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524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炫耀(xuàn)愚蠢(chǔn)狡猾(huá)较量(jiào)

B.称职(chèng)缥缈(piăo)闪烁(shùo)女娲(wā)

C.钦差(qīn)蓬勃(péng)澄澈(chéng)掺和(chān)

D.滑稽(jī)雕像(diāo)爱慕(mù)凯歌(kăi)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爵士  澄澈  枯籐  骇人听闻

B.头衔女娲剌叭随声附和

C.贱起气概蜘蛛莽莽榛榛

D.镀金爱慕雕像眉开眼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3)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4)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标本必需悠然自得不可思议

C.标志必需泰然自若不言而喻

D.标本必须泰然自若不可思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

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7.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

“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D.⑤⑦⑥①②③④

9.诗文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树木丛生,__。

秋风萧瑟,__。

(曹操《观沧海》)

(6)我们要时时处处向别人学习,那么如何学习呢?

孔子在《〈论语〉十二章》里这样说:

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古诗赏析

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10~11题。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0.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2分)

 

11.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终日在天中行止    

(2)只使坠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人曰:

“奈地坏何?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从这则寓言中得出的成语是_,其意思是。

15.杞人为什么忧天?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三)童话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19题。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

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

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四周格外的静。

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

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

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

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

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

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

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

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

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

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

”狮皮龙下了命令。

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⑪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

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

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⑫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

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

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

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

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

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⑬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

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

耳朵们和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⑭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

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⑮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

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

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17.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18.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

逃到哪里了?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19.第⑪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四、作文

20.

(一)话题作文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

“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生命中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2.D【解析】A项“籐”应为“藤”;B项“剌”应为“喇”;C项“贱”应为“溅”。

3.C【解析】A项,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连接不断;B项,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很震惊害怕,多指不好的事;D项,捕风捉影:

指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4.C【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修改为:

“……造福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或者“……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受益”。

B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两个词语都表示猜测,二者可删其一。

D项两面词与一面词搭配不当,可将“能否”删去。

5.B【解析】标本:

经加工,保持实物原貌,供研究、展览的样品;标志:

显示事物特征,便于识别的记号。

必须:

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②加强命令语气。

必需:

一定要有,不可少。

“悠然自得”指悠闲自在,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可思议”表示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6.B【解析】A项,“让阅读陪伴我成长”是一个主题阅读活动,不该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B项,正确;C项,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应去掉“等”或者去掉省略号;D项,句末的问号不该用,应该为句号。

7.B【解析】B项“脚踩在棉花上”不可能有“轻快”的感觉。

8.A【解析】先通读文段,然后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第⑤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B、C。

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得到答案A。

9.

(1)便引诗情到碧霄

(2)一夜征人尽望乡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百草丰茂洪波涌起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示例:

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11.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12.

(1)行动,活动

(2)纵使,即使

13.

(1)那人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2)(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4.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15.怕天会塌下来。

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16.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17.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18.示例:

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

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19.拟人。

形象地写出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20.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②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⑤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⑦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⑧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9分)

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本是舶来品,可近些年来,这些洋节反而越发受欢迎,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dài见。

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要求学校和家庭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甚至有人要求抵制这些洋节。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甲】(沉淀积存)与表征,传统节日是否受重视往往能间接反映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专家、学者并非在【乙】(杞人忧天忧心忡忡)。

然而另有一些人持jié然相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洋节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庆祝方式有趣、富有吸引力,特别是与商业运营模式更为契和,洋节走俏,一方面能活跃我们的文化、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事实上,强烈抵制与坐视不理的观点都不可取,需在其间表达一个中庸的立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

不受dài()见jié()然相反趋()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2分)

(3)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2分)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4分)

《西游记》全书共_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失败的悲剧,体现了人性自由的本质和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__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于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12分)

(1)【参加辩论】某电视台在播出了《皇帝的新装》后,人们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4分)

反方:

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是智慧的。

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是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骄奢的皇帝。

正方:

(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

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一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的命运展开了想象。

请你在网上发帖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4分)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

小孩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画解读】仔细阅读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

三月和牧羊人

①从前,有个牧羊人,他的羊比沙滩上的沙子还多。

虽然他有这么一大群羊,但他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死掉一只。

冬季很漫长,牧羊人所做的就是祈求各个月:

“十二月啊,您发发慈悲吧!

一月啊,您可千万不要把我的羊冻死!

二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忘!

②这几个月都停下来听牧羊人的乞求。

牧羊人的乞求就像所有的表示敬意的行为一样,令他们感动,他们便满足了他。

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有得过。

③接着到了三月。

三月的脾气很坏,不过一切都还算顺利。

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牧羊人不再担心害怕了,因为眼看就是四月了,春天就要来到了。

牧羊人觉得他的羊安全了,就收回了原先那种恳求的语调,换上一副嘲弄的嘴脸自吹自擂起来:

“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

我才不怕你呢!

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

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

去你该去的地方。

④听到这个忘恩负义的牧羊人竟然如此说话,三月气得就好像鼻子上落了苍蝇。

他气鼓鼓地跑到他兄弟四月那里,说:

“噢,四月,我的兄弟,请你借三天给我,我要惩罚那个牧羊人,让他感到后悔。

⑤四月很喜欢自己的兄弟三月,就借了三天给他。

三月立刻召来了狂风暴雨,还召来了瘟疫,把这些全都散布到羊群中。

第一天,大羊都生病死了,牧羊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第二天,羊羔也都病死了。

第三天,一只活着的羊也没有了。

牧羊人只剩下自己的一双眼睛,好哀哭自己的命运。

5.开头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最后一段内容说说这句话有何作用。

(4分)

6.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简要作答。

(6分)

(1)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有得过。

(删去加点字词好不好?

请简述理由)

(2)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

我才不怕你呢!

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

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

去你该去的地方。

(说说句中连用几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7.前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牧羊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8.为什么十二月、一月和二月满足了牧羊人,而三月却惩罚了他?

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分)

 

(二)(21分)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

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

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我要教哥哥识字!

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

她急切地对青铜说: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

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

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

葵花追了出来:

“哥哥!

”青铜不停地奔跑。

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

“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

“不!

不!

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

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

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

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

太阳。

她大声地念着:

“太——阳!

”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

“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

“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

落、下、去。

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

“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__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

“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

“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

“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

看到牛,写“牛”。

看到羊,写“羊”。

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

9.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标题。

(2分)

10.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6分)

______________——惊愕激动_____________——愿意学_______________

11.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

(3分)

12.简要赏析“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3.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6分)

(三)(15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

(3)谓魏王曰_____________(4)市之无虎明矣_____________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