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881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docx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

中国当代文学概要

绪论

一、关于“当代文学”的命名

二、当代文学的渊源

左翼文学,尤其是解放区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主要渊源。

三、当代文学的分期:

一、1949——1978:

用权威意识形态逐步规范文学的时期。

二、1978——1989:

文学努力挣脱权威意识形态束缚的时期。

1989——今:

四、教学目的及参考书

掌握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对重大的文学现象、思潮及主要的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大学

张振金《中国当代散文史》人民文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上海社会科学院

陆贵山《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

当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

第一编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文化制度与文学思潮

一、文代会、文学组织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1949.7.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总结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立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

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文代会

1960年7月22至8月13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文代会

二、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一)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954年对《红梦楼》研究思想的批判。

这次批判的核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学术研究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文艺观取代的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影响。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

还有一些其他的批判运动。

(二)对文学批判运动的分析

对电影《武训传》和对胡适的批判,仍是为了消除“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

大部分批判还是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继读。

周扬和胡风文艺理论的异同。

三、文艺政策的不断调整

1956年6月,经过毛泽东修改定稿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表。

1957年4月开始整风,大规模“反右”。

文艺界的“反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对“丁陈反党集团”的批判,二是批判“百花”文学。

1960——1962,文艺政策也有所调整。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二次文代会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4年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被正式列入苏联作家协会章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象。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局限:

1、把社会主义实现主义作为整个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必然挤压其他创作方法的自然存在。

2、强调歌颂英雄人物,不可必免地将英雄人物拔高和神化。

3、强化了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的理解。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第三次文代会确立。

革命浪漫主义被直接解释成革命理想主义,被理解为随意抒发超越历史的狂热和幻想,脱离了现实主义。

第二章诗歌

一、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

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为当代新诗确立艺术规范。

一是对新诗历史进行重新评估,区分不同诗人、流派和艺术构成的不同位置。

藏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

有关新诗艺术道路的选择上,个体、自我与公众生活、集体意识的关系,是核心问题。

二、诗人的类型分析

按“年龄”、“世代”分,有“老诗人”、“青年诗人”等说法,从40年代生活区域形成了一种模糊却重要的是个群体现象,有“国统区诗人”和“解放区诗人”的区分,还有“工农兵诗人”(相对于专业的知识分子的)、“少数民族诗人”(相对于汉族诗人)。

三、新诗的“当代形态”

(一)、叙事诗的繁荣。

(二)、政治抒情诗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是个潮流。

(三)、“半自由体”(半格律体)成为主要的形式。

四、“老诗人”的艺术困境

郭沫若在当代的新诗创作已不再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他的政治、文学地位,对当代诗歌仍保持一定的影响。

五六十年代写了大量配合现实政治和社会运动的诗。

《新华颂》

《百花齐放》1958年、10天、101首《百花诗》

藏克家在当代诗歌写作并未有值得重视的成绩,却在诗界有重要地位。

1、编选了50年代最早的中国新诗选集,并对前30年新诗发展过程做出符合当时文学“规范”的系统评述。

2、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毛泽东诗词阐释者。

3、《有的人》

冯至当代的诗,诗意显然变得平淡、稀薄。

这一趋向与他自我诗歌道路的不断“忏悔”互为因果。

卡之琳虽有面对当前“重大事态”的热情,却缺乏对“重大事态”的体验和处理“重大事态”的艺术准备,面对陌生的艺术领域,虽费力琢磨,但无法弥补其根本性缺陷。

何其芳

(二)“中国新诗”派和“七月诗派”的隐失

(三)艾青和田间的“危机”

五、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的创作

李季:

50—70年代,油田、石油工人的劳动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

特点、重视生活事实和细节,较少空泛和浮华,但对事实和细节的“屈服”,又削弱了必要的发现和超越。

闻捷:

1、写新疆少数民族的特殊风情,来表现这一地区的历史变化。

《天山牧歌》

2、紧密联系现实政治的抒情诗。

《复仇的火焰》

蔡其矫:

50年代初的作品,大都与海有关,是献给保卫海疆的士兵、水手和渔夫的歌。

其诗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人的心灵、情感的健全、美和纯洁,重视创作主体在感知、体验和思考方面的能动性。

1957年冬天,由于《川江号子》《雾中汉水》受批评。

六、政治抒情诗

(一)“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二)主要诗人

郭小川:

1、自我剖析的抒情方式。

2、强烈的政治意识,具有思考、评论生活的特征。

《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历的爱》、《一个和八个》表现了对复杂生活的思考。

《一个和八个》、《望星空》在当时受到激烈非议。

贺敬之:

在当代的诗,从“体制”看,大体分为两类:

1、篇幅相对比较短小,更多从民歌、古典诗词借鉴艺术形式:

《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

2、政治性的抒情长诗: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七、50年代的青年诗人

(一)生活道路和文化背景

(二)主要诗人:

李瑛:

1、具有细致的感受能力,自然界的色彩、音响、情态在诗中,虽也是达到社会性主题的路径,但由于细微感觉,增加了诗的感性内容。

2、单纯、和谐而又意旨确定的风格

《戈壁日出》

邵燕祥:

流沙河

公刘

八、新民歌运动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王老九的诗:

《想起毛主席》

民间诗歌的搜集和整理

《嘎达梅林》(蒙古)、《阿诗玛》(撒尼)、《召树屯》(傣族)等。

第三章50—70年代小说概况

一、题材和体载

二、形态单一化倾向

三、分类

第四章革命历史小说

一、三个特征:

1、强烈的政治目的;2、英雄乐观主义的审美模式;3、艺术形态各有差异。

二、、《保卫延安》和《红日》

《保卫延安》的艺术特色:

1、艺术概括力;

2、以单一意识形态视角和持续的紧张节奏,来塑造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红日》和《保卫延安》之比较

三、《红旗谱》

梁斌简介

1、主题:

2、成功地塑造了各阶级各阶层的众多人物形象。

地主形象:

第一代:

冯老兰,第二代:

冯贵堂

农民形象:

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第三代,江涛,运涛,

3、在小说民族化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具有民俗色彩和地域色彩。

民俗是生活模式。

四、《青春之歌》

杨沫简介

小说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该小说。

五、革命浪漫主义传奇小说《林海雪原》

浓厚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故事传奇曲折,险峻的环境描写,传奇英雄。

六、茹志娟和孙犁

七、峻青和王愿坚

第五章革命现实小说

一、总体特征:

二、赵树理的小说

(一)《登记》、《锻炼锻炼》、《卖烟叶》《三里湾》、《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60年代的创作不及以前。

(二)赵树理的“评价史”。

三、《山乡巨变》

虽然主题、结构、人物设置与其他作品相似,但用自然、明净、朴素的日常生活写作,开拓出一个与严峻的政治空间不同的艺术空间。

小说中有大量的民俗书写,民俗是有传承的生活模式,所以,写民俗就是写生活本身。

四、《创业史》

柳青的生平和创作简介

(一)主题、题材重大

(二)人物形象

梁生宝:

有质朴、踏实的一面,也有作者有意拨高的一面。

这个形象在左翼小说中有极其长远的源渊:

从普罗小说中的先进型农民到多多头、立秋到小二黑、赵玉林、郭全海,终于形成了梁生宝,是作家们长期追求的最先进,最自觉的革命农民形象。

李杨认为,梁生宝是真正具有社会主义品质的新人,无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怎么发展,都不可能超越梁生宝的这种现代本质,萧长春、高大泉也只是现代本质的多元化形式而已。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梁三老汉:

普遍认为是最成功、最出色、最深厚的形象

郭振山:

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

(三)语言的非大众化。

五、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六、其他

李准《李双双》

第六章非主流小说

一、“干预生活”的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理想主义的陶醉中敏锐而朦胧地感受到一种潜藏在社会心脏部分的不和谐性。

刘世吾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

二、描写日常生活和人性人情的小说

《我们夫妇之间》涉及两个问题:

执政党干部接管城市后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和城市文明间的冲突,知识分子和工农的关系及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洼地上的“战役”》作者在革命战争“宏大叙事”的间隙,花很大笔力去关注个人命运,关注个体鲜活的感性经验。

《红豆》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时艰难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但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优美高雅炙热的爱情,

《在悬崖上》邓友梅

三、历史题材的小说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在对世事的厌倦中流露出孤独的精神状态,对死亡的豁达中表现出无奈苍凉的心情。

《广陵散》有鲜明的现实指涉。

第七章散文

一、概述

50—70年代,“散文”是一个涵盖面宽泛的体裁概念,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文学等。

二、抒情散文

杨朔散文的总主题是赞颂平凡、普通的劳动者和新生活,自觉地追求散文的诗化。

善于从寻常事物、日常生活中寄寓发现宏大意义,从细小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政治意义,曾产生过广泛、长期的影响。

秦牧散文取材广泛,兼具思想性和知识性

刘白羽散文激越壮美

三、杂文

杂文的特性

徐懋庸的杂文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特权思想、不尊重科学的蛮干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记》

邓拓其人及散文《燕山夜话》:

邓拓忠于党的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主张关注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具有讽刺与批判力量的杂文主要有两个内容:

1、批评党内的不良工作作风和现象。

《废弃“庸人政治”》《智谋是可靠的吗?

》《王道和霸道》。

2、尖锐批评日益严重的好说大话、假话、空话的浮夸风和左倾社会思潮。

《一个鸡蛋的家当》《伟大的空话》

四、报告文学

开国之初到1956年报告文学第一次繁荣,《谁是最可爱的人》

1960年前后再次勃兴

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参照“批评特写”进行了新的尝试,突破对真人真事的“报告”,强调对现实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入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判断,突出矛盾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第八章戏剧

一、概述

戏剧在左翼文学中,一直受到特别关注。

50年代以后、戏剧的编写、演出等各方面越来越规范,成立了属于国家的学院、剧团,建立“观摩”、“会演”制度,将戏剧纳入国家统一的文化体制中。

二、《茶馆》

(一)以北京“裕泰大茶馆”在三个时代的不同变化,反映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北京五十多年间的社会风貌。

(二)结构大胆创新

(三)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

(四)话剧语言不仅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又非常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

(五)既是悲剧又是喜剧,作者对三个黑暗时期有极强的悲剧感受,又对那个社会的病态畸形、丑类的腐朽荒唐有强烈讽刺的喜剧激情。

作品以辛辣的讽刺手法,把丑陋的事物撕破给人看,赋予荒唐人物的无耻人品以某些喜剧因素,又把笔锋向深处探索,揭示出喜剧深处的悲剧。

三、历史剧及其讨论

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都是翻案之作。

曹禹的《胆剑篇》。

田汉的《关汉卿》表现了左翼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自我认同,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知识分子形象。

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四、关注现实生活的话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陈静执笔)、《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

五、“第四种剧本”

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更贴近日常生活,相对来说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真实的矛盾形态。

六、戏曲改革

《十五贯》况钟、过于执、周忱

第九章文革文学

一、不断发展的文学激进思想

1、“两结合”创作方法

2、激进文化思潮与《纪要》

二、压制文学的强制性戒律

1、根本任务论

2、“三突出”理论

3、“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论”

4、“三结合”原则

三、文革文学的特征

四、戏剧

1、“革命样板戏”的产生及特征

2、“样板”的内在矛盾

五、小说:

公开的小说:

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

地下小说:

张扬的手抄小说《第二次握手》

六、诗歌:

公开的诗界:

红卫兵诗歌、小靳庄民歌

地下诗歌:

穆旦、绿原、曾卓、牛汉的诗

“白洋淀诗群”

食指,他的诗体和艺术方式,其实与五六十年代的当代抒情诗并无根本不同:

多是四行一段的“半格律体”。

真正的不同在于:

拒绝按照统一的意识形态指令写作,而回到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在脚下土地发生漂移时的困惑、惊恐和抗争,在其时的社会和文学语境中具有强烈的叛逆性。

天安门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