部负责联系处理。

如因项目队审核时未发现施工图文件存在的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将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3.3审核内容

3.3.1设计总说明书,专业分册说明书及相关标准图。

3.3.2平纵断面图:

主要审核各部位坐标、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采用的技术条件,查看有无改善设计的条件,平面图数据与交桩资料是否吻合。

3.3.3横断面图:

设计线路中心标高和纵断面图对照,断面尺寸,排水沟位置、标高与排水系统图对照,桥梁、涵洞、通道、附属等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断面图各断面数量是否和现场一致。

3.3.4桥梁、涵洞、通道等建筑物布局是否恰当合理,结构类型、基础类型、所用建筑材料是否合理,各建筑物里程、标高与平纵断面图对照,结构细部尺寸要逐项核定。

各建筑物是否有优化的可能。

3.3.5工程数量的审核:

施工图纸到位后,经理部和项目队均要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详细地核查,作出工程数量对照表,对照表可参照施工图数量表格式,增加工程数量算式、审核计算结果和有关说明。

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查看施工图数量表中是否有漏项、错项。

经复核无误后,将各项工程数量汇总与招标文件数量表核对,作为变更设计、调概索赔的依据。

3.4设计文件等有关资料的管理

设计文件是施工单位的主要技术文件,是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应规范其管理行为。

工程部和项目队技术室均须指定一名技术人员管理或兼管,设计文件的领取由工程部负责,工程部按照专业和管辖范围的分劈将设计文件分发给项目队技术室若干份(根据实际需要)。

资料管理人员要建立设计文件台帐,并对所有设计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标识、归类标号管理。

4、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制度

4.1编制原则:

4.1.1全面履行合同和协议,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要求,实现“投资、质量、工期”三控制。

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规范和国家方针政策,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

4.1.2在满足建设单位指定工期和合理工期条件下,对施工部署和方案要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盘考虑。

既要照顾到各工序、工种的不同特点和关键所在又要统筹兼顾,充分揭示各种不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综合平衡全面安排。

4.1.3保护环境。

4.1.4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确定施工方法,按当地气候规律对冬、雨期施工调整工序。

4.1.5运用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施工,按投入产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数据不均衡性和滞后性,既要控制不计成本的过量、过期投入,又要克服早期投入不足的通病。

4.1.6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充分运用已取得成果的科研项目、成熟的工法。

在施工安排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4.1.7大、小临工程本着合理、经济、满足工期和质量的要求安排。

在标准、数量上尽量节省,在条件具备时采取临永结合的方式。

4.2编制分工

综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经理部工程部负责编制,单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队技术主管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总工审批。

5、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在使工程从图纸向实体逐步转化过程中起着媒体和保障作用,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整体和分部(主要是分部)工程的几何尺寸、施工工艺方法、施工质量、安全具体措施等技术交底,可使作业人员掌握工艺方法,了解技术标准,按交底的内容将工程付诸实施。

5.1技术交底的要求:

技术交底工作是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劳动,主要是以书面资料的形式进行,技术人员不应将设计文件、标准图、施工组织设计等不加任何标注和修订简单地复印分发,应对原图和资料进行分解和细化,重新组合并附加上解释说明,对可能疏忽的细节要特别说明,提出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和克服施工通病的措施。

5.2技术交底的内容

5.2.1综合性交底:

交底书中要准确地说明工程部位及组成;主要施工工艺方法及施工步骤;施工的准备工作;需使用的机具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及使用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部位及配合比;创优规划、主要质量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等。

5.2.2测量交底:

各中线、水平桩位置、名称、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中桩里程及控制尺寸;桥梁桩位坐标、墩身及垫石坐标;涵洞、通道的中心坐标及结构中线等;

5.2.3结构分布尺寸交底:

分部位结构详图、各部位尺寸和数量;钢筋详图和数量;模板及支撑图;基坑开挖及支撑图;桥墩台顶帽尺寸及预埋预留螺栓位置;预应力管孔布置图;伸缩缝结构及施工要求等。

5.2.4工艺技术交底: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材料和质量要求;桩成孔工艺;预应力张拉工艺;架梁工艺;焊接工艺等。

工艺技术交底各项目队按相关专业内容,遵循二公司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要求的格式分别编制作业指导书,以备ISO9000贯标检查,工艺技术交底由工程部组织编制。

5.2.5质量、安全措施交底:

分年、季度、月编制针对性的安全质量措施;专项工序的安全、质量措施(如预应力张拉、爆破等);冬季、雨季措施;防洪措施等。

5.3建立技术交底台帐:

技术交底台帐应按单位工程项目依交底时间顺序依次编号,以便于建立台帐和归整。

交底应采用统一格式,内容要充实,书写要工整,有条件的要用微机打印。

台帐内容主要应有“交底时间、工程部位、内容摘要、交底人、接收人”等。

交底人要妥善保存所有技术交底,工程完工后要装订成册,以利于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保存和查阅。

5.4工程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证等。

5.4.1工程日志:

工程日志是记录工程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工程日志一定要认真记录,要重点突出,详细真实,不应记成流水帐。

5.4.2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原始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本均使用铅笔记录,记录不得擦抹,记录数据更改的要作明显标志,记录本不得缺页,不得记录其他无关文字。

记录本分单位工程编号保存,如“桥梁-01”等。

5.4.3所有原始记录本应妥善保存,不得遗失,中间不得缺页。

在工程完工后,均上交经理部,作为竣工文件中施工原始资料的一部分。

5.4.4隐蔽工程检查证及有关施工记录表格应按要求填写,填写份数另行通知,所有上报监理工程师的检查表格均使用微机打印,表格均应使用工程部提供的表格模板,不应随意更改字型,大小,及行间距。

检查证等需监理工程师签认的表格均应在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查前,按要求填写完毕,并签字齐全,监理工程师检查结束后,立即要求监理工程师现场签认。

如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查前,检查证等表格还未填写或填写签字等不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将拒绝进行隐蔽检查,造成的误工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5.4.5现场变更签认记录:

在施工过程中,在正常施工工艺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实际工程数量超过设计数量的,要及时填写现场变更签认单,并要求监理工程师签认。

签认单要统一格式,填写要图文并茂,说明文字要简洁明了。

各单位工程的签认单均应编号保存,建立台帐妥善保管,为顺利变更提供先决条件。

6、设计变更制度

6.1变更(或)改善设计对提高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本企业和社会效益及改善工程使用条件能起到巨大作用,是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重视这项工作。

在审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技术调查参与设计交底时,以及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有无变更(或改善)设计的必要和可能。

6.2变更设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本着精打细算,不断优化设计,增加企业效益和保证施工进度需要的原则进行。

6.3经理部工程部及项目队技术室要建立本工程范围的变更设计台帐,台帐登记内容主要是:

变更设计编号、工程名称、地点、分类、原设计情况、变更内容摘要,变更增减额、提议单位及日期、批准单位及日期等。

6.4变更设计程序

6.4.1一种形式:

项目队提报变更设计经工程部复核后报送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核,最后呈报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审批;总监办批复的变更设计文件作为施工及验工计价的依据。

6.4.2另一种形式:

由驻地监理主持召开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变更会议,会议主要洽商变更设计的内容,包括工程性质,材料质量、规格,工程数量、单价及工期等,并形成会议纪要。

根据上述会议纪要由承包方审核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然后提出变更设计单交驻地监理。

驻地监理审核完毕报设计院批复后实施。

7、测量仪器管理及测量复核制度

7.1测量仪器是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工程定位、放样的工具,测量仪器精度及价值高,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条件环境差,为加强管理,确保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7.2项目经理部及项目队技术部门管辖本工程配属的所有测量仪器设备,保障使用期内状态完好。

7.3项目经理部及项目队施工技术部门要指派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测量仪器的使用、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

7.4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仪器由经理部协调配置,其余由项目队自己配置,每台仪器要建立“测量仪器技术状态表”,一式二本,一本随同仪器存放在箱内保管,另一本存放在项目经理部,测量仪器送修、检定、移交、使用和领退时,按照状态表进行检查。

7.5测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需移动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移动仪器和装箱时要松开制动旋钮,严禁肩扛仪器,不得坐在或站在仪器箱上,要保持仪器的外表和仪器箱的清洁,定期擦除仪器表面的灰尘。

仪器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稳固处,不得随意堆放在地上。

7.6仪器使用人或保管人调动工作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双方按照“测量仪器技术状态表”进行清点、检查。

7.7项目经理部要于每年年末清查测量仪器动态,填写“测量仪器统计表”报公司工程部。

7.8测量仪器按计量设备管理的规定周期定期检定。

7.9测量仪器使用、保养、维修按《测规》的规定执行,经理部工程部对重要的仪器设备制定专项使用、保养细则。

7.10爱护仪器设备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者的职责。

一般仪器的常规检验、校正要由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按规程进行。

对高精度、构造复杂的精密测量仪器,任何人不得随便拆、卸,没有校正或修理经验的人员,不得试校正或试修仪器。

仪器发生故障时要送专业修理部门修理。

7.11测量仪器非正常损坏或丢失,要由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分析原因,查清责任,由责任者写出书面情况报告,进行严肃处理。

7.12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技术状态不良,不宜再修理使用的测量仪器,报公司工程部,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履行固资报废手续。

8、工程试验管理制度

工程试验是ISO2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制及检验的必要技术手段。

在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必须以工程试验的结论为依据。

要切实加强工程试验工作,发挥试验工作在工程质量监督和检验中的作用。

8.1试验室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岗位责任制、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试验工作日志制度、委托试验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程序、测试数据检验制度、检测报告审批制度、检测工作质量保证制度、试验资料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试验工作是施工技术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试验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试验工作专业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8.2试验室主要职责

8.2.1对砼、砂浆及其原材料性能进行鉴定,对水质进行初步检验,并负责或督促工地取样送检,参加工地砂、石料场的选择和质量复验。

8.2.2选定砼、砂浆等配合比,做好施工控制,对施工现场因施工失控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

8.2.3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安排有关试验工作,组织项目队试验人员交流经验,学习业务和试验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8.2.4协助工地料库做好有关材料的验收、保管,并注意了解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储存数量和质量情况。

8.2.5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及事故分析工作。

8.2.6负责试验有关的原始资料的及时积累、整理和保管,并及时提出试验报告。

8.2.7参加有关试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8.2.8对砼、砂浆检查试件,水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8.2.9提出仪器设备申请、维修、检定及年度用款计划。

8.3仪器设备管理

8.3.1试验仪器设备要做到“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精心保养,定期检定”,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室内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保管、使用、保养,多人操作的仪器设备除明确负责人外,并制定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和交接制。

8.3.2试验室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主要试验机具要建立履历书,及时记录机具的使用、检定、修理、发生故障等情况,机具调动时履历书要随机移交。

仪器设备档案由试验室统一保管,不得外借,不得损坏或丢失。

8.3.3计量仪器设备要按规定周期由具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检定校正,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凡经拆迁重新安装者,均应重新检定。

建立计量器具一览表,检定后给予“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明确标识。

仪器设备在检定期内失准、损坏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修复后必须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仪器的检定周期按该仪器设备检定规程的规定执行,无检定规程的可按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检定方法和周期执行,一般不超过一年。

8.3.4对有辐射源、有毒源的设备及试剂要单独存放,并在醒目位置挂上相应标记,制定管理细则,妥善保管。

8.4检测管理制度

8.4.1检测之前必须严格检查仪器、器具、所用材料及试验用水、电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有关记录。

8.4.2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质量负责人要经常监督并抽查。

8.4.3对重要的和较复杂的检测项目,一般不得少于2人,除仪器对数据能自动记录外,要由检测人员读数,记录人员复诵,以防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差错。

8.4.4检验中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求完整无缺、字迹清楚。

8.4.5检验人员要根据误差分析理论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利擅自舍取数据,所有测试数据的原始记录,要如实记录所要求达到的有效精度,试验数据在计算时按有关标准进行取位。

原始记录要由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8.4.6检测工作完成后,由检测人员填写检测报告,报告要依据充分、结果准确、结论合理并按规定格式填写,由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后送技术负责人审批。

8.4.7测试时要对测试数据实行自检、专检和抽检,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避免产生差错。

8.4.8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停止检测工作:

⑴同一试样两测量结果超过允许的平行误差;⑵对试验数据怀疑;⑶数据离散性太大。

待分析原因,确认采取措施后经技术负责人同意方能继续开始测试,并将以上情况如实记录备查。

8.4.9因外界干扰(如停水、停电)而中断试验,凡影响测试质量者,检测工作必须重新开始。

8.4.10因检测工作失误造成在检测过程中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检测数据者,所有数据作废,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检测报告以第二次检测数为准。

8.4.11室内要设置消防设备,建立防火、防触电等制度,对易燃品、配电设备等要设隔离防护设施,妥善保管。

要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及防护,加强安全教育,并经常检查安全操作情况,及时清除不安全因素。

试验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8.5现场试验主要工作内容

8.5.1原材料的检验

⑴开工伊始,试验室要参加工程主要材料料源的调查和质量鉴定工作,协助选定料源,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例外放行。

⑵试验室要督促物资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详细台帐,协助物资部门做好原材料试验状态标识和保管工作。

⑶试验室要根据原材料类别分别建立台帐,必须详细注明材料进场和检验时间,对本试验室无能力进行的试验项目,必须注明抽样、送检和收到试验报告时间。

对合格(不合格)原材料要有允许(不允许)使用通知单,由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发。

⑷对一些随时间延长易发生质变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等)要经常巡库检查,对时间较长或对其质量有怀疑的材料,要及时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复验,确定其质量状况,将复检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⑸对一些无法复验或易随时间变质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化学物品等),无论自检还是抽样送检,试验室均要保留样品,以便以后发生质量争议时备用,备样样品应分类管理,并且明显详细标识,包装要封闭符合其储存要求,并定人负责,要建立留样样品登记单。

样品保留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对留样样品进行处理。

⑹原材料试验检验报告单要分类存放,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其编号和进场检验台帐、原材料放行(禁用)通知书及样品登记单要一一对应。

⑺试验室负责人要每个月对原材料进场、检验台帐、原材料放行(禁用)通知书和样品登记单进行一次清点检查,并做好记录。

8.5.2施工前有关检测工作

除了原材料检验外,施工前还要做好有关检测工作,砼理论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填料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常规试验、石灰土等改良土的配合比等试验项目。

⑴砼配合比必须按现行的有关规范进行设计、试配,不允许使用经验配合比。

⑵设计砼配合比时所用材料必须是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材料,设计前所用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

⑶在砼理论配合比设计前应认真查阅设计文件,了解砼施工工艺情况和可能影响到砼质量的不利因素并作好记录。

⑷砼理论配合比设计时,要据施工队伍砼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本单位的砼强度标准差,来确定设计时的砼配制强度,并考虑施工工艺和影响砼质量的不利因素。

⑸砼理论配合比设计要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

同等级、同材料、技术指标要求相同的配合比至少进行三种水灰比的设计,以确定既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的理论配合比。

⑹在砼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和最后发放试验报告时,均要有人仔细复验,最后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复核签字,交施工部门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使用。

发放理论配合比报告单时应办理登记手续。

⑺砂浆配合比设计比照砼配合比设计原理执行。

⑻施工前试验室要根据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