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843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份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6月份考试

高二地理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岳阳楼、悬空寺、兵马俑、日月潭四处名胜,按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是(  )

A.岳阳楼、日月潭、兵马俑、悬空寺

B.岳阳楼、兵马俑、悬空寺、日月潭

C.日月潭、悬空寺、岳阳楼、兵马俑

D.悬空寺、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

2.下列关于旅游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②旅游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 ③旅游交通的收入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景区内带有娱乐性质的游船、索道等不属于旅游交通的范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旅游地的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行为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4.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

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

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

5.旅游规划的导向是(  )

A.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B.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

C.旅游景区的规模与效益

D.旅游景区的性质与品位

6.旅游资源能给旅游业带来(  )

①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 ③文化效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

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

据介绍,云南旅游产业将力争到2015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550万人次,国内游客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云南的魅力何在?

据此完成以下四题。

7.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指(  )

A.旅游活动已成为全体公民生存必需的消费行为

B.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C.发达国家的居民出游率达90%以上

D.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出游率达50%以上

8.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

A.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B.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D.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的能力

据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

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9.“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它因素的作用,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分布曲线

10.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100km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

A.台湾B.福建C.广东D.广西

读漫画,完成以下两题。

11.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2.泰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达到6.2%,埃及的旅游创汇收入占外汇总收入的43%,这说明(  )。

A.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B.旅游业会促进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C.旅游业会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D.只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就会带动本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3.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④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4.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

15.“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  )

A.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B.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C.石油总量供不应求D.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来源:

16.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结果()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③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肥沃的水稻土,建成著名的鱼米之乡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8分)

17.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①是________。

“斯芬克司像”又叫________,坐落在河流①的________岸,面向东方。

雕塑受破坏严重,除了人为原因外,主要还受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的破坏。

(2)图中②是横跨赤道的________(山名),是非洲的第二高峰,而它南面的③则是有“非洲之颠”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___火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之一。

(3)图中经过山峰②③且成条带状的斜线区域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裂谷带——________,有“地球伤疤”之称,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18.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号称五岳之首。

其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誉为四大奇观。

下图为泰山旅游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泰山属于哪种类型?

(2)从山体的高度来看,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山峰相比,海拔只有1500多米的泰山很不突出,然而它却能位列五岳之首,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最多的。

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然而这一工程引发了诸多争议,请你评价其优缺点。

 

19.结合材料和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l)图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形成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

(3)图中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防治酸雨可采取哪些措施?

20.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判读1900年到2000年间,世界人口发展呈趋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趋势,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趋势呈趋势,环境污染状况呈(加剧或减轻)趋势。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从图中可知环境问题总是伴随着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试描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2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

昔时“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淡水湖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河、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湖泊不同年份的图片。

(1)结合材料二,分析该湖迅速退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2)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3)湖泊退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试根据所学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掌握一定数量的旅游景点的名称、位置是学习旅游地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掌握我国风景名胜的分布要把其落实到省区,在同一省区的要注意它们的相对位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四处名胜的地理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

此题的纬度位置判断可结合省区的位置来回答。

2.【答案】C

【解析】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业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收入是旅游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旅游交通的发展。

旅游景区内带有娱乐性质的游船、索道等也属于旅游交通的组成部分。

3.【答案】B

【解析】旅游地居民为发展旅游业,如不适当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乱捕滥杀,乱伐滥挖,往往会使自然界中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4.【答案】B

【解析】“望夫石”属地貌的酷似造型,应在特定位置观赏。

观景时写出美妙的诗篇说明诗人用丰富的内心情感深入感悟自然的美,即以情观景。

5.【答案】B

【解析】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景区的建设必须以旅游者的基本需求为导向。

6.【答案】A

【解析】旅游资源给旅游业主要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答案】B

【解析】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指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使得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能够参与的消费行为。

它是相对于古代旅游是少数人的活动来说的。

发达国家的出游率应达50%以上。

8.【答案】B

【解析】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

9.【答案】D

【解析】“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旅游地环境。

10.【答案】C

【解析】旅游客流量最大在海南三亚当地,而在700—1100km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距离较近的广东,当地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

11.【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

1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泰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达到6.2%,埃及的旅游创汇收入占外汇总收入的43%,说明了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3.【答案】B

【解析】“落霞与孤鹜齐飞”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时机;“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位置。

14.【答案】C

【解析】太湖石是石灰岩,属沉积岩,故B、D不正确;太湖石形成于我国南方,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

做题时注意“客观”二字。

16【答案】B

【解析】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虽能影响环境。

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17【答案】

(1)尼罗河 狮身人面像 西(左) 风力侵蚀 风化

(2)肯尼亚山 乞力马扎罗山 死

(3)东非大裂谷 板块张裂(断裂陷落)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非洲主要景观及其成因等。

由图可判断,①为尼罗河;斯芬克司像即是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强烈;②为肯尼亚山,③为乞力马扎罗山;图中的裂谷带为东非大裂谷。

18.【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

(2)地处平原地区,相对高度大,山体雄伟;离政治经济中心近,市场距离短。

(3)优点:

节约旅游时间;提高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方便老弱人员登山)缺点:

对自然景观具有破坏作用;削弱了登山的体验。

【解析】

(1)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泰山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2)泰山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与其地理位置、相对高度大、山地雄伟这些独特资源特征有关。

(3)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修建索道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19.【答案】(l)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2)B地区: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

C地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植被遭到破坏。

(3)工业排放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等。

【解析】第(l)题,A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土质、降水和植被破坏有关。

(2)题,沙漠形成除与气候干旱等自然原因有关外,人类的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3)题,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即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如使用清洁能源,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等。

20.【答案】

(1)上升上升上升加重

(2)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目标。

(3)人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解析】本题用图式形式反映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发展趋势,读图解题时首先要结合人口发展趋势曲线来认识资源储量、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发展变化的过程,找出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的规律。

其次,人口发展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变化趋势。

从人均工业产值、人均粮食占有量随人口发展而变化的趋势来分析认识。

21【答案】

(1)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增大;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2)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多;荒漠化程度加剧,涵养水源减少,下渗量增大。

(3)削弱了径流的调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生态遭破坏。

【解析】湖泊退缩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两方面分析;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湖泊退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要综合东西部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