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456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docx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ICD-10:

K35.901)。

临床分期为酿脓期的热毒炽盛;

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

47.09)。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肠痈协作组制定方案)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肠痈协作组制定方案)

1、中药服(±外敷):

明确肠痈患者。

2、行阑尾切除术。

3、鼓励患者术后排气排便。

4、术后72小时使用抗生素病程必须有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分析。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35.9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编码。

3.临床分期为热毒炽盛;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如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小时。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并结合患儿病情决定选择。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基础+椎管麻醉。

2.手术方式:

阑尾切除术。

(九)术后住院恢复4–6天。

1.根据当时病情而定,可选择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超声等。

2.术后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及术前已用药物,可选择二代头孢类(如头孢呋辛)+甲硝锉或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噻肟)+甲硝唑,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5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

2.切口无红肿、无渗出。

3.进食可,无腹胀,排泄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视病变程度,如腹膜炎、腹腔渗出、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处理及病程则有所变动。

 

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ICD-10:

K35.901)。

临床分期为酿脓期的热毒炽盛;

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

患者: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日期:

____年____月____日标准住院日:

5–7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手术前)

住院第1天

(手术后)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完成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开常规及特殊检查单

□确定手术时间

□与家属谈话,告知治疗计划及手术风险、可能的并发症,签定手术同意书及其他告知事项

□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记录

□完成术后医嘱

□切除组织给家属过目(必要时签字)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卫生宣教

□禁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CRP+血型

□凝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肝肾功能

□胸片

□X线腹立位片(必要时)

□心电图(必要时)

□超声、CT(必要时)

□抗菌药物应用

□胃肠减压(必要时)

□标本送病理

□手术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禁食

□胃肠减压记量色(必要时)

□抗菌药物应用

临时医嘱:

□血常规(必要时)

□术后至次日8AM液体电解质补充量

□切除组织送病理

□腹腔液体培养+药敏(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床位医生和医院有关规定

□卫生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生命体征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补液速度

□观察记录引流物

□记录二便

□疼痛护理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3天

(术后第2天)

□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

□检查伤口敷料有否渗出物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修改医嘱

□完成病程记录

□向上级医生汇报

□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各引流管引流量色

□了解患者的进出量

□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

□检查伤口敷料有否渗出物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修改医嘱

□完成病程记录

□向上级医生汇报

 

长期医嘱:

□进流食

□抗菌药物应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需要静脉营养补充

临时医嘱:

□补充累计额外丧失量液体及电解质

 

长期医嘱:

□置普通病房

□半流质饮食

□抗菌药物应用

 

临时医嘱:

□补充累计丧失量液体及电解质

□开塞露1支通便(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生命体征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补液速度

□观察记录引流物

□记录二便

□疼痛护理指导

□观察生命体征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补液速度

□观察记录引流物

□记录二便

□疼痛护理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天

(术后第3天)

住院第5–7天

(术后第4–6天,出院日)

□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的进出量

□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

□检查伤口换敷料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修改医嘱

□中药治疗

□完成病程记录

□完成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及肠鸣音恢复情况

□了解患者的进出量

□检查伤口敷料有否渗出物

□了解所有化验报告

□请示上级医生给予出院

□修改医嘱

□中药治疗

□完成出院病程记录

□完成出院小结

□嘱咐家属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置普通病房

□半流质

□抗菌药物应用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临时医嘱:

□补充累计丧失量液体及电解质

□开塞露1支通便(必要时)

□伤口换药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质或普食

□停输液支持

□停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血常规(必要时)

□腹部超声(必要时)

□今日出院

□带药(必要时)

□拆线或门诊拆线(提前出院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饮食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补液速度

□观察记录引流物

□记录二便

□观察生命体征

□执行各项医嘱

□观察记录引流物

□记录二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主攻病种

肠痈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肠痈分组制定

一、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纳入标准

(一)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中肠痈酿脓期的热毒炽盛诊断标准;

(二)12岁以上患者;

(三)门诊或病房初诊患者。

三、排除标准

(一)妊娠期妇女;

(二)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脏、肾脏、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消化道溃疡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或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

(三)过敏体质,或已知对该药处方组成成分过敏者;

(四)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四、病例剔除标准

(一)受试者不配合;

(二)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

(三)受试者依从性差,未完成随访;或因其他原因退出,未完成观察指标者。

五、病例退出标准

(一)试验期间受试者病情持续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二)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合并症、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可能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

(三)发生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受试者。

(四)受试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中止临床试验的要求,可以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六、中医治疗方法

(一)方法1:

行气祛瘀,通腑泄热法

固定组方:

牡丹皮15g桃仁12g冬瓜仁15g芒硝12g(烊化)红藤12g乳香10g没药10g二花15g连翘15g地丁12g甘草2og

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二)方法2:

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固定组方:

大黄7g(后下)牡丹皮15g桃仁12g冬瓜仁15g芒硝12g(烊化)红藤12g乳香10g没药10g二花15g连翘15g地丁12g甘草2og败酱草12g天花粉15g

5剂水煎,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七、临床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

(一)临床效果:

中药治疗能在3天使体温恢复正常;5天有效缓解切口红肿疼痛;3天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向正常。

避免了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肠粘连率。

(二)疗效评价方法:

参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2-94)

局部症状、体征:

切口红、肿、痛;

全身症状:

体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B超检查:

阑尾残端成脓及周围肠粘连情况。

(三)观察时点:

1、症状体征:

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5天、第6天各记录症状、体征等基本情况;

2、客观指标:

(1)血常规:

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5天各检查一次;

(2)腹部彩超:

在治疗前、治疗第6天各检查一次。

如合并切口感染化脓需彻底引流。

(3)疗效评价标准(详见表1):

①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

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②疗效判断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和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ZY/T0012.2.-94))

1.治愈:

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

2.好转:

症状和体征减轻。

3.未愈:

症状和体征加重,出现并发症。

积分疗效判定

治愈:

疗效指数≥90%;

显效:

疗效指数70%~89%;

有效:

疗效指数30%~69%无效:

疗效指数<30%

表1:

乳痈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表

症状

体征

分级标准

计分

1

2

3

切口

皮肤

发红

□0级:

无皮肤发红——0分

□1级:

红肿围<3cm——3分

□2级:

红肿围3~6cm——6分

□3级:

红肿围>6cm——9分

切口

疼痛

□0级:

无疼痛——0分

□1级:

触压痛,无自发痛——3分

□2级:

自发痛,呈阵发性——6分

□3级:

自发痛,呈持续性——9分

体温

□0级:

37.3℃以下——0分

□1级:

37.3℃-39℃——2分

□2级:

39℃以上——2分

白细胞计数

□0级:

WBC<10×109/L——0分

□1级:

WBC:

10-12×109/L——2分

□2级:

WBC>12×109/L——4分

中性粒细胞计数

□0级:

N%<70%——0分

□1级:

N%:

70-80%——2分

□2级:

N%>80%——4分

总积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