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787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EG

2019年度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目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08黄冈)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

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

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

B.用酒精灯的内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实验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D.为了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答案:

C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答案:

A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酒B.加碘盐C.食用醋D.干冰

答案:

D

5.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

氯化钠溶液;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

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

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

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右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

式为:

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

阳离子是(填符号);请写出

(继续探究)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

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

解析:

计算题

(拓展迁移)Cl-、Na+;Ca2++CO32-=CaCO3↓

(探究启示)立即盖好瓶盖

(实验结论)NaOH溶液(填变质的NaOH溶液也可)

(继续探究)白色沉淀;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

(3)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2)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1)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推断】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于金属切割,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银粉漆”(铝粉)可涂在铁栏杆上防锈,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D.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为熟石灰显碱性

答案:

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软水B.软水可作锅炉用水

C.软水中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D.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答案:

B

8.(4分)在一种新的薄荷香型牙膏上,看到其中成分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核内质子数为9,则磷元素化合价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氟元素质量分数为。

解析:

+5四14413.2%

9.齐齐哈尔市某制药有限公司用假“丙二醇”为原料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真丙二醇的化学式为C3H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

A.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B.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

C.丙二醇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

D.丙二醇分子中含有13种元素

答案:

B

10.组成为Na2O·Al2O3·SiO2·nH2O的铝硅酸盐中有许多笼状孔穴和通道,很容易吸收水、二氧化碳等小分子,常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Na2O·Al2O3·SiO2·nH2O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4C.+6D.-2

答案:

B

11.纳米材料Cr2O3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的优良的吸收电磁波的特征,能使雷达探测的信号大大减弱,可用于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上。

纳米材料Cr2O3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A.+1B.+2C.+3D.+6

答案:

C

12.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B.氧化铝AL2O3C.水银AgD.二氧化硫SO2

答案:

D

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答案:

D

14.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和司机之间常有一个安全气囊,内部装有硝酸铵,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是,硝酸铵迅速分解,发生如下反应:

NH4NO3   ==X↑+2H2O,则X是()

A.N2

B.N2O

C.NO2

D.NH3

答案:

B

15.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NaClB.KOHC.MgOD.Cu

答案:

B

1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作钻头

C.干冰作致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

D

1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A

18.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和石油。

含有硫的煤和石油燃烧时所排放出的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它遇雨水而成为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危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请举出二方面危害实例:

、。

(2)(6分)在火力发电厂用碳酸钙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

2CaCO3(粉)+2SO2(气)+O2(气)=2CaSO4+2CO2

若每100g废气中含二氧化硫6.4g,则处理这种废气1kg需碳酸钙多少克?

解析:

(2)(6分)这种废气1000克中含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为64克,处理这种废气需碳酸钙100克。

严格按照解题格式解题。

(1)(每空1分)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河水酸化,腐蚀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

19.“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

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

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

“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20.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煤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所以冬天用煤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墨书写的文字可以长时间保存

C.因为甲醛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可以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答案:

C

解析:

(解析):

选C。

由于一氧化碳易引起煤气中毒,所以要注意室内通风;奶类及豆类食品中富含钙元素可以补钙;甲醛虽然具有防腐作用,但是残留在水产品中的甲醛会与人体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所以不能用来浸泡水产品。

故选C。

D.因为儿童缺少钙元素时会得佝偻病,所以应通过进食奶类、豆类加以补充

21.

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

B

22.现有X、Y、Z三种金属,其中只有Y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X能把2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X、Y、ZB.Y、Z、XC.Y、X、ZD.Z、Y、X

答案:

C

23.三种金属A、B、C都是二价金属,已知A放入到B的硝酸盐中,溶液质量增重,B放入到C的硝酸盐中,溶液质量减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B

C.A、B、C可能依次为Zn、Cu、Ag

D.A、B、C可能依次为Fe、Cu、Ag

答案:

A

24.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甲乙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甲固体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

D

25.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4种化合物。

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HCl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跟CaO或CO2化合生成碱或酸。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Na2SO4B.乙一定是H2SO4

C.丙可能是NaOHD.丁一定是H2O

答案:

B

26.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将白醋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D.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K2SO4

答案:

A

27.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

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A.NaCl、H2OB.NaClO、H2O

C.NaCl、NaClOD.NaCl、NaClO、H2O

答案:

D

28.R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R+3O22CO2+2H2O有关R的组成正确说法是()

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D.R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

答案:

A

二、填空题

29.海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请围绕科学利用海水资源,填写空格:

⑴用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

将此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方案如下:

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成分有:

氢氧化镁、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准确控制在少量滤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图是海水“制碱”

①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可制成饱和氨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说明:

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2分,共6分;答案合理即得分。

②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⑵①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③在滤液样品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再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消失为止

⑴①除尽氯化镁②BaSO4和BaCO3

30.(6分)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人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浑浊(或有晶体析出,2分)

解析: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产生的CO2不易收集(2分)

Na2CO3+CO2+H2O===2NaHCO3(2分)

(6分)

31.(3分)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NaOH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潮解,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

(1)为了证明一瓶敞放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小伟同学取少量该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变质。

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2)用该变质的NaOH溶液来得到纯的NaOH溶液,小伟同学加的试剂是饱和Ca(OH)2溶液。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稀盐酸或稀硫酸(可溶性酸溶液);Na2CO3+Ca(OH)2=CaCO3↓+2NaOH;

32.(4分)现有物质:

甲醇、纯碱、氧气、二氧化碳。

请按下列要求填写化学式,在括号内注明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1)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有毒物质;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可作致冷剂的物质()。

解析:

CH3OH;O2;CO2;氧化物。

33.

市(县)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8分)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写化学式)。

(2)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过滤,得到A的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

将A的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知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A物质的化学式为。

解析:

C;MnO2Zn+H2SO4=ZnSO4+H2;NH3;NH4Cl

34.(7分)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

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

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

解析:

(3)FeSO4NaCl

(2)①C+O2CO2②3Fe+2O2Fe3O4

(1)Fe+2HClFeCl2+H2↑

35.

(4分)被誉为“江南小三峡”的南京胭脂河是明代初年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

因其“石有胭脂色”而得名。

胭脂河沿岸的那些红色石块的成分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

以这些红色石块与物质X为原料,利用右图所示的设备可用于工业炼铁。

(1)图中设备的名称是;

(2)物质X是(写物质名称);

(3)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取铁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高炉(1分)

(2)焦炭(1分)(3)3CO+Fe2O3高温2Fe+3CO2(2分)

36.(5分)(2006年苏州)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

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或简答。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

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

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将已被砂纸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6枚铝片,分别放人下表所示溶液中进行实验。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①稀硫酸

③稀硫酸(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⑤盐酸

(1:

4)

②稀硫酸

(加热)

④稀硫酸(加入少量NaCl固体)

⑥盐酸

(37%)

++

注:

“一”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较大且快。

“1:

4”表示用1体积的37%浓盐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认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除了跟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外,还可能受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轻轻摇动铝条,受热一端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为究其原因,小芳查阅资料得知:

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2460℃;氧化铝的熔、沸点分别为2054℃、2980℃。

请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推断题

解析:

(2)加热条件下,铝表面易被氧化成致密的高熔点氧化膜。

这层膜可以将膜内熔融的铝包裹起来,而不会产生滴落现象(1分)

(1)活泼C1-SO42-温度(每空1分)

37.一种不纯的铁可能含有镁、铝、铜杂质中的某一种。

取该样品5.6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18克氢气,则这种铁中含有的金属杂质是_______。

解析:

Cu

38.(5分)在碳、氢、氧、钠、氯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璀璨夺目的钻石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醋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

(3)煤矿坑道中含量超标易发生爆炸的气体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

(4)具有还原性的气态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5)从人类生存环境角度考虑,比较理想的气体燃料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每空l分,共5分)

(1)C

(2)CH3COOH(3)CH4(4)CO(5)H2(写名称不给分)

39.(5分)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请在右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解析:

40.(4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时;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

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4)“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有机物,能赋予生命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功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解析:

(4分)

(1)过滤

(2)煮沸(3)Cl2

(2)B

41.电解水时,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为,若负极气体的密度为P1,正极气体的密度为P2,则求组成水的两种元素的原子数比的计算式为。

解析:

氢气,氧气,(可以写化学式),2:

1,

三、简答题

42.

(3分)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解析:

(3分)

(1)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合理答案均可)

四、推断题

43.(4分)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加碘盐”、“叶绿素锌钠盐”、“低钠盐”等。

某种低钠盐由NaCl、KCl、MgSO4三种物质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

(2)当x是AgNO3时,白色沉淀C是,当x是NaOH时,白色沉淀C是

 

解析:

MgSO4+BaCl2====MgCl2+BaSO4AgClMg(OH)2

44.(2分)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成功地制d得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

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的干冰中。

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

(写两条)

(1);

(2)。

 

解析:

每空1分,共2分)炸药.致冷剂

五、实验探究题

45.(10分)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过量的C0:

通人饱和Na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02+NaOH==NaHC03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填写操作名称)能把NaHC03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如果缺少装置B,装置C中会生成的杂质是。

(5)进行装置D实验时.观察到下层蜡烛比上层蜡烛先熄灭,由此不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填写字母标号)。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析:

(10分)

(1)锥形瓶导管(各1分,共2分)

(2)CaCO3+2HCl==CaCl2+H20+C02

(3)过滤(1分)(4)NaCl(5)CD(只选C或D得2分,全对得3分)

46.(3分)请用以下仪器拄薯求填空:

(1)填序号: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需用的仪器是。

(2)填名称:

①较多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用的反应容器是烧杯;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解析:

(1)F

(2)烧杯胶头滴管

六、计算题

47.汽油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C8H18+23O2

12CO2+4CO+18H2O。

当空气中氧气的质量与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2×104时,人的健康将受到严重危害。

(1)设大连市城区人口为160万,能有效利用的空气的质量为1×107kg(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3%)。

试计算大连市城区中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2)每辆汽车满负荷行驶时,每天约有22.8g汽油不完全燃烧。

大连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每l0人有1辆汽车。

那么仅从一氧化碳污染的角度来考虑,这一目标是否可行?

试通过计算加以说明(由于生态平衡的原因,可以认为空气中氧气的总量是恒定的)。

(3)为了提高我市汽车的拥有量,使汽车进入家庭,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一氧化碳的污染问题?

(写对一种方法即可)

 

解析:

(1)2.3×106kg

(2)不可行,因为1.28×103<1.2×104。

(3)①对汽车进行技术改造,减少CO的排放;②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