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701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

掌握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成因,简述它们的危害。

结合地图,掌握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

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

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热带气旋

【自主学习】

1.概念: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

3.分布

主要分布区

西北太平洋海域

集中分布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4.特殊形式——台风

(1)判定: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结构及影响

组成

天气

天气特征

A:

外围大风区

风速由外向内增加

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B:

旋涡风雨区

产生最强烈的降水

C:

台风眼

无风、少云和干暖

(3)发生时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图表导读]

读教材P7图1.9“卫星观测到的热带气旋(台风)”、

图1.10“热带气旋(台风)剖面图”和P8图1.11“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9中的热带气旋发生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为什么?

(2)台风造成危害的主要是哪个区域?

危害主要表现是什么?

(3)为什么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4)热带气旋产生的源地主要在哪些地区,赤道附近、高纬度地区为什么不能形成气旋?

提示:

(1)北半球,图中显示气流为逆时针辐合。

(2)旋涡风雨区。

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及风暴潮。

(3)这和台风的形成过程有关,台风眼区由于台风内的风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进而使中心空气发生逆时针旋转,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此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风力互相平衡抵消,因此就形成了台风中心数十千米范围内的无风现象。

再加上台风眼区空气下沉增温现象,形成了台风眼特有的云消雨散的天气现象。

(4)热带气旋主要产生在副热带海区洋面上,赤道地区没有地转偏向力,水汽不能涡旋上升,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不能提供充足的上升水汽。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7年6月,受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影响,珠三角、粤东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惠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受灾人口2.86万人。

据广东省民政厅初步统计,截至13日16时,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共1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86万人,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93人,一般损坏房屋15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01公顷。

(1)台风的危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探究台风对人类的影响。

提示:

(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的,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2)①不利影响:

强风可以吹翻船只,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吹落高空物品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城市、村庄、农田、道路等受淹,甚至被冲毁。

暴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会导致海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有利影响:

台风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增加水库的蓄水量。

【核心归纳】

1.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形成条件

(1)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如图所示)

(2)台风的形成条件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形成条件有: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②对流层垂直方向上各层面的风速变化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③地转参数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④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地区

【跟踪训练】

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回答

(1)~

(2)题。

(1)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  )

A.太平洋东部     B.太平洋西部

C.大西洋西部D.印度洋北部

(2)2017年6月,台风“苗柏”袭击了我国广东、福建等地。

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苗柏”台风的是(  )

解析:

(1)题,通过“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

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的频率占30%以上,故选B。

(2)题,影响北半球的台风形成于北半球,排除A、C,台风形成于低纬度地区,D选项位于中纬度,故选B。

答案:

(1)B 

(2)B

 干 旱

【自主学习】

1.定义: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成因:

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3.危害:

水分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

4.旱灾

(1)特征:

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2)多发地区:

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旱灾频率较高地区。

[图表导读]

读教材P8图1.12“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以什么气候为主,降水有什么特点?

(2)撒哈拉地区降水稀少,为什么旱灾并不多发?

提示:

(1)多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

(2)撒哈拉地区虽降水稀少,但人烟稀少,基本没有农业生产,所以没有形成旱灾。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5年5月8日从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目前全省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干旱灾害。

截至4月29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84.86万亩,118.4万人、62.55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因旱造成河道断流102条,水库干涸69座,旱灾总体呈现气象干旱严重、总体旱情偏轻、部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三个特点。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提示:

(1)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2)农业大面积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核心归纳】

旱灾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1.成因: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干旱),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可将其归纳为两个条件:

2.分布

3.危害:

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

1.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2.如何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

判断的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

不管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只要降水不稳定就特别容易出现旱灾。

例如在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2000毫米左右,但季风活动的异常特别容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

我国东部季风多旱灾也与季风活动的不规律变动有关。

【跟踪训练】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

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据此回答

(1)~(3)题。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D.玉米、大豆

(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解析:

(1)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2)西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3)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答案:

(1)C 

(2)C (3)D

 寒 潮

【自主学习】

1.定义: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2.成因:

高纬度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

3.时空分布

(1)时间:

深秋到初春季节。

(2)空间: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4.影响:

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1)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都是有害的吗?

(2)气象灾害与天气要素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提示:

(1)不是。

寒潮也可减少病虫害,且会带来雨雪天气使农作物受益。

(2)气象灾害是气压的异常变化引起降水、气温、气流等天气要素的异常变化而形成的,如降水的异常形成干旱、洪涝等灾害;气温的异常造成寒潮、酷暑等灾害;气流异常造成台风、龙卷风等灾害。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中央气象台2017年2月20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强冷空气影响,20日08时至22日08时,新疆、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8℃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2℃。

上述地区将伴有4~6级大风,东部海域将有6~8级偏北风。

内蒙古西部伴有沙尘天气。

(1)寒潮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什么季节?

(2)影响寒潮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寒潮会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

(1)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季节主要在深秋到初春季节。

(2)寒潮来临前当地气温的高低。

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

(3)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核心归纳】

1.寒潮的形成与分布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寒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寒潮的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

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区域。

其形成的天气主要有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2)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3)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跟踪训练】

2017年2月20日16时,四川省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预计21~23日我省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温降水天气过程,盆地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下降5~7℃,22~23日部分地方有中雨或大雨。

”读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回答

(1)~

(2)题。

(1)寒潮期间,成都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和风细雨      B.阵雨

C.连续性降水D.暴雪

(2)若成都出现降水,引起成都降水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题,寒潮常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寒潮移动速度快,不会出现和风细雨和连续性降水,可能出现阵雨;成都不会出现暴雪。

(2)题,寒潮是冷锋活动造成的,冷锋是锋后降雨,故①正确。

答案:

(1)B 

(2)A

 地 震

【自主学习】

1.概念

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要素

要素

字母

具体含义

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能量越多,震级越大

烈度

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震源

A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

B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地震波

C

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震源深度

D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

E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等震线

F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分布

(1)易发区: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2)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图表导读]

读教材P11图1.1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和P10表1.2“中国地震烈度的划分(1999年)”,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的分布规律。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为什么这两个地带火山地震灾害多发?

(3)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

提示:

(1)多呈带状分布。

(2)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这两个地带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

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6年4月14日晚,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21日的统计显示,九州熊本县的地震共造成44人死亡,约1117人受伤,9000余栋房屋全毁或者半毁。

2016年4月16日,南美洲厄瓜多尔西北沿海地区发生里氏7.8级地震,截止21日,死亡人数已升至525人,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目前已有4600多人受伤,数百人失踪,2万多人失去家园。

此外,1500多栋建筑物受损。

说明日本地震较厄瓜多尔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差异及原因。

提示:

差异:

日本地震伤亡人数较厄瓜多尔少;日本地震财产损失大(建筑物损毁数量多)。

原因:

日本地震震级低,程度轻;防灾减灾意识强。

日本救援技术、医疗水平较高。

日本经济发达,财产损失大(建筑物密度大),损毁严重。

【核心归纳】

1.地震的基本概念

2.地震强度的划分

3.烈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建筑物坚固程度

关系

正相关

负相关

负相关

负相关

负相关

4.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原因如下: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单位

影响

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分类

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关联性

震级是产生烈度的基础;震级也是决定烈度大小的最基本因素

【跟踪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富汗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2015年10月26日北京时间17时9分,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这次地震引发巴基斯坦北部罕萨河谷山体滑坡,造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3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下图示意阿富汗此次地震震中位置。

(1)分析阿富汗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2)简述此次地震的危害。

答案:

(1)原因:

阿富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或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活跃。

次生灾害:

山体崩塌(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火灾、水灾等。

(2)造成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破坏;房屋损坏倒塌;工农业停产;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

 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学习】

1.滑坡

(1)定义: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发生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2.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等。

[图表导读]

1.读教材P12图1.15“滑坡示意”、图1.16“滑坡”、图1.17“泥石流示意”和图1.18“泥石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生在什么地形区?

(2)从运动物体大小、形成条件、破坏力大小、发生地区等角度比较滑坡和泥石流的差异。

提示:

(1)地形崎岖、坡度陡峻的山区。

(2)滑坡运动物体体积大,无水条件下也能形成,破坏影响范围略小,常发生在工程建设地区。

泥石流运动物体体积小,必须有水的参与,冲刷、淤积量大,破坏影响范围较大,常发生在植被破坏严重的丘陵和山区的沟谷地带。

2.读教材P13图1.19“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对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发性自然灾害有哪些?

它有什么特点?

(2)渐发性自然灾害有哪些?

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

(1)地震、火山等。

该类自然灾害一般具有强度大、过程短、破坏严重、影响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

(2)洪涝、干旱等。

该类自然灾害在较短时间内强度不高,破坏力不明显,但持续时间长,危害面积大,影响更为深远。

【合作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

该岛虽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第四大岛,但拥有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处支配地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爪哇岛山体滑坡较多、危害较大的原因。

提示:

滑坡较多:

爪哇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上,构造运动活跃,使山区地势起伏变大;多地震,岩体比较破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岩体含水量大;河流短小急促,侵蚀冲刷严重;人口密集,土地供应紧张,过度开垦现象严重,植被覆盖较差。

危害较大:

相对于该国其他地区,该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密度大;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高。

【核心归纳】

1.滑坡

(1)发生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2)多发地区

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

即:

2.泥石流

(1)特征:

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2)发生条件:

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

滑坡

泥石流

形成

条件

①岩体比较破碎

②地势起伏较大

③植被覆盖较差

①地形陡峻

②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特点

破坏力略小

冲刷、淤积量大,破坏力强

差异

运动物体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滑坡在无水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

【跟踪训练】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2)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

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答案:

(1)D 坡陡;水源充足。

(2)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

必背

1.热带气旋的概念、形成条件、结构、主要危害和防御措施。

2.干旱的概念、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3.寒潮的概念、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4.地震的概念、成因、分布、危害和防御措施;影响烈度的因素。

5.滑坡的概念、成因、分布地区、危害和防御措施。

6.泥石流的概念、成因、分布地区、危害和防御措施。

微点拨

1.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应从其源地的性质入手分析,热带、副热带温暖的洋面上,热量水汽充足,且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不一定形成旱灾;当干旱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时才形成旱灾。

3.分析地震分布和成因时,应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分析。

4.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烈度)时,可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方面分析。

5.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可从地形、气候、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植被覆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6.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滑坡发生在地势陡峻的山坡,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二是滑坡不一定有水参与,泥石流一定有水参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解析:

第1题,根据灾害的持续时间,地震是瞬间发生的灾害,①是地震。

火山喷发可能持续几小时或更长,②是火山。

洪涝灾害是持续性降雨导致的排水不畅,河道决堤等灾害,可持续几天或更长,③是洪涝。

干旱是长时期的土壤、空气缺水现象,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④是干旱。

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①是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A错。

②是火山,目前基本可以进行有效监测,减少灾害损失,B错。

③是洪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C对。

④是干旱,主要造成农业减产,财产损失,不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D错。

答案:

1.B 2.C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017年6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将于12日傍晚到夜间在广东珠海到汕头一带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