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910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扎堆(zhā)干犯(gàn)儆戒(jǐng)应接不暇(yìng)

B.映射(yìng)气氛(fēn)吐泻(tù)横行霸道(héng)

C.供奉(gōng)羸弱(léi)捋虎须(luō)风靡一时(mǐ)

D.答谢(dá)紊乱(wěn)下载(zaǐ)数典忘祖(shǔ)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佳节又重阳。

今天,人们秋游,登高远眺,眼看千秋落叶随风走,谁也不会有长寿成仙之想,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美好愿望,古今相同。

重阳糕伴菊花酒,活在尘世亦风流。

B.“娶烈女”,即男方定婚后,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不敢违约另嫁,只好作为烈女被男家迎娶进门。

迎娶时,其女要照新娘的装束带花冠、乘花轿,男方邀乡老长辈迎接。

C.休息权是公民受宪法保护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

休息与劳动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会休息才会工作,没有休息的劳动难以为继。

D.有观点认为,由于近年来房价迅速攀升,对于动则价值千万元的房产,如果是家庭唯一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子女,但子女又交不出数百万的遗产税,是否要被剥夺继承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板市场上还有着众多的非知名平板电脑,这些平板不管名气不如一线的明星产品,但其配置却相当可观,整体实力也丝毫不比那些明星平板差。

B.在金融市场上,注意力就是事实,当所有投资者将注意力都转向欧债危机时,欧债危机自然就会放大和漫延。

C.有一些朋友我们是帮助不了的,这些说是想要创业的人士总是显得犹犹豫豫,想要创业又害怕失败,叫他不要创业呢,心中又总有那么一点想法在转悠,期期艾艾,懦弱胆怯。

D.林广云在会上指出。

“‘三打两建’工作开局不久,虽然开局良好,但很多深层次问题还在捅娄子阶段,实际存在的问题比我们目前掌握的要严重得多,形势比我们估计的要复杂得多,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后,北京将采取单日和多日重污染综合分级,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并将加大最高预警级别的强制性减排和健康防护提醒措施。

B.本着以“记心人成就,为百姓立传”为宗旨,国内首个生命教育平台“人生成就网”在上海正式上线开通。

C.今年10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D.由于工业明胶出现在老酸奶和果冻中,所有含明胶成分的食物、药物就成了众人紧盯的目标,胶囊也不例外。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6.请将下面几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句,可根据需要删减个别词语。

(5分)

①一个先驱者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②这位先驱者的名字被刻入了石头。

③这块石头被人们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

(4分)

7.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从秋叶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和政府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帜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认为传统工业社会是一种线性经济,这种线性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

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环保经济理论(或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

在国际社会开始有组织环境整治运动的70年代及8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至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及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

总的来说,绿色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并以此建立了一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小题1】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指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且以资源化或以再生利用为原则的经济模式。

B.指既关注经济活动的生态后果,又关注经济运行机制本身的经济模式。

C.指物质和能源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的经济模式。

D.指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加以提取,然后又把所产生的垃圾返回生态系统的经济模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相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又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B.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把生态系统当作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杜绝污染。

C.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是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D.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物产生之后该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少数国家缺少思想上的重视和政策上的举措。

【小题3】“3R原则”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意概括。

(3分)(不超过50字)

【答案】

【小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山水豆花

迟子建

(1)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

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

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2)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3)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4)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

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

(5)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6)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7)虽然我曾登过华山和黄山,又生长在山区,但由于十几年没有登山了,所以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掉队。

香港的朋友吓唬我,说是山中潜藏着一些偷渡客,他们看见独行者,往往会从树丛中窜出打劫。

所以从迈向第一级石阶开始,我就紧紧地跟随着队伍。

走了半小时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8)十月底了,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

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

逢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9)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

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

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10)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盒里,储藏在冰箱中。

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

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

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

(11)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

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

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

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

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

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

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12)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

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

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

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

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

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1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14)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

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

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

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

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

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

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

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

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15)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

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

(16)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

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

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

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小题1】第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

(3分)

【小题2】赏析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花笔墨写香港的原住民?

(3分)

【小题4】文中作者三次吃山水豆花,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

(5分)

【小题5】试分析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5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很显然既运用了比喻也运用了拟人。

组织答案时要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

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

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

“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

“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佟曰:

“异人何等?

”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佟曰:

“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董授之。

展玩一过,曰:

“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

”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

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

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叩以剑法,谢不知。

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

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

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

“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

”少顷,似加搒掠③,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

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

“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

”生皇然请教,佟曰:

“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

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

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

”烛之已杳。

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

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

“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

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

①跨蹇:

骑驴②纷拏:

喧闹③搒掠:

用板子拷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适自海外归耳适:

刚刚,才B.董骇极,亦请过手过手:

交手

C.盗坐名相索坐名:

点名D.而卒食言卒:

最终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生渴望遇异人学异术,途遇佟客,因其自海外归,又身怀利器,想其必为学武之人精通剑术,所以请至家中。

B.董生闻父受难呻吟,便欲执戈相救,可见真正是一个孝子,是值得佟客授以异术的。

C.隔院的盗贼喧嚣,其实都是佟客所施的异术而已,那些草灰,便是佟客所用来变化的道具了。

D.作者认为,忠孝,其实是人们与生俱有的品质,但是这种可贵的品质常常会由于一念之差而被掩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3分)

(2)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

(4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为畏畏缩缩,“笼”为名词用作动词,手提灯笼。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参考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7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②吴娃:

吴俗谓好女为娃。

③青娥: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小题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

(4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5分)

(1)子贡: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小题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

(2分)

【小题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

(3分)

答:

【答案】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题)

【小题1】子曰:

“志士仁人,,。

”(《论语》)

【小题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小题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陈情表》)

【小题4】昨夜西风凋碧树。

,。

(《蝶恋花》)

【小题5】,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答案】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沙乡的沉思》(也译为《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在他的作品里希望自

横线处请选择某一自然物填入并构思成文,诸如风、树、岩石、星辰、蜜蜂等等词语或者短语,写一篇文章。

1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题目内容及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和梅花同在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