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883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docx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体系14章终稿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主体行为与制度供求的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服务全球化是最近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服务本身、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相关要素中任何一项的跨境流动,都是服务全球化的表现。

近十年来,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2010年世界500强中有122家是服务业跨国公司,而1997年仅有38家4。

服务外包是服务全球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全面深入研究服务全球化理论与实践,是深刻理解国际服务外包的必要前提。

江小涓(2008)将服务全球化定义为:

服务全球化是指服务的生产、消费和相关生产要素的配置跨越国家边界,形成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各国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国际化的服务供给和消费不断增加。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900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5%(如表1所示),而同期货物贸易增速为15%。

2002-2011年,服务贸易出口波动幅度明显小于货物贸易,说明服务贸易较少受到外部环境如能源价格变动、通货膨胀、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世界贸易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经济波动。

表1.12002-2009年世界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单位:

10亿美元,%)

年份

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进口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609

1842

2213

2459

2756

3260

3629

4354

5468

6.7

13.6

20.0

12.0

12.0

18.0

11.3

20.0

25.6

1583

1806

2146

2380

2648

3060

3468

3982

4529

5.8

14.1

18.8

10.9

11.3

15.6

13.3

14.8

13.7

数据来源:

《201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中国在全球服务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包括要素禀赋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将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全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中国服务贸易。

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9%,增幅提升8.8个百分点。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服务领域准入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和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部门都已开放。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010年的2560亿美元,25年增长了59倍。

198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2010年这一比重提高到4%,居世界第5位(如表2所示)。

然而,中国服务出口水平还比较低,整体规模与中国经济实力相比仍然较小,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表1.2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排名(单位:

十亿美元,%)

出口

进口

排名

经济体

金额

占比

增长率

排名

经济体

金额

占比

增长率

1

美国

454

13.9

14

1

美国

336

11.0

9

2

英国

263

8.1

17

2

德国

245

8.0

15

3

德国

197

6.1

18

3

英国

193

6.3

13

4

日本

136

4.2

11

4

日本

157

5.1

9

5

法国

130

4.0

11

5

中国

129

4.2

-

6

西班牙

127

3.9

21

6

法国

120

3.9

12

7

中国

127

3.9

-

7

意大利

117

3.8

19

8

意大利

109

3.3

12

8

西班牙

97

3.2

24

9

荷兰

91

2.8

13

9

爱尔兰

93

3.0

18

10

爱尔兰

87

2.7

27

10

荷兰

89

2.9

13

11

印度

86

2.7

15

11

韩国

85

2.8

21

12

中国香港

82

2.5

13

12

加拿大

80

2.6

11

13

比利时

73

2.2

-

13

印度

78

2.6

24

14

新加坡

66

2.0

13

14

新加坡

70

2.3

14

15

韩国

64

2.0

28

15

比利时

66

2.2

-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由此蔓延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为很多跨国公司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外包业务的比重以控制本公司的经营成本。

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转变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刺激全球服务外包业高速增长了重要外部因素。

而从企业层面分析,控制成本和重建价值链是推动外贸业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爆发出更大的活力,其市场覆盖率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中央办公厅于2009年正式颁布了关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中央各部门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植政策作出了正式批复。

在这份文件中,确定了与上海和北京为代表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这些城市作为我国开展国际外包服务的试点。

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这20个试点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供便利条件,扶持政策不仅包括资金支持以及与税收优惠,还在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投资环境等软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国务院将发展国际外贸产业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以此推动我国外贸结构转变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带来了巨大就业压力。

以商务部为代表的中央各有关部门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个五年期的规划,基本目标是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吸引200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将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扶持2,000家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达到一只能够顺利完成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提供1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所设计的领域主要包括产品研发、信息技术、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外包以及技术外包等领域,因此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现状。

教育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全国高校应当在专业建设方面注重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要在未来五年内培养12万新型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个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争取在2013年使我国的国际服务外包业总产值突破300亿美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扩大就业范围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将我国的内部资源与国际环境相融合,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背景下,我国也迎来了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战略性机会,按照商务部的有关统计结果,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签约总金额在2011年达到了324亿美元,这比四年前的统计数字增加了14倍。

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国共建立了服务外包产业园区150余个,新增就业岗位近340万。

目前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原因,发展趋势、发展模式以及供应商选择英雄因素等方面。

按照行业角度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具体,大多数针对人力资源、物流业、金融业开展服务外包研究。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针对外包的研究都将制度因素作为研究焦点,特别是向我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并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国家,制度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但是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研究中,制度因素的相关数据较少。

仅有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定性分析。

因此,本文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并通过实际案例具体分析影响国际外贸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大小,进而给出从制度方面提高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1.2国际服务外包的界定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指的是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或者服务环节承包给外国企业。

国际外包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内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最近几年随着新闻媒体的关注度提升,国际外包成为了社会各界的舆论焦点。

有美国学者指出外包的时代已经到来,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外包的生产流程涵盖了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甚至出现了只负责产品设计,而将全部生产流程完全外包的虚拟企业。

1.2.1外包的概念与类型

1.什么是外包

外包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美国学者拉哈拉德与哈默在其文章中指出,外包指的是企业将部分业务职能承包给其他企业完成的过程,外包的目的是将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英国学者查尔斯.盖伊和詹姆斯.艾辛格在其著作中指出,外包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将企业的某一服务职能转移给第三方的过程。

本文章外包看作是外包在保证产出的前提下,通过合同形式将企业的部分生产流程或者服务环节转移给其他企业来完成的一种契约关系。

图1.1外包的定义

2.外包的类型

关于外包类型,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不同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外包的类型进行了划。

本主要采取两大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一种外包对象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制造外包和服务外保;第二是按照外包发起方与承包方的国籍将其分为国内外包与国际外包。

1.2.2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及类型

1.什么是国际外包

国际外包在目前的研究到中并没有形成共识。

最早的研究是从国际分工角度来来探讨外包行为的。

在随后的研究中出现了垂直专业化概念,并且广泛地被其他研究所引用,进而对国际外包从多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逐步出现了零散化生产、非本土化、垂直专业化、纵向非一体化等新的概念。

本文对国际外包的定义已经在上文的叙述中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而本文对国际外包的定义就是在外包概念的基础上,将承包方界定为独立的外国企业。

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际外包的发展流程。

 

 

图1.2国际外包的流程图(以甲国为例)

2.国际外包的分类

国际外包按照对象不同分为国际制造外贸和国际服务外包。

(1)国际制造外包(internationalmanufacturingoutsourcing)

国际制造外包顾名思义指的是某国企业将部分生产流程转移给外国企业来承担的外包形式。

目前国际制造外贸的重要领域是汽车制造业,每台汽车大约需要15000个的不同的零部件,而仅有不到40%的零部件制造是由汽车企业自身完成了。

绝大多数零部件和中间装配环节是由零部件供应商完成的。

2、国际服务外包(internationalserviceoutsourcing)

国际服务外包指的是某国企业将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给独立的外国企业来完成的一种外包形式。

依据国际收支帐户对服务贸易定义,如果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同属某国企业则属于国内服务外包或业内所谓“在岸外包(onshoreoutsourcing)”;如发包方与承包方是不同国家企业,则从发包方角度看是“离岸外包(offshoreoutsourcing)”,对承包方来说则可以称作“到岸外包”(inshoreoutsourcing),总称国际服务外包。

1.2.3国际服务外包的性质

1.国际制造外包的性质

国际制造外包引起的贸易,属于垂直性产业内贸易。

(1)什么是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可以将其称作部门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的是某以国家或地区针对某一种产品同时拥有出口和进口贸易行为,换言之,贸易双方进行交易的产品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

所谓同类产品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产品标准分类代码前三位相同的产品。

(2)产业内贸易的类型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也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比如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进行区分,可将产业内贸易范围经济发展程度相近和不同的国家产业内贸易;从产品差异角度可分为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根据贸易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

(3)国际制造外包与产业内贸易

垂直产业内贸易指的是在某种产品的生产环节中,有不同国家来参与完成,通常是由不同的国家完成零配件制造、中间装配以及最终的成品制造等相关的生产流程。

国际外包一般是在同一产业内形成的,因此可将国际外包划分到产业内贸易的范畴。

2.国际服务外包的性质

国际外包本质上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可以将其纳入国际生产服务贸易的范畴。

(1)生产性服务的概念与分类

生产性服务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是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分离出来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生产性服务最早可追溯到1975年,有学者在对服务业进行划分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也指为其他企业的中间服务环节提供服务并满足其需求的产业。

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并且与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制造业的中间服务环节的投入水平有了显著的增加。

生产性服务业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涨幅最快的产业之一。

以金融业、房地产为代表的经营服务业在OECD国家的GDP中超过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与此同时,制造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比服务业的整体水平高出了一倍。

(2)国际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国际服务外包

国际服务外包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服务贸易。

因此国际服务外包的定义要受到服务贸易定义的影响。

服务贸易的定义是根据国际收支帐户中居民和非居民原则来进行界定的,将某国企业与非居民身份的外国企业之间发生的外包交易纳入的国际服务外包范畴。

外商投资在东道国所建立的企业拥有居民身份,但是外商投资企业与非居民企业所发生的交易同样隶属于国际服务外包范畴。

这一划分原则具有很高的可执行性,将贸易统计与国民经济的整体核算体系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1.3研究目的

伴随着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外包,服务业的外包也逐步加快了速度。

服务外包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等形式。

目前,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已成为国际商务研究的前沿,本课题基于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探讨促进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体系,提高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和认知程度,扩大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为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奠定制度基础。

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对提高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大多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服务企业知之甚少,甚至有一些负面的误解妨碍我国企业成为国际服务外包商。

而我国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与跨国公司有着明显差距,导致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制度化渠道不畅,交易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

这极大地妨碍了我国服务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因此,构建具有可行性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让跨国公司在与中国服务企业合作时,能够产生可靠的、可信的、正当的、规范的、有吸引力以及具有价值前景的预期,从而增强中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的实力,提高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水平,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使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企业及其市场产生具有规范性和价值前景的预期,并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解决争端,是中国服务企业成功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的关键。

本课题旨在解决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促使中国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在国际外包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从制度变迁视角来看,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可以被看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的各方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化渠道,并且这一制度化渠道是可靠的、可信的、正当的、规范的、有吸引力以及具有价值前景的。

基于此,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是探究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

通过对多边贸易规则、主要发包国家相关制度以及接包国的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厘清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内涵,从而将二者的相互联系置于制度背景下,为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弄清理论脉络。

二是利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主体的行为展开具体分析,主体行为的趋向性对制度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制度选择的结果将影响到主体行为的抉择,在这一抉择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及其市场环境因素作出理性选择,而制度因素成为主体作出理性选择的关键因素。

本文的目标之二就是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行为与制度选择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界定主体行为的制度模式找到理论依据。

三是通过对各类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因素以及制度变迁中的时滞与路径依赖进行系统论述,力求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的构建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需求层面,二是供给层面,基于对供需层面的制度分析,厘清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核心机制,从而为建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界定框架。

四是基于前文的分析论证,借助相关理论分析工具,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建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从宏观管理层面、行业协调层面到微观的企业运营和决策层面,逐一予以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希望对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各方主体的实践有所指导,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选题共分八个章节,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

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等相关内容,为全文研究提出理论框架,厘清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

本章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本选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本章首先基于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具体阐述了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其分析,然后阐述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成因,主要从技术基础、比较优势、成本和制度变迁四个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试图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成因具有全面认识,并进一步提出本选题的研究主题。

第四章,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多边贸易规则、主要发包国家相关制度以及接包国的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厘清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内涵,从而将二者的相互联系置于制度背景下,为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弄清理论脉络。

第五章,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主体的行为分析与制度选择。

本章利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主体的行为展开具体分析。

第六章,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本章首先论述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非均衡的驱动因素,然后具体阐述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供给与需求。

第七章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性缺陷.本章将从四个层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是增长模式,这与国内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低效率运行有关;二是有效需求,这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有关;三是要素投入,这与自然要素、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有关;四是外包结构,这与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国际结构有关。

第八章,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体系。

基于前文的分析论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建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从宏观管理层面、行业协调层面到微观的企业运营和决策层面,逐一予以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希望对构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各方主体的实践有所指导,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4.2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

检索有关国际服务外包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资料和历史文献,对国际服务外包制度研究进展和历史变迁进行归纳总结。

2、定性分析法。

对影响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法进行查找定位,并进行深入分析。

3、定量分析法。

在分析驱动因素对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影响时,尽可能地采用定量分析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4、演绎归纳法。

在分析当前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时,对历史上影响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驱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借此找出影响今后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因素,用于分析制度需求与供给。

5、动态分析法。

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出其实质和今后变化的方向。

1.6创新及不足之处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

(1)研究视角新。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包方选择因素等角度,并且大多数针对某一具体的产业进行研究。

本文是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建立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以从制度层面提高我国国际外包产业竞争力为研究的着眼点。

(2)研究工具新。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接包国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关系来阐述制度对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以及接包国制度变迁的依据,但是缺少国际服务外包主体的行为分析及其制度选择的阐述。

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3)采用的新模型。

这主要体现在本论文将具体阐述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模型上,经过国际服务外包主体的制度变迁的分析,对于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的主体趋向具有了全面把握,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十分重要,也是本文所要展开的工作。

(4)研究结果新。

本论文从主体角度来建构这一体系。

从政府、产业、企业、配套措施以及具体模式来建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制度体系,以期使所建构的体系更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际服务外包研究现状

近年来,受信息技术进步、经济结构服务化和服务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国际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迅速兴起,广泛影响着当代生产组织方式和全球管理实践。

与国际服务外包的出现和发展历程相对应,学术界对于服务外包的关注和研究也在与时俱进,学术界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基于宏观国际经济视角的国际服务外包,以及基于微观企业视角的服务外包研究。

从IT服务外包的出现到BPO的广泛开展,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企业视角的外包战略研究。

21世纪以来服务外包的离岸化蓬勃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兴起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与此同时,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体系研究则成为需要。

2.1.1服务外包动因研究

为研究服务外包的根源,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对服务外包的起源进行分析

(1)企业组织内部驱动力研究

有学者认为企业内部因素是推动外包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Lacity&Willcocks认为业务原因、技术原因以及财务原因等企业内部因素是企业开展服务外包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研究成果还出现在ChristinaCosta的论述中,他将企业开展服务外包的原因总结三种类型:

第一是为了控制成本;第二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上述研究将外包看作是企业的一种商业竞争策略。

有学者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产业的外包管理,指出促进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原因有可能是被动因素。

(2)企业组织外部驱动力研究

部分学者认为外部环境是促使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原因。

这些学者认为外包活动的企业无法通过企业内部驱动给出准确地回答。

因此认为内部原因不能对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作出完整的解释。

Lohlawrence&Venkatraman在研究中指出,推动企业开展外包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