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804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docx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八章辨证

【重点难点】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

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虚证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虚证人体正气虚弱明显,但邪气并不太盛,临床表现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2.实证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实证虽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临床表现以有余、亢盛、停聚为基本特征。

实证临床表现多样,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辨别虚证与实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形体盛衰,精神萎振,声息强弱,疼痛喜按与拒按,以及舌象和脉象等。

(四)阴阳证候的辨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证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1.阴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倦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2.阳证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降,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3.阴虚证阴虚证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所致的虚热证候。

又称虚热证。

临床表现为咽干口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阳虚证是指由于体内阳气虚衰,不能制阴所致的虚寒证候。

又称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5.亡阴证亡阴证是指阴液大量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为汗出而粘、如珠如油,神情烦躁或昏愦,面色潮红,肢温身热,唇焦,口渴欲饮,目眶凹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呼吸急促,舌红而干,脉细数疾。

6.亡阳证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为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疲惫,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呼吸微弱,舌质淡润,脉微欲绝。

二、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血病辨证

1.气虚类证

(1)气虚证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2)气陷证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倦怠,便意频频,久痢久泄,形体消瘦,腹部有坠胀感,脱肛,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弱。

(3)气脱证气脱证是指元气亏虚已极,气息奄奄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为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神识朦胧,昏迷或昏仆,二便失禁,舌质淡白,苔白润,脉微欲绝。

2.血虚类证

(1)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脏腑、经络、组织失于濡养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眼、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血脱证血脱证是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以致血液亡脱所表现的危重证侯。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无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厥冷,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舌色淡白,脉芤或微欲绝。

3.气血两虚类证

(1)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淡而嫩,脉细弱。

(2)气不摄血证气不摄血证是指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出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鼻衄,气短,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4.气滞类证

(1)气滞证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气郁证、气结证。

临床表现为胸胁、乳房、脘腹等处胀闷或疼痛,时轻时重,痛无定处,按之无形,痛胀常随嗳气、矢气、叹息或情绪好转而减轻,或随忧思恼怒而加重,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2)气逆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以及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咽。

(3)气闭证气闭证是指邪气阻闭脏器、管窍,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属实证。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或晕厥,四肢厥冷,或见绞痛,二便不通,并有呼吸气粗,声高,舌暗苔厚,脉沉实有力。

5.血瘀证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壅积于脏腑、器官、组织之内,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即为血瘀证。

临床表现为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重。

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的肿块,称为积。

出血反复不止,呈紫暗色,血中多夹有血块。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皮下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6.血寒证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表现的实寒证候。

临床表现为冷痛拘急,得温则痛减,遇寒则加剧,皮肤紫暗发凉,形寒肢冷,妇女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涩或紧。

7.血热证血热证是指火热内炽,侵犯血分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血、吐血、衄血等急性出血症,血色鲜红质稠,身热,面红,口渴,心烦,失眠,或局部疮疡,红、肿、热、痛,舌红绛,脉滑数或弦数。

(二)津液病辨证

1.津液不足证津液不足证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滋养润泽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渴欲饮水,唇焦而裂,鼻孔干燥,皮肤干枯无泽,目眶凹陷,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2.痰证痰是由水液内停而凝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质粘稠。

由痰浊停聚或流窜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表现的证候,即为痰证。

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喘,痰多粘稠,喉中痰鸣,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表情淡漠,神昏神乱,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气瘿,痰核乳癖,喉中异物感,舌苔白腻,脉滑。

3.饮证饮邪是由体内水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质清稀。

由饮邪停滞于胃肠、胸胁、心肺、四肢等处所表现的证候,即为饮证。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沥沥有声,泛吐清水;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喉中有哮鸣声,胸闷心悸,甚或咳逆倚息不得平卧;或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身而痛加剧;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沉重痛。

头晕目眩,苔白滑,脉弦或滑。

4.水停证水邪又称水气,是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最清稀而善流动的病理性产物。

由水邪内停所致的证候,即为水停证。

临床表现为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或腹部膨隆胀满,叩之呈浊音或呈移动性浊音,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身体困重,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弦。

三、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心气虚证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或见精神恍惚,或有自汗,或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2.心阳虚证心阳虚证是指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形寒畏冷,气短,自汗,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迟弱或结代。

3.心阳暴脱证心阳暴脱证是指心阳衰竭,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在心阳虚证的表现基础上,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淡紫,脉微欲绝,或心痛剧烈,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4.心阴虚证心阴虚证是指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或喜笑不休,举止失常,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5.心血虚证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养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或兼见头晕,健忘,或见精神恍惚,唇、舌色淡,脉细弱。

6.心火亢盛证心火亢盛证是指由于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赤烂疼痛,身热,便秘溲黄,或兼见小便赤、涩、灼、痛,或见尿血,或精神错乱,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舌尖红绛,苔黄,脉数。

7.痰迷心窍证痰迷心窍证是指由于痰浊蒙蔽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痰迷心包证。

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

并见面色晦滞,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8.痰火扰神证痰火扰神证是指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躁狂谵语,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神昏谵语,或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痰黄稠,喉间痰鸣,胸闷,心烦不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9.小肠实热证小肠实热证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10.心脉痹阻证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或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疼痛而胀,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11.瘀阻脑络证瘀阻脑络证是指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面晦不泽;或健忘、失眠、心悸;或神情不宁,喜笑如狂,谵语妄言;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肺气虚证肺气虚证是指肺的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喘无力,咳痰清稀,少气懒言,语声低怯,自汗、动则益甚,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2.肺阳虚证肺阳虚证是指肺阳亏虚,失于温煦,其主气、通调水道功能下降,水津不布,肺失宣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久咳无力,胸闷气喘,痰多色白,神疲懒言,畏寒肢冷,易于感冒,或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胖大,苔薄白,脉弱。

3.肺阴虚证肺阴虚证是指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4.风寒束表证风寒束表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稀色白,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5.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之邪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微渴,或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6.燥邪犯肺证燥邪犯肺证是指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唇、鼻、咽喉干燥,发热,微恶风寒,胸痛,或见鼻衄,咯血,便干溲少,无汗或少汗,苔薄而干燥少津,脉浮数或浮紧。

7.痰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是指邪热内盛,痰热互结,壅闭于肺所表现的肺经实热证。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粗,壮热口渴,鼻煽气灼,胸痛,咽喉红肿疼痛,或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8.寒痰阻肺证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邪与痰浊交并,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喘痰多,痰白清稀或粘稠,易咯,形寒肢冷,胸闷,或见喘哮痰鸣,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9.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证是指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伴见口臭头晕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涩。

10.肠虚滑泻证肠虚滑泻证是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利下无度,或大便失禁,神疲畏寒,脱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11.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下注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泄泻,肛门灼热,或下利赤白粘冻,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腹痛,里急后重,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三)脾与胃病辨证

1.脾气虚证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食后饱胀或腹胀,大便稀溏或先干后溏,神疲或体倦乏力,消瘦或虚肿,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淡白,排便无力,腹痛绵绵、喜按,肠鸣,口淡乏味,舌质淡或胖嫩有齿痕,苔白润;脉缓弱或沉细弱或虚大。

2.脾阳虚证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亦可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薄清稀或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喜温喜按,畏寒怯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周身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大质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脾阴虚证脾阴虚证是指脾阴不足,运化失司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秘结,或溏结不调,口干唇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4.脾虚气陷证脾虚气陷证是指脾气亏虚,脾主升清功能失司,清气上升无力而致气机下陷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胀,或久泄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

常伴见肢倦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无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5.脾不统血证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以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便血、尿血、肌衄、齿衄、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各种慢性出血表现。

常伴见食少腹胀,便溏,面色无华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6.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是寒湿之邪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湿困脾阳证或寒湿中阻证。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腻纳呆,腹痛便溏,泛恶欲呕,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而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7.湿热蕴脾证湿热蕴脾证是湿热之邪内蕴中焦,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苦而粘,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头身困重,或身黄、目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色,小便黄,或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8.(八)胃气虚证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胃的机能减退,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胃脘痞胀,食后胀甚,或隐隐作痛,按之觉舒,不思饮食,恶心呕逆,时作嗳气,或干呕反胃,面色萎黄,少气,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9.胃阳虚证胃阳虚证是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胃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食少脘痞,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或嗳气,呕吐呃逆,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0.胃阴虚证胃阴虚证是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干呕呃逆,口燥咽干,烦渴思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或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脱苔,脉细数。

11.寒滞胃腑证寒滞胃腑证是由于阴寒之邪凝滞胃腑,使胃的功能受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胃脘冷痛,病势急剧,得温痛减,遇寒痛甚,口淡不渴,脘腹痞胀,泛吐清水,或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形寒肢冷,甚则面白唇青,舌质淡,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12.胃火炽盛证胃火炽盛证是由于邪热在胃,胃中火热炽盛,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异常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亦称胃热证或胃火证。

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口苦口臭,或牙龈肿痛、糜烂,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便血。

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13.食滞胃脘证食滞胃脘证是指饮食停滞胃脘,胃不能腐熟、消化水谷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或吐出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或便秘不通,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四)肝胆病辨证

1.肝血虚证肝血虚证是指全身营血亏虚,使肝藏血不足,其所系的目、爪甲、筋或冲任等失养失充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或夜盲,两目干涩,爪甲枯槁不泽,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头晕眼花,面唇淡白无华,舌淡,脉细。

2.肝阴虚证肝阴虚证是指肝之阴液亏损,目、筋和胁络失去濡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或见手足蠕动,头晕目眩,午后颧红,面部烘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少津,脉弦细而数。

3.肝气虚证肝气虚证是指肝气虚弱,不能滋养筋目、调畅情志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两胁拘急,目糊不明,爪甲干枯,关节不利,神疲乏力,不耐劳累,或懈怠,忧郁,胆怯,或四肢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滑细或迟而无力。

4.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致肝经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易怒,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胸闷,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舌苔薄白,脉弦。

或见梅核气,或见瘿瘤、瘰疬,或见胁下块。

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5.肝火上炎证肝火上炎证是指肝火内炽,气火上逆,表现以肝经上行部位火热炽盛为特征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胁肋灼痛。

或耳鸣耳聋,或耳内肿痛流脓。

或失眠多梦,或吐血、衄血,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6.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或湿热下注肝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腹胀,泛恶欲呕,大便不调,小便短赤。

或身目发黄。

或见寒热往来。

或男性睾丸肿胀热痛,阴囊湿疹。

或妇女带下黄臭,阴部瘙痒。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7.寒凝肝脉证寒凝肝脉证是指寒邪内侵肝脉,寒凝气滞,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少腹牵引阴部冷痛,或男子阴囊收缩引痛,或女子痛经,经暗有块。

或见巅顶冷痛。

遇寒加甚,得温则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迟。

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证是指痰热内扰,胆气不宁,表现以惊悸失眠为特点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惊悸失眠,胆怯,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9.肝阳上亢证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表现以亢阳上扰为特征的上盛下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或弦细数。

10.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属内风。

(1)肝阳化风证肝阳化风证是指阴虚阳亢,肝阳升发无制,亢极化风所导致的一类动风证候。

临床表现为眩晕欲仆,头摇而痛,肢体震颤,言语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

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

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

(2)热极生风证热极生风证是指由于邪热炽盛,燔灼肝经,引动肝风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烦躁不宁或神志昏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证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4)血虚生风证血虚生风证是指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肾阳虚证肾阳虚证是肾脏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气化无权所表现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面色晄白或黧黑,头目眩晕,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或阳痿,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悸咳喘,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2.肾阴虚证肾阴虚证是肾脏阴精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3.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证是指肾中所藏之精亏损,其主生长发育、主生殖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小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动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等,舌淡,脉细弱。

4.肾气不固证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封藏固摄无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面白神疲,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

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5.膀胱湿热证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涩痛,小便短赤,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八纲

2.实证

3.脾不统血证

4.肝风内动证

二、填空题

1.表里是辨别疾病和的两个纲领。

2.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和。

3.气虚类证包括、和。

4.血病常见证候可概括为、、和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