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868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docx

教案

2012年3月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概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研究方法及心

理学史等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心理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研究原则

3.学习的心理学的意义与任务

教学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

发生发展的规律。

二、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心理过程

2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

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认知过程(知):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2.情感过程(情):

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

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

4.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知、情、意、行的关系:

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知的基础上,在

情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意控制、调节情,提

高知。

(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人人共有的心理现象,但由于个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经

验等不同,使人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心理。

个性即人的独特性。

个性心理是表现在个

体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1.个性倾向性指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

包括:

动机、需要、兴趣、

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包括:

气质、性格、

能力。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

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来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它是个性形成的

基础;个性心理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形成的。

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

过程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

3

行动,也就不可能形成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另一方

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能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普通心理学

(二)实验心理学

(三)认知心理学

(四)人格心理学

(五)社会心理学

(六)发展心理学

(七)心理测量学

(八)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心理学

(二)咨询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

(四)民族心理学

(五)工业心理学

(六)广告心理学

(七)消费心理学

(八)法律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

就是通过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现象来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在此基础上达

到控制盒与预测人的心理现象的目的。

二、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学习教育理论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实践意义

4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有助于个体发展自我;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生产劳动

者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意义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测验法

(四)实验法

复习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第二章

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心

理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个体心理发展含义

2.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5

教学难点:

1.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体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

式不断地构建心理结构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已有的心理结构与环境所提

供的新的经验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个体与环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它推动个

体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不断地解决矛盾,从而使个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一)发展:

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包

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二)生理发展:

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

能的变化。

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

的过程。

外在环境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三)心理发展:

广义的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发

生的心理上的变化;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成年

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自然成熟论:

心理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

6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律。

环境决定论:

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教育的准备性原则:

又称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

教育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生理

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即考虑个体当前的智力和非

智力因素的准备,唯此,才能使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等与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

相适应,使教育具有可接受性。

发展性教学: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认为教学不仅要根据儿童已经

达到的发展水平,而且还要预见儿童今后的心理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头。

发展性教学正确体现了教育与心理发展的辨证关系,既强调教学要依据个体已有的

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又强调教学要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新的可能来最大限度地促进

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和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最近发展区: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

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到目前为止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一是儿童

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有可能达到的解决

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关键期: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获得某一特定行为的敏感期、最佳期,对个体

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

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理论

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包含着许多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过

7

程。

对这种过程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渐近论、阶段论。

(一)渐进论: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理论之一。

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

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表的过程。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没有本质差异,儿童

缺少的只是成人的经验和教育。

(二)阶段论: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理论之一。

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

一个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的过程。

儿童所表现出的能力并

不仅仅是其先前能力的累积,儿童在每一新的阶段都发展起一些与前一阶段具有质

的不同的新的内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非连续的过程,

发展是按阶段顺序进行的,逾越某一阶段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既有量变过程,

又有质变过程。

第二节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

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一)注意的发展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这里的一定事物是注意的对

象。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事物,也可以是内部事物。

(二)注意的特征

1.指向性:

是指人把一定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而离开其他事物的特征。

人的注意是有选择的,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事物,只能对一部分事物进行反映。

两耳分听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注意的指向性特征。

2.集中性: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深入于注意对象的程度的特征。

注意集中性的特征是注意中心的事物被清晰的、准确的反映出来,而其他事物

8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反映的比较模糊。

由于集中性的存在,则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之说。

3.指向性与集中性的关系

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是统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

体。

指向是指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集中性则说明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反映的清

晰、完善和深刻程度。

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集中性是指向性的具体体现和发展。

二、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

(一)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环境方面

学校应安静、布置恰当、学生应不迟到、教师应在着装、表情、教具出示、口

语表达等方面做好准备;

(2)教学内容方面

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

(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应变化;教学重点要突出;多用启发式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

生的需要。

(4)教学语言方面

语言要规范;语音要抑扬顿挫,主次分开,快慢适当。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9

(4)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常用的方法有:

信号控制,邻近控制,内容控制和必要的批评。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1.教学条件

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合理组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注意力。

教学内容科学、生动,方法灵活多样,组织充实严密,环境舒适优雅将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2.学生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培养

(1)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

(2)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4)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其注意力。

第三节

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

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先天因素指的是个体出生时

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即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的状况。

天因素指的是个体出生遗憾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其中,教育是个体接受

的来自环境的一种最主要的影响。

在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是先天因素还是

后天因素、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有自然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

一、自然成熟论:

代表人物:

彪勒。

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

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

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因此,一个人的心理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水平,

10

心理理论与实践教案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是由获自遗传的先天素质预先决定的。

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遗传决定论。

以生理发

展曲解心理发展,是庸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