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518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军旅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边塞军旅诗专练

知识回顾:

边塞军旅诗

题材特征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

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常用手法

①修辞方面:

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

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等。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①虏障:

防御工事。

②燕支:

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③太白东:

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

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作说明。

(6分)

 

答案 

1、C解析 C项“对比”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

2、①内容上:

“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

“金鞭”“铁骢”“虏障”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

“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

“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

关 山 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

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②鼙:

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地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4.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

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3、D (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4、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

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

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

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9分)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

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

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此词乃词人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

《离骚补注》说:

“鹈

、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

《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

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6.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答案】

5、B (“反衬”错,这是典型的正衬手法。

6、①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慷慨激昂、沉重悲壮的氛围。

②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

③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9分)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③,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④,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⑤何曾专美。

【注】①淝上:

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

②李纲:

宋高宗时曾任宰相。

③阿坚:

指前秦皇帝苻坚。

南牧:

南侵。

④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

处画:

处理筹划。

⑤周雅:

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8.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7、C (“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错,选项对典故的解读有误。

从词中来看,“夜闻数声鸣鹤”说的是“风声鹤唳”的典故,意为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过来了。

8、李纲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劝喻宋高宗积极抗金恢复中原,表现出必胜的信心。

辛弃疾这几句,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9分)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 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①。

【注】①嫖姚:

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代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

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

故宋人刘辰翁赞云:

“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10.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

 

【答案】

9、C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分析不当,根据诗句“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的意思“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可以看出,诗句只是点出“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没有对家乡思念的表达。

10、①日暮:

傍晚行军图,写出了军队生活的紧张多变,时间紧凑,体现军队气势凛然和庄严的行军场面。

②傍黑:

沙地宿营图,平坦的沙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帐幕,行伍中的将领,正在召集自己属下的士卒,不仅体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而且显现出这支队伍的整备有素。

③月夜:

月夜静营图,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军中军纪严明,军容壮阔。

忽而悲咽的笳声划破夜空,使戍边的战士肃然而升悲凉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