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593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docx

结构设计常用参数及抗震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及抗震参数

1.常用参数

1.1环境类别

注:

I:

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2: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有关规定;

3:

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

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是指

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

5:

暴露的环境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处的环境。

1.2保护层厚度

注:

I: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

不应小于40mm;

8.2.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I:

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3:

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与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

措施;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1.3地面粗糙度

1.4钢筋砼设计值

1.5民用活载

表5.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2)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项次

类别

标准值

组合值系数

频遇值

系数

准永久值系数

1

①住宅、宿舍、旅馆、办公室、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2.0

0.7

0.5

0.4

②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

2.0

0.7

0.6

0.5

2

教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

2.5

0.7

0.6

0.5

3

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位的看台

3.0

0.7

0.5

0.3

公共洗衣房

3.0

0.7

0.6

0.5

4

商店、展览厅、车站、港口、机场大厅及旅客等候室

3.5

0.7

0.6

0.5

无固定座位的看台

3.5

0.7

0.5

0.3

5

健身房、演出舞台

4.0

0.7

0.6

0.5

运动场、舞厅

4.0

0.7

0.6

0.3

6

书库、档案库、储藏室

5.0

0.9

0.9

0.8

密集柜书库

12.0

0.9

0.9

0.8

7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0.9

0.9

0.8

续表

项次

类别

标准值

组合值系数

频遇值

系数

准永久值系数

 

8

汽车通道

和停车库

单向板楼盖

(板跨不小于2m)

和双向板楼盖(板跨≥3m×3m)

客车

4.0

0.7

0.7

0.6

消防车

35.0

0.7

0.5

0.0

双向板楼盖(板跨≥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6m×6m)

客车

2.5

0.7

0.7

0.6

消防车

20.0

0.7

0.5

0.0

9

厨房

(1)餐厅

4.0

0.7

0.7

0.7

(2)其它

2.0

0.7

0.6

0.5

10

浴室、厕所、梳洗室

2.5

0.7

0.6

0.5

11

走廊

门厅

(1)宿舍、旅馆、医院病房、托儿所、

幼儿园、住宅

2.0

0.7

0.5

0.4

(2)办公楼、餐厅、医院门诊部

2.5

0.7

0.6

0.5

(3)教学楼及其它可能出现人流密集的情况

3.5

0.7

0.5

0.3

12

楼梯

(1)多层住宅

2.0

0.7

0.5

0.4

(2)其它

3.5

0.7

0.5

0.3

13

阳台

(1)可能出现人员密集的情况

3.5

0.7

0.6

0.5

(2)其它

2.5

0.7

0.6

0.5

1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情况特殊或有专门要求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2第6项书库活荷载当书架高度大于2m时,书库活荷载尚应按每米书架高度不小于2.5kN/m2确定;

    3第8项中的客车活荷载仅适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客车;消防车活荷载适用于满载总重为300kN的大型车辆;当不符合本表的要求时,应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4第8项消防车活荷载,当双向板楼盖板跨介于3m×3m~6m×6m之间时,应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

    5第12项楼梯活荷载,对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桉1.5kN集中荷载验算;

    6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永久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不小于1/3的每延米长墙重(kN/m)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且附加值不应小于1.0kN/m2。

1.6pkpm调整系数

注:

1:

ψc为有彻体填充墙框架榀数与框架总榀数之比;

2:

无括号的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为6m左右时,括号内数值用于一片填充墙长为5m左右时.

 

1.7裂缝限值

注:

I: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

用括号内的数值;

2: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

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

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板,应按表中二a级环境的要

求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

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验算;

4: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

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

5: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6: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1.8挠度限值

注:

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

臂长度的2倍取用;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

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

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1.9位移限值

 

1.10轴压比

注:

1:

轴压比指柱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10;

3: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

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

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

沿柱全高采用并字复合箍.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

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

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且

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Omm时,轴压比限

值均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5:

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总截面

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05;此

项措施与注4的措施同时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5,但箍

筋的配箍特征值Av仍应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6:

调整后的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2抗震数据

2.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标准

 

2.2建筑结构最大高度

2.3建筑结构最大高宽比

2.4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2.5抗争设防烈度及特征周期

2.6房屋抗震墙最大间距

2.7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