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634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导学案.docx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通过自学,掌握、理解了本课的生字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连起来说一说。

二.课堂研习

1、在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去,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

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这个实验的现场的记者?

2、认真研读课文,思考:

如果你是记者,你会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

(提示:

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

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错误的?

你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3、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怎么回答呢?

(提示:

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

5、试验的结果到底怎样呢?

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当堂训练

1、辨字组词。

 执()奉()腊()

 势()春()借()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话的疑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铁球很大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26*、全神贯注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我会读下列词语

邀请挚友仪态端庄叽里咕噜痴笑锁门

2、我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结合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一些生词。

4、通过自学,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想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二、课堂研习

1、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呢?

在课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当堂训练

1、写出几个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的词语。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2、针对人物说感言

你想对罗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你想对茨威格说:

  

你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学

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你认识了哪些生字词,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说说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画画画得好?

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5、鱼是怎样游到青年的心里的?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

二、课堂研习

1、鱼,明明生活在水里,而课文却说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

你能找到课文里的原句吗?

2、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赞叹?

3、思考:

鱼怎么会游到青年人的心里?

拿起笔用“——”画一画,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让鱼游到了心里?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4、说一说你从“呆呆地”“静静地”、“老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5、他除了忘了时间,忘了自己,还忘记了什么?

“融为一体”指的是什么?

6、你能明白心里和纸上的关系是怎样的吗?

7、青年人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呢?

三、当堂训练

1、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港(  ) 澈(  ) 壶(  ) 缸(  )

    巷(  ) 撤(  ) 壳(  ) 缺(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清澈——   特别——   自由自在——   一丝不苟——  

3、“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作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笔谈。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28*、父亲的菜园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课堂研习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

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父亲的态度如何?

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

他遇到什么困难?

是怎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样克服的?

(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三、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

zhēnɡnínɡqìněipínjízhàɡān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蔬菜()的坡地()的豌豆

()的目光()的岩石()的翡翠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父亲没有(),他在坡地的边缘()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上去,()了那可怖的岩石。

  2.没有了(),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就像()。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五、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29、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道理。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两件什么事?

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

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课堂研习

1、纪昌怎样学射的?

(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射箭?

(2)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3)假如纪昌没跟随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1)、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3)、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三、当堂训练

1、辨字组词。

虱()昌()肠()蔡()

蚀()冒()烫()祭()

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

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

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30*、文成公主进藏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有感情的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讲述故事。

教学

重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讲述故事。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把课文读通读顺,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那些段落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3、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又遇到了哪些事?

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二、课堂研习

1、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看她进藏的线路图和地图,谈谈感受。

(艰难,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3、复述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4、交流:

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么样的人?

5、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了吗?

(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

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三、当堂训练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恶毒(è wù)  西藏(zàngcáng)  团结(jié  jiē )  

2、选词填空

  一座座     一个个    一条条     一块块     一片片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__________大河,翻过__________高山,绕过__________菜园,穿过__________树林,走过__________田野,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31、普罗米修斯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的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能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教学

重难点

能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的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或通过课文了解了什么)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跟同学交流。

二、课堂研习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文中的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个部分?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普罗米修斯遭受的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惩罚?

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huǒyàn   lǐnɡxiù   chénɡfá   jìnɡ pèi qiú ráo  wéikànɡ  

(      )  (    )  (     ) (     ) (      ) (      )

2、根据要求变换句子。

a、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改成因果句式)

 b、大力神经过高加索山、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

(改为“把”字句)

c、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改成“被”字句)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导学案

课题

32*、渔夫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执教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锡波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导习——课堂研习——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跟同学交流。

二、课堂研习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渔父与魔鬼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

(提示:

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2.你认为现实中有魔鬼吗?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魔鬼形象?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

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分析)

三、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近义词:

规矩——耸立——凶恶——违背——

反义词:

凶恶——恩将仇报——简短——庞大——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笑()颜()自()自()无()不()

()将()报下()无()荣()富()

()头散发()身一变 气急()坏

3、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中魔鬼的________和渔夫的________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