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549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

RJ版一年级: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  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2.“前”和“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

4.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或右)边”或者“谁的左(或右)边是谁”。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

2.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3.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重点)。

4.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 认识上、下、前、后。

2.认识左、右。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1~5各数的含义。

1,2,3,4,5都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2.1~5的数序。

(1)从前往后:

1,2,3,4,5。

(2)从后往前:

5,4,3,2,1。

3.1~5各数的书写。

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4.比大小。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或“=”表示。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用“=”表示,如果两个数不相等,那么用“>”或“<”表示。

温馨提示:

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5.第几的含义。

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知识拓展: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第几)。

温馨提示:

“几个”和“第几”的含义不同,“几个”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第几”则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物体。

6.确定第几的方法。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物体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7.数的组成。

一个数(0,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依次分成1和几,,2和几……直到分成几和1为止。

温馨提示:

写数的组成时,分出的数不能比被分的数大。

8.加法的含义。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

9.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等方法来计算,其中用想数的组成来计算比较简便。

10.减法的含义。

从总数里面去掉(或减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11.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倒着数、点数、想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12.0的含义。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13.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与0相加或相减,还得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1~5各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2.判断一个数的前、后位置各是什么数时,可以根据数数时,先

数谁,后数谁,先数的数在前面,后数的数在后面。

3.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就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

数。

4.填“>”或“<”时,要记住开口总是对准大数。

5.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先确定数物体的方向。

6.“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只对应一个物体。

7.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数的分与合,可以避免遗漏或重复。

8.列加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时,要把同类的事物合在一起。

9.运用“想组成”算加法,要把“组成”想准。

10.写减法算式时,关键是要正确找出去掉(或减掉)的部分。

11.看图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减去掉(或减掉)的部分。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掌握1~5各数的顺序,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

2.1~5各数的书写(难点)。

3.会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重点)。

4.能正确运用“>”或“<”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难点)。

5.理解“第几”的含义(重点)。

6.能准确区分“几个”或“第几”(难点)。

7.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重点)。

8.理解数的分与合之间的关系(难点)。

9.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重点)。

10.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

11.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重点)。

12.理解减法的含义(难点)。

13.理解0的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重点)。

14.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5各数的认识及比大小。

2.“几”和“第几”的区别。

3.1~5的加减法。

4.0的认识与加减法。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

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横放在桌子上能液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

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如图。

5.立体图形的拼摆。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圆柱要竖着放才能平稳,球容易滚动一般不放在下面。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长方体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2.判断是不是圆柱的关键:

一看上下是否一样粗,二看上下两个面大小是否一样。

3.数物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时,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上到下分层数,或从前往后、从左往右分排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重点)。

2.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数数。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

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

10,9,8,7,6,5,4,3,2,1,0。

3.基数、序数的含义。

基数:

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

序数:

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

4.比较大小。

按照0~10的排列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10以内的数中,10比0~9各数都大。

温馨提示:

比较大小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5.6~10的书写。

按照数字的笔顺写,书写要规范、美观。

6.数的组成。

一个数(0,1除外)都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8和2组成。

7.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8.一图四式。

看图列式时,如果两部分的数量不相等,那么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果两部分的数量相等,那么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9.用“

”和“?

”可以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解决问题时,如果“?

”在“

”的下面,那么表示求一共有多少(或总数),用加法计算;如果“?

”在“

”上面的一侧时,那么表示求的是部分数量,用减法计算。

10.连加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11.连减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12.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确定“第几”,首先要明确是从哪个方向数起。

2.解答看图写两道减法算式的题时,必须是从总数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

3.解决看图列式计算的问题时,不能只注意图,图上画出的有时只是实际数量的一部分,要全面观察。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时,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5.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时,先写两道加法算式,再用加法算式的得数分别减两个加数,得到两道减法算式。

6.列连减算式时,要先确定总数是几,再用总数依次减去去掉的部分量。

7.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看懂图意,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加减关系。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用6或7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重点)。

2.6,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难点)。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重点)。

4.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难点)。

5.理解带“

”和“?

”这类题的题意(重点)。

6.正确运用加法或减法解决图中带“

”和“?

”的问题(难点)。

7.会用8或9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写8,9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重点)。

8.8,9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难点)。

9.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重点)。

10.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难点)。

11.会解答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问题(重点)。

12.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难点)。

13.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14.准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难点)。

15.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重点)。

16.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难点)。

17.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方法(重点)。

18.根据图中内容正确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数数。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11~20各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

11,12,13,14,15,16,17,18,19,20。

(2)从后往前数:

20,19,18,17,16,15,14,13,12,11。

3.比较大小。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数的组成。

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

5.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读数。

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7.写数。

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9.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10.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在0~20各数中,9的后面是10,19的后面是20。

2.读数时,一个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读“十几”。

3.写数时,要先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再写数。

4.看计数器写数时,个位上一个算珠也没有,必须写0占位,如果不写,会改变数的意义和大小。

5.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6.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加整十数。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11~20各数的认识及组成,并会读、写11~20各数(重点)。

2.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难点)。

3.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4.能正确解答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认识钟面。

钟面:

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

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整时。

钟面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

”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

”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写整时。

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几时用电子表数字的表示方法是在“:

”的前面写几,在“:

”的后面写“00”。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整时时,“:

”的后面应写成“00”。

2.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才是12时。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读、写整时(重点)。

2.会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整时的读、写。

第八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9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法;

(2)接着数;(3)溱十法。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法;

(2)接着数;(3)溱十法。

可以“拆大数,溱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溱十法。

可以“拆大数,溱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2)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的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注意凑十后不能加原数。

2.解答图文结合的题目时,不能仅凭图或文一方面来选择解题方法,要全面分析图意和文字。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重点)。

2.理解“凑十法”的算理(难点)。

3.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重点)。

4.灵活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难点)。

5.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重点)。

6.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难点)。

7.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重点)。

8.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难点)。

9.运用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选择用加法解决问题(重点)。

10.逆向思考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