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6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11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第II卷答案纸。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其中1-15小题每题2分,16-35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2.如图为肝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
B.甲为肝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肝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甲
C.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
D.甲、乙、丙渗透压下降会减弱对下丘脑的刺激,使其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
3.如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4.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5.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6.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7.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8.图1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图2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1中,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
B.图1的c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C.若刺激d点,e处可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若图2为e点受到刺激时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①③为兴奋部位
9.将杂合体豌豆植株(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分别种植在两个不同的区域。
经过连续n代自交后,每一代杂合体出现的概率均为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两个豌豆种群在这些年中( )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产生了生殖隔离D.体现了自然选择
1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
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处的钾离子浓度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后呈负值
D.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
12.将电极插入下图示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内,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A点后,检测到的结果应是( )
1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
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共同进化
1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基因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可以直接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DNA序列
B.测定人类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的DNA序列
C.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诊治人类遗传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D.对于某多倍体植物来说,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有几个基因组
15.下图所示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甲、丙、丁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16.如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
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C.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17.在人的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取女性的少许口腔黏膜细胞染色制片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
B.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C.运动会上染色体正常的运动员,其性别鉴定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
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18.现有三个水稻品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和aaBBDD。
如果从插秧(移栽幼苗)到获得种子(或花粉)为一次栽培,运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次栽培( )
A.1B.2 C.3D.4
1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20.如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21.下图甲表示某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序列,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两只变异类型果蝇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
B.图乙表示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乙和图丙表示的果蝇发生的变异均可用显微镜检测
D.图乙和图丙表示的果蝇发生的变异均不可遗传
22.研究发现,某种动物体内Wex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会使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果导致( )
A.Wex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改变
C.突变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肽键数改变
D.突变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改变
23.下图所示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
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24.(2014·江苏扬州调研)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对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D.实验表明:
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d,诱导成功率最高
25.某海岛人群中约36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其弟是白化病并且为色盲患者的女性,与该岛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A.
B.
C.
D.
2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D、d表示该对等位基因)。
孕妇甲为该病患者,其丈夫正常。
现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用探针进行基因诊断。
检测基因d的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探针为D探针。
观察到如下结果(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
根据杂交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体2、3的基因型分别是XdY、XdXd
B.孕妇甲的基因型是XDXd,其丈夫是个体2
C.个体1、3为双胞胎孩子,其基因型不同
D.若个体1与表现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中女性患病的概率约为50%
27.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
A.4/9B.1/2 C.5/D.1
28.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
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
B.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
C.F1中只有某些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
D.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和yyDd
29.关于图示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①②所示化学键的形成
B.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③所示位置
C.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复制2代需要G的个数为3×[(pm/2n)-p]
D.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
30.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31.如图甲、乙是某一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和HJ段可能对应同一细胞分裂图
B.图乙可对应于DE段和HJ段
C.甲、乙两图可同时出现在睾丸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形成图乙过程中的BC段和JK段
32.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所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33.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34.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36.(9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
图甲
图乙
(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
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填“A”或“B”或“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_____(填“正”或“负”)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出现图乙中C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_______(填“内”或“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9分)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的“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顺利移交给武夷山茶叶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基地的培育与筛种阶段。
这是利用太空条件使相关茶种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品优或量高的新品种。
但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这说明了变异是________。
(2)下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__________。
(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
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8分)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Ⅰ、Ⅱ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秆基因。
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3)抗白粉病基因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阶段,________沿着________移动,氨基酸相继地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4)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I甲与I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________(用分数表示)。
(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6)甲和乙杂交得到F1,请画出F1能产生dT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后期图(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只需画出Ⅰ、Ⅱ染色体,要求标出相应基因)。
细胞分裂图
39.(12分)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
甲×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西瓜备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父本甲________与母本乙________杂交得到的,培育无子西瓜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用________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2)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之为杂合子),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通过杂交方式选育黄肉(Yy)、抗病(Tt)的马铃薯新品种,则杂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
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Ⅱ高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
①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________,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F2总数的________,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________,直至________。
②如果在①中所述F1的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4分)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示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皆可,那么理论上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育种工作者将某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红花=2∶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1.(8分)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2N=16)在某个侧芽的分化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枝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异枝条(能开花结果),其它枝条正常。
(1)该植株所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___条。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桃树的高秆基因(A)对矮秆基因(a)是显性,植株开花数多基因(B)对开花数少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
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高秆多花的花粉并授于高秆少花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矮秆。
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区段缺失导致的。
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据题干信息推导出亲本高秆少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请在下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代矮秆植株的基因组成。
③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矮秆的原因是:
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秆基因(A)突变为矮秆基因(a),导致F1代有矮秆植株。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
选F1代矮秆植株与亲本中的高秆多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
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
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高秆∶矮秆为________,说明花粉中高秆基因(A)突变为矮秆基因(a),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高秆∶矮秆为____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秆基因(A)的区段缺失。
东山二中高三(上)期中考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35小题,共50分)
1---5BCCDD6---10CDABD11---15DCBDC16---20BBCBD21---25BADCD
26---30DBCDB31—35CCCDB
36.(9分)
(1)局部电流 单
(2)静息 A 阴 正 增大 外(3)面部肌肉松弛(答案合理即可)
37.(9分)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 不定向的
(2)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 CAU (3)发生了基因突变 (4)① ② 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38.(8分)
(1)7
(2)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3)核糖体 mRNA (4)1/4 (5)4 (6)
39.(12分)
(1)二倍体西瓜 四倍体西瓜 染色体变异 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2)yyTt(或Yytt) Yytt(或yyTt,与前一空相对应)
(3)①Ⅰ、Ⅲ 3/64 自交 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第一步:
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第二步: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
40.(4分)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20 (3)AaBbcc
41.(8分)
(1)64 4
(2)①Aabb
②
③3∶1 6∶1
班级__ __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