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81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高一物理联考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海螺学校2018年高一物理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单选)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

而增大,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3)

参考答案:

C

2.(多选)甲、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甲队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

参考答案:

BD

3.(多选题)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两车相遇   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参考答案:

CD

4.2013年6月20日,小华同学通过全国太空授课得知“神舟”十号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转一圈的时间为90分钟,由此他将“神舟”十号飞船与同步卫星进行比较而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飞船运行的轨道和同步卫星的轨道是同一轨道

B.“神舟”十号飞船运行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神舟”十号飞船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D.“神舟”十号飞船在圆轨道上的速率大于同步卫星的速率

参考答案:

BD

5.(多选)在一次投球游戏中,小刚同学调整好力度,将球水平抛向放在地面的小桶中,结果球沿如图所示的弧线飞到小桶的右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次再投时,他可能作出的调整为(   )

A.增大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B.减小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C.初速度大小不变,提高抛出点高度 D.初速度大小不变,降低抛出点高度

参考答案:

BD

二、填空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质量为0.2kg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为  kg?

m/s.若小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2s,则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N(g=10m/s2).

参考答案:

2,12.

【考点】动量定理.

【分析】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分别表示出碰地前后小球的动量,小球动量的变化量等于末动量与初动量的差;代入动量定理的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解答】解:

(1)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

△p=﹣mv2﹣mv1=﹣0.2×(6+4)kg.m/s=﹣2kg?

m/s,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

(2)代入动量定理的公式,得(F﹣mg)t=△P,代入数据求得:

F=12N

故故答案为:

2,12.

7.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于是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

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弹簧秤、秒表、刻度尺)。

(1)物体与桌面间没有摩擦力,原因是            ;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3)待测质量的表达式为m=                 。

参考答案:

(1)物体对桌面无压力 

(2)  弹力大小:

作圆周的周期和半径   (3)m=FT2/4π2R

8.由于电压和电阻两者都可能影响电流的大小,用实验研究它们的关系时,可以先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然后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了欧姆定律。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以下问题的研究中: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关;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

其中,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                  (填番号)。

参考答案:

①③

9.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质量分别为和的两个物体,,,,则运动时间之比__________,水平位移之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P/μmg

10.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参考答案:

考点: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

解答:

解: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纸带,如果先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物体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故答案为:

交流,计时,4﹣6,0.02,先,后

点评:

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同时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

11.如图甲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参考答案:

(1)小车质量 

(2)①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② C    

12.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

“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水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如图所示,面团与开水锅的高度差h=0.80m,与锅的水平距离L=0.50m,锅的半径R=0.50m。

要削出的面条落入锅内,面条视为质点且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面条的水平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5m/s

13.如图所示,一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V=10m/s,该物体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30o的斜面上,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s,物体与斜面相撞瞬间的速度大小            m/s.(g=10m/s2)

参考答案:

2;

三、简答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在距离地面5m处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若g=10m/s2。

求: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多少?

(2)水平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米?

(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参考答案:

(1)1s,

(2)10m,(3)m/s

............

(2)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小球水平飞行的距离为:

s=v0t=10×1m=10m。

                                                   

(3)小球落地时的竖直速度为:

vy=gt=10m/s。

                               

所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

v=m/s=10m/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向下。

   

15.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0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

(1)求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0大小;

(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用大小为2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取g=10m/s2)

参考答案:

(1)10m/s,

(2)0.5,(3)

试题分析:

(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解得: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

,解得:

(3)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相应的位移为,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整理可以得到:

由牛顿运动定律:

,,整理可以得到: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抓住位移之间的关系求解。

四、计算题:

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计算)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

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m,为确保安全能稳妥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做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取10m/s2

(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

(2)若管理人员在加速或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m/s,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1)≥6m/s

(2)a≥9m/s2

(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①

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t≤t0②

对管理人员奔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s=t③

由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6m/s

(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0

由运动学公式得=,得v0=2=12m/s>vm=9m/s

故管理人员应先加速到vm=9m/s,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

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位移分别为x1、x2、x3

由运动学公式得 ④, ⑤,x2=vmt2⑥,vm=at1=at3⑦,t1+t2+t3≤t0⑧,x1+x2+x3=s⑨

由④~⑨并代入数据得a≥9m/s2

17.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4kg,物体B质量2kg,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g=10m/s2)

参考答案: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kg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200N/m的轻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取g=10m/s2.求:

⑴小球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

⑵弹簧的伸长量;   

⑶弹簧被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

(1)2Ncos30°=mg    N==10N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