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100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docx

大三下学期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总结

古代文学总结

初唐时期:

宫廷诗:

1、上官体:

n《旧唐书》称“(仪)攻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上官体”是指对形式精美、对仗工整、语言华美而内容和思想贫乏的诗体。

2、六对八对:

上官仪提出的。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3、文章四友:

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4、杜审言: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使五言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其诗律精严,笔力雄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作品选P29

4、“沈宋”及其贡献:

是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尤其是五言律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定型。

5、王绩及其贡献:

代表作《野望》,此诗是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

诗歌成就:

内容上以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为主,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

在野诗人:

一、初唐四杰:

(一)初唐四杰n: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旧唐书·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共性特点:

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十分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四杰的主要成就:

1.表现题材与领域扩展到社会、人生及自我价值的探索。

2.艺术形式上,促进五律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同时,冲击和改造了传统的歌行体与宫体诗。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闻一多《唐诗杂论》

3.唐诗风骨、声律兼备的艺术风貌,是从四杰开始的。

(四)骆宾王《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呼!

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树风之微乔,韵资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之墨,取代幽忧云耳。

作品选:

P20背熟悉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患难人语)

主题思想:

这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通过咏蝉,抒写了诗人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忧郁、愤懑、哀怨之情。

诗中深蕴着诗人在坎坷人生中体会到的生命的沉重感,艰难感,孤独感,以及洁身守志的情怀。

也表达了昭雪沉冤的愿望。

《唐宋诗举要》云:

“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首联对仗,以蝉鸣起兴,逗起客思。

颔联抒情,在激愤之中感叹年华在狱中消磨,以至老迈,有一种悲怆哀怨之情。

颈联以蝉自喻,托物寓意,寄慨遥深。

尾联紧承上联,发抒悲愤心情。

艺术特点:

运用比兴手法,由物及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语言简洁凝炼,对仗工整。

二、陈子昂

(一)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文学史P191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

“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

(4班)

“兴”,兴发,“寄”,寄托。

“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

“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藻饰的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二)在文学实践中有哪些代表作?

《感遇诗》38首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蓟秋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组诗、《登幽州台》

三、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俱以文辞俊秀,名扬于上京”,“人间往往传其文”。

(《旧唐书·文苑传》)

哪些特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审美阅读:

(艺术特色、结构)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围绕五字逐层铺展,月下春江花林的美景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江月”转到“人生”,写景进入理思抒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以白云悠悠起兴,随月移换景,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缠绵忧伤的情感和憧憬交织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月至江,逐一收束全篇

结构:

第一部分,写春江夜月的宁静美景。

第二部分,写诗人面对江水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第三部分,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明净的诗境中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艺术特点:

1、虽用乐府旧题,而内容一新。

洗尽艳情诗的绮罗香泽脂粉,借月怀人,极写相思离别之苦。

2、构思巧妙,紧扣题意,由春、江、花、月、夜,逐层铺展,而又以月为线索。

对月的描写又是多角度的:

初出——天上——斜月——落月。

3、章法整齐而有变化:

四句为一韵群、意群,构成一节,

忽平忽仄,产生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4、情景理融为一体,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又融入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感悟。

5、语言清丽,绝弃了宫体诗的绮靡。

具有民歌的特点:

反复歌咏。

春江、海、月(15次)反复出现;对偶、顶真的运用。

历代评论:

“孤篇横绝”(清王闿运)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唐诗杂论》)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美的历程》)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抒写伤春惜花、人生无常的感概

盛唐时期:

(陈子昂之后、大历十才子之前的时期)

一、王孟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

特色:

山水田园诗即兴写意,不假雕饰,而自然超妙。

气象浑成,意境清远,韵味浓深。

叶燮《原诗》:

“如画家写意,墨气俱无。

”沈德潜《唐诗别裁》:

“语淡而味终不薄”。

孟浩然是从初唐到盛唐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诗歌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隐士的高雅行经和闲逸情趣。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一是借景抒怀、表达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遭际的,如《岁暮归南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二是描写故乡胜景、表现山林隐逸生活和闲适之情的,如《春晓》、《过故人庄》等;

三是描写旅途风光、寄托身世漂零孤寂潦倒感慨的,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夜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等。

过故人庄(背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王维:

前后期的区别:

以四十岁左右开始半官半隐生活为界,他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期。

A.前期:

他有“活国济仁”(《与魏居士书》)的进步理想。

B.后期:

佛家寂静灭思想,山水诗数量的大大增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大大减少。

雄阔之景与精致之景兼俱情韵风致的高华丰润、清秀空灵

第一,充满了生活的爱意。

第二,充满了辩证的深意。

第三,充满了艺术的画意。

王维的地位

1、诗佛之称

2、山水诗的发展。

王维的山水诗,既有陶渊明完整的意境,也有谢灵运细致入微的笔触,又有谢脁清新、秀丽的色泽,达到一种极富诗情画意、较现实为高的优美艺术境界。

王维诗歌贡献:

王维给后人最大赋予的即是他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实践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诗推上了峰巅,并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美学乃至整个的美学。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

二、高岑边塞诗

边塞诗指反映边塞战争、生活、风光的诗。

边塞诗特点:

1、以政治家的眼光冷静分析边塞形势,深刻地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示自己对战争的意见,议论战争的得失,同时流露自己对士兵的同情。

2、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质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苍劲古朴,雄浑悲壮。

3、形式方面,长于七言歌行。

高适:

代表作:

燕歌行P137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部分出师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第二部分:

战败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燕歌行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第三部分:

被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四部分:

死斗的结局

 

思想内容:

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

2.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

3.同情将士们在艰苦的战争中的思乡之情。

诗中有对比,有批评,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同情。

涉及受战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

天子、将军、士兵、思妇、敌人。

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因而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艺术特点:

(1)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和排偶句式,所用排偶对比又错落有致,毫无板滞之感。

《唐诗评选》:

“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

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

(2)叙述、描写了边塞景象,抒情、议论结合,叙述了战争的全过程、描写了边塞景象、抒写了征人思妇的痛苦、议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表达边防政见,而重在发议论

(3)《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对律句用韵可谓高超而不落俗套。

“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岑参: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雪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奇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送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惜别

(大气候—具体—转别—近送—远别)

艺术特点:

1诗以雪为线索贯穿始终,借咏雪以抒怀。

一是写景奇丽,画面奔腾跳跃,衔接自如。

2是构思奇特。

3是写情含蓄蕴籍。

岑参与高适诗风之比较

同:

都长于写边塞诗,都具有豪迈雄壮风格,都长于七言歌行体。

异:

(1)高偏于悲壮,岑偏于奇丽;

(2)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3)高诗浑厚质实,多写实手法;岑诗瑰奇俊峭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4)高富于现实关怀,岑长于浪漫想象。

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于岑;就艺术而论,岑美于高。

(5)高诗直追汉魏,岑诗则较多地最汲取和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成就。

三、王昌龄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字少伯,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其七绝。

其诗题材主要有闺怨、宫怨、边塞、赠别。

《从军行》七首、《出塞》(要求背诵作品,见作品选P75-80)

四、李颀的边塞诗

《古从军行》,见作品选P73。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边塞风光: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王之涣《凉州词》

军事生活:

李颀《古意》、《古从军行》

征人思妇的情感:

王昌龄《从军行》

议论战争的得失等:

高适《燕歌行》

五、李白※

(一)七言歌行:

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推动了七言歌的成熟,而至李白则成为盛唐七言歌行的杰出代表。

如他的《行路难》。

七言歌行的内容特点:

李白的七言歌行,有拟乐府旧题而作者,也有自创新题而制者。

(1)一方面是借古题写今事,缘事而发;

(2)一方面则用古题写己怀。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

这些诗往往借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感情倾向,创造性地生发和联想,以纵横恣肆的文笔而形成磅礴豪放的气势,把乐府诗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3)七言歌行几乎包括了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思想个性,极大地丰富了七言歌行的表现领域,在题材开拓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言歌行的艺术特点:

(1)盛情强烈,个性鲜明。

大量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抒怀方式,构成奇幻的艺术世界。

如《蜀道难》。

(2)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是李白七言歌行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如谢安、鲁仲连等。

往往历史人物成为诗人自我的化身,成为蕴涵着强烈的主体意识的“自我”。

七言歌行的结构特点:

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奇突多变,大起大落。

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绝句

李白的绝句,既有绝句的共同风貌,又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1.气象宏伟,胸怀开阔,格调自然明朗,流走轻快,因此创造出壮美而俊爽的境界,表现出多种风格。

2.清新自然、流美疏秀

五言与王维齐名,七言与王昌龄竞爽,代表了绝句体创作的最高成就。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二、强烈而炽热的感情。

第一,强烈而鲜明的爱憎。

李白诗的两大主题是1..对现实的抨击和对权贵的鞭挞,如《嘲鲁儒》;2.对自由的追求。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等。

第二,善于直抒胸臆,感情外露。

明·王士祯评:

李白主气,杜甫主意。

第三,感情、意识流转跳跃性大。

李白诗的结构多不匀称。

三、雄奇、鲜明而自然的形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大鹏、巨鲲、天马、大江、大河、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他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但是李白诗歌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四、李白诗歌的语言,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五、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豪放飘逸的风格,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六、杜甫※

(一)杜甫绝句的特色与贡献

(1)开拓了绝句的题材,开绝句评论诗文之先河

(2)杜甫绝句的语言精炼,色彩鲜明,引发兴味,有着浓郁的“以画入诗”的特色。

《绝句》

(3)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在对仗方面尤见功力。

而绝句中的对仗可以谓杜甫的一个特色。

截律

(4)以难写之绝句,写出极深的思想内涵。

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

(二)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第一,杜甫的律诗在题材上大大扩展,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面,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功能。

《登高》

第二,从诗歌形式上言,杜甫发展了“连章体”(组诗),创制了拗体律诗。

组诗叙写他对时事、人生的感受,章法贯通,俨然一体。

七律组诗现存有10组,更富有开创意义。

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

第三,杜甫的律诗章法多变,手法多样,姿态各异,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

第四,杜甫的律诗中较多地出现了叙事与议论,这是对律诗的重要发展。

最具代表的是《蜀相》

第五,杜甫的律诗在语言的使用上具有开创性,关于吸收和提炼民间俗语,口语入律诗。

如:

《舟前小鹅儿》

(三)杜甫诗的艺术风格

一、“沉郁顿挫”的主体风格。

“沉郁顿挫”语出杜甫《进雕赋表》:

“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主要表现为:

意境开阔壮大、感情苍凉悲壮。

顿挫,从字面上看,指语意的停顿、间歇、转折,往往呈现在起承转合处。

从风格上看,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表现为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抗坠,韵律的曲折有力。

总之是为寄托沉郁之情提供一个适合的时空结构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最能代表其沉郁顿挫之风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二、杜诗萧散自然的特色

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水槛遣心二首: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阅读:

《五百字》、《秋兴八首》、《同谷歌》、《夔州八首》

中唐时期:

韩孟诗派:

(韩愈、孟郊)

韩孟诗派n:

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等人。

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创新色彩。

【了解:

雄奇险怪的表现:

1)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这源于他总是处于矛盾斗争、躁郁斗进中的心灵,艺术上需要这样的对应物。

2)“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在杜甫是偶一为之,而在韩愈则成为一种倾向。

沈括:

“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

3)用奇字。

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

若徒搏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

4)好用险韵——僻韵,作诗用艰僻字押韵,或从包含字数不多的韵部中选取韵脚,人觉其险。

5)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

沈括:

“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

a、移植辞赋铺陈排比手法入诗,如《南山诗》,连用带“或”字的诗句五十一个,叠字诗句十四个,铺列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月蚀诗》铺列东西南北四方之神。

b、运用散文章法结构,如《山石》采用游记散文的章法论述游山经历。

又如《嗟哉董生行》,形同传记。

c、破骈入散的句法,即故意不用骈偶,而只用单行奇句。

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全用散句。

其成功之处在于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失误之处在于一些诗求之过甚,近于“押韵之文”,有损诗的形式美、音韵美等。

d、散文化的另一表现是以议论入诗。

如《山石》和《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的结尾都是议论,增加了诗歌的思想性,但韩诗有时议论过多,如《送灵师》首段排斥佛教,全用议论,这就损害了诗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韩愈代表作:

《南山诗》、《山石》

李贺: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构思奇妙,想象特异。

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把人们带入一个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幽冷奇特、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二、意境幽奇冷艳,古怪诡诞。

李贺诗歌构思不拘常法,跳跃性极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三、语言浓丽奇峭。

李贺诗歌语言上力避平淡,追求峭奇。

元白诗派:

1、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n:

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中唐后期(元和年间)以元稹、白居易为主要倡导者,以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新题乐府诗为典范,提倡创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活动。

“新乐府”的简化概念:

就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乐府诗”的发展: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南朝乐府“沿袭旧题,唱和重复”——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诗的理论:

(主要在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要写时事,要有现实意义,写作目的是向朝廷敬献: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2)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

重内容轻形式: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

其事核而实,使来之者传信也,其体质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新乐府序》)

(3)写作方式。

写作新乐府,即事名篇,首章标其题,卒章显其志。

2、白居易诗歌主张:

(1)诗歌为政治服务。

(2)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

(3)内容与形式统一,语言浅显。

《与元九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序》: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策林》中白居易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

白居易诗的影响:

1.巩固和扩大了杜甫开创的新题乐府诗这块直接反映现实的文艺阵地。

2.扩大丰富了叙事诗的表现力、表现手段。

3.在诗歌通俗化方面的贡献:

白诗主观追求通俗,是精雕细刻的结果,是有创作观念在其中的。

3、《长恨歌》赏析(主题、艺术特色)文学史P288

一、《长恨歌》的主题

1.讽喻说:

政治主题诗。

2.爱情主题说:

歌颂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

3.双重主题说:

4.自况说

从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来看,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时,将《长恨歌》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

二、长恨歌的美学特征;

1.写实的基础上的浪漫主义色彩。

幻想手法,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2.以景写情,情中见景。

3.心理刻画的出神入化。

4.语言优美和谐,婉转流畅,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读来缠绵悱恻,令人回肠荡气,显示了诗人过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4班

(1)叙事的传奇性。

(2)浓郁的抒情色彩。

(3)写景以烘托情感。

(4)语言优美。

三、长恨歌的艺术分析:

1.情节提炼。

尊重历史事实但不是实录的态度,摄取最能影响人们感情的东西进行描写,意图表现的是“多年求不得”“得而复失”“失而明知不可得却仍梦寐以求”的真挚感情。

2.形象塑造:

以女性为主,外在等征描写与内在心理刻画。

4、琵琶行赏析

唐传传奇n: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莺莺传》元稹《李娃传》白行简

《霍小玉传》蒋防《任氏传》、《枕中记》沈既济

《柳毅传》李朝威《长恨歌传》陈鸿

晚唐时期:

小李杜:

杜牧、李商隐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称杜樊川。

有《樊川文集》20卷

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1.咏史诗2.写景抒情诗。

3.有关男女风情的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