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选购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894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U选购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PU选购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PU选购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PU选购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PU选购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U选购指南.docx

《CPU选购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U选购指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U选购指南.docx

CPU选购指南

CPU选择指南~~!

2010/07/1810:

32  [我的日志 ]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是电脑当中最核心的配件,一台电脑的性能好与坏跟CPU自身的性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而且CPU的选择也同时关系到主板和内存的搭配问题。

CPU重要参数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CPU的技术参数,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前端总线:

英文名称叫FrontSideBus,一般简写为FSB。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

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

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速度主要是用前端总线的频率来衡量,前端总线的频率有两个概念:

一就是总线的物理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外频),二就是有效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FSB频率),它直接决定了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

由于INTEL跟AMD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所以他们之间FSB频率跟外频的关系式也就不同了:

现时的INTEL处理器的两者的关系是:

FSB频率=外频X4;而AMD的就是:

FSB频率=外频X2。

举个例子:

P42.8C的FSB频率是800MHZ,由那公式可以知道该型号的外频是200MHZ了;又如BARTON核心的AthlonXP2500+,它的外频是166MHZ,根据公式,我们知道它的FSB频率就是333MHZ了!

目前的Pentium4处理器已经有了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而AMD处理器的最高FSB频率为400MHZ,这一点Intel处理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2)二级缓存:

也就是L2Cache,我们平时简称L2。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二级缓存是CPU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

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在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18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

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

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不过也不是说二级缓存越大就越好,也要看具体的设计,例如P4E系列的1兆二级缓存比P4C系列512K二级缓存高一倍,但其很多方面的性能反而不如P4C系列强。

主要功能是作为后备数据和指令的存储。

L2的容量的大小对处理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尤其是商业性能方面。

L2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晶体管,是CPU晶体管总数中占得最多的一个部分,高容量的L2成本相当高!

所以INTEL和AMD都是以L2容量的差异来作为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分界标准!

现在市面上的CPU的L2有低至64K,也有高达1024K的,当然它们之间的价格也有十分大的差异。

3)外频: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

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

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

主频=外频×倍频。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振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Date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前。

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此外,在前端总线中比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

4)制造工艺:

我们经常说的0.18微米、0.13微米制程,就是指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CPU的电气性能。

而0.18微米、0.13微米这个尺度就是指的是CPU核心中线路的宽度。

线宽越小,CPU的功耗和发热量就越低,并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了。

所以0.18微米的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比0.13微米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低,同时发热量更大都是这个道理。

现在主流的CPU基本都是采用0.13微米这种成熟的制造工艺,最新推出的CPU已经已经发展到0.09微米了,随着技术的成熟,不久的将来肯定是0.09微米制造工艺的天下了。

5)流水线:

流水线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CPU的流水线指的就是处理器内核中运算器的设计。

这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工厂的生产流水线。

处理器的流水线的结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运算分解成很多个简单的基本运算,然后由专门设计好的单元完成运算。

CPU流水线长度越长,运算工作就越简单,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就越高,不过CPU的效能就越差,所以说流水线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的。

由于CPU的流水线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所以现在INTEL为了提高CPU的频率,而设计了超长的流水线设计。

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的流水线长度是20工位,而如今上市不久的Prescott核心的P4则达到了让人咋舌的30(如果算上前端处理,那就是31)工位。

而现在AMD的ClawhammerK8,流水线长度仅为11工位,当然处理器能上到的最高频率也会比P4相对低一点,所以现在市面上高端的AMD系列处理器的频率一般在2G左右,跟P4的3G左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处理效率并不低。

6)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写为HT):

这是Intel针对Pentium4指令效能比较低这个问题而开发的。

超线程是一种同步多线程执行技术,采用此技术的CPU内部集成了两个逻辑处理器单元,相当于两个处理器实体,可以同时处理两个独立的线程。

通俗一点说就是能把一个CPU虚拟成两个,相当于两个CPU同时运作,超线程实际上就是让单个CPU能作为两个CPU使用,从而达到了加快运算速度的目的。

主流CPU基本参数

了解完上面几个基本的概念后,我们接着介绍一下CPU的基本参数。

而目前PC台式机市场上主要有INTEL跟AMD两大CPU制造厂商,两家厂商各有特色,中、低、端的产品线都很齐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CPU。

主流CPU产品之AMD篇

一提起AMD的CPU,许多DIYer的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低廉的价格、强劲的性能和极佳的超频潜力。

目前市场上AMD所生产的处理器主要有面向高端的AMDAthlon64、主流的AMDAthlonXP以及面向低端的Duron处理器。

AMD的命名大部分采用PR值,只有Duron系列是采用实际频率来命名的,这一点大家要分清楚。

主流CPU产品之Intel篇

Intel的处理器在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方面相比于AMD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赢得不少行业用户的青睐。

现在在市面上主要有针对低端市场的Celeron4系列处理器,和面向中高端的Pentium4A/B/C/E系列处理器。

了解了现在市面上主流的CPU后,我们在选购的时候还有一些细节需要了解,下面将会逐一介绍。

选购时注意的问题

1、究竟是选择AMD还是INTEL的处理器呢?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装机朋友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看完上面的主流CPU的介绍后,应该有一点眉目了。

这里再深入说一下:

在浮点运算能力来看,INTEL的处理器一般只有两个浮点执行单元,而AMD的处理器一般设计了三个并行的浮点执行单元,所以在同档次的处理器当中,AMD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比INTEL的处理器的要好一些。

浮点运算能力强,对于游戏应用、三维处理应用方面比较有优势。

另外,多媒体指令方面,INTEL开发了SSE指令集,到现在已经发展到SSE3了,而AMD也开发了相应的,跟SSE兼容的增强3DNOW!

指令集。

相比之下,INTEL的处理器比AMD的在多媒体指令方面稍胜一筹,而且有不少软件都针对SSE进行了优化,因此在多媒体软件及平面处理软件中,相比同档次AMD处理器,INTEL的CPU显得更有优势。

另外,选择什么样的CPU,价格更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在性能上,同档次的INTEL处理器整体来说可能比AMD的处理器要有优势一点,不过在价格方面,AMD的处理器绝对占优。

打个比方:

INTEL的P42.4B的价格大概是1200左右,而性能差不多的AMD的BARTON2500+售价不过是600左右,想比之下,AMD的CPU的性价比更高。

最终是选择AMD还是INTE的CPU呢?

由上面可以了解到,AMD的CPU在三维制作、游戏应用、视频处理等方面相比同档次的INTEL的处理器有优势,而INTEL的CPU则在商业应用、多媒体应用、平面设计方面有优势。

除了用途方面,更要综合考虑到性价比这个问题。

这样大家根据实际用途、资金预算可以按需选择到最合适自己的CPU。

2、怎么样分辨Thoroughbred-AO核心跟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XP?

Thoroughbred-AO核心跟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XP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技术参数都差不多,在不超频的前提下,同型号的性能也没有区别。

他们的差别主要在超频性能和发热量方面,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XP的超频性能强很多,而且发热量更低,所以很多电脑爱好者都会选择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XP。

具体如何区分呢?

在同是正品的情况下,外观很难看出区别,只能根据CPU上面的编号来区别:

它们编号的差别主要在CPU上那个写着型号的标签最后一行第5个字母,如果那个字母是“A”的话,说明是TH-AO核心。

如果那个字母是“B”的话,那就是TH-BO核心了。

看看下图:

最后一行第五个字母是“B”,说明了该CPU属于Thoroughbred-BO核心

3、如何区分Thoroughbred-AO/BO核心跟BARTON核心的AthlonXP?

它们的差别从外观就可以区别出来,Thoroughbred-AO/BO核心的CPU核心部分相对短一点,而BARTON核心的CPU核心面部分相对细长一些。

看看下面的图,应该能分辨出来了。

4、现在市面上存在不少Remark的AMD的CPU,应该怎么样分辨呢?

由于AMDAthlonXP的防伪工作做得不好,留给了部分JSRemark的机会。

大部份的AthlonXP都是没有锁频的,而且倍频定义、电压及相关的设定都是由CPU表面的L1-L12的铜桥连接组合决定,可是这些铜桥外露于CPU的表面,JS可以简单地修改以上铜桥的连接组合达至Remark效果。

此外,AthlonXP的处理器只是由一片黑色的胶面印上白色的字组成,JS只需磨走这片黑色胶面再重新印上新的型号就完成了Remark的工作。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用Throton核心的2000+改成Barton核心的2500+以及用Duron改成AthlonXP。

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修改L2把屏蔽的二级缓存打开,再把标签换了。

所以我们在分辨是否是Remark的时候主要观察CPU金桥上面(特别注意L2)是否有给改过的痕迹,如果有切割点,只要仔细对比一下其它部位的原厂切割,一般都能发现问题,还有就是看看CPU上面的标签,是否有不对劲的地方。

不过近来市面上出现了一批白板的CPU,使到区分真假就更困难了,所谓一般不太懂硬件的消费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选择三年保修的盒装AthlonXP吧。

CPUL2的位置,大家在购买AMD的CPU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里

5、如何区分Pentium4A系列跟B系列?

Pentium4A系列跟B系列主要是外频不同,A系列是100MHZ外频,所以前端总线是400MHZ,而B系列是133MHZ外频,其前端总线就是533MHZ,所以他们之间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区分两种型号,可以根据CPU的外观以及用软件鉴别:

外观方面,INTEL在Pentium4系列处理器上面的刻了明确的标识,很容易看出来。

第一行自左至右依次为CPU主频、二级缓存容量、前端总线以及核心电压,所以我们区分这两种CPU主要看的是前端总线。

如果看到CPU表面有“533”的标识,那么该型号的前端总线是533MHZ,那就是Pentium4

B系列的CPU,如果表面标识是“400”的话,则其前端总线就是400MHZ,那就是Pentium4A系列的CPU。

在软件方面看,因为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所以一般用软件就可以可靠地鉴别出是什么型号的CPU了。

一般用WCPUID这个软件就可以了,主要是查看一下CPU前端总线(FSB),如果是533MHZ的话,那就是Pentium4B系列的CPU,如果是400MHZ的话,就是Pentium4A系列的CPU。

6、CPU的频率越高,该处理器的性能就越好?

可能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误区:

频率越高,CPU性能当然越好。

这个观点是很片面的,决定处理器性能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运算能力水平,比如说每秒钟可以执行多少条指令、可以做多少次浮点运算等等,而这些指标跟处理器的内部设计和频率高低都有关系,但绝对不是高频率就必然高性能。

在不同体系的CPU系列简单以频率来比较是没说服力的,比如说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少频率比较低的AthlonXP处理器的性能却比高频的Pentium4要好。

而在同一体系的处理器当中,频率越高,CPU性能越好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比如同是Pentium4C系列的CPU比较,当然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了。

7、INTEL的CPU比AMD的CPU要稳定?

这也是一个长期存在消费者当中的一个误区,单从CPU来说,无论是INTEL还是AMD的CPU,只要是正货、在默认频率下工作,基本不存在稳定性的问题。

造成电脑不稳定的主要是各方面配件的搭配问题,比如散热器、电源、内存、主板之类都有影响,相反电脑不稳定跟CPU的关系实在太少了。

造成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AMD的老毒龙系列CPU的发热量比较大,如果配的散热器不好,温度一高,很容易造成死机。

只要是散热器比较好的话,基本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了。

加上现在由于制造工艺的发展,AMD的CPU的发热量控制的比较好,相比于高频的Pentium4系列来说,总体还要好一些。

8、散装与盒装的区别

散装和盒装CPU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质量上是一样的。

从理论上说,盒装和散装产品在性能、稳定性以及可超频潜力方面不存在任何差距,主要差别在质保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带散热器。

一般而言,盒装CPU的保修期要长一些(通常为三年),而且附带有一只质量较好的散热风扇,而散装CPU一般的质保时间是一年,不带散热器。

9、有关Intel盒装CPU的问题

AMD散装的CPU存在假货问题,而Intel的CPU却在盒装上出现假盒装的问题。

跟AMD的不同,它的假并不是CPU假,而是盒装CPU所带的散热器是假的,质量跟正品的散热器有一定的差距。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intel盒装产品都是假冒的。

尤其是那种只有一年保修的Intel盒装CPU,可以说里面的散热器全部是假货,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

所以对于Intel的CPU,笔者反而推荐用散装的。

要是用盒装的话,最好就是要挑三年保修那种盒装产品。

结语:

以上基本把CPU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介绍了,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有所获益。

在选择CPU的时候,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用途以及资金预算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CPU。

 

处理器的大脑读懂CPU指令集

2010年04月26日13时34分11秒 未知 浏览:

2806次

在我们对一款CPU进行全面的了解的时候,我们看看大多数人都遗漏了什么。

很多人一般先从处理器的架构开始,看看该处理器采用了什么架构,相比上一代或者竞争对手的CPU在架构上都有什么改进或者优势。

其次,再看这款CPU与同档次的处理器的主频孰高孰低,默认高主频的处理器一般是采用较好的晶圆来制造的,稳定性更好,再次是看该处理器的缓存容量有多少(尤其是Intel的处理器非常依赖缓存),缓存充当处理器与缓存之间的桥梁,起到一定的数据缓冲作用。

全面了解处理器

最后我们要看该处理器采用的制程,一般制程越先进,发热量越低,而相对越好超,而比较关注节能性能的网友,还会着重看该处理器的功耗为多少。

那么我们看完这些参数是不是漏了些什么呢?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会恍然大悟,还有该处理器支持的指令集。

处理器单靠里面的硬件电路是不会计算的,必须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

●CPU指令集至关重要

每款CPU设计的时候就制定了一套与内部电路配合的指令系统,从具体运用看,我们可以在很多CPU身上看到的就有MMX(MultiMediaExtended)、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SSE2、SSE3、SSSE3、SSE4(分为SSE4.1与SSE4.2两代,AMD的SSE4A包含在SSE4里面,这个后面会提到),另外还有AMD的3DNOW!

系列。

这些指令集可谓大大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下面就让我们逐个了解下。

●MMX增强多媒体表现

MMX(MultiMedia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英特尔于1996年推出,主要用于多媒体指令增强。

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结果超过实际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

MMX的益处在于,当时存在的操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

支持MMX的处理器拥有8个MMX寄存器,每个有64-bit(8byte)的容量。

MMX仅支持整数操作,支持1/2/4/8-bytes数据。

那即是说,一个MMX寄存器能够储存8/4/2/1个操作。

这造成了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目前AMD和和英特尔处理器都支持这一指令集。

 

●3DNOW!

加速三维渲染

   3DNow!

指令集是由AMD提出的,广泛应用于其K6-2、K6-3以及Athlon(K7)处理器上。

3DNow!

跟后面提到的SSE非常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

它拥有8个新的寄存器,却是64-bit的,并非128-bit。

这样,它只能存储两个浮点数据,而非四个。

K6处理器开始具有3DNOW!

指令集

   3DNow!

可以执行操作:

相加/相乘/相除运算,精确或者近似平分根。

3DNow!

指令集技术其实就是21条机器码的扩展指令集。

3DNow!

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和效果渲染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

后来在Athlon上开发了Enhanced3DNow!

●SSE加快处理多媒体应用

SSE全拼是StreamingSIMDExtension,中文名称为SIMD扩展流。

SIMD英文全称为SingleIstructionMultipleData(单指令多数据),即一条指令可以完成多个操作。

SSE是为提供处理器浮点性能而开发的扩展指令集。

SSE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含单指令多数据浮点计算、以及额外的SIMD整数和高速缓存控制指令。

其优势包括:

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浏览和处理、高质量音频、MPEG2视频、同时MPEG2加解密;语音识别占用更少CPU资源;更高精度和更快响应速度。

 

SSE指令与3DNow!

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含了3DNow!

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只是实现的方法不同。

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过SIMD和单时钟周期并行处理多个浮点数据来有效地提高浮点运算速度。

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Now!

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MMX的超集。

AMD后来在AthlonXP中加入了对这个指令集的支持。

这个指令集增加了对8个128位寄存器XMM0-XMM7的支持,每个寄存器可以存储4个单精度浮点数。

使用这些寄存器的程序必须使用FXSAVE和FXRSTR指令来保持和恢复状态。

但是在PentiumIII对SSE的实现中,浮点数寄存器又一次被新的指令集占用了,但是这一次切换运算模式不是必要的了,只是SSE和浮点数指令不能同时进入CPU的处理线而已。

 

●SSE2更精确处理浮点数

   SSE2是英特尔为了应对AMD的3Dnow!

+指令集,在SSE的基础上开发了SSE2,增加了一些指令,使得其处理器性能有大幅度提高。

   最早在Pentium4处理器的最初版本中引入,AMD后来在Opteron和Athlon64处理器中也加入了SSE2的支持。

到P4设计结束为止,Intel增加了一套包括144条新建指令的SSE2指令集。

SSE2涉及了多重的数据目标上立刻执行一单个的指令(即SIMD)。

最重要的是SSE2能处理128位和两倍精密浮点数学运算。

   处理更精确浮点数的能力使SSE2成为加速多媒体程序、3D处理工程以及工作站类型任务的基础配置。

   SSE2指令集添加了对64位双精度浮点数的支持,以及对整型数据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个指令集中所有的MMX指令都是多余的了,同时也避免了占用浮点数寄存器。

这个指令集还增加了对CPU快取的控制指令。

AMD对它的扩展增加了8个XMM寄存器,但是需要切换到64位模式(AMD64)才可以使用这些寄存器。

Intel后来在其EM64T架构中也增加了对AMD64的支持。

●SSE3促进五个应用

SSE3指令集是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

此外Intel害针对SSE3指令集作了一次额外扩充,那就是SSSE3是,最早内建于Core2Duo处理器中。

 

SSE3指令集共分为5个应用层:

第一层是“数据传输”,只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