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709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docx

涛雒历史春秋校本教材

历史春秋(第一章)

千年古镇(第一节)

1、滨海明珠。

涛雒地处日照市东南,黄海西岸,与石臼、岚山两港成犄角之势。

胶新公路,纵贯南北;涛坪公路,自此而西。

两路相接,呈“丁”字型。

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商业贸易得天独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闻名世界。

(图片)

2、建置沿革。

涛雒建村开始于汉代,因与南店相对,曾名为北店,后称涛洛,清代改称涛雒。

涛,大波也,波是水的起伏现象;雒,与洛通,洛洛是水流下貌。

涛雒濒海,潮涨时波涛汹涌,潮水环绕;潮退则流水洛洛。

涛雒之名源出于此。

涛雒自古“即处通道,形胜冲要”。

金代设置涛雒镇。

是当时日照县的三个半镇之一。

清-光绪《日照县志》记载:

“明统志谓日照所辖四镇有石臼、涛雒、沙沟及梁乡之半”。

(梁乡,即今两城,因旧时曾分属诸城、日照两县所辖,故有“一半”之称)。

明朝设有铺递,名“涛雒店铺”。

(旧时十里一铺,是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处所,故称铺递,亦作驿站)。

建国后于1952年复置镇,后又撤销,历为区、乡、公社驻地。

1984年6月又复置镇至今,辖75个自然村,人口6万多,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有中学、医院、工厂等,各业俱兴。

3、古城寻踪。

(阅读文字)

涛雒旧有古城,城东门里咸水井西侧,尚有一段南北走向的残垣。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始筑砖石结构的圩墙,圩外浚壕。

清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涛雒人丁守存撰写的《涛雒筑圩记》云:

“迄辛酉(咸丰十一年)春,寇警日甚------乃就涛谋集其事(筑圩)------经始于三月十八日,度地周九百六十余弓,至七月而规模粗具。

八月二日,乃益加浚筑,添置炮台十座。

同治六年(1867年),自秋迄冬,附涛数十村居人,咸倚此圩以永保”。

涛雒圩高约六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

四门之额皆有朱红大字:

南曰“朝阳门”、北曰“奎光门”、东曰“观海门”、西曰“望岱门”,附城外浚壕宽约10米,深2米许。

四门外均架有桥梁,可放可提,谓之“吊桥”。

1939年农历腊月27日,侵华日军占据涛雒,为非作歹,历数年之久。

1945年8月21日涛雒始获解放。

自此城墙相继拆除,四门尽辟。

问题:

涛雒何时建村?

何时建镇?

何时名曰店铺?

阅读古书记载,寻访历史见证者,考察残存古迹,试着勾勒涛雒古城旧貌?

商埠重地(第二节)

1、“傍海制盐利最多”

涛雒东临大海,滩涂广,因地而宜,自古盛产海盐。

鉴于盐业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税收中的重要地位,历代都十分重视盐业的生产和流通管理。

据《中国盐政史》记载:

西汉武帝刘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国家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于三十八处郡、县产区所在设立盐官。

山东就有海曲等十县。

涛雒则是海曲县的盐产重地。

民国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

“涛雒镇,在山东日照县东南四十里------汉时有盐官”。

又据《中国盐政史》记载,北宋初年,盐政始复归一,设涛雒盐场。

元、明、清继之,无所变更。

明清两朝均设有涛雒场大使(民国初年改称场知事),掌管场政、税收、缉私等事宜。

清道光年间,涛雒盐业规模宏大,有晒池1226幅,每幅五六大方,每方20亩,年产盐10万石以上,所产之盐行销日照、沂水、郯城、诸成、费县、蒙阴等地,颇有影响。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改革盐务制度,建立集体所有制的盐场,采取了“公私兼制”、“提高质量”、“税不重收”的政策,使盐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产量,而且质量、品种(碘盐等)也得到了提高和增加。

涛雒盐业的发展,充分满足了人们食用和工业生产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盐税也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阅读文字)制盐工艺:

古时盐产皆出于煎制。

即把海水汲入锅一类的容器中,用柴草在下面烧,把水分蒸发掉,器皿中便留下一层又白又细的盐了。

唐代盐的制法,仍采用煎的方法。

后来日照县盐民经过长期积累制盐经验,创造了“开沟引水、铺设晒土场、撒土淋盐”的方法,初步形成了“先制卤、后煎盐”的生产工艺,使盐业生产提高一大步。

清初,逐渐由煎改为晒,不过这是晒盐处于萌芽状态,直到清代中期,日照制盐仍煎晒兼用。

旧县记载“涛雒场春夏刮南风,南风至则天晴,秋冬刮北风,北风至则土燥也,盐池以砖石为之,形如基盘”。

自4月至8月,一日每池成盐大池百余斤。

“秋冬四五日方成,大池不过七、八十斤。

盖阴晴燥湿不同之故。

向无开晒止晒之例,晴则听民滩晒,雨则以锅煎济之”。

这是清嘉庆年间有煎制过度为晒制的一个缩影。

至道光年间,涛雒盐场始定晒盐开止日期,产盐由滩池日晒而成。

清中、末至民国期间,日照制盐仍盛行此法,并形成晒土、淋卤、晒盐的工艺流程式。

建国后,制盐工艺及制盐技术等各方面发展很快,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1956年全面推行碴盐。

1960年后,又推行了盐业生产的“水、卤、结、滩、工、艺、管”的七条纲要。

实行了早晨续卤、灌池漂花、定深定度、老卤分晒等工艺措施。

80年代,各场均推行新卤灌池、老卤下卡、三段分晒、半年扒盐的工艺。

1983年王家滩盐场又实行“塑膜苫盖、加卤串联、死碴盐板、活碴结晶、清卤漂花、卤深三十、管道输洗、分级筛选、一次入坨、文明生产”的四十字工艺路线,使制沿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2、“多埠韵味统三津”

涛雒海岸线绵长,造船技术先进,为远洋海运创造了条件。

史书记载,涛雒早在宋朝即行通航,因由涛雒口之称。

由此出发,商船可达沿海各城埠,一些沿海商号的运输船也定期不定期的往来于此。

当时,涛雒以海边码头港口为主港,形成链式海口。

夹仓口、张洛口(栈子新口)分列左右,成“一”字排列,间隔十几华里,吸引了大批商贾来往做生意。

清康熙初年,朝廷因故实行海禁,不准通航。

后,涛雒进士丁泰奏请海边内港议准通行。

康熙二十二年,海运渐开。

该时商贾云集,货船荟萃,工商产贸大大发展。

其鼎盛时期有货、渔船数百艘,大小商号近百家,他们已走出家门,到青岛、上海、天津等大商埠做生意,更有甚者已有跨国生意,新加坡、日美等国都有他们的名号和银行户头。

当时,涛雒人有“二洋人”“大南客”之名。

为加强涛雒海运的管理,政府曾设有“东海关”、“厘金局”等官署。

海运贸易的开展繁荣了涛雒经济,丰富了涛雒文化,使涛雒成为县城南部的一个商业重镇。

3、“汇昌银号”

辛亥革命后,全国兴起了废私塾、办学堂、开银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潮流。

而涛雒当时是日照县较大的集镇,海陆交通都很便利,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货栈、商行、运庄等铺号有83家,其中有72家出票子。

这为开办银行提供了可能。

1920年,丁廉泉(涛雒西官庄人)和郑东甫等人合股在涛雒东门里开办了我县第一家私营银行——涛雒“汇昌银号”。

“银号”还分别在临沂县城和本县巨峰西门里设“汇通银号”和“汇丰银号”。

“汇昌银号”开办初期,业务发展很快,事业蒸蒸日上。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银号”于1927年倒闭。

“汇昌银号”的建立和运行虽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和缺陷,但毕竟客观上给涛雒市场注入了更多的资金,促进了商业的更加繁荣。

(图片:

民国二十年涛雒住宅和商号)

(阅读文字)

“汇昌银号”的人员与机构

根据私人入股经营的的性质,“银号”设董事会,选举了董事10余人,丁伯(涛雒苗村人)任董事长,重大事项由董事会研究决定。

“银号”设经理1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丁廉泉任经理。

办事人员有6人,包括总会计、付会计、总务会计、收帐员、伙夫。

“汇昌银号”的业务与资本

“银号”的业务有三项:

一是放钱。

其主要对象是当地的一些商号和附近有一定财富作抵押,有偿还能力的农、渔民。

贫苦农、渔民是贷不出来的。

二是存钱。

主要是涛雒与“银号”有借贷关系的商号存钱。

三是出票子。

“银号”的资本来源有三项:

一是股金。

“银号”成立时有60余人入股,股金合银元15000多元。

二是出票收入。

三是放钱得息。

以上全部资本折合银元约有40000多元。

“汇昌银号”的利率与手续制度

“银号”的放钱利率为月息三分和二分五两种。

十个月为期,即百元到期本利为130元或125元。

存钱为月息一分。

“银号”的放钱手续:

一是凡借钱的人一律找保人承保。

保人必须是“银号”信得过的,并且有一定的家产做抵押。

借钱到期还不上,保人要负责偿还。

二是借钱户必须首先以土地房屋等财产作抵押,作抵押的财产价值至少要超过借钱本利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三是做好抵押文契约,交“银号”保管。

如涛雒右所村有一贫民,民国十三年春因饥荒向“银号”借钱十元,当年没还上,三年时间利滚利,被迫将仅有的七分地卖掉才还清。

问题:

涛雒何时有盐官?

何时设盐场?

明清时期管理盐场的机构是什么?

涛雒何时即行通航?

清朝政府设什么机构管理海运?

我县第一家私营银行是什么?

何时建立?

你能为涛雒经济的发展提供那些建议?

革命风云(第三节)

1、组建“雪花剧团”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里,涛雒诞生了一个活跃在敌战区的剧团,它就是“雪花剧团”。

1938年夏,中共地下工委派人到日照县南部下元村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在秦寄萍、秦亢青兄弟俩的协助下,动员了牟友民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学生组成了抗日救亡团体——“日照县抗日民众自卫联合会”(简称区联会),下设涛雒等区分会。

区联会以宣传队为基础,成立了日照县最早的抗日文艺组织——“雪花剧团”。

不久,区联会和“雪花剧团”移住涛雒西官庄。

后,由于国民党施压,“雪花剧团”解散。

“雪花剧团”共三十人,旗标为三角形,白底红字。

字的背景,饰以几朵花为图案,象征用生命和鲜血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坚强决心。

剧团会唱三十多首歌曲,如“工农一家人”、“救亡歌”、“大刀进行曲”-------,同时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民族英雄”、“沦亡以后”等十几个活报剧和小型话剧。

“雪花剧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斗争情绪,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日照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2、建立抗日政权

涛雒人民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参与著名的“日照暴动”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有效的组织和打击敌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1940年,县委搞武装,牟友民同志在磴山后搞扩军时和丁学征建立起涛雒区政权。

其主要活动中心是赵家庄子、大小羊圈一带。

当时环境非常复杂,与敌伪顽三角斗争异常激烈。

1942年,为打击敌人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如,反对敌人的武装“蚕食”和进行反伪化斗争、林子头击溃战、水木头之战等。

这些斗争的胜利有力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书写英雄神话

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日照,日伪军占领了日照城、石臼所、夹仓、涛雒、栈子等沿海一带,并以这些地方为据点,经常进行“扫荡”、疯狂地镇压抗日群众。

涛雒人民不堪忍受日寇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如王智民(栈子人)、郑子久、秦亢青(上元村人)、魏振东(涛雒五村人)、陈明生、庄仲宣、丁履学等,他们的事迹将永存史册。

(阅读文字)陈明生(1916~1943),涛雒区相家结庄人。

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任战时邮局涛雒区邮务员。

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他千方百计完成通信任务。

1943年农历十月初三深夜,日伪军突然袭击涛雒区机关驻地。

他跟随区中队突出敌人重围,因背负报纸多而跑动很慢。

当他跑到小羊圈蓝岭时,不幸被敌人抓捕,押到涛雒日伪据点。

敌人将他的手脚钉在墙上,严刑逼供。

他坚贞不屈,怒斥敌人道:

“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口供没有!

”敌人轮番折磨他两天一无所获,将他绑押到涛雒西门外杀害,年仅27岁。

后,日照战邮局为他立一石碑,上书“浩然之气,万古千秋”。

庄仲宣(1899~1950),涛雒镇庄家村人。

年轻时捕鱼为业。

1940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长、区长等职。

1949年冬在司法科任副科长期间,上级指示组建南下船队,支援部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他主动请求南下参战。

他说:

“我虽年过半百,但年轻时下过海,弄过船,水性好,保证完成任务!

”领导同意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南下船运大队长。

他率船队日夜兼程奔赴前线。

时值严冬,天上敌机扫射,水上汽艇堵截,他沉着指挥与敌周旋。

1950年3月5日到达浙江镇海。

正当船队靠岸时,敌机赶来袭击,子弹击中他的头部,血流如注,昏倒在船上。

通讯员为他包扎,他从昏迷中醒来,吃力地喊:

“不要管我,快叫同志们隐蔽!

”话音未落,飞机再度俯冲扫射,又将其胳膊打断,光荣牺牲。

丁履学(1909~1973),字汉文,涛雒镇蒿岭村人。

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县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滨北军分区武装科长等职。

他出身贫寒,从小就将岳飞、史可法等民族英雄故事牢记心中,萌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七七事变后,为抗日,他投奔李延修的队伍,任排长。

实际接触中,他觉察到李是个反动土顽,便于1939年夏毅然离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他机智勇敢,有军事指挥才能。

县大队建立初,武器缺乏,吃饭、穿衣困难。

1939年,到了11月份部队战士还穿着单衣。

为解决军需,县委指示他带队到涛雒征收盐税。

当时土顽郑鄂廷也带领40余人到涛雒强征“抗日捐”,双方发生冲突。

在小海村,他巧妙地将郑士虺缴械,并征得盐税500元。

1940年4月22日,为惩罚土顽李延修,他带县大队一中队袭击炕头村,一举击溃顽十六团团部,伪县长尹鼎武赤足逃走。

此役缴获战马3匹,人枪各30余。

同年秋,他带两名战士从四门口翻山去小羊圈,刚爬到磴山顶,就与一个汉奸中队碰了面。

紧急关头,他机智地大声喊:

“一排占东山头,二排占西山头!

其余跟我冲!

”汉奸们一听,吓得两腿打颤,乖乖地原路退回。

问题:

日照县最早的抗日文艺组织是什么,何时建立?

涛雒何时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

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那些民族英雄?

从他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